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坛城“法施”《华严经》精修连载040:《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2018年下半年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后又听《华严经》法界实相,昨天已经连载结束,期间分享了自己听《华严经》和《华严经》实相的感悟,还有一些感悟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分享……听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契入,听不懂。问了一下“醍醐老师”,醍醐老师也发现其它“师兄”们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又开始连载《华严经精修》复习一下,这样大家会觉得非常好,能够明明白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华严经》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复习《华严经》法界实相的第四十课,《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第十二之一。「贤首品」是文殊菩萨提问,贤首菩萨回答,主要以贤首菩萨的讲法为主。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重点:
文殊师利菩萨讲完「净行品」的内容之后,想要显示菩提心的功德,就用一个偈颂向贤首菩萨发问:
【我今已为诸菩萨,说佛往修清净行,仁亦当于此会中,演畅修行胜功德。】
文殊菩萨说:我该讲的讲完了,该你讲了,贤首菩萨你讲一下修行方面的殊胜功德。
接下来,贤首菩萨用偈颂回答(这个偈颂还很长,占了好几节课):
【善哉仁者应谛听,彼诸功德不可量,我今随力说少分,犹如大海一滴水。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
贤首菩萨说:要是有菩萨最初发心了,想要获证佛一般的菩提(觉悟)的话,就在他发心的这一刻,他的功德是没有边际了,已经不可称量、没有什么可以与他相比了。
【何况无量无边劫,具修地度诸功德,十方一切诸如来,悉共称扬不能尽。如是无边大功德,我今于中说少分,譬如鸟足所履空,亦如大地一微尘。】
那就别说还连着无量无边劫这么久的时间,一直完美地去修习诸地、诸度的所有功德(诸地——就是位次、果位、境界,诸度——六度、十度、六波罗蜜、十波罗蜜)。
贤首菩萨说:单单发心,功德就是无量无边,就别说还连着无量无边劫去修行了。十方一切如来去讲说这个功德都讲不尽呢!
【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于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
下面贤首菩萨又讲:说菩萨发心想要求菩提(觉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也并不是没有外在条件的,一定是有某种原因、有某种外在条件,使得这个菩萨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了清净的信心(净而不染,信而不疑),就这样因缘具足了,所以菩萨才生起了广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受持正法修诸智,证菩提故而发心。】
贤首菩萨说:真正想要求得佛一般的菩提(觉悟)的这些菩萨们,他们不会贪恋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财、色、名、食、睡),真正的菩萨不会贪恋五欲、也不会贪恋王位、不会贪恋富裕的物质条件,或者是独乐乐(自己享受就可以了,自己过得好就行了),真正的菩萨不会只在乎这些。他也不会在乎我是否名闻天下了,这个并不是他生命的重点。他生命的重点是永远地灭除众生的苦,这个才是菩萨生命的重点(重心)——永远地灭掉众生的苦,要广泛地利益世间,是这种力量推动着菩萨发心乃至一直精进地修行。
【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深信于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
贤首菩萨说:真正的菩萨会恭敬尊重一切佛、也会恭敬尊重一切法、恭敬尊重一切僧。这是个重点,在涅槃经中讲「佛、法、僧」三宝,「一而三,三而一」。你要是尊重佛、爱乐佛,就要尊重爱乐法及僧,不可以偏重其中的第一个,说「佛」最大,最爱「佛」。宇宙中第一个佛成正觉之后,如果没有「法」传下去,没有「法」去启发、开悟其他的这些众生,那么第二个佛怎么来呢?「法」也相当的重要,法是佛的命脉。
那么「僧」是佛法的传承者,也相当的重要!「僧」有出家僧,有在家僧。《地藏十轮经》里讲得很清楚,在家的修行者中有「圣法」、有「圣果」这些人,属于「胜义僧」,就是真正能够绍隆佛种的这些人。
我们要恭敬尊重一切佛、法、僧,那么出家僧就更不必说了,从外在表现上一看就是僧。僧人也分四种,《地藏十轮经》里也讲得很清楚了。如果你学了《地藏十轮经》的话,关于出家僧的一切问题都能了解,也相当地了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切的出家师父。
第一时间恭敬、尊重,慢慢地了解之后,可能在你的心中就划分出来了。四种出家僧中,他是哪一种?他是哪一种决定了我怎样对待他,这经里都讲了。不要盲目地去崇拜、也不要盲目地去批判,要怀着恭敬心、尊重心对于佛、法、僧进行至诚的供养。
《涅槃经》中讲,在我们对待出家人的时候,信众们不能只凭着他披着袈裟,我就去向他礼拜或者供养。第一时间是尊重的,慢慢还是要了解的,这是《涅槃经》中所讲的。
接下来贤首菩萨还讲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偈颂,很多大德经常引用,就是: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
信心是我们一切成就的源起,也是我们修行动力的来源。「信」是道之本元,是一切功德的母亲,它能够长养一切所有的善法,可以断除你的疑虑之网,带你走出、跳出爱欲之流。因为爱欲就意味着轮回,要跳出这个轮回,要入到无上的涅槃当中。
接下来这里讲得也特别好:
【信无垢浊心清净,灭除憍慢恭敬本,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
如果你的信心是没有任何垢浊的,是非常清净的,你才真的消除了小我的骄慢、自以为是,你才真的能够回归谦卑、真诚、恭敬的这种自性本体的特质。所以,「信心」可以说是佛法宝藏当中排在第一位的财宝,你只要有了这种信心,你才能够有清净之手,从而受持诸佛菩萨接下来给你讲的一切的圣行。你都不信,那其他都别谈了,「信」是第一位的。
接下来的文字依然非常的美:
【信能惠施心无吝,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信令诸根净明利,信力坚固无能坏,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信于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得无难,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道。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是故依行说次第,信乐最胜甚难得,譬如一切世间中,而有随意妙宝珠。】
如果按次第地讲说修行步骤的话,「信」是第一步,由信而得到了心灵的喜乐,这是非常殊胜难得的。接下来就是一环扣一环了,一种殊胜引起更多殊胜了。
【若常信奉于诸佛,则能持戒修学处;若常持戒修学处,则能具足诸功德。戒能开发菩提本,学是勤修功德地;于戒及学常顺行,一切如来所称美。】
贤首菩萨说:我们要是真的信奉佛,才能够很好地持戒修学;很好的持戒修学,才能具足诸多的功德;好好地持戒才能开发菩提(觉悟)的根本,我们要好好地修学,才能勤修功德之地;所以要好好地持戒,要一直精勤地修学,这样一切如来都会称扬你、赞美你。
【若常信奉于诸佛,则能兴集大供养;若能兴集大供养,彼人信佛不思议。若常信奉于尊法,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若常信奉清净僧,则得信心不退转;若得信心不退转,彼人信力无能动。】
如果我们真的信佛,才能够兴起大的供养去对待佛;经常去给予佛大的供养,那说明这个人信佛信得不可思议了(要不信他,你也不想供养他嘛);如果我们真的去信奉法,则非常爱乐法,就愿意听闻佛法;一个人非常爱乐听闻佛法,都没有厌足(没有厌倦和满足的时候),那说明这个人是真的很信法;如果说看到有个人非常信奉清净僧,那么他的信心会进一步的不退转;他的信心不退转,他就继续相信这些清净僧,他的这种信力是无能倾动、无能动摇的。
【若得信力无能动,则得诸根净明利;若得诸根净明利,则能远离恶知识。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习广大善。若能修习广大善,彼人成就大因力;若人成就大因力,则得殊胜决定解。】
如果我们对于「佛、法、僧」三宝有这样的不能动摇的信心,我们的诸根就会越来越清净、明利;渐渐地,我们就能远离恶知识;远离了恶知识,才能亲近善知识;才能够修习广大善;才能够成就菩提(觉悟)之因、之力;到最后才能得到殊胜决定的解脱。
【若得殊胜决定解,则为诸佛所护念;若为诸佛所护念,则能发起菩提心。若能发起菩提心,则能勤修佛功德;若能勤修佛功德,则得生在如来家。若得生在如来家,则善修行巧方便;若善修行巧方便,则得信乐心清净。若得信乐心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心;若得增上最胜心,则常修习波罗蜜。】
如果对于诸佛法,我们有着殊胜决定的理解,那么诸佛都会护念我们;渐渐地,我们就发起了真正的菩提心;发起了菩提心就能够勤修佛的功德,从而能够生在如来之家;生在如来之家之后,善于修行种种的巧方便;就得到了信乐心清净;从而增上最胜心;增上了最殊胜之心之后,我们也常愿修习六波罗蜜,常行菩萨所行(常作菩萨的功课——六波罗蜜)。
【若常修习波罗蜜,则能具足摩诃衍;若能具足摩诃衍,则能如法供养佛。若能如法供养佛,则能念佛心不动;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若常睹见无量佛,则见如来体常住;若见如来体常住,则能知法永不灭。】
常修六波罗蜜必然具足摩诃衍(就是大乘,无上乘之法);既然具足摩诃衍就能如法地供养佛;如法地供养佛习惯了,心心念念都在佛这里,我们的心不会***;心里经常念着佛,就经常地能够见到无量佛;经常地见到无量佛,就能够见到如来的真体——那个常住的真身。
【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得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若能开演无边法,则能慈愍度众生;若能慈愍度众生,则得坚固大悲心。若得坚固大悲心,则能爱乐甚深法;若能爱乐甚深法,则能舍离有为过。若能舍离有为过,则离憍慢及放逸;若离憍慢及放逸,则能兼利一切众。】
从而了知原来这个真法永不灭,幻法才会生灭;这个时候,你就得到了辩才而无有障碍了,就能演说无边法了;演说无边法就能够慈愍地救度众生了;慈愍地救度众生就坚固了你的大悲心;你就会更加爱乐甚深的法藏,慢慢地,舍离有为的过患;舍离有为的过患,使得你就离开了骄慢、也离开了放逸;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利益一切众生。
【若能兼利一切众,则处生死无疲厌;若处生死无疲厌,则能勇健无能胜。若能勇健无能胜,则能发起大神通;若能发起大神通,则知一切众生行。】
因为利益众生,所以处在轮回生死中也不会感觉疲惫和厌倦(说这个医生爱给病人治病,病人多,他也不会觉得疲惫和厌倦);这样你就能够进一步地勇健无能胜,渐渐地发起了大神通;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在修习六度的过程中,你就起了大神通(神通是慢慢来的);起了大神通就了知一切众生所行,甚至身、口、意一切都知道。
【若知一切众生行,则能成就诸群生;若能成就诸群生,则得善摄众生智。若得善摄众生智,则能成就四摄法;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
越了解众生就越方便你利益众生,所以成就了种种(各种各类)的众生,你就是大导师了;你是大导师就善于摄受众生,你就拥有了摄受众生的智慧;在摄受众生的过程中,摸索出了经验,就是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利行摄」,这四摄法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方便、充满着爱;你拥有着四摄法,去摄受众生无往而不利。
【若与众生无限利,则具最胜智方便;若具最胜智方便,则住勇猛无上道。若住勇猛无上道,则能摧殄诸魔力;若能摧殄诸魔力,则能超出四魔境。若能超出四魔境,则得至于不退地;若得至于不退地,则得无生深法忍。】
哪个众生到你这里,你都有方法去对待他,就可以给众生无限的利益了;然后,你的智慧、你的善巧方便就越来越殊胜,乃至最殊胜;这样你就走在了勇猛无上的解脱道中;渐渐地,可以摧伏所有的魔力;超出四魔之境(超出死魔、天魔、五阴魔、烦恼魔这四魔);到最后到达不退地;到达不退地之后,证得无生法忍,而且非常深。
【若得无生深法忍,则为诸佛所授记;若为诸佛所授记,则一切佛现其前。】
这个时候,你就会被诸佛所授记了。所以我们看,菩萨得到了诸佛的授记,都是有原因的,佛不是随随便便给你授记的,看你根熟了,已经获得了甚深的无生法忍了,才给你授记的。而且不一定只有一个佛给你授记,因为好像过去是无量的,未来也是无量的,你见到的很多佛都会给你授记,说你将在哪里成佛,什么样子……当我们被诸佛授记之后,一切佛更加频繁地现化在我们面前了。
【若一切佛现其前,则了神通深密用;若了神通深密用,则为诸佛所忆念。若为诸佛所忆念,则以佛德自庄严;若以佛德自庄严,则获妙福端严身。】
那么多佛都现化在我们面前,我们得到这么多的加持,所以我们就完全明了了神通的深密之用,我们的神通也进一步地增广了;神通增广,与佛越来越接近,我们也经常被佛所忆念、所惦记;慢慢地,我们就拥有了佛的功德,靠着佛的功德自我庄严,渐渐越来越像佛了;慢慢也获得了微妙的福德、端严之身。
【若获妙福端严身,则身晃耀如金山;若身晃耀如金山,则相庄严三十二。若相庄严三十二,则具随好为严饰;若具随好为严饰,则身光明无限量。】
渐渐地,我们的身体开始像金山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的面相就开始跟佛接近了,渐渐地,具备三十二种庄严相了;然后八十随形好也随之而来,各种庄严、美丽的饰品也随之而来;我们身放无量的光明、无限的光明。
【若身光明无限量,则不思议光庄严;若不思议光庄严,其光则出诸莲华。其光若出诸莲华,则无量佛坐华上;示现十方靡不遍,悉能调伏诸众生。若能如是调众生,则现无量神通力。】
就这样我们的光无限、无量,无比的庄严,不可思议,光中又可以化现出种种的莲华;又看到无量的佛坐在莲华之上,我们化现出这么多的莲华;莲华上都坐着佛,到到处处充满十方,这所有佛都能去调伏所有的众生。
如果你有一天在定中看到自己发着金光,无量的光芒,然后化现出无量的莲华,莲华上都坐着佛,佛都去调伏众生了,这说明你真的有无量的神通力了。
【若现无量神通力,则住不可思议土,演说不可思议法,令不思议众欢喜。若说不可思议法,令不思议众欢喜,则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若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则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若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则其愿力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身。】
如果你能够展现这样无量的神通力,你就可以住在不可思议的国土上,演说不可思议之法,令不可思议的众生感觉无边的欢喜。这个时候,你的智慧力、辩才力无有穷尽,可以随着众生的心而化导、诱育他们。这个时候,因为以智慧为先导,你的身、口、意就不会再有过失了。
【若其愿力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身,则能为众说法时,音声随类难思议。若能为众说法时,音声随类难思议,则于一切众生心,一念悉知无有余。若于一切众生心,一念悉知无有余,则知烦恼无所起,永不没溺于生死。】
你的愿力就得到了自在,你发过什么大愿,慢慢都圆满了,你可以在六道的任何一道,现化各种身形,就能够给众生讲法,你的音声也是可以随着众生的不同,而展现它的不同。
而且这个时候,你对于一切众生的心,一念之间完全了知,「他心通」也具足了,你也知道一切一切的真相是烦恼本不生、无所起,众生从来就没有真的在生死轮回中待过,那只是幻影而已呀!
【若知烦恼无所起,永不没溺于生死,则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若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若得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则获灌顶大神通,住于最胜诸三昧。】
当你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获得了功德法性之身,以法的威力现化在世间了。你就可以最终获得菩萨的十地、十种自在,修行六度得证殊胜的解脱。渐渐地,获得了佛的灌顶,得到了进一步的大神通,你就可以安住于最殊胜的种种禅定三昧中。
【若获灌顶大神通,住于最胜诸三昧,则于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若于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则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若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则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若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则彼所行无与等,诸天世人莫能知。】
而且接下来,你可以在十方诸佛所在的地方得到他们的灌顶,而使自己的位次进一步地提高。得到了诸佛的灌顶之后,你就会感觉十方一切佛他们的手像充满了甘露一样源源不断地灌着你的顶,你就法力无边了。这个时候,你的身体可以充遍十方,像虚空一样安住不动,到处遍在。这个时候,你所行之胜行没有谁能跟你相比,天界的这些众生以及世间的这些人道众生都没有办法了知。
【菩萨勤修大悲行,愿度一切无不果,见闻听受若供养,靡不皆令获安乐。】
这个时候,如果你已经达至这样的境界,一直勤修大悲之行,愿度一切众生,而且到最后愿望都实现了,像你这样的菩萨,要是有众生见到你、听到你的声音,或者说按照你讲的去修行,或者去供养你,这样的众生就能获得极致殊胜的安乐。
【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十善妙行等诸道,无上胜宝皆令现。】
像这样的菩萨,他就获得了无边的威神之力,佛一般的法眼他已经具足了,没有缺减。十善业道等等妙行,他也都圆满了,所以他就拥有了无上殊胜的妙宝。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菩萨修到此处越来越接近佛,越来越接近佛……接近到无极限。最开始的开始倒推回去,是从哪里开始?是从信心开始的,从信心开始!所以因缘具足的时候,众生就能发起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信心牵引出来了未来的每一步,以及相应的一切殊胜功德、殊胜成就!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
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
更新于:2023-09-27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