空谷跫音——护持贤劫千佛(连载5)

2024-06-30 学佛正见

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为中国传菩萨戒法会之正传戒师  (十)释惟护说:

几千年来传授三皈五戒和各种传戒,都是由(住持僧宝)出家法师在政府批准的寺院中举行。在家人(居士)是不能举办三皈依和各种传戒活动的。就算你萧老师认为的在家等觉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在哪里给什么人举办过三皈五戒?在哪里举办个传戒法会?在哪里搞过什么上品菩萨戒吗?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六)(卷一~卷七)http://www.mzhy.org/20190812-07/]

  辨正:如来在世时唯有 如来可以传戒及讲经,诸大菩萨都遵守这一规矩而不曾丝毫逾越,释惟护对这一点是从无所知的,方有上面言语流通天下,自曝其短。如来说《菩萨璎珞本业经》时,于传菩萨戒处金口开示:其(菩萨戒)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大众受学品 第7〉,《大正藏》册24,页1021,中13。]  在家人可传菩萨戒,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都可彼此传戒,无须出家相身分;证入圣位的菩萨更知亦然,释惟护却全然无知于此。  再以慧思法师所撰中国第一部菩萨戒仪轨《受菩萨戒仪》为例,戒子须说: 

我某甲等今受菩萨〔戒〕 奉请 释迦牟尼佛作和尚 奉请 文殊师利龙种上尊王佛作羯磨阿闍梨 奉请当来 弥勒尊佛作教授阿闍梨 奉请十方现在诸佛作证戒师 奉请十方诸大菩萨作同学等侣(已上三说)

[《受菩萨戒仪》,《卍新续藏》册59,页351,上3-8。]  在中国,引领传菩萨戒仪轨之戒师必然带领戒子一心奉请三师:释迦如来为得戒和尚,文殊菩萨为羯磨阿闍梨,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闍梨;乃至受戒后的学子须于半月半月布萨时,虔诚顶礼 释迦如来与两位大菩萨,这就是中国佛法的传统;然 文殊于佛世示现在家相,弥勒于今时兜率陀天示现在家相。若在中国三坛大戒受戒时心思散乱,受戒后又不行布萨,便自忘却受戒时已礼请 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为授戒师。在中国每个如法的菩萨戒传戒法会上,都有戒子恳求礼请 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现身为授戒阿闍梨,这就是现在家相的大菩萨为学人传授羯磨与教授之明证。且,文殊菩萨即是现在北方常喜世界 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央掘魔罗经》卷4: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言:北方去此过四十二恒河沙刹,有国名常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世教化。彼土无有声闻、缘觉,纯一大乘无余乘名,亦无老病众苦之名,纯一快乐,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无有譬类,故国名常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应供、等正觉,王当随喜合掌恭敬。彼如来者岂异人乎?文殊师利即是彼佛。《大正藏》册12,页543,中10-17。],即戒子必须一心奉请顶礼的十方诸佛尊证师之一;如何可因在家相即来看轻 文殊菩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已说僧宝以菩萨僧最为尊贵,妙觉菩萨又居菩萨僧之冠首,当然可为授证归依、出家、传戒;如《大宝积经》善住意天子请法于 文殊菩萨:如果有人来到 大士处求出家,如何教导他出家、授戒?[《大宝积经》卷104〈破二乘相品 第7〉:尔时,善住意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言:大士!或时有人至大士所求出家者,大士尔时当云何答?云何为说出家度法?云何授戒及教持戒?《大正藏》册11,页584,中2-4。]即说明 大士本可为人授证出家、授戒,故方有此问。文殊菩萨为学人开示:  诸善男子!汝今若不断除须发,如是汝则真实出家。[《大宝积经》卷104〈破二乘相品 第7〉,《大正藏》册11,页584,中22-23。]  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取著彼袈裟衣者,吾则以汝为真出家。[《大宝积经》卷104〈破二乘相品 第7〉,《大正藏》册11,页584,下16-18。]   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受具戒,如是则名真出家也。[《大宝积经》卷104〈破二乘相品 第7〉,《大正藏》册11,页585,中 3-43。]  凡有执取出家相断除发须、身被袈裟、受具足戒,皆落在身相取著,非真实出家;必须破除诸相执取,才是真实出家。文殊菩萨更说这袈裟是什么?说贪欲、瞋恚、愚痴,乃至戏论一切诸法皆是袈裟。[《大宝积经》卷104〈破二乘相品 第7〉:贪欲是袈裟,瞋恚是袈裟,愚痴是袈裟,因是袈裟,诸见是袈裟,名色是袈裟,妄想是袈裟,执著是袈裟,取相是袈裟,语言是袈裟,如是乃至戏论一切诸法皆是袈裟。《大正藏》册11,页585,上1-5。]所以今天有很深的袈裟情结、出家情结之人,当依圣言量深自惭愧忏悔,让自己未来可成为真出家人。因为身出家不是真出家,心出家才是真出家。  若引领三归依、授五戒、授比丘戒的授戒师有断常二见、修学藏密者,则此师戒体已失;既然传戒师尚无戒体,如何受者可有戒体?可得三归依、五戒、比丘戒?即此人现在当来更不得与人传授三归依、五戒。如来已说福田僧之成立条件是须赞扬一佛乘,若有僧人对 如来所说菩萨僧、胜义僧之僧格尚且不服,又处处抬高自己二乘声闻僧之身价,如是人既无正见,则自失三归依戒体,非三宝弟子,如何与人授三归依、传五戒?以二乘僧依大乘僧建立故。若于此处所说三归依有戒体者有所疑虑,当知三归依排于五戒之前,若有违逆,即非三宝弟子,如何说三归依非戒所持?又,中国学佛人四众皆受菩萨戒,实无二乘声闻立足之地,无人敢恣意妄言 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不是授戒师;今日凡有异议,否定菩萨僧为人传戒者,应当自知其罪,应于二大菩萨前殷重忏悔灭罪。 

第六节 释惟护对静坐禅定之执取违背大慧禅师甚深教诲

诸圣大菩萨之甚深三昧,非悟前所及

(一)释惟护说 平实导师排斥观世音菩萨、达摩祖师、迦叶尊者、释迦世尊、十方诸佛、祖师大德之禅定法门,且认为修持禅定就是小乘人。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中,针对禅定打坐说:佛陀传播的禅定法门,也受到萧老师的抵制与排斥:1.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2.达摩祖师3.迦叶尊者守衣入定4.释迦世尊入定中5.所有十方诸佛 都离不开禅定打坐6.所有祖师大德不打坐修禅定能否进入地上菩萨阶位?http://www.mzhy.org/20190812-07/]  释惟护说:

三无漏学(以定生慧),是十方诸佛制定的修行纲领法宝。八万四千法门的修行,皆以禅定为基础。降除烦恼,生起智慧,无量的三昧神通,增上慧学,离开禅定,佛法成为空谈!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事实:《大方广佛华严经》已然开示:即使有人能供养、教化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都得成就四禅具足之阿罗汉、辟支佛果,如是功德还是无法与任何一位大乘学人初发成佛心(菩提心)的功德来相比。禅定之修学当依时节因缘,诸佛菩萨无量甚深三昧,是以证悟首楞严三昧如来藏为根本;若未悟根本心,实在无可躐等论及圣位菩萨之增上慧学及甚深三昧。此即禅宗五祖所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即此甚深禅定三昧皆非目前三贤位学人之重要行门。应自知本分,若躐等空谈,无益自他。  学子发大乘心已,外门修学六度;大乘禅师为大乘学人法身慧命着想,避免其受声闻习性影响,终日打坐落在黑山鬼窟而不自知,遂谆谆教诲应舍离对一念不生定境之执著,精勤锻炼动中定力,成就(五住位应有的)动中未到地定功夫,于动静之中都能制心一处,便易参究,再以相应的福德、慧力悟入根本识,心得决定后,出生般若慧。明心后,历经三贤十地,内门勤修而渐次圆满六度乃至十度波罗蜜多,而戒慧直往菩萨进修至三地满心才具足四禅八定,如《华严经》所说,这是菩萨道五十二个阶位的修学次第;又如 平实导师在《禅悟前与悟后》(下册,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一切大心佛子应修四禅八定〉)以二十一页钜大篇幅说明:菩萨悟后应当修习菩萨六度之第五度禅定,依据所修得的四禅八定来进修各种百千三昧[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下册,正智出版社(台北),2013年三版五刷。],何曾排斥?而释惟护竟然说不如实语,干犯妄语及谤贤圣的禁戒。  又,《大方广佛华严经》说三地菩萨入初禅至于入非有想非无想无色定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4〈十地品 第22〉,《大正藏》册9,页552,上8。],故四禅八定含摄于三地主修内涵,非三贤位学人之必修;其中入地前所证的初禅亦非专修禅定而得,更非悟前之必然行门,必然因五盖之断除与未到地定之成就而于入地前发起;故非可曲说正觉教团认为修学禅定的都是小乘人。(平实导师每本书末皆附有〈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清楚阐释佛菩提道、解脱道二道并修,为成佛之道。)  又,声闻根性凡夫学人特征是喜欢打坐嗜静(多有学人误以为静坐到一念不生就是证悟,以定境为禅悟─以定为禅,如是人永无悟缘),对利乐大众之事,往往不是先计较对自身有无好处,就是意兴阑珊没有兴趣,大多不肯积极培植福德与护持道场,较无菩萨性。声闻种姓行者心趣寂灭,慈悲薄弱而不乐行利众之事[《解深密经》卷2〈无自性相品 第5〉:善男子!若一向趣寂声闻种性补特伽罗,虽蒙诸佛施设种种勇猛加行方便化导,终不能令当坐道场,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本来唯有下劣种性故,一向慈悲薄弱故,一向怖畏众苦故。由彼一向慈悲薄弱,是故一向弃背利益诸众生事;由彼一向怖畏众苦,是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者当坐道场,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说彼名为一向趣寂声闻。《大正藏》册16,页695,上22-中3。],所以,佛世以来,菩萨大法都只传给发菩提心的学子,从不传给声闻根性学人。大慧宗杲禅师提倡看话头、参话头动中定,大力斥责悟前打坐修定  (二)释惟护说:

佛陀领导下的所有大小乘弟子们的修行过程,几乎成天都是在蒲团上度过的。萧老师今天标新立异,搞出个正觉特色的动中禅,与佛陀的禅定法门划清界限。成为你新教主的体系法门。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释惟护说:

静中定里,心不分流,置心一处,才能做更好的观行,智慧才能出生。动中定无相念佛,在走路,做事中忆佛,又要观察来往车马行人,这就使意念分流不集中。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又分神去做观行吗?所以四禅八定的修行过程。几乎都是静中定完成的。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释惟护说:

为什么要把盘腿打坐(静中定)的人几棍子打出去?目的是为了打压,抵制,排斥十方诸佛流传下来的禅定(静中定)法门。你不能用你的动中定法门去打压排斥其它的静中定法门。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事实:天童宏智禅师当年已是教导静坐的第一好手,默照禅在天童手上如日中天,弟子精进打坐以为日课;然而直到天童舍寿时,还是没有弟子开悟,其道场传承已然断绝,最后是由 大慧宗杲指派 克勤圜悟祖师一脉兼任其山主,这默照禅才勉强维系住法脉。故当问惟护自身资质与静坐之精进程度,可否相比于天童座下之专业出家人?  佛世时弟子众在山林树下思惟 如来所说法,进行禅观(而非静坐住于一念不生之定境),先观行蕴处界苦、空、无常、无我,本身依未到地定的定力,观行之后心得决定,不起断常二见,最后得断我见。如是对蕴处界之观行,固可在静默处,亦非静坐修定之法,惟护知之乎?  后代静坐者则往往落在断除妄想上,又不知禅观之观行要领,及蕴处界观行与禅门参究之间的差异,便误会禅宗须成天在蒲团上度过;然禅宗名句是:参禅不在腿,念佛不在嘴。六祖也破斥过静坐求悟之人,想来释惟护都已经忘了。当知三果人及慧解脱阿罗汉不修禅定也有初禅,依于未到地定而断除欲界爱时即发起初禅故;乃至凡夫只要有未到地定而且降伏了五盖也能发起初禅,无须坐断腿或坐破蒲团。大乘见道是般若慧,更与蒲团无关;禅宗公案记载,无有真悟祖师是在蒲团上静坐一念不生而开悟的。大乘学子当先作蕴处界之观行,断除我见后,才得参究般若禅;当知观行蕴处界虚妄与参究真心所在全然不同。  第一义无门可入,非是语言文字思惟用得上力,都在出坡杂务中悟入,所以参究时静坐修得的定力全用不着,反而是动中定最合用。若无之前的观行确认蕴处界一切虚妄、无动中未到地定之定力作基础,也谈不上参究。所以,西天传法时,衲子日夜精进,千人、万人之中只取一人,得入堂奥;绝非浅学可于此处说动说静。当知无门之门名为法门、无禅之禅名为正禅,何可轻易得入!无怪乎惟护在 平实导师帮助之下虽得悟入,下山却又忘失了,足见其因缘未熟之一斑。  释迦如来成佛前,亲自示范证明禅定并非究竟;禅定是作为工具,而非法身慧命的本身。然执以静中定来求开悟,一直是禅子们的禅病;禅师为救此病,说明定境非是禅悟。古时中国禅宗广传,只要这学人性障、事障少,四威仪中仍可定力澄湛分明,再获得正确教导(指引),时节因缘成熟就能悟入。渐渐地,环境丕变,根器随之下劣,大慧宗杲禅师便施设看话头、参话头,教导学人在行住坐卧中,应依动中定之定力参究,动中定力遂成悟入的敲门砖,即是禅门有名的话头禅。然今人根器更不如古人,再无动中定力可直接看话头;平实导师于是施设无相念佛法门,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专忆一佛,令学子忆佛拜佛成就动中未到地定功夫;并施设礼拜多尊佛之方便,令学子于无相忆佛拜佛中更得深入及锻炼思惟观的功夫;此阶段完成后,礼拜时再回复专忆一尊佛;然后再直接转为看话头,衔接回 大慧宗杲禅师的看话禅。即此无相念佛法门是修定的法门,可传于末法九千年至正法灭尽,以其作为参究话头、参禅之前方便,何可责为不重视禅定?  平实导师于《无相念佛》及《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书中,将无相忆念拜佛之方法,分成十个更为深细的修学次第;如学子先已能于无相忆念拜佛时净念相继,及至四威仪中亦皆净念相继后,即可动静兼修:静坐时不一定要盘腿,靠在椅背上坐也可以。坐的时候要无相念佛,念佛时去观照忆佛的念是否清晰?练到静中也可以不断,动中也可以不断,忆佛的念会愈来愈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正觉同修会(台北),2008年6月初版十七刷。]又当知动中定力功夫成就,则外观、内观或内外观皆非难事。  禅宗六祖惠能就大力批判专事静坐以求悟者: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58,中22-25。]对于专心断除妄想、追求于境无念、以定境为禅悟的人,惠能更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58,中2-3。]如是对于以静坐断除妄想而求悟者,提出了严厉的批判。释惟护曾当众宣讲过《六祖坛经》,何忘之耶?禅宗更有磨砖成镜之故事,怀让禅师千古名言: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指月录》卷5,《卍续藏》册83,页451,上14。]斥责一切坚执打坐求开悟之人。(释惟护已退转、忘失所悟,如同未悟。)  大慧禅师是有宋一代大弘禅法之最后一位大宗师,从来不肯学人悟前勤于打坐、静坐、修禅定,毕生严厉批判,所留下的法藏又多,影响深远,惹得清朝雍正胤禛这破法者气愤到昭告天下将这位大宗师视作异端,这与今日释惟护将 平实导师视作异端的行径如出一辙。当知 大慧宗杲禅师将精勤于打坐的默照禅称为默照邪禅,更说:今时邪师辈,多以默照静坐为究竟法,疑误后昆[后人]。山野[大慧禅师谦称]不怕结怨,力诋之以报佛恩,救末法之弊也。[《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册47,页923,下23-26。]尚尔滞在默照处,定是遭邪师引入鬼窟里无疑!今又得书[信],复执静坐为佳,其滞泥如此。[《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册47,页922,中20-22。]大慧禅师破斥悟前静坐、打坐,同于 平实导师,又都提倡看话头、参话头;今日 平实导师被异议者编派为新教主,则历史上第一位提倡动中定、破斥静坐不遗余力的 大慧禅师也是提倡动中定,是否也要被异议者补上第一任新教主的标签?  数十年来 平实导师已然声明正觉教团是大乘道场,不欢迎贪嗜静坐的人;当年黄蘖禅师遇到声闻异僧,就大声说要剁了他的脚后跟[《古尊宿语录》卷48:昔日黄蘖和尚路逢异僧同行,乃一罗汉。至天台,值江涨,不能济,植杖久之。异僧以笠当舟,登之浮去。黄蘖指而骂曰:这自了汉!我早知汝,定捶折其胫。异僧乃叹曰:道人猛利,非我所及!《卍续藏》册68,页340,下9-12。];如今 平实导师之喝斥,亦在警醒当舍声闻心态,及舍弃以定为禅的执取。然若仍执取静中定而不肯回头者,大可自往释惟护道场静坐去,以俟驴年马月得悟、得定。秽土精勤护持正法,须臾间功德即胜净土一大劫  (三)释惟护说:

萧老师讲得很清楚,明心开悟的主要条件是为你的正法多做事来修集自己福德。那些成天打坐的都是些不想为正法做事的自私小乘人。萧老师你是出于私心自用,为了实现你的教主梦。需要多少的人为你的正法去做事,去布施,推广,卖书。而且,由你老婆掌控推广组,大权独揽,称为***,对大陆进行推广布局,其志不在小。如果大家都去打坐了,谁人又来为你去做事?你的佛教霸主大业又怎样实现?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事实:《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大般若波罗蜜多》卷573〈付嘱品 第17〉,《大正藏》册7,页963,中24-26。]在秽土护持正法一须臾(一牟呼栗多,约四十八分钟)[须臾在梵文中有几个不同的说法,包括:kaa(剎那)、kaena(一念)、muhūrta(牟呼栗多)。此处是采用牟呼栗多,根据《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2: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故一牟呼栗多约为现今的四十八分钟。],所建立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 释迦如来嘱咐我们佛弟子应尽的职责。释迦牟尼佛是教主,如来藏正法是 世尊所传,不是所谓谁的正法。如果菩萨为众生开辟福田以供众生增长福德,便可责为教主梦,则 佛世以来所有菩萨都是在作教主梦了?是耶、非耶?而难道众生修福之后的钱财都入了执事菩萨口袋或 平实导师口袋了?还是福报被执事菩萨或 平实导师夺去了?惟护要气成如此而无根毁谤?其实也是惟护等人所应深思者。  真善知识仰体佛意,宁愿冒着学子退转反噬的风险,也要让更多人证悟,以弘护正法;惟护忘却所悟而退转之前亦复如是蒙恩,如今竟无丝毫感恩之心而反噬之。当知末法万年之每一期的法主非同一人(虽有同一人的前后世为不同时代之法主,然亦是不同的五蕴身),以示现有胎昧及分段生死的缘故,如 大慧宗杲禅师继于 克勤圜悟禅师之后为法主。佛世受到 如来嘱咐的尊者、菩萨们也都会来,有的会当法主,如 舍利弗尊者(菩萨)来此担任法主,即是后世有名的 克勤圆悟禅师;亦如 玄奘、百丈、沩山、大慧、笃补巴等人都是来当法主;  月光菩萨于末法最后五十二年现身,也是当时的法主;如是法主们都会宣说三乘菩提正法,从学弟子也一样将法主的法宝、法藏广传于世间。又当知圣位菩萨已断尽对世间一切名闻利养恭敬的爱著,方能证阿罗汉果而回心入地;故圣位菩萨至少皆可生于初禅天,下至欲界诸天。且欲界天人寿命至少人间九百万年[编案:四王天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五十年,四王天人寿量为五百岁,约是人间的九百万年],圣位菩萨岂须至此人寿百岁之秽土为求名利事?若有人因执取静坐,反来诬谤 平实导师为新教主、佛教霸主,若真是如此,则破斥静坐更力的 大慧宗杲禅师应被封为什么?  大慧宗杲禅师对终日打坐者叮咛: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长年打坐;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虽然苦口叮咛,却似树头风过。[《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6,《大正藏》册47,页836,中3-5。]又说:切不可被邪师辈胡说乱道引入鬼窟里,闭眉合眼作妄想真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深可怜愍。[《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册47,页921,中21-24。]当知学子一旦以定为禅,即无缘悟入。平实导师施设无相念佛为参禅前方便,帮助学子悟入,眉毛拖地至此。又学人若自无福德,开悟难如登天;平实导师慈愍故开辟多方福田,学人可藉推广正真法藏,弘扬及护持正法,成就大福田。若今日有人推广 克勤圜悟禅师、大慧宗杲禅师法藏,也是摄受众生的大福田,诸天欢喜。  若成天打坐,福慧都不肯修,自是证道无分。从初住至五住位,都是在培植福德与定力,若学人一来不植福、二来又喜入定境去,即与求悟相背,自无悟缘。若如是者坚持培植福德会耽搁他的道业,如是一语,其与菩萨种姓更形背舍,令菩萨性消散故;当知福慧两足尊才是如来,故每一世都必须福慧一起修学。大慧宗杲禅师说执取打坐者是入黑山鬼窟,如是良药苦口,众生仍执迷不悟;便有后世糊涂人雍正胤禛大表不满,著《拣魔辨异录》毁谤宋朝大宗师 大慧禅师,今日释惟护实无须效法。而 平实导师及家人从来不涉入行政事务,惟护谤之又有何义?弥勒菩萨言见道之条件,须有未到地定之定力,而拜佛忆佛为成就动中未到地定之行门  (四)释惟护说:

为了你自己的欲望,置众生的法身慧命而不顾。用些似是而非的法语来笼罩众生。你说明心见性不需要修多大的定力,主要靠福德(众生为你干活)。修定,是到二地菩萨才做的事。众生根本不知道你在忽悠他们。没有最浅的未到地定,降伏不住烦恼,心性暴躁不安,妄想纷飞不断。嗔心戾气,促使我性,斗性炽盛。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释惟护说:

没有定,根本断不了我见(证初果)。更不要说开悟明心成为贤圣人。连断我见明心都不可能,又怎么可能完成三贤位?入初地进二地的这一段修行过程?说白了是开张空头支票,哄哄你那些乖宝宝而已。你只为笼罩众生来修福报(为你干活)。置他们的慧命不顾,使它们在法上得不到增益,永远不能跳出三界。这样生生世世都在你掌控之中。满足了你的眷属欲。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事实:大乘菩萨法,以菩萨种姓、修除性障、培植福德以及相应之定力、慧力为见道之条件(除性障亦是修福之一)。平实导师所著《禅悟前与悟后》中,单在建立见道知见,就详细说明了定力的重要以及如何锻炼定力(如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五节〈禅法知见四十则〉之第二一则 功夫须绵密)[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上册,正智出版社(台北),2009年12月改版七刷。]。正觉教团许多学人依着大善知识 平实导师无私教导而出生法身慧命,复以禅宗明心公案与《楞伽经》经文自我印证无讹,又清楚公案所说的悟后差别智;此诸事实非是异议者随口忽悠可以掩盖。如是修得定力作为参禅的基础,是正觉所有同学都必须修者;如今释惟护说正觉没有在修定,可见他并未遵循正觉的教导精修动中定,于是有此误会之言,证明他今天的退转确有因缘,因为他没有定力作为依凭,对于 平实导师传授与他的真如即无法转依成功,因此无有念心所,忘光了在禅三的所证。  未到地定,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开示为见道的根本条件之一。平实导师在悟前,一上座就入未到地定,然自知此非智慧、亦非禅;[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第五辑:以前我刚学佛,在某寺的禅坐会里面一上座,很快就入定去了,三个钟头一晃就过去了;那时候还没破参,有什么智慧?正智出版社(台北),2016年1月初版首刷。]但 平实导师犹知这未到地定仍是成就菩提见道的基石,而且他在破参前静坐时,常常进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见山不是山阶段,坐中已离五尘境界,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故非常认同现代禅李元松所说学禅的人要先能够于未到地定得自在[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八辑:但我觉得李老师有一本书《与现代人论现代禅》,我认同他在书中的一句话说:学禅的人要先能够于未到地定得自在。正智出版社(台北),2013年8月初版三刷。]。且 平实导师讲经时已说未到地定是圆满五住位的条件[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终于开始修禅定,也证得初禅或未到地定了,五住位就圆满了。正智出版社(台北),2009年2月初版三刷。],于六住位参禅前应完成。大慧禅师教授的看话头功夫、平实导师的无相念佛皆可达成动中未到地定功夫[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八辑:我们教大家修学无相念佛,转成看话头的功夫;我们只规定要有动中看话头的纯熟功夫,有这种动中的未到地定功夫就行了。正智出版社(台北),2013年8月初版三刷。],为参禅所须。二禅定力则有时障碍眼见佛性(对三贤位菩萨特别如此)的发起,故说明心与见性不必很深的定力[编案:指初禅以上的定力],然惟护于此真义竟不得如实理解。至于多生以来嗔心戾气,促使我性,斗性炽盛者,必以瞋心斗争其师父;惟护若能返观者,自身当能确认此事。  当未到地定没有成就时,证悟所凭藉的就是依 法主所说法,自当时时感念 法主提拔摄受之恩,并勤精进补修未到地定,令悟后能如实转依而久住不退。不然一旦学人性障发起,又无定力降伏其心时,便自以为法上远胜 师父,则原来依 师圣德摄受而勉强支撑之见道基础,瞬间土崩瓦解。所以,悟后仍须熏闻 师父书籍知见,仰体 法主摄众的悲心,尽一己之心力,亦当继续礼佛维持动中定力不退。  当知异口同声破斥打坐求悟的禅师,古来不知凡几,岂皆置大众法身慧命于不顾?又,如来鼓励大众精勤护持正法,故若对摄受众生、利益他人、以法导他,都无所用心者,自无可建立广大福德,亦不得法身慧命出生之因缘。而大乘菩萨在此三界护持正法、摄受众生、摄受佛土,逐渐圆满福慧,自无须跳出三界(三界外无法,跳至何处),惟护求出三界成自了汉,何益于成佛之道。  乐于打坐者,当知今时世间环境杂染加重,心行常自喧闹,不如古人恬静;于静坐中又容易贪著定境,失去正念。且心性不定者,极易受鬼神干扰,甚至着魔境界难可得出,导致幻境、现境无可分别而精神错乱等等,乃至此生无可再学法,是事不可不慎。若是本来于世间境界贪爱极重,于定境颠倒其事,反而可能生生世世成魔眷属,为魔所掌控。故学人应先修除或降伏五盖,离诸魔事,身心清净,渐于梦境不起贪爱杂染,于诸境界无爱无瞋;即令如此,亦非说悟前当求禅定,乃是应有动中未到地定力,方利参禅。如是悟后再求眼见佛性,并且在努力护持正法中逐渐断尽欲界爱,初禅自然发起;或者随顺因缘再来听受 平实导师演说枯木禅,亦可得证初禅、得断五下分结;随后再进断五上分结,证菩萨阿罗汉果。  若要真论禅定的证境,平实导师从未到地定开始,说到初禅的善根发及具足八种乐触的二阶段演变过程,皆已曾为大众再三演述;并说明第二禅与初禅之关联,以及二禅的修证原理及其中的境界,绝非释惟护不修禅定之人所能臆测,而于文中狂言禅定并且谬责正觉不修禅定,岂非井中蛙奢言天地境界乎!有智者岂受其辩所惑?  

第七节 释惟护的质疑监察举罪、破邪显正、文化弘化

菩萨戒举罪清净道场,戒律院秉承圣意重整管理制度与学人心态  (一)释惟护说:

当时我想摆脱教学组和推广组的瞎指挥,又想摆脱正觉锦衣卫的人身监控。在这三个系统中,有能力的人,正直无私的人,想为佛法做事的人,都会成为排挤打击对象。在正觉团队中,大陆有能力的人,更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一)]

  辨正:只要尚未入地,即使是正觉教团亲教师,仍会偶尔错说佛法,而助教老师、班级义工的责任之一,就是提醒亲教师说法哪里有偏差,以协助亲教师修正来摄受学人;同样地,其他团队也背负着协助的职责。今日若有人自说正直无私,却何以对待弘扬三乘菩提教化的 平实导师有如寇雠?自说想为佛法做事,却对断常二见及藏密破法害人处缄默不语(或少有提及);又自说有能力却遭受正觉排挤打击,然而今日既然已经退转,正觉教团已无可牵绊之下,不正好是在正觉之外,立足于天下,得以自在展现一番作为?然释惟护似非如此,因为所谓的能力,皆依 平实导师传授正法之大威德力而有,即所谓依人成事者;一旦退转,难得有人亲附,便难可作为了(若说不然,则现在可好好弘扬如来三乘菩提正法,以显其能)。  至于监察举报戒罪过失,是此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教主 释迦如来所制,如来劝令大众善护自身,亦应互相督促乃至举罪,目的在帮助学人道业清净,不因犯过不知而甚至失去人身。所以,知悉他人有犯下过失时,应私下劝诫他,若他不听,当生慈悯,恪遵此精神,于布萨时举示其罪,令其忏罪保住人身(徇私为他覆藏,自身亦犯过失)。若不能感念 如来制戒与施设举罪、羯磨等的恩德,转将此殊胜事作恐怖想,即是新学;当知若弃佛制,无可成道,释惟护何不思之?  当自己遭人检举、恶心举报,或有人受唆使而对己造作不实言语时,应先平息内心愤怒、惊恐,以菩萨尚不畏生死,何况其他?当谨记《菩萨璎珞本业经》法语: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正藏》册24,页1021,中15-16。]纵使得入圣位,唯至二地满心方得持戒圆满;故此时当自检择,若确实有过,虽仅微罪,即忏悔灭罪(胜过覆藏而来世受报);若本自无过,耐心等候因缘转变,过程中无须过于辩解,事实胜于雄辩。至于恶念举罪、实则冤枉他人者,纵使在世不为人知,亦有报应;如来藏酬偿因果,何劳我辈萦牵挂怀?当知此中亦有过去生因缘,藉缘了旧债,道业必进。  如今正觉教团更有戒律院,接受举罪、调查、忏罪等事宜,协助会众持戒清净以助道业进展;现有大乘羯磨师能为大众详加教授教诫及教导理忏、事忏,以消灭罪障,忏后自在安乐;若本自无过,澄清之后,一切安乐。如是学人之间互相敬重、互生善念,正法定得广传,自他道业增上,岂不美哉?破邪显正,令诸师收敛恶见、重归正法,以救护众生  (二)释惟护说:

接下来每期《六祖坛经》讲经法会,都有正觉同修会在大陆窗口的人来监督我。要我在讲课中对学员发放萧平实老师摧邪显正的代表作《邪见与佛法》。这本书把全世界的佛教各团体都打为邪法,把全世界的佛教各团体都定为邪魔外道,多少佛教界的诸山长老被定为邪师!似乎全世界只有萧平实的法才是全世界唯一的正法。我把他们的指令束之高阁。我不能与全世界的佛教为敌,地狱的众生,佛菩萨都要去度,为何要排斥这些佛教团队?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一)]

  事实:释惟护读过 平实导师许多书籍,很早就知道这本《邪见与佛法》,当年亦是极力拥护;且 平实导师其他书籍也公开破斥了许多团体与法师们的恶见,这是众所共知且能依经据教而作证明的事实。如果释惟护当初不认同,也不会来学,乃至恳求 平实导师教导;如今退转了,就全都变了调,将 平实导师救护众生之事,改认作与天下佛教界为敌。  新学总将佛法作人情,在我不能与全世界的佛教为敌的恐惧中,就让佛教许多团体在困惑无知中,继续与 佛陀正法为敌,让大众继续受邪师断常二见蛊惑,永为魔王眷属。如来在《佛藏经》中大力痛斥: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  [《佛藏经》卷2〈净戒品之余〉,《大正藏》册15,页790,上29-中2。]  《邪见与佛法》说明佛门外道破坏正法者:如藏密四大派古今一切法王、仁波切、喇嘛、活佛及所有格西,都堕在常见外道法中,且修证时轮密续男女双身合修邪法。佛教大法师们也学习藏密应成派中观而双具断常二见,自续派中观则以意识修行至无妄想为如来藏。法然法师的《选择本愿念佛集》违背佛法,应改依 如来于《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印顺法师接受藏密应成派中观邪见,否定如来藏,成无因论、断见论;又认为无第八识的缘起性空、一切法空才是真实法,落在兔无角的戏论中。惟觉法师以为真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意识心,再加上末那识处处作主,落入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中。圣严法师以觉知心没有妄想、放下一切叫作开悟。义云高以能观察的心当作真如心,耕云居士亦同。袁焕仙以能见明见暗的心作为开悟之真如,其实只是意识,其徒弟南怀瑾受其误导,亦自以为开悟(后临终前知错,公开承认自己没有开悟)。王骧陆以觉知心修至不动而见闻了了为开悟,其徒弟元音老人以打坐一念不生时起心反观说为真如。湖北净慧法师说常见外道法,自在居士(法禅)以月溪违背世谛、经典之法为究竟。当时[编案:《邪见与佛法》讲于公元2000年]证严法师、星云法师未自说开悟,便不被评论;但仍有错,故其他书籍多有论及。当一个人肯对天下大众诚恳公开自身知见的错误时,这才是清白人,平实导师也会直接赞叹,大众必然也赞叹他的勇气;即使有弟子因此而轻视他,亦应无憾。然有人宁可一生垢秽缠身,至于临终忧患加身、苦痛至极,稍晓事者勉强忏悔,亦得以改变来世悲惨命运;若得信受西方净土,随愿而往(唯除毁谤正法,或尚未忏除谤法重罪者)[《佛说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大正藏》册12,页268,上26-28。],惟品位极低;若求人身,少有清白,以此造业,得偿果报故。  玄奘菩萨说若不摧邪,难以显正、大慧禅师不将佛法作人情、平实导师说若不破邪,无以显正,让我们见证了菩萨古今不易的风骨。若虚伪乡愿,反令邪见者坐实地狱之苦,这才是真正排斥他们、真正狠心舍弃他们;菩萨实证后岂能如愚人吝法,眼睁睁看其下堕地狱?就像是一个小孩带领其他小孩向着快崩塌的山岩边一直走去,情况万分危急,无论怎么叫唤他、遏止他,他都毫不理会;然而岩石已发出声响,马上就要坍方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他们被崩落的岩石推下山谷,这时有人就由温柔暖语劝诫,改为大声斥责,这些孩子听到后,因此停下了脚步,这带头的孩子若担心跌落山谷会在其他孩子面前失了面子,或许不敢再一意孤行,这危险就能暂时解除。所以,正当必须大声斥责才能令他就范时,也是要斥责;这斥责本非排斥这孩子,而是在救他以及他身后这么多孩子的宝贵性命。  诸佛菩萨示现人间也是如此,被指正的人都很痛苦,可是这南阎浮提众生本来就是个性刚强,没有非常手段,他们终究还是醒不了。当年 玄奘菩萨、大慧禅师破邪显正后,没人敢放肆公开指责大师说:大师!您这样是破坏宗教和谐,我们要维持宗教和谐。今日这世界,弘扬佛法的环境并没有比以前好,只有更差,为何不该破邪显正,反而心存乡愿?每个时代为了广大学人,大师真善知识就得出来辨明真讹,这才是佛法存在于世间、为世间依止的真义。犹如 世尊在《阿含经》中所说:佛法不是被外道强行坏灭的,而是被佛门里的相似佛法渐渐坏灭的。[《杂阿含经》卷32: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大正藏》册2,页226,下6-13。]所以对佛门中的相似佛法,一切实证的菩萨们都应该加以指正,令大众知悉。  释惟护关心了许多事:护持正法者放弃世法、单身不结婚、有人自尽等。[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二)]这里回答:平实导师经常提醒:菩萨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故菩萨学子在世间,应兼顾世法;至于单身、结婚,则随顺因缘;若上有高堂,则自当克尽孝道,且菩萨深信因果,宜随缘消旧业,不当以舍报作为逃避痛苦的方法;又当考量经济情况,莫令生活难以为继。释惟护亦提到有能力且作过干部者之退转等。[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二)]这里回答:其所举退转者,多因无法安忍于事相,或未真正转依自心真如。又,诸菩萨与学人们过去世为了正法广扬,克服种种障碍及险难,乃至有时丧身舍命亦甘之如饴,譬如有许多人往世曾为护正法而命丧偏僻边地,死无葬身之处,而这许多人也是这样走过来了,今生依旧回到正法中来。吾人现在的生死仅是无始来的一个小小的、看不清楚的微末,人生之苦乐也是这毫不起眼的微末历经的过程,不能诸事皆求顺利圆满;而毕竟大众护持正法之心,诸佛菩萨可鉴,佛法之中从无吃亏可说(除非他退转)。反而异议者更当小心自身,是否在评论正觉种种事相中,自己有过任何恶念、私心、性障显露?而且因此成就了众多过恶而不自知。若有,即知此是多生多劫道业之遮障,也必然成为来世道业上的遮障,于来世即名为业障,《佛藏经》中具说分明。(待续)

------ 大风无言老师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受世尊嘱咐,护持我国(震旦)的天龙八部(名单) 受世尊嘱咐,护持我国(震旦)的天龙八部(名单)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1:新婚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1:新婚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2: 情变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2: 情变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3:决裂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3:决裂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4:回家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4:回家

小药师钵(药叉盏广而告之•不是所有“盏”都能叫药叉盏)连载1005•1005尊小药师钵(药叉盏) 小药师钵(药叉盏广而告之•不是所有“盏”都能叫药叉盏)连载1005•1005尊小药师钵(药叉盏)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二十六卷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二十六卷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二十八卷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二十八卷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六卷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六卷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风湿骨病专用连载12(猪)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风湿骨病专用连载12(猪)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妇科专用连载9(猴)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妇科专用连载9(猴)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男科专用连载5(龙)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男科专用连载5(龙)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肝好专用连载9(猴) 药师家族十二生肖肝好专用连载9(猴)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坛城加持药师家族连载1(属鼠专用)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坛城加持药师家族连载1(属鼠专用)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三)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三)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四)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四)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第045集 归依后护持不犯 詹正墩老师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华严经》连载117 《华严经》连载117

《华严经》连载130 《华严经》连载130

《华严经》连载094 《华严经》连载094

《华严经》连载101 《华严经》连载101

《华严经》连载084 《华严经》连载084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二)金榜题名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二)金榜题名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三)再续前缘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三)再续前缘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一)孤漠菡萏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一)孤漠菡萏

《华严经》连载092 《华严经》连载092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二)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二)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四)凤凰涅槃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四)凤凰涅槃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一)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一)

《华严经》连载155 《华严经》连载155

《华严经》连载156 《华严经》连载156

《华严经》连载170 《华严经》连载170

《华严经》连载074 《华严经》连载074

《华严经》连载055 《华严经》连载055

《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先生讲述连载1 《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先生讲述连载1

《华严经》连载178 《华严经》连载178

《华严经》连载184 《华严经》连载184

《华严经》连载188 《华严经》连载188

《华严经》连载195 《华严经》连载195

《华严经》连载199 《华严经》连载199

【坛城法语•连载7】 【坛城法语•连载7】

【坛城法语•连载10】 【坛城法语•连载10】

《华严经》连载048 《华严经》连载048

第060集 护持正法 摧邪显正 第060集 护持正法 摧邪显正

《华严经》连载054 《华严经》连载054

《华严经》连载031 《华严经》连载031

《华严经》连载035 《华严经》连载035

《华严经》连载207 《华严经》连载207

《华严经》连载214 《华严经》连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