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集 三乘菩提之不共道(五) 正光老师

2024-12-05 三乘菩提概说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概说。今天将继续上一集的主题:三乘菩提之不共道。

上一集谈到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三乘的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有很大的差别:二乘人是观察蕴处界及诸法虚妄,而出生的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菩萨是以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后,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基础,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都是虚妄,而出生的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所以,菩萨的人无我智、法无我智函盖了二乘的人无我智、法无我智。第二个重点,菩萨所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一共有八个识,而且八个识真妄和合运作似一。这两个重点也是菩萨不共二乘的智慧,是二乘人所无法了知的智慧。今天则继续谈菩萨不共二乘的其他内涵。

譬如,二乘仅断了一念无明现行,菩萨不仅断一念无明现行,还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

无明有二: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一念无明是指一念刚刚消灭已,下一念又再次出生,如是念念不断地出生,不断地消灭,使得众生不知蕴处界虚妄,因而执着蕴处界真实而不肯舍弃,因而流转生死不已;像这样能够遮蔽众生智慧,导致众生轮回生死的无明,叫作一念无明。又,一念无明可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我见、身见;第二种、欲爱住地烦恼,也就是欲界爱烦恼;第三种、色爱住地烦恼,也就是色界爱烦恼;第四种、有爱住地烦恼,也就是无色界爱烦恼。

所谓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众生执着能了知诸法的意识心为真实我,或者执着色身为真实我,不肯舍弃,是为众生轮回三界最主要的原因。譬如在佛门中,有许多佛弟子们主张,要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心就是真心;或者有人主张,师父说法这念心、徒弟听法这念心就是真心,可以得解脱;或者有人主张,要把握自我,作自己的主人;或者有人主张,只要没有妄想执着的心,那就是真心;乃至有坦特罗佛教行者主张,能观遍全身快乐觉受的心就是真心等等。都已经落入意识心而不知。为什么?因为这些都不离六尘境,妄心一定会去分别,一旦分别了,已经落在五阴当中而无法出离,当然是我见未断的凡夫。

欲界爱烦恼,乃是对欲界五欲六尘的贪爱,恐惧失去了五尘的触觉,尤其是恐惧失去了男女的贪爱,于是堕在欲界当中而无法出离。

色界爱烦恼乃是对色界法贪爱不舍,譬如,贪爱初禅等至位有觉有观,贪爱初禅等持位胸腔的身乐不舍;又譬如贪爱二禅等至位离五尘,住于无觉无观的意识境界中,贪爱二禅等持位心喜涌动之乐而不舍;又譬如贪爱三禅等至位离于五尘境,住于无觉无观的意识境界中,贪爱三禅等持位所生心喜及身乐;又譬如贪爱四禅等至位离微细念,息脉俱断,以为这样就是无余涅槃而贪着。像这样贪着色界法,则堕在色界当中而无法出离。

无色界爱烦恼,乃是贪爱四空定空无边定、识无边定、无所有定、非想非非想定之微细离念灵知心,以为是无余涅槃境界,因而堕在无色界中而无法出离。

以上所说的四种住地烦恼,能障碍学人取证二乘解脱果的无余涅槃,使人无法出离三界生死。

无始无明就是对生命实相无所了知而产生的无明,包括不知道自己所接触、所领受的一切法,都是从自己的如来藏出生;不知道觉知心的自己、处处作主的自己,都是从自己的如来藏出生;不知道一切法根源就是如来藏,不知道所处六尘境及觉受都是如来藏所显现内六尘相分及见分,再由见分分别相分后,以为真实有外境接触而出生苦乐等觉受;不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实道理等等。这些烦恼包括了心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禅上烦恼、正受上烦恼等等恒河沙数修所断烦恼,从无始劫以来与众生心不相应,但是从无始劫以来就存在,不会障碍众生解脱三界生死,所以称为无始无明。

从上面分析可知,三乘所断的无明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仅断一念无明现行,仍然有漏未尽,也就是没有断烦恼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既然二乘人从无始劫以来没有与无始无明相应,更不用说能够打破乃至断除无始无明了。然而,无始无明的存在乃至现行,皆不障碍众生解脱三界之分段生死;因此,不回心的阿罗汉、辟支佛虽然没有打破无始无明,也不知道无始无明,然不妨碍解脱三界之分段生死;菩萨则不然,如果没有断除无始无明,就会障碍菩萨成就大菩提果。因此,菩萨透过参禅的方式与无始无明相应,于一念相应慧明心,不仅断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而且也打破了无始无明;如是经过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不仅断了一念无明之分段生死,而且也断除了一念无明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之变易生死,最后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然而,二乘四果断除见惑、思惑,也就是断了烦恼的现行,可是没有断除习气种子随眠,这有经论为依据:

【昔有一鸽,为鹰所逐,入舍利弗影,战惧不解。移入佛影,泰然无怖,大海可移,此鸽无动。所以尔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无大慈悲;佛习气尽,舍利弗习气未尽;佛三阿僧只劫修菩萨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习苦行。以是因缘,鸽入舍利弗影,犹有怖畏;入佛影中,而无怖也。】(《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

经中开示:在佛世,有一只鸽子为老鹰所追逐而躲入舍利弗影子里,仍然颤栗不已;躲在 世尊影子之下,没有任何恐惧。佛藉着这个因缘说明,佛大慈大悲,习气永尽,经历三大无量数劫修菩萨行而成佛,所以鸽子入佛影没有怖畏;舍利弗没有大慈大悲,未断习气,仅六十大劫修苦行,所以鸽子入舍利弗影仍然有怖畏。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是永断烦恼习气种子随眠;二乘人仅断烦恼现行,不断烦恼习气种子随眠。

接下来要探讨:什么是习气?所谓的习气就是一种习性、惯性,也就是某种习惯不经意而且有经常性的行为出现。在佛经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毕陵尚慢,表示毕陵尊者还有慢的习气种:在佛世有一位阿罗汉,名为毕陵伽婆蹉,有一天要过恒河乞食,因为遵守 世尊教诲,不敢随便使用神通过河,所以无法过河。因为无法过河,于是毕陵尊者观看恒河神到底是谁?知道原来是她,所以就对恒河神说:小婢!小婢!把水停住,不要流动,让我过河。所谓的小婢就是小丫头。恒河神听到并抬头一看,知道毕陵尊者是一位阿罗汉,因此不敢怠慢,赶快将河水分开,让毕陵尊者过河。可是堂堂一位恒河神,被人说成小婢、小丫头,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向 佛告御状。佛就差人找毕陵尊者问清楚,问了以后知道毕陵尊者不对,要求毕陵尊者向恒河神忏悔。毕陵尊者谨遵 佛的意旨,合掌向恒河神说:小婢!过来!我跟你忏悔。在场的大众听了都笑翻了。佛藉着这个因缘向大众开示:毕陵尊者五百世以来生为尊贵的婆罗门家,恒河神曾为毕陵尊者的小婢,因为使唤惯了,习气使然,所以才会叫恒河神为小婢,不是心中有慢。

由论中开示可知,阿罗汉断了烦恼现行,仍然有习气种子随眠未断,所以遇有因缘,习气又出现了。譬如有人当面骂阿罗汉,阿罗汉绝不会回骂,只是他不高兴,不会跟你说话,面无表情地转头就走了,这表示阿罗汉还有瞋的习气存在,没有断除。又譬如在佛世,某甲说某乙阿罗汉不是阿罗汉,某乙阿罗汉还是会有瞋的习气现行,仍然会举椎打云板集众,要求某甲公开忏悔;这是避免某甲诽谤某乙阿罗汉,成就诽谤贤圣重罪,未来要下堕地狱受苦。所以说,阿罗汉仍有瞋的习气未除。

既然二乘无学的阿罗汉尚且没有办法断除习气种子随眠,更不用说凡夫能知、能断习气种子随眠了。譬如养猫的人会发现:猫在大小便后,会有拨土将大小便掩盖的习惯,就算没有妈妈的教导,或者没有土可拨,猫还是有拨土的动作出现。又譬如刚出生的草食小动物,如小羚羊、小鹿等等,如果有危险出现,没有妈妈的教导,自已就会躲在草丛里,一动也不动,并与草丛环境融为一境,不容易被掠食动物发现,一直等到危险过去了,才会从草丛出现。诸如种种都是习气使然。

然而会有习气的存在,都是往昔熏习的结果,导致今世有因缘就现行了。譬如有些人,这一世在音乐、美术、绘画、数学、棋艺等等世间法稍加以熏习以后,比其他人更容易驾轻就熟,乃至出类拔萃;这表示此人过去世曾熏习此类的世间法,因此种子含藏在个人的如来藏里,今世有机会接触这一类的世间法,就会勾起往世所熏习的种子出现;因此比一般人更快完成世间法的熏习,乃至在同侪中脱颖而出。又譬如抽菸的人,因为经常抽菸的习惯,导致后来的菸瘾出现,当菸瘾出现时就会想抽菸,如果不抽菸会很难受;这是因为熏习成为一种惯性,导致菸瘾出现时不能不抽菸,以此来麻醉自己;因此有菸瘾的人想要戒菸,必须经过一段痛苦的过程和毅力,才有办法戒菸成功,才能将以前所熏习抽菸的习惯改变成为不抽菸。

由此可知,会有习气的产生,乃是过去世及今世熏习的结果,导致有某种习惯性的行为出现,这也证明了佛门所谓的熏习,以及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的道理。由于时间不够,无法为大众一一详细说明,只好留到下一位亲教师来为大家说明,在此就不多说了。如果大众想要将习气断除,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习气,了解以后才有办法改变习气;然而要改变它,要一次又一次去熏习,要一次又一次忍受不便,去改变它,未来才有机会扭转习气;乃至要经过多生多劫,才能将不好的习性完全汰换清净。所以在改变习气当中,要付出痛苦的代价;因此,改变习气是痛苦的,不是快乐的事。

然而,菩萨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既然要成佛,不仅要断除二乘人所断的烦恼现行,而且还要断除二乘人所不能断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譬如菩萨明心见性后,断除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也就是菩萨断除了见一处住地烦恼,成为七住满心菩萨,转入八住、九住、十住修行;于十住快满心的时候,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培养眼见佛性的大福德,以及锻链看话头的功夫,于因缘成熟时成就如幻观,眼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成为十住满心菩萨,也成为薄贪瞋痴的菩萨二果;菩萨成为十住满心以后,转入十行位修行,于快满心时成就阳焰观,现观七识心王始终犹如阳焰晃动不能止息,而这阳焰不真实,乃是妄知与妄觉所构成;菩萨如是成就阳焰观后,转入十回向位修行,也进入了《楞严经》所说的色阴区宇的范围,于十回向位快满心的时候,性障永伏如阿罗汉的菩萨三果成就了如梦观,现观往世多生多劫精勤修行种种事相,所受种种果报,因果历历不爽,悉如昨梦,进而现观此世一切修行利众等等事中,悉如梦中无异。

如是菩萨成就如梦观后,转入初地修行,于初地快满心的时候,可以成就慧解脱境界;也就是成就菩萨四果而不取证,继续留惑润生,如是成就初地、二地,进入三地修行。于三地快满心的时候,加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可以成就俱解脱境界,发起三昧乐意生身,不仅圆满三地应有的功德,而且也成就色阴尽的境界,将色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因而转入四地修行,同时也进入了受阴区宇的范围。

如是菩萨于四地、五地,对于四圣谛以无生法忍一一详细观行,因而圆满四地、五地功德,转入六地修行。于六地对于因缘法以无生法忍详细观行,于六地快满心的时候,成就非有似有现观,不仅圆满六地功德证灭尽定,而且也成就受阴尽的境界,将受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因而转入七地修行,同时也进入了想阴区宇的范围。

菩萨转入七地修行,并于快满心的时候成就如犍闼婆城现观,不仅圆满七地功德,证得念念入灭尽定,断除了分段生死,而且也成就了想阴尽的境界,将想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因而转入八地修行,同时也进入了行阴区宇的范围。

如是菩萨于八地、九地、十地修行,于十地满心的时候,成就大法智云,不仅圆满十地功德,而且也成就行阴尽的境界,将行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因而转入等觉位修行,同时也进入了识阴区宇的范围。在等觉地,菩萨已经不需要修学任何法门,百劫专门修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不管内财、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于百劫修行圆满,上升天上,于因缘快成熟时,事先派遣菩萨们诞生于人间,以安排自己成佛的因缘;并于因缘成熟时,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不仅断除了变易生死,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而且也成就了识阴尽的境界,将识阴习气种子随眠断除。

从上面分析可知,二乘人仅断除烦恼现行而已,也就是断除了一念无明烦恼现行,并未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由于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并不会妨碍二乘人入无余涅槃,所以二乘人仅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之烦恼现行,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最终的目的是要成就佛道,如果不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会妨碍菩萨成就大菩提果;所以,菩萨不仅要断除一念无明的烦恼现行,而且还要断除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未来才能成就佛道。这也是菩萨不共二乘的地方。

由于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集将继续谈三乘菩提不共道其他的内涵。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厚观法师:成佛之道 5 三乘共法 厚观法师:成佛之道 5 三乘共法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使人着迷的十大菩提手串 使人着迷的十大菩提手串

如何是触目菩提? 如何是触目菩提?

海云继梦:七菩提分作生命定位 海云继梦:七菩提分作生命定位

非人哉:九尾狐“尾巴毛兔兔”甚是惊艳?菩提:戳的我漏气了! 非人哉:九尾狐“尾巴毛兔兔”甚是惊艳?菩提:戳的我漏气了!

弘一法师:为什么药师法门既维持世法又能速证菩提 弘一法师:为什么药师法门既维持世法又能速证菩提

真正的老师 真正的老师

陈燕珠: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菩提罗迦玛拉王子 培养善德珍爱自己 陈燕珠: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菩提罗迦玛拉王子 培养善德珍爱自己

净土法门法语: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回向给实际 净土法门法语: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回向给实际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须菩提对金刚经提出质疑,看看佛是如何回答的! 须菩提对金刚经提出质疑,看看佛是如何回答的!

一茶一天地 一书一菩提 一茶一天地 一书一菩提

禅茶相融:入世觅菩提 禅茶相融:入世觅菩提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劝菩提 劝菩提

慈舟法师: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慈舟法师: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07集 菩提从大悲心生 郭正昌老师 第107集 菩提从大悲心生 郭正昌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0集 十二因缘之缘生相 高正国老师 第090集 十二因缘之缘生相 高正国老师

第089集 十二因缘之支分略摄 高正国老师 第089集 十二因缘之支分略摄 高正国老师

第088集 十二因缘之“有”与“生老死” 高正国老师 第088集 十二因缘之“有”与“生老死” 高正国老师

第087集 十二因缘之“取”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7集 十二因缘之“取”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6集 十二因缘之 “爱”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6集 十二因缘之 “爱”支 高正国老师

第056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 蔡正元老师 第056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 蔡正元老师

第055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三) 蔡正元老师 第055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三) 蔡正元老师

第054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二) 蔡正元老师 第054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二) 蔡正元老师

第053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一) 蔡正元老师 第053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一) 蔡正元老师

什么是菩提 什么是菩提

第036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四)余正文老师 第036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四)余正文老师

第035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三) 余正文老师 第035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三) 余正文老师

第034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二) 余正文老师 第034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二) 余正文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5集 学《广论》乃是谤三宝,不应学! 高正龄老师 第025集 学《广论》乃是谤三宝,不应学! 高正龄老师

第024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四 第024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四

第023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三 第023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三

第022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二 第022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二

第021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一 第021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一

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6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四) 孙正德老师 第016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四) 孙正德老师

第015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三) 孙正德老师 第015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三) 孙正德老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