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74:《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则名为信根。又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则名为根性。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万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从万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来诣佛所。】
这个时候,在释迦佛威神力的加持下,十方各有一个大菩萨,每个大菩萨都分别带着万佛刹微尘数(无量)的菩萨们一起,从遥远的万佛刹微尘数国土外的所有世界中过来了,来到了释迦佛所在的地方。
【其名曰:金刚幢菩萨、坚固幢菩萨、勇猛幢菩萨、光明幢菩萨、智幢菩萨、宝幢菩萨、精进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星宿幢菩萨、法幢菩萨。】
这所有菩萨分别是:「金刚幢菩萨、坚固幢菩萨、勇猛幢菩萨、光明幢菩萨、智幢菩萨、宝幢菩萨、精进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星宿幢菩萨、法幢菩萨」。
【所从来国,谓:妙宝世界、妙乐世界、妙银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刚世界、妙波头摩世界、妙优钵罗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
他们所来自的佛国,分别是:「妙宝世界、妙乐世界、妙银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刚世界、妙波头摩世界、妙优钵罗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
【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无尽幢佛、风幢佛、解脱幢佛、威仪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胜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观察幢佛。】
这些菩萨们都在各自佛所在的地方,清净地修持着梵行,这些佛分别是:「无尽幢佛、风幢佛、解脱幢佛、威仪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胜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观察幢佛」。
【其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以佛神力,即化作妙宝藏师子之座,宝网弥覆,周匝遍满;诸菩萨众,随所来方,各于其上结跏趺坐。】
这所有诸菩萨们,来到释迦佛所在的地方之后,向佛足顶礼。之后借着佛陀的威神力,化现出了妙宝藏狮子之座,有很多的宝网弥漫着、覆盖着,周匝遍满。这所有菩萨们,就在自己各自所来的方向结跏趺坐,在妙宝藏狮子座上安坐了。
【其身悉放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清净光明,此无量光皆从菩萨清净心宝离众过恶大愿所起,显示一切诸佛自在清净之法;】
他们的身体都放出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无量种)清净光明,这所有无量光都是从菩萨的清净心宝所起的,是从他们离开所有过恶的大愿所起的,能够显示一切诸佛的自在清净之法。
【以诸菩萨平等愿力,能普救护一切众生,一切世间之所乐见,见者不虚,悉得调伏。】
以诸菩萨平等愿力,能普救护一切众生,他们被一切世间之所乐见,见者不虚,都能够被调伏。
【其菩萨众,悉已成就无量功德,】
这所有菩萨大众们,都已经成就了无量的功德。
【所谓:遍游一切诸佛国土,无所障碍,见无依止清净法身;以智慧身,现无量身,遍往十方承事诸佛;入于诸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自在之法,住于无量一切智门,以智光明善了诸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随所演说,穷未来际;辩才无尽,以大智慧开总持门,慧眼清净入深法界,智慧境界无有边际,究竟清净犹若虚空。】
【如此世界兜率天宫,诸菩萨众如是来集;十方一切兜率天宫,悉有如是名号菩萨而来集会,所从来国、诸佛名号,亦皆同等,无有差别。】
就好像在娑婆世界这里的兜率天宫,所有菩萨大众们云集到释迦佛周围一样。十方一切的兜率天宫,都显现有类似这样名号的,无量的菩萨来集会了,他们所来自的佛国、(佛国的)佛的名号,都跟这里一样,没有差别。
【尔时,世尊从两膝轮,放百千亿那由他光明,普照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彼诸菩萨,皆见于此佛神变相;此诸菩萨,亦见于彼一切如来神变之相。】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他两腿的膝盖之轮,放出了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种)光明,普照了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这所有菩萨们都看到释迦佛的神通变化之相。其他世界的只要是被这光照到的所有菩萨,都能看到娑婆世界这里,释迦佛的种种神变之相。同时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宫的这些菩萨们,也能够看到释迦佛的光照到的其他世界的一切如来的神变之相。
【如是菩萨皆与毗卢遮那如来,于往昔时,同种善根,修菩萨行;悉已悟入诸佛自在甚深解脱,得无差别法界之身,入一切土而无所住;见无量佛,悉往承事;于一念中,周行法界,自在无碍;心意清净,如无价宝;无量无数诸佛如来,常加护念,共与其力,到于究竟第一彼岸;】
这些菩萨们,都是在过去世与毗卢遮那如来,同种过善根,同修过菩萨行的。他们都已经悟入了诸佛的自在甚深解脱,他们证得了无差别的法界之身;他们可以入一切土而无所住;见无量佛都去承事、供养;在一念之中,可以周行法界,自在无碍;他们的心意清净,像无价的珍宝一样;无量无数的诸佛如来,常加护念这样的菩萨,共同加持他们,可以到达究竟的第一彼岸。
【恒以净念住无上觉,念念恒入一切智处;以小入大,以大入小,皆得自在,通达无碍;已得佛身,与佛同住;】
这些菩萨们恒常以净念住于无上之觉,念念恒入一切智处;以小入大,以大入小,神通自在,通达无碍;他们已经证得了佛身,与佛同住。
【获一切智,从一切智而生其身;一切如来所行之处,悉能随入;开阐无量智慧法门,到金刚幢大智彼岸,获金刚定,断诸疑惑;】
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切智,从一切智而生其身;一切如来所行之处,他们都能去;他们可以开阐演说无量的智慧法门,到达金刚幢大智慧的彼岸,他们可以获得金刚定,断除所有的疑惑。
【已得诸佛自在神通,普于一切十方国土,教化调伏百千万亿无数众生;于一切数,虽无所著,善能修学,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诸法。】
他们已经证得了诸佛的自在神通,可以去到一切十方的国土,教化、调伏百千万亿无数的众生;对于一切数,虽无所著,但是善能修学,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诸法。
【如是等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无尽清净三世一切无量功德藏诸菩萨众,皆来集会,在于佛所;因光所见,一切佛所,悉亦如是。】
就有这样的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无尽的菩萨们,他们是无比的清净,他们拥有三世一切无量的功德藏,这所有菩萨们都来集会了,他们集会到释迦佛的周围。在释迦佛膝轮之光照射到的一切处,我们看到一切佛所在的地方,都有这样伟大的、不可思议的菩萨们去集会了。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从其他世界来的「金刚幢菩萨」在释迦佛威神力的加持下,普观十方而说了个偈颂:
【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以本大愿力,示现自在法。】
如来不出世,其实也不涅槃(没有什么涅槃),如来靠着本昔的大愿力,示现自在之法。
【是法难思议,非心所行处,智慧到彼岸,乃见诸佛境。】
这法难以思议,并不是心意识所行之处,如来以他的智慧到达了彼岸,如果你也能靠着佛的智慧到彼岸,就能够见到诸佛境界。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色身并不是佛,音声也不是佛,但是也不能够离开色相和音声,见到佛的神通力。佛的神通力有时候靠色相、靠音声去显现。
【少智不能知,诸佛实境界,久修清净业,于此乃能了。】
那些有微少智慧的人无法了解诸佛真实的境界,只有长期地修持清净之业,才能够慢慢地对诸佛的一实境界有所了解。
【正觉无来处,去亦无所从,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显现。】
这正觉无有来处,也无有去处,这清净的妙色身,在佛神力的加持下才能显现出来。
【无量世界中,示现如来身,广说微妙法,其心无所著。】
诸佛可以在无量的世界,显现自己的如来之身,可以广说微妙的佛法,其心无所执著。
【智慧无边际,了达一切法,普入于法界,示现自在力。】
他的智慧无有边际,了达一切法,普入于法界,示现自在力。
【众生及诸法,了达皆无碍,普现众色像,遍于一切刹。】
众生及诸法,完全了达无有障碍,可以普现众多的色像,遍于一切的刹土。
【欲求一切智,速成无上觉,应以净妙心,修习菩提行。】
想要寻求一切智,想要速成无上觉,那么你一定要以清净的妙心修习菩提之行。
【若有见如来,如是威神力,当于最胜尊,供养勿生疑。】
如果有的人真的有幸见到如来,类似这样的威神之力,那么你们一定要在这最殊胜的世尊面前常修供养,不要生起任何的疑惑。
【尔时,坚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从其他世界来的「坚固幢菩萨」在释迦佛神力的加持下,普观十方也说了个偈颂,他说:
【如来胜无比,甚深不可说,
出过言语道,清净如虚空。
汝观人师子,自在神通力,
已离于分别,而令分别见。
导师为开演,甚深微妙法,
以是因缘故,现此无比身。
此是大智慧,诸佛所行处,
若欲了知者,常应亲近佛。
意业常清净,供养诸如来,
终无疲厌心,能入于佛道。
具无尽功德,坚住菩提心,
以是疑网除,观佛无厌足。
通达一切法,是乃真佛子,
此人能了知,诸佛自在力。
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
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
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
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
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
「通达一切法,是乃真佛子,此人能了知,诸佛自在力。」
坚固幢菩萨的这个偈颂有个重点:通达一切法才是真佛子,法门无量誓愿学,学透、精通,这才是真佛子。只了解局部的、片面的一点法不是真佛子。通达了一切法才是真佛子,才能了知诸佛的自在力。
「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
如果你想拥有佛一样的广大智慧,深究到诸法的本源,你就要起殊胜的希望,有大的志向和愿望,志求无上正等、正觉。不要说:我今生证个小乘就可以了,证个初果就可以了。这不是佛希望看到的,真正的佛子有无上大心,生起殊胜的希望,志求无上正觉。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
如果有谁尊敬佛,想要报佛恩,就不要离开诸佛而住。不要离开诸佛,就是不要离开一切法而住,要广学多闻。离开了佛陀的法,就离开了佛的法身、真身,你何以去见佛呢?
「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
如果你真的有智慧,想要见到佛、闻到佛,还要修习清净之愿,好好地持戒,高标准、严要求去履行佛所行之道(佛怎么做,你怎么做)。
比如说,《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是诸佛所行之道,是千佛大戒。佛怎么做,你怎么做,慢慢才能成佛。如果你没有大心,只有小慧、小智,那就不要说你是佛子。
【尔时,勇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从其他世界来的「勇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也说了个偈颂:
【譬如明净眼,因日睹众色,
净心亦复然,佛力见如来。
如以精进力,能尽海源底,
智力亦如是,得见无量佛。
譬如良沃田,所种必滋长,
如是净心地,出生诸佛法。
如人获宝藏,永离贫穷苦,
菩萨得佛法,离垢心清净。
譬如伽陁药,能消一切毒,
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
真实善知识,如来所称赞,
以彼威神故,得闻诸佛法。
设于无数劫,财宝施于佛,
不知佛实相,此亦不名施。
无量众色相,庄严于佛身,
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
如来等正觉,寂然恒不动,
而能普现身,遍满十方界。
譬如虚空界,不生亦不灭,
诸佛法如是,毕竟无生灭。】
【醍醐】
勇猛幢菩萨这个偈颂的重点还是修学佛法,我们来看一下:
「譬如明净眼,因日睹众色,净心亦复然,佛力见如来。」
就好像明净的眼睛才能够靠着太阳的光芒看到种种色相一样,你拥有清净的心,才能够见到佛力,见到如来,心不清净见不到如来。怎么清净?持戒!
「如以精进力,能尽海源底,智力亦如是,得见无量佛。」
就好像有的人很精进,说:我要用一个勺子挖尽大海的海水,一直挖、一直挖,经无量劫数海水都能被挖尽。「精卫填海」类似的故事,这个海虽然无量,我一直用小石子、小石头去填它,永远地坚持不懈,坚持无量劫,绝对能把海填满、填平,这种精进之力。你要有这种精进的智慧力,一直学智慧,有无量智慧的时候就能见到无量佛了。
「譬如良沃田,所种必滋长,如是净心地,出生诸佛法。」
就好像是肥沃的良田,撒下种子一定会滋长,清净的心地才能出生诸多的佛法,心不清净无有佛法。
「如人获宝藏,永离贫穷苦,菩萨得佛法,离垢心清净。」
就好像有的人获得了宝藏之后,就永远脱离了贫穷、困苦。如果菩萨得到了佛法,他的心才会慢慢地离开垢染变得清净。
【醍醐】
所以我们倡导大家听经、抄经、读经,通过经去净化我们的身、口、意,菩萨得到了佛法才能够离垢心清净,一定要重视经!
「譬如伽陁药,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
就好像伽陁药能够消一切毒一样,佛法也是这样,能够灭除所有烦恼的过患,不修学佛法就无法灭除所有烦恼的过患。
我每学一部经就少很多烦恼,了解很多实相,消除很多困惑。所以必须修学佛法。 「真实善知识,如来所称赞,以彼威神故,得闻诸佛法。」
真实的善知识是如来所称赞的,在真实善知识的威神力的帮助下,他的弟子才能够听闻诸佛妙法,所以真善知识必须广传佛法。
「设于无数劫,财宝施于佛,不知佛实相,此亦不名施。」
如果你用无量、无数劫这么久的时间去向佛布施金银财宝,却不了解诸佛的实相,不了解佛法,佛说这不叫布施,我要的不是这个。
作为佛(想什么有什么的佛)他还需要你的物质吗?他不需要你那些金银财宝。那么信众布施、供养佛,其实是表达自己的恭敬心、信赖心、感恩心而已。实际上佛并不需要,佛要的是什么?你要了解诸佛实相,你要成为佛。这是对于佛最好的报答、最好的供养。
「设于无数劫,财宝施于佛,不知佛实相,此亦不名施」这四句话非常的关键,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只有财布施,没有法方面的布施,没有法方面的觉悟,佛不认为你在向他做布施。堆再多的金银财宝给佛,佛认为我没有得到你的布施,我想要的不是这个!就好像一个人明明爱吃素,你给他肉;明明不喝酒,你给他酒;佛根本就不贪财,佛要的是你了知实相、了知实相啊!
怎么了知实相?佛陀的开示你要听,要按照佛陀的开示去修「六度」,这样佛是很开心的。一个师父呕心沥血地教育弟子,目的是什么?不是说弟子来供养我,一个真正的师父、善知识,他需要的是弟子都成才。如果善知识给你提的建议,你认真地去践行,让你怎么做你怎么做(前提是他是善知识),他告诉你读哪个经,你就都读;让你打坐,你就打坐。你知道他会有多开心吗?其实师父都喜欢听话的弟子。
你既然当他是师父,他必然有胜出你的地方,那么他说的你要听,不然你不认可他,就不要跟随他。如果认可他、跟随他,说了还不听,那不如不要这个善知识,不要在此处浪费时间了。
「无量众色相,庄严于佛身,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
虽然佛陀现化的时候,他的应化身被无量众多的色相所庄严,所谓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不能仅凭色相而见佛,佛的真身是法身。
法身——以法为身,这也是经里讲的。你不了解佛法,你是不可能了解佛的,不要只盯着那个肉身相。
「如来等正觉,寂然恒不动,而能普现身,遍满十方界。」
如来等正觉,寂然而不动,这是法身状态。而能普现身,遍满十方界,应化身的层面。
「譬如虚空界,不生亦不灭,诸佛法如是,毕竟无生灭。」
就好像虚空界,不生不灭,诸佛法也是不生不灭。但是你要了解它,你要证入它。
【尔时,光明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光明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也说了个偈颂:
【人间及天上,一切诸世界,
普见于如来,清净妙色身。
譬如一心力,能生种种心,
如是一佛身,普现一切佛。
菩提无二法,亦复无诸相,
而于二法中,现相庄严身。
了法性空寂,如幻而生起,
所行无有尽,导师如是现。
三世一切佛,法身悉清净,
随其所应化,普现妙色身。
如来不念言,我作如是身,
自然而示现,未尝起分别。
法界无差别,亦无所依止,
而于世间中,示现无量身。
佛身非变化,亦复非非化,
于无化法中,示有变化形。
正觉不可量,法界虚空等,
深广无涯底,言语道悉绝。
如来善通达,一切处行道,
法界众国土,所往皆无碍。】
「人间及天上,一切诸世界,普见于如来,清净妙色身。譬如一心力,能生种种心,如是一佛身,普现一切佛。」
这个偈颂偏禅宗,人间天上,一切世界,都能见到如来的清净妙色身。就好像同一种心,靠着他的心的力量就能够生出种种心念,一个佛身(法的真身)也能够普现一切应化身佛。
「菩提无二法,亦复无诸相,而于二法中,现相庄严身。了法性空寂,如幻而生起,所行无有尽,导师如是现。」
在真正的菩提觉悟中,无有「二法」,也无有「诸相」。什么是二法?显现了、有分别了,这是二法。菩提本来无有二法,但是可以在二法中显现众多的庄严身相。法性空寂,如幻梦一般生起,所行无有穷尽,导师都是这样讲的。
「三世一切佛,法身悉清净,随其所应化,普现妙色身。如来不念言,我作如是身,自然而示现,未尝起分别。」
三世一切佛的法身都是非常清净的,随着应该度化的众生普现妙色身来度化他们。但如来不会骄傲地宣称说:我化现了这个来度你们!如来没有这样的我见、我慢,他就是自然地随缘示现,没有起什么分别。
「法界无差别,亦无所依止,而于世间中,示现无量身。佛身非变化,亦复非非化,于无化法中,示有变化形。」
法界本身无有差别,无所依止,在世间相上显现无量种形态。佛身、真身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他的应化身还是可以变化的。在无化法、不动法、无为法中示现种种的变化形,示现有为法。
「正觉不可量,法界虚空等深广无涯底,言语道悉绝。」
如来的正觉不可思量,像法界虚空一样深广无涯,言语则道断,不可讲说。
所以说禅修课修到最后没法说、没法讲,你只能在安静中深入进去。
「如来善通达,一切处行道,法界众国土,所往皆无碍。」
如来善于通达,一切处所行之道,法界的众多国土,想去哪儿都很轻松,无有任何障碍。
【尔时,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从其他世界的「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也讲了个偈颂,说:
【若人能信受,一切智无碍,修习菩提行,其心不可量。】
要是有的人能够信受佛陀的一切智无所障碍,如果这个人能够修习菩提觉悟之行,他的心绝对是大心,不可限量的。
【一切国土中,普现无量身,而身不在处,亦不住于法。】
诸佛在一切国土中,普现无量种身形,但是他的真身不在他所现化之处,
也不住于一切的法相当中。
【一一诸如来,神力示现身,不可思议劫,算数莫能尽。】
每一个诸佛(每一个如来),他的神力都能够示现种种身,在不可思议的劫数,去数如来到底现化了多少种身形,你数都数不过来。
【三世诸众生,悉可知其数,如来所示现,其数不可得。】
三世所有诸众生,都可以数清楚,但是如来所示现的应化身到底有多少?是无穷的,不可计算的。
【或时示一二,乃至无量身,普现十方刹,其实无二种。】
有的时候示现一种、两种,有的时候示现无量种身形,比如说变作鬼,变作小动物,变作天人……无量种身形,普现十方一切刹土。但本性里都是那个如来,都是真佛化现的。
【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
就好像清净的满月,可以在世间的一切水当中显现自己的身影,月亮的影子到处有,影像虽然无量,但是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并没有分出两个月亮或者更多月亮。
【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普现一切刹,佛体亦无二。】
就是靠着这样的无所障碍的智慧,如来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在一切刹土普现,但佛的真体无有二。
【非一亦非二,亦复非无量,随其所应化,示现无量身。】
佛的真身非一亦非二,也非无量(不是一不是二,也不是无量),应化身显现无量身。
他的真身其实很难讲清楚,要说是一吧,到处遍在;要说是无量吧,又没法切分。
【佛身非过去,亦复非未来,一念现出生,成道及涅槃。】
佛身非过去、非未来,一念之间现化出生。在一念之间佛就可以示现成道了、涅槃了。
【如幻所作色,无生亦无起,佛身亦如是,示现无有生。】
如幻梦一般作种种的色相,本质里无有生、无有起,佛陀的真身就是这样,示现而已,无有生亦无有灭,相当的稳固不动。就是符合《俱舍论》讲的「无为」,真的是无生灭,也不会被任何生灭所动,这是如来的真身。
【尔时,宝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着看从其他世界来的「宝幢菩萨」的偈颂:
【佛身无有量,能示有量身,随其所应睹,导师如是现。】
佛身无有量,能够示现为有量的形相,那么应该被众生看到什么模样呢?佛就可以示现成什么模样。
【佛身无处所,充满一切处,如空无边际,如是难思议。】
佛身没有处所,充遍一切处,像虚空没有边际,非常的不可思议。
【非心所行处,心不于中起,诸佛境界中,毕竟无生灭。】
并不是心意识所行之处。心意识所行之处,那还是佛的作用,佛的显现。其实真佛所在之处,「心不于中起」,那里没有心的意识、意念,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诸佛境界,无有生灭。
【如翳眼所睹,非内亦非外,世间见诸佛,应知亦如是。】
就好像生病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非内非外,世间见到诸佛,就是病眼所见,一种幻觉而已。
【饶益众生故,如来出世间,众生见有出,而实无兴世。】
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如来显化在世间,众生见到佛来了,佛走了,其实佛没有真的显化,他的真身本自不动。
【不可以国土,昼夜而见佛,岁月一刹那,当知悉如是。】
你不能够靠着国土、昼夜去见佛,也不能靠着岁月、一刹那去见佛。
【众生如是说,某日佛成道,如来得菩提,实不系于日。】
众生有的时候在相上讲:哪个日子,哪一年的哪月哪日佛陀成道了,那天是成道日,如来证得菩提了,其实如来他并不受时间的限制。
【如来离分别,非世超诸数,三世诸导师,出现皆如是。】
如来离开了所有分别,超越了世间的所有相上的限制,三世的所有诸导师,出现都是这样。
如来超越了时间,超越了过去、现在、未来,你不能用时间去限定佛。
【譬如净日轮,不与昏夜合,而说某日夜,诸佛法如是。】
就好像清净的大太阳,不会与昏暗的夜晚去相合,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讲:这是日,那是夜(这是白昼,那是黑夜)。在相上有分别,本质里,佛不会被分别,也无法被分别。
【三世一切劫,不与如来合,而说三世佛,导师法如是。】
三世一切劫,时间上的概念,不会与如来相合。在相上示现佛陀在过去、现在、未来,其实佛的真身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更新于:2023-12-23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