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节目》,今天我们要继续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我与无我的相关法义;今天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应住不变异法,空无我、我所上面,这个也是属于在修学中非常重要的法义。
一开始我们要简单说明我与无我的基本概念。一般人所说之我,通常是以意识觉知心为主,因为意识觉知心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性的,因此称为假我,意识心祂也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也称为无我性的;佛法中的真我就是如来藏心,因为如来藏不生不灭,所以称为真实我,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祂又离一切三界有为法之贪厌,也不觉知自我,因为有这样的体性,所以祂也是无我性的。也就是说,这个我可以分为假我跟真我,假我就是生灭性的妄心,真我就是不生灭的如来藏心。这里面我们也知道说,无论是真我或者假我都是无我性的,我们要特别留意的就是说,不能把无我性的假我当成真我,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引生出种种的错误知见以及虚妄想,那就会产生修行上的种种邪见跟障碍。有关于把这个假我当成真实我,它的状况有很多种,诸位观众可以参考本节目中其他单元的详细介绍;以上我们大概把真我跟假我作一个厘清。也了解说,祂们都是无我性的,这个是佛法修行上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知见。
事实上,世界上有种种错误的外道知见,我们都可以把它概括为六十二种外道见,这些外道见都是以身见为本,身见就是说对真我跟假我他没办法正确的认知,因此落入虚妄想之中,这个也就是圣教中开示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也就是说,如果在因地的时候,把假我当作真实我来修行,想要以这样的知见来成就果地无上正等正觉,那他的修行过程就会很曲折,会走很多的冤枉路。有关这一部分的相关法义,诸位菩萨可以观看本节目中介绍三法印或者一实相印的节目单元。
接著我们来看,在《杂阿含经》卷11中的开示:于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这段经文在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三辑中的语译为: 对于空掉眼根、色尘、眼识及心所法的种种行阴的内容,是应当了知的;心中要记得常而恒住的身中真实我,住于这个不变易法之中,住在蕴处界空的无我、无我所境界中。(《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863。)
在上述所引《杂阿含经》卷11,以及《阿含正义》第三辑中之开示,其中有四点是我们所必须要留意的:
第一点就是说,首先我们必须要了知,眼根、色尘、眼识等十八界法,它们都是因缘所生的生灭法,包括说在知见上,我们要确认蕴处界它的虚妄性,虽然这种种的蕴处界法,它们在现象界是有、是存在的,可是因为它们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们都是无我性的;既然蕴处界是无我,那当然也是无我所,因为没有真实不坏之我所,所以上述所引《杂阿含经》中之开示里面说空无我、我所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不管是我或者我所,都没有真实不坏体性;那这个生灭性之无我法,它也不是众生究竟之依靠,因为是因缘所生的缘故,尤其是意识心,不是说把祂修到一念不生,就变成是究竟不坏之法,因为生灭法永远是生灭法,生灭法不可能把它修行成功,变成不生灭法。在《大智度论》卷75中也有这样的开示:生灭是相待法,有生必有灭故,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也就是说,有很多人想要把这个生灭性的法,修成不生灭的法,这个是作不到的。可是这个是有很多人的错误的知见,这个必须我们要特别留意,菩萨虽然不应执著五阴十八界,但是并不是说要把这个五阴十八界全部灭除掉,而想要进入无余涅槃,而是应该好好利用五阴来修学佛法。
第二点是说,我们必须要了知,众生都有这个不变异法,也就是说这个不生灭的如来藏心,因为祂具有真实如如的真如性。那这里面包括说,我们在知见上必须要了解,如来藏是三乘菩提可以成就的根本原因,二乘人他也是要信受这个如来藏心才能够断我见。那在大乘法呢,当然它是以如来藏心为证悟之目标,因为有如来藏,也才能够令修学者成就真如熏,因为修学者信有这个真实法可证,以及信有这个真实法祂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能够执持诸法种子,因此修学上就会功不唐捐;因此能够生起修学上的动力,也就是能够产生善法欲,因为能够信受真实法的关系,信受真实法具有清净离染性,所以修学者才能转依如来藏体性,能够依据这样的体性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如来藏也是众生的究竟依靠,因为祂是不生灭法的关系,所以修行究竟成就之后,因为有这个不生灭性的如来藏作依靠,就不会再落入生死轮转之中,这个就是在《杂阿含经》中开示的住不变易法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安住在这个道理上,要能够精进修学;对这个不变异法的究竟了知,也只有到佛地才能够作得到,也就是说只有 佛世尊才能成就究竟转依。
第三点是在上面所引《杂阿含经》中,它把这个不生灭法跟生灭法,放在一起来看,能够产生对比作用,能够令修学者离开生灭法之执著,而趣向究竟法。也就是说,这里是应用对比的方式,因此能够产生很大的力量,因为对比的关系,所以能够兼具离开染污法跟趣向善净法,有这两种力量可以结合在一起,这个就是属于观行上的方便善巧,能够令修学者深心信受,因此可以真正转变身口意行而生起解脱受用,因为不只是意识表面上的了知而已;所以这个是属于观察功德过失的善巧,能够令修学者远离种种过失法而趣向善净法。所以由上面的说明,我们也可以知道说,修行不是单纯放下只有这样的概念就可以成就,而是需要方法的,否则就无法在深心中心得决定以及产生解脱受用。
第四点是在上面所引《杂阿含经》中,里面说当念空诸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成就念心所,成就念心所之后,才能把种种的法义忆持在心中;也就是说,要能够真正理解道理以及配合观行,因此才能产生胜解、才能成就空诸行。以菩萨来说,并不是要把诸行灭除掉,而是要远离对于诸行的染著,修除因为诸行产生的种种遮障跟染污性;这里面当念空诸行这个诸行的内涵有很多、很广,它们都是摄属于行阴,这里面包括大部分的心所法跟心不相应行法,所以它的范围很广泛,我们应该要好好精进去观行,这样才能逐渐把这个染污性的部分修除掉。所以上述所引《杂阿含经》中之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已经牵涉我与无我的重要法义,这是大家不可忽视的,这也代表在阿含经中,早已经有开示真我不变易法,真我绝非所谓的方便施设或梵我思想。
在同样《杂阿含经》卷11中亦开示: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在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三辑中的语译为:眼根、眼识、色尘,以及触、受、想、思等心行都犹如幻化、犹如阳光下的地面热炎一样,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尽而朽坏,不曾真实的来到此世、或真实的去到后世。(《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862~863。)
首先,当我们看到经教中所开示的刹那时顷,尽朽,这个真的是非常令人震撼,因为诸有为法、诸行都是刹那生灭,所以真的是不应该对它们产生执著,而这里面有为法、诸行刹那生灭,是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因为一般人都以为:这个有为生灭法可以常住,或者它只是慢慢地转变;其实它们都是刹那生灭,因此这个是我们首先要认清的真相。同样的在《瑜伽师地论》卷34中开示:彼彼众缘和合有故,如是如是诸行得生,生已不待灭坏因缘自然灭坏。这里面就是开示说,因缘聚合而有之诸行,它出生以后刹那就会灭失,它是不需要等待灭坏因缘,而本来就会灭坏;因为这样的道理,如果期待意识心不灭,或者期待色身长生不老,或者诸行能够久住,这些都是虚妄想而已。
那我们再来看,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3中的开示:何等相续相?谓无始时来诸行生灭相续不断故。也就是说,有为法或者诸行的相续相,它竟然只是假相,它只是生灭生灭的相续,不是说这个法可以不变的相续。同样的在《成唯识论》卷2中,圣 玄奘菩萨开示说:然有为法因缘力故,本无今有,暂有还无生已相似相续名住。也就是说,这个有为生灭法它是暂有还无,它并非完全不变,而是刹那刹那生灭,它只是因为前后相似,所以我们说它是相续,只是相似相续,而不是说有一个法不变的相续,所以我们把这个相似相续施设为住。这个就好像说,这个世间法的日光灯,其实它的灯光并不是连续不变的,而实际上是刹那闪烁不停,只是我们没办法分辨而已。
另外,为了破除对于生灭法之执著,在经教中把这个有为生灭法用六个面向来说明,在《显扬圣教论》卷14中开示,有这个六种无常法:六种无常者:一无性无常,二失坏无常,三转异无常,四别离无常,五得无常,六当有无常。
因为有为生灭法它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所以称为无性无常;这个有为生灭法,生已寻灭,非真能久住,因此称为失坏无常;有为生灭法体性转异不定,所以称为转异无常;有为生灭法它绝对没办法长久拥有,因此称为别离无常;同样的,有为生灭法它是有出生,因此说有得,既然有出生就有灭,因此称为得无常;如刚才所说有为生灭法相似相续,虽然是这样,但是未来必灭,因此称为当有无常。所以在上述的论中,已经非常详细的开示为何有为法、为何诸行都是无常,因此真的是不应该对它们产生染著。
在前面所引《杂阿含经》中,有开示要我所,虽然我们都知道意识我的虚妄,理论上也应该知道我所的虚妄而不应该执著,但是因为众生对于我所长劫以来的执著,因此很难马上就转变,所以在圣教中特别要再提醒空我所的重要性,在《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61中开示:谓诸有情三因缘故,起诸烦恼,名具因缘。一由因力,二由境界力,三由加行力。
这里面就是说,有三种因缘会生起烦恼,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说这个因力,就是说本身有烦恼未断,因此将来会被引生出来;加行力就是说自己有种种的无明,因此能够引生错误的思惟或者种种不如理的作意,那这样就会引生或者衍生出种种的烦恼,这一类是属于由自己的关系而引生的烦恼。第二大类是属于这个境界力,也就是说,由引生贪爱等等烦恼的境界现前,就把这个烦恼引生出来,这个主要就是指说对于所取境界的贪爱而引生烦恼;如果以外我所的执著来说,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名利、财富、地位等等以及眷属欲等,这些都可以摄归于境界力,所以说这一部分事实上它的力量是很大的,因为不少人是因为外我所的关系,而引生烦恼以及产生修学上的障碍,所以它的力量是很大的,绝对不能轻忽。
同样的,在《瑜伽师地论》卷80中有这样的开示:又极乐著色等境故,虽于极利益甘露界中数数思择,而难可安立。也就是说,修行人如果对于五欲境界有严重的贪爱,即使他非常精进,也同样对于这个善净法没办法成就、没办法安立。所以这个是我们必须要特别留意的,菩萨虽然不可以染著我所,但是并不是说,这样就要对于这个我所境界产生畏惧而想要跟众生隔离,而是应该在历缘对境中,把这个因为境界引生的现行烦恼,利用智慧观行来转化;所以我所境界能够引生烦恼,因为这样的关系,也可以令修学者知道说他有什么烦恼,而能够加以有效的对治。
我们再来探讨,贪爱境界可以分作五种相貌,可以让我们检验自己有哪方面的问题,而可以透过精进把它消除掉。这包括说有耽著心,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财物,对于它产生执著而喜爱受用。第二种贪婪心,就是说对于目前所拥有的永远感到不足,而想要继续贪求及积聚财物。第三种饕餮心,就是说认为别人拥有的是比较好的,所以想要去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第四种是谋略心,也就是说他心心念念都在思惟如何获取财物,他的作意都不在正法上面。第五种称为覆蔽心,也就是说不晓得自己有种种的贪爱,不晓得要出离,也不晓得它的过患。 所以这个是可以让我们来检验自己有哪方面的问题。
那一直以来被众生当成自我的意识心,它其实是生灭性的假我,而从本以来无我性的如来藏,反而才是不生灭的真实我,难怪有这么多修学者落入错误的邪见中;同时器世间也是共业有情之如来藏依众生共业种子而出生,这些道理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慈悲教导,又有谁能够自己知道呢?因此如果没有佛菩萨可以依靠,那众生就只能在三界六道之中盲生盲死,这真的是非常可悲而无可奈何的事啊!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