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集 嚪婆罗似饿鬼缘 余正文老师

2022-10-20 佛典故事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跟各位来继续分享《三乘菩提的佛典故事》,我们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作嚪婆罗似饿鬼缘。这个也是因为过去世造了恶业的因缘果报的关系,所造的这个因缘。我们知道在十善业道跟十恶业道里面,身三、口四、意三,这十善业道、十恶业道里面,口业就占了四个了,所以口业的部分,是影响我们修行,乃至于影响我们的果报非常重大的部分。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在说:有一个人因为造了严重的口业,所获得的果报。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引这一段经文《金色童子因缘经》这边所说的:【尔时妙月如来普为大众,说伽陀曰:士夫处世间,口出恶言词,其犹利刀斧,断割于自身;应赞而起谤,应谤而起赞,恶语由口生,所出自不觉;起恶心初小,如博奕输财,此中大恶兴,谓谤阿罗汉;心起毁谤因,众生堕恶趣,心起清净因,众生往善趣。】(《金色童子因缘经》卷12)

这一段经文,我们大略地说明一下,就是说众生在世间里面,如果你是口出恶言的话,这个恶言就犹如利刀、斧头一样锋利,它能割断我们自己的身体。如果应该赞叹,你反而起了毁谤,或是说这个人本身是有过失的,你反而是赞叹他,这样子的都是属于恶口;这样子的恶语是因为由口生,从你自己这个身口意行所出生,但是你自己并没有发觉。这个恶,起恶心初小,也就是说你刚开始的恶是从小开始,就像我们下棋、赌博一样,赌博、下棋的时候,刚开始都只是小意思玩玩这样子,但是到最后,就会变成越来越大了;所以这个此中大恶兴,就是因为这样子,你恶的因缘兴起来,甚至于到最后去毁谤了阿罗汉!因为这样子心起毁谤因,众生堕恶趣,所以毁谤了阿罗汉、毁谤圣者,乃至于毁谤开悟的圣者,那是一定会堕恶趣的,甚至于严重的话是要堕地狱的。如果心起清净因,众生往善趣,如果你能够恭敬修道人、能够恭敬 佛陀,这样子的话能够往生善处。

《中阿含经》里面也这么说:【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圣人,邪见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中阿含经》卷11)这个经文我就不再详细说明,因为这个非常的浅白。也就是说,众生的身口意行恶行的话,甚至于毁谤圣人,这样子的邪见成就了邪见业,因为这样子的因缘,身坏命终,一定会堕到三恶道里面去。我们目前要讲的这个故事,其实跟这个东西是有关,虽然到最后这一个主角,他本身并没有堕到三恶道,但是堕了一个非常惨痛的苦报里面去。

这个是从《撰集百缘经》第五卷里面所提出的,这个是说:佛陀在世的时候,在毘舍离城弥猴河岸的重阁讲堂说法的时候,这个时候,城中有一位长者,他的妻子自从怀孕以后,就全身散发著难闻的臭气,身为丈夫的长者就问说:你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啊!如今到底是什么原因,有这样的难闻的臭秽之气呢?妻子也很无奈地回答丈夫说:这一定是我胎中的小孩,过去世的业行所导致今世的业果,才有这样的难闻的臭气啊!长者的妻子怀胎满十个月以后,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子一生下来身体虚弱瘦小,而且身相犹如被火烤焦一样的枯黄、焦黑,真是见不得人。不但如此,而且全身是沾满了粪屎来出生,真是臭秽不堪啊!

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以后,他不想待在家里,他却喜好待在粪屎、污秽所在的地方,也就是厕所。一般人对于粪屎、污秽的地方都会赶快远离,但是这个小孩,不但喜好粪屎、污秽的东西,而且他不肯舍弃离开粪屎污秽等厕所、污秽秽杂的地方。当时他的父母以及他的家族亲属、亲戚们,看到他这个样子都很厌恶,而不想见到他这个样子,并且将他驱赶到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一方面是不让他一再靠近厕所、杂秽的地方,一方面也是厌恶他,厌恶他身上,怕闻到他这个臭秽之气。可是这个小孩,他不但喜好接近粪屎、污秽的东西跟地方,就连他饮食也是到处的乞索粪屎;也就是说,他把这些粪屎当作是佳肴美食。当时乡亲们看到他这个样子,就帮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嚪婆罗鬼,也就是吃粪屎的饿鬼众生的意思。因为这个样子,也就是因为只有饿鬼道的众生受业力的驱使,才会把粪屎当成美食一样。

当时毘舍离城外,有一些裸体涂灰的裸行的苦行外道,他们偶然遇见嚪婆罗的时候,见到嚪婆罗他以粪屎为食这样子的行为,就赞叹他说,他以为他这是一种苦行啊,所以就说:善哉!善哉!因为当时的苦行外道有很多种,有一些是因为看到鸡犬死后生天,不知道这是因为它们过去世勤种善因所得的善果,就开始学著鸡单脚站立,学著狗吃粪。所以这些裸行苦行外道,看到嚪婆罗以粪屎为食的行为,就以为嚪婆罗是在行难行苦行的修行,所以就赞叹他说:善哉!善哉!嚪婆罗自从出生以来,他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子赞叹他的行为,哇!好高兴。所以他知道这样的赞叹以后,非常欣喜、庆慰,就立刻请求这个外道说:请您们慈悲垂哀、怜悯我,让我加入你们的修行行列,好不好?当时这个裸行苦行外道就带著嚪婆罗出家修行,并教他裸体涂灰,修外道的清净行。

可是那时候的嚪婆罗,虽然跟著裸行外道修外道的清净行,却仍然贪著著粪屎、污秽的东西,还有这些地方。这些裸行外道,其实他们并不是以吃粪、以吃屎、学著狗吃屎的苦行外道;这裸行外道在他们来讲,他们还是涂灰,对他们来讲他们觉得,他们这个还是清净行,所以他们没有办法长时间去接受嚪婆罗这样的行为。所以当时外道们发现他这样子的行为,就纷纷地诃责他愚痴,甚至于鞭打他说:你这个人到底是什么缘故,只知道贪恋粪秽,而且乐于处在不干净的地方呢?

那时候嚪婆罗被这些外道经常的诃责或被鞭打,所以他就离开,舍弃这些外道离开了。他就走走走,就走到一个河岸的污秽的沟坑里面,因为他就是喜欢那种污秽的臭味。这污秽的沟坑里面,就犹如我们现在的下水道,自己在那个地方,受用里面的环境,欢喜自得。在那个时候,他在那里非常的高兴在那个地方修行。

但是其实那个地方在那个时候,这个河岸里面它原来就住著五百个饿鬼,住在那里面,也是喜欢这样子的味道,因为饿鬼就是依止这样子而住,所以依止这个河岸的污秽沟坑来生活。他们看到嚪婆罗来这个地方的时候,他的身体及他所在的地方都极为臭秽。你们看!嚪婆罗这个味道臭到连饿鬼都受不了了。而且他一直要依止安住在这个地方,没有一个饿鬼可以亲近他、愿意亲近他;因为饿鬼虽然喜欢这些臭味,但是嚪婆罗累世以来的臭味,让这些饿鬼受不了,所以就不敢亲近他。但是这个时候,嚪婆罗却经常向饿鬼自得其乐的赞叹说:我在人间的时候,有时候被诃责、有时候被鞭打,受到极大的苦恼;今天我在这个沟坑里面,离开了被诃骂、被鞭打的情形,我终于可以在这个地方,独自享用污秽的沟坑的欢乐。当时这些诸饿鬼听到嚪婆罗这么讲,看到嚪婆罗所在的这些地方臭秽难闻,所以都想离开这个地方。你们看!连饿鬼都想离开了。那时嚪婆罗就告诉这些饿鬼,嚪婆罗就开始起烦恼,很担心地就说:我这个臭秽的身体,就是依凭著你们才有的缘故啊!所以嚪婆罗很聪明,他就是知道这些饿鬼有这些臭秽,所以才依止了他们,才能够在这个地方稍微能够维持几天;你们今天又要离我远去,我从今以后到底要靠什么才能够生活呢?嚪婆罗在这个地方就很伤心,说完以后就非常的苦恼,非常哀愁忧心地就跌趴在地上上面。

那个时候,世尊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有谁有可以得度的因缘。在这个时候,看到嚪婆罗有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前去度他。世尊看到嚪婆罗失去五百饿鬼等等众伴侣,因此在这个地方愁忧困苦,甚至昏厥而跌趴在地上,世尊就到河岸的沟坑里面为他说法。嚪婆罗听到 世尊说法以后,就心生欢喜,嚪婆罗见到 佛世尊诸根寂定、光明晖曜,就像百千的光明太阳庄严其身,所以心里面非常非常的欢喜,就五体投地地向 佛禀白说:世尊啊!世界上有没有像我这样如此卑贱的人呢?有没有像如此卑贱的人,可以请求跟世尊您出家呢?世尊就告诉嚪婆罗说:在我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当中,是不论尊卑或富贵贫贱的,只要因缘具足都可以出家。嚪婆罗听到 佛所说的话以后,就向前向 佛禀白说:请世尊慈悲怜愍我,让我出家依止世尊修行吧!那个时候,世尊就举起祂的金色的右手臂,并告诉嚪婆罗说:善来比丘!嚪婆罗在这个时候就须发自落,法身著服,成为沙门比丘。这个时候的嚪婆罗已经一改前行了,这个时侯他威仪安详、端严,跟久受具足戒的比丘其实没有两样。不可思议的是,当下嚪婆罗身上的恶臭,也立刻消失了。

嚪婆罗因为蒙受 佛的恩德,才得以出家,也让他这个恶报能够脱离,所以就在 佛的面前,诵出赞偈来赞颂 佛,他说:【今蒙佛恩德,称意得如愿,除去臭秽身,得成为沙门。】(《撰集百缘经》卷5)也就是说,今天能够蒙受 佛的恩德,能够随我的意思,能够如愿的出家、能够如愿的修行、能够除去身体的臭秽之身,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沙门。那时 世尊告诉嚪婆罗说:你现在在我的佛法当中,已得出家,应该勤于修习系念佛法,在这个之间,不久之间,嚪婆罗你才能够得阿罗汉果,而且能够得三明六通,并得具足八解脱,诸天、世人才能够共同的敬仰。

诸比丘见闻这样的事情以后,就向 佛禀白请问说:世尊!今天这一个嚪婆罗比丘,过去世是造什么业才遭受这样的恶报呢?又因为什么样的因缘,能够值遇佛世尊,而获证阿罗汉果呢?那时 世尊为了诸比丘说明此事,先说了一首偈言,世尊说:【宿造善恶业,百劫而不朽,罪业因缘故,今获如是报。】(《撰集百缘经》卷5)意思就是说,过去所造的任何的善业、恶业,经过百劫都不会坏朽的;因为有这个善业、罪业的因缘的缘故,今天才会获如是的果报。所以嚪婆罗就是因为过去世造了恶业的因缘,才会得到这个臭秽之身的果报。世尊说完这个偈语后,就向诸比丘开示这个道理,所以诸比丘听闻 佛世尊说完这个偈颂以后,就向前禀白 佛说:不知道,世尊!过去世的时候,此事的前后因缘、因果,到底是如何呢?祈愿世尊为我等能够开敷畅演,而且详细地解说这样子的因缘。

那时 世尊告诉诸比丘说:你们详细的听吧!我就为你们分别的解说。在这个贤劫当中,人寿四万岁的时候,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迦罗迦孙陀。这个迦罗迦孙陀佛,就是我们说的拘留孙佛,祂带领著诸比丘,游行教化到宝殿国的时候,这个宝殿国有一个宝殿国王,听闻迦罗迦孙陀佛来,心怀喜悦,就带领众臣百官出城奉迎,到了城外以后向前顶礼佛足,并长跪向佛请求说:唯愿世尊慈哀怜愍我等,接受我三个月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等四事的供养。 拘留孙佛随即接受、同意。在那个时候,宝殿国王知道佛已经许可,就马上为佛还有诸比丘等等建筑房舍,而且请一个比丘作为寺主,以管理僧事。有一天,这个寺主因为有其他的事不在寺里面,刚好有一个罗汉比丘进入他们的寺中,威仪安详、端严,非常庄严好看。寺主的檀越,也就是施主,看到这样的人,就将罗汉比丘请入浴室为他洗浴,然后又用香油涂在罗汉比丘的身上。这个时候寺主从外面回来,看到罗汉用这个香油涂身,便心怀嫉妒,而且口出恶言地骂说:你是出家人,为什么这样子香油涂身呢?你这样子就像将人的大便,人粪涂在人的身上一样啊!就这样子恶口地骂詈这个阿罗汉。这个阿罗汉比丘,其实他是为了要让这个檀越,让这个施主种福田,所以让他涂上香油。这些话讲完以后,这个时候香油涂身的阿罗汉,因为心生怜愍这个寺主,所以就踊身虚空,示现十八种神变,示现十八种的神通变化。这个时候,寺主看见罗汉的神变以后,深怀惭愧,向那一个罗汉忏悔谢过,然后各自回归自己所住的地方。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子的业缘,这个寺主比丘五百世以来,始终常处在恶臭之中,没有人敢亲近他。

照理讲,他毁谤阿罗汉,应该是要堕到恶道里面去,但是因为他有忏悔;但是有忏悔还是有这个余报,还是有这个果报必须要去受,所以五百世堕到这样子的恶臭之中。佛就告诉诸比丘说:那时恶口骂人的寺主比丘,就是今天的嚪婆罗比丘。因为那时曾出家的缘故,而且当时已向那个罗汉忏悔罪咎,所以今天才能够得以值遇我释迦牟尼佛,而且才能够出家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说,为什么他能够脱离这个三恶道果呢?就是因为那个时候,过去世曾经有出家的功德,而且他那个时候,还好他聪明,他知道赶快地向这个罗汉比丘忏悔,因为这样子的缘故,这一世才能够值遇 世尊,也能够进一步,能够因为过去世出家的因缘。过去世有人因为一声南无佛,都有机会值遇 世尊出家而证果,这个曾经已经是出家,因为犯了这样的过失又有忏悔,因为这样子的缘故,所以能够值遇 佛世尊而能够证果。佛说嚪婆罗的因缘的时候,在场的所有的一切比丘,就各各自己守护自己的身口意业,舍离嫉妒心,厌恶生死,那有得须陀洹的人、有得斯陀含的人、有得阿那含的人、或得阿罗汉的人,也有发辟支佛心,也有发无上菩提心的人。这个时候诸比丘闻 佛所说,非常欢喜地依教奉行。

所以这个就是在说,嚪婆罗比丘因为那时出家的因缘的缘故,要不是这个样子,我们所作的业其实是宿造善恶业,百劫而不朽,罪业因缘故,今获如是报,所以我们所作的这些罪业,其实都不能小觑的啊!这些罪业,身口意行的这些罪业,我们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其实跟这首偈的道理是一样的。这首偈,佛所说这首偈宿造善恶业,百劫而不朽,过去世所造善恶业的这些因果,全部都是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里面;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里面,这些业经过了千百劫,它都不会坏散的,那这些罪业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酬偿这些果报,善恶业的果报的酬偿。如果这些业果要真正究竟了知的话,是必须要 佛才能够究竟了知的。所以有些人他造了善业,并没有马上获得果报;有的人造了恶业,也没有马上获得果报;有的这一世没有马上获得果报,有的是甚至于未来世,没有马上获得果报,那个其实是我们受业的因果,有四种差别的:因为有时定,果不定、有时不定,果定、有时不定,果也不定、有时定,果也定等等这四种差别,所以这善恶业的果报,其实是千差万别的。不管如何,我们对我们的身口意行一定要谨言慎行,因为这个不管怎么样,就会像回力镖一样,终究是会回到自己的身上。这一部分果报的严重性到什么程度,也牵涉到你造了这个业果以后,是不是有如实的忏悔,跟这个果报的严重性都会有相关的。那嚪婆罗比丘这个故事的因缘,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这个故事,就跟各位分享到这个地方,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说明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

2024-02-04 21:54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真正的老师 真正的老师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嚪婆罗忏悔除罪 嚪婆罗忏悔除罪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第129集 谭崔密教(四)郭正益老师 第129集 谭崔密教(四)郭正益老师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0集 十二因缘之缘生相 高正国老师 第090集 十二因缘之缘生相 高正国老师

第089集 十二因缘之支分略摄 高正国老师 第089集 十二因缘之支分略摄 高正国老师

第088集 十二因缘之“有”与“生老死” 高正国老师 第088集 十二因缘之“有”与“生老死” 高正国老师

第087集 十二因缘之“取”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7集 十二因缘之“取”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6集 十二因缘之 “爱”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6集 十二因缘之 “爱”支 高正国老师

第056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 蔡正元老师 第056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 蔡正元老师

第055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三) 蔡正元老师 第055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三) 蔡正元老师

第054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二) 蔡正元老师 第054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二) 蔡正元老师

第053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一) 蔡正元老师 第053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一) 蔡正元老师

第036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四)余正文老师 第036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四)余正文老师

第035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三) 余正文老师 第035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三) 余正文老师

第034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二) 余正文老师 第034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二) 余正文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5集 学《广论》乃是谤三宝,不应学! 高正龄老师 第025集 学《广论》乃是谤三宝,不应学! 高正龄老师

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6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四) 孙正德老师 第016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四) 孙正德老师

第015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三) 孙正德老师 第015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三) 孙正德老师

第014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二) 孙正德老师 第014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二) 孙正德老师

第013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一) 孙正德老师 第013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一) 孙正德老师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第007集 广论的根源是《现观庄严论》? 陆正元老师 第007集 广论的根源是《现观庄严论》? 陆正元老师

第006集 宗喀巴揭开正法隐没的序幕 陆正元老师 第006集 宗喀巴揭开正法隐没的序幕 陆正元老师

第005集 真藏传佛教--觉囊派略说 陆正元老师 第005集 真藏传佛教--觉囊派略说 陆正元老师

第004集 《广论》缺少总相智 蔡正礼老师 第004集 《广论》缺少总相智 蔡正礼老师

第003集 《广论》缺少什么? 蔡正礼老师 第003集 《广论》缺少什么? 蔡正礼老师

第002集 禅宗地位之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02集 禅宗地位之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01集 新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01集 新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130集 佛的嘱咐  正旭老师 第130集 佛的嘱咐 正旭老师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养(三)  正旭老师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养(三) 正旭老师

第128集 如何是法供养(二)  正旭老师 第128集 如何是法供养(二) 正旭老师

第127集 如何是法供养(一)  正旭老师 第127集 如何是法供养(一) 正旭老师

第126集 法供养  正益老师 第126集 法供养 正益老师

第125集 妙喜世界  正益老师 第125集 妙喜世界 正益老师

第124集 观佛身(下)  正益老师 第124集 观佛身(下) 正益老师

第123集 观佛身(上)  正益老师 第123集 观佛身(上) 正益老师

第122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四)  正墩老师 第122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四) 正墩老师

第121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三)  正墩老师 第121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三) 正墩老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