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116:《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是时天王及天众,闻此胜行皆欢喜,为欲供养于如来,及以无央大菩萨,雨妙华幡及幢盖,香鬘璎珞与宝衣,无量无边千万种,悉以摩尼作严饰。】
这个时候,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及天众们,听到了金刚藏菩萨所讲的七地菩萨的殊胜之行,大家无比的欢喜,都想要供养如来及供养无数的大菩萨。于是就从天上像下雨一样降下了花、幡、幢、盖,降下了香鬘、璎珞、宝衣。这一切无量无边千万种,都是用摩尼珍宝作庄严、作装饰。
【天女同时奏天乐,普发种种妙音声,供养于佛并佛子,共作是言而赞叹:】
天女们这个时候也奏起了天乐,普遍地发出种种美妙的音声,供养于佛以及在座的所有佛子们,大家共同发出这样的赞叹:
【一切见者两足尊,哀愍众生现神力,令此种种诸天乐,普发妙音咸得闻。】
伟大的、具足一切见的、福慧具足的两足尊如来,哀愍众生的缘故显现神力,这无量的金刚藏如来加持金刚藏菩萨可以讲说以上种种殊胜的境界,让天人们听了无比的欢喜。这无量的金刚藏如来加持的金刚藏菩萨,他所发出的美妙音声让所有处的一切众生都能听闻。
【于一毛端百千亿,那由他国微尘数,如是无量诸如来,于中安住说妙法。】
在每一个毛端就有百千亿,甚至那由他(无量)微尘数佛国,无量的如来都在这无量的佛国中安住并讲说妙法。
【一毛孔内无量刹,各有四洲及大海,须弥铁围亦复然,悉见在中无迫隘。】
每一个毛孔中都藏着无量的佛国净土,每一个毛孔中都有无量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四大洲,都有大海,都有须弥山、铁围山。这无量的世界在每一个毛孔中显现,却没有让人感觉有丝毫的狭窄和逼迫感。
【一毛端处有六趣,三种恶道及人天,诸龙神众阿修罗,各随自业受果报。】
每一个毛的毛端都有六道,六道里包含三恶道,也有人道、天道,以及诸龙神众、阿修罗道,大家都是各自随着自己的业去承受相应的果报。
【于彼一切刹土中,悉有如来演妙音,随顺一切众生心,为转最上净法轮。】
在这一切的刹土中,都有如来演说妙音,随顺着一切众生心,去转最上、最清净的法轮。
【刹中种种众生身,身中复有种种刹,人天诸趣各各异,佛悉知已为说法。】
这些世界中有(无量)种种众生之身,众生身中又有无量的世界,人道、天道、各道都有不同的差异,佛完全了解这些差异,并且给众生讲说佛法。
【大刹随念变为小,小刹随念亦变大,如是神通无有量,世间共说不能尽。】
大的世界随着心念的变化可以变成小世界,小的世界随着心念的变化可以变成大世界,就是这样的神通无有限量,世间众生共同说都说不尽。
【普发此等妙音声,称赞如来功德已,众会欢喜默然住,一心瞻仰欲听说。】
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天众及天女们,发出以上种种美妙的音声,称赞如来的功德。称赞完之后,大家怀着无限的欢喜默然而住了,一心瞻仰着金刚藏菩萨想要继续听法。
【时解脱月复请言:今此众会皆寂静,愿说随次之所入,第八地中诸行相!】
这个时候,解脱月菩萨又再次地祈请,对金刚藏菩萨说:伟大的佛子金刚藏,您看与会的大众此时又寂静下来了,大家都愿意顺次地继续听下一「地」——第八地,是怎么修的,怎么证的,到底证得了之后是什么样的情况?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善修习方便慧,善清净诸道,善集助道法。】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在第七地当中,善修习方便智慧,善清净诸道,善修集助道之法。
【大愿力所摄,如来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善清净深心思觉,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入无量智道,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无成、无坏、无尽、无转、无性为性,初、中、后际皆悉平等,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处,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著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
大愿力所摄持,如来力所加持,自善力所推就,常念如来之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善清净深心思觉,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入于无量的智慧之道,入于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无成、无坏、无尽、无转、无性为性,初际、中际、后际完全平等,在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之处,离开了一切「心、意、识」,离开了所有分别之相。七地菩萨就这样修「无所取著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这样就能够证得「无生法忍」。
【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喧诤,寂灭现前。】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成就了无生法忍的时候,慢慢地就证入了第八「不动地」。在第八「不动地」,这是深心之行,菩萨的这种境界是很难晓了的,是无有差别的,离开了一切相,离开了一切想,离开了一切执著,无量无边的一切声闻和辟支佛都无法企及这样的境界。这里离开了所有的喧闹斗诤,寂灭现前了。
【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
就好像有的比丘,具足神通,得到了心的自在,他们可以次第入「定」,一直入到「灭尽定」,当入到灭尽定的时候,一切的起心动念、分别,完全就止息了。
【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
第八地不动地的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在这里舍掉了一切的有功用行,得到了「无功用法」,「身、口、意」业,一切的念头全都止息了,就这样地安住于所报之行。
【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渡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觉寤,既觉寤已,所作皆息。】
就好像有人梦里梦到自己掉到大河里了,想要渡过这个大河,就发起了大的勇猛心,采用各种各样的大方便;因为在梦里非常努力的缘故,以大勇猛、施方便的缘故,就突然醒来了,醒了之后就发现,原来是个梦,自己并没有掉到大河里,他就不再挣扎了。
【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不动地;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悉不现前。】
菩萨也是这样的,见到众生身处在生、老、病、死的瀑流当中,为了救度众生,就发大勇猛,起大精进;因为勇猛、精进的缘故,到达了不动地;但是一旦到达了不动地,一切功用都停息了,二行、相行都不现前。
【佛子,如生梵世,欲界烦恼皆不现前;住不动地亦复如是,一切心、意、识行皆不现前。】
佛子,就好像生到了大梵天,欲界的烦恼就不会现前了;住于不动地也是这样的,一切的心、意、识,这一切的造作都不现前了。
【此菩萨摩诃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于世间之心!】
所以处在八地不动地的菩萨摩诃萨,他们的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都好像消失了一样,就别说世间心了,早就无影无踪了。
八地不动地的菩萨摩诃萨们,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都停歇了,就别说世间心了,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佛子,此地菩萨本愿力故,诸佛世尊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流门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忍第一,顺诸佛法。】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八地菩萨怀着本愿力的缘故,诸佛世尊亲现其前,给与他们如来的智慧加持,可以使他们流入到诸佛的正法之门。这诸佛世尊化现在八地菩萨的面前,去加持他、给与他如来的智慧,并且这些如来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所证得的这种境界,是第一、是最上的,随顺了诸法,随顺了诸佛的境界。
【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应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复放舍于此忍门。】
但是善男子,我们这些如来所具有的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你现在尚未证得,你应该为进一步地成就此法而勤加精进,千万不要就此放舍,不要就此松懈。
【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皆悉现前,种种觉观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
又善男子,八地菩萨你们虽然证得了寂灭的解脱,但是很多的凡夫还不能证得这种解脱。这些凡夫充满了种种的烦恼,他们也不能够很好地觉观轮回的真相,八地菩萨们,你们要继续地愍念众生。
【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普大饶益一切众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议智慧之门。】
这些如来又对八地菩萨说:善男子,你们一定要好好地回忆,你们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根本誓愿,想着普遍地大饶益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入到你们所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之门。
【又善男子,此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异,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为如来,一切二乘亦能得此无分别法。】
这些诸佛又叮嘱八地菩萨说:善男子,此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而不变异,诸佛并不是因为得到了这种法性才叫「如来」,其实一切二乘想要得知,也能够得知此种无分别之法。
【又善男子,汝观我等身相,无量智慧,无量国土,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亦无有量;汝今宜应成就此事。】
化现在八地菩萨面前的如来,又告诉八地菩萨说:善男子,汝观我等身相,有着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国土,无量的方便,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清净,音声也是无量;你们也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成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国土、无量的方便、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清净、无量的音声。
【又善男子,汝今适得此一法明,所谓:一切法无生、无分别。善男子,如来法明,无量入,无量作,无量转,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可得知;汝应修行,成就此法。】
化现在八地菩萨面前的如来又说:善男子,你现在已经可以证得如来的正法光明,所谓:一切法无生,无有分别。善男子,如来的正法光明有着无量种「入」,无量种「作」,无量种「转」,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可得知;你要好好地修行,成就如来的这种境界,成就如来的正法光明。
【又善男子,汝观十方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种种差别,悉应如实通达其事。’】
化现在八地菩萨面前的如来又说:「善男子,汝观十方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种种差别,悉应如实通达其事。」在八地偏向寂灭,防止八地菩萨沉于寂灭,于是诸佛(如来)现前提醒他们,让八地菩萨观十方的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的种种差别,让他们如实地通达。
【佛子,诸佛世尊与此菩萨如是等无量起智门,令其能起无量无边差别智业。】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诸佛世尊就这样地给与八地菩萨如是等无量的、生起更多智慧的法门,使得八地菩萨可以发起无量无边的差别智慧之业。
【佛子,若诸佛不与此菩萨起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弃舍一切利众生业。】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如果诸佛(如来)不给与八地菩萨起种种智门的方法,那么八地菩萨可能就入了究竟涅槃,放弃了一切利众生的事业了。
【以诸佛与如是等无量无边起智门故,于一念顷所生智业,从初发心乃至七地所修诸行,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分亦不及一;如是,阿僧祇分,歌罗分,算数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就是因为诸佛(如来)现前,给与了八地菩萨以上种种无量无边的、生起更多智慧的法门,所以在一念之间,八地菩萨所生的智慧之业,就远远地超过了从初发心到七地菩萨所修的所有诸行。从初发心到七地菩萨们所修的所有诸行,不及八地菩萨的百分之一,乃至百千亿那由他(无量)分之一,不及八地菩萨的阿僧祇分之一、歌罗分之一、算数分之一、譬喻分之一、优波尼沙陀分之一。
【何以故?佛子,是菩萨先以一身起行,今住此地,得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智慧、无量受生、无量净国,教化无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入无量法门,具无量神通,有无量众会道场差别,住无量身、语、意业集一切菩萨行,以不动法故。】
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说从初发心到七地菩萨所修的所有诸行,都不及八地菩萨所修智业的无量分之一呢?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八地菩萨先以一身起行,今住于此八地不动地,得到了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智慧、无量受生、无量净国。他们教化无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入无量法门,具无量神通,有无量众会道场差别。他们住于无量的「身、语、意」业,修集一切菩萨之行,因为他们已经证得了「不动法」。
【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于未至,其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就好像乘着船进入到大海里的时候,如果还没有到达大海,可能很多人抬着这个船很费力气;一旦到了海,把船放到大海里,这个船尽管随着风在海上漂流,不需要人力就非常轻松了。当船到了大海上,它在海上一天所行的路程,可能胜过还没有到大海的时候一百年所行的路程(就是还没到大海的时候,这些人抬着这个大船非常的费力气,但一旦到了海上,这个船随海而行一天所走的路,可能就胜过在陆地上一百年所走的路)。
【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善根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积集了广大的善根资粮,乘着大乘的船终于到达了菩萨的行之海,在一念之间,在这个菩萨行海之上,就可以以「无功用」的智慧入到如来的一切智智的境界。在过去是「有功用行」的,有功用行用了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可能做的那些功夫,都不如「无功用行」的这一刻。(有功用行还是有为法,著相修行的有为法,所以花了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作的功夫,都可能不如这一念之间的无功用行。靠着无功而用行,靠着这种智慧才能够入到如来的一切智智境界)。
【佛子,菩萨住此第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行境。】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在第八地不动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慧所起的无功用的觉知智慧,去观一切智智所行之境(就是观如来之境)。
【所谓:观世间成,观世间坏;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
所谓:观世间「成」,观世间「坏」;由此业集所以成,业尽所以坏。观世间什么时候成?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成住」?什么时候「坏住」?完全如实地能够观到。
【又知地界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知水、火、风界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知微尘细相、差别相、无量差别相。】
八地不动地的菩萨们,又了知了地界的小相、大相(微小的、微细的相,还有宏大的相),了知无量的相、无量的差别之相。也了知水界的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也了知火界的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也了知风界的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知微尘一样微细的一切相,了知一切差别相,无量差别相。
【随何世界中所有微尘聚及微尘差别相,皆如实知;随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风界各若干微尘,所有宝物若干微尘,众生身若干微尘,国土身若干微尘,皆如实知。】
不管到了哪个世界,正在观哪个世界,所有微尘的聚集以及微尘的差别之相都能了知(就是非常微细的一切都能了知,不管是观哪个世界);所有世界的地、水、火、风界各若干的微尘,所有宝物的若干微尘,众生身的若干微尘,国土身的若干微尘,皆如实知。
这个意思是观察一切甚微细(地、水、火、风界的微尘),就是把地、水、火、风拆碎成微尘那么细小,或者把宝物、把众生身、把国土身,拆成微尘一样细小,这一切细小的相,八地菩萨完全了知。
【知众生大身、小身各若干微尘成,知地狱身、畜生身、饿鬼身、阿修罗身、天身、人身各若干微尘成,得如是知微尘差别智。】
同时,八地菩萨也了知众生无论是大大的身形、还是小小的身形都是由无量微尘构成的,这些细小的相他们都了知。他们也了知地狱道的众生、畜生道的众生、饿鬼道的众生、阿修罗道的众生,天、人,一切众生身形各由若干微尘而成。他们也了知这一切微尘的差别,他们就拥有这样的智慧。
【又知欲界、色界、无色界成,知欲界、色界、无色界坏,知欲界、色界、无色界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得如是观三界差别智。】
八地菩萨也了知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成与坏,也了知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一切微小的相、大大的相、无量的相、差别之相。八地菩萨就这样证得了观三界的差别之智(在最微细处的差别完全了知)。
【佛子,此菩萨复起智明,教化众生。所谓:善知众生身差别,善分别众生身,善观察所生处;随其所应而为现身,教化成熟。】
金刚藏菩萨说:八地菩萨还进一步地生起智慧光明,教化众生。他们善知众生身相的差别,善分别众生的身相,善观察众生的所生之处;随着众生所需要的去现出相应的身形,去教化众生、成熟众生。
【此菩萨于一三千大千世界,随众生身信解差别,以智光明普现受生;如是,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乃至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随众生身信解差别,普于其中示现受生。】
八地菩萨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随着众生的身,随着众生的信解的差别,以智慧光明普遍地现化受生;就这样在两个、三个,乃至百千个,甚至不可说的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随着众生的身形,随着众生的信力和理解力的差别,在其中示现受生。
【此菩萨成就如是智慧故,于一佛刹其身不动,乃至不可说佛刹众会中悉现其身。】
八地菩萨成就了这样的智慧,在一个佛国其身不动,乃至在不可说的无量佛国众会之中,都可以现化自己的身形。
【佛子,此菩萨随诸众生身心信解种种差别,于彼佛国众会之中而现其身。】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八地菩萨随着众生的身形,随着众生对于佛法的信心及理解力的种种差别,在他所去的佛国的众会中,显现不同的身形。
【所谓:于沙门众中示沙门形,婆罗门众中示婆罗门形,刹利众中示刹利形;如是,毗舍众、首陀众、居士众、四天王众、三十三天众、夜摩天众、兜率陀天众、化乐天众、他化自在天众、魔众、梵众,乃至阿迦尼吒天众中,各随其类而为现形。】
如果八地菩萨去到沙门大众中,可能就化现为沙门的形貌;如果八地菩萨去到婆罗门大众中,可能就显示为婆罗门的身形;去到刹帝利的大众中,就显示为刹帝利。就这样,去到吠舍大众中、去到首陀罗中、去到居士中、去到四天王大众中、去到三十三天大众中、去到夜摩天众中、去到兜率陀天众中,都可以化现为类似的身形。他们去到化乐天的大众中、他化自在天的大众中,或者魔众中、梵众中,甚至说一直到阿迦尼吒天的大众中,都可以随着他所到之处的众生的种类,而化现为类似的身形。(八地菩萨去到魔里边也变化成魔,去到梵天就变化为梵天的身形)。
【又应以声闻身得度者,现声闻形;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现辟支佛形;应以菩萨身得度者,现菩萨形;应以如来身得度者,现如来形。】
就这样,八地菩萨应着众生的需要,有的众生应该以声闻身而得度,八地菩萨就现化为声闻乘;有的众生应该以辟支佛身而得度,他就现化为辟支佛形;有的众生应该以菩萨身而得度,他就现化为菩萨形;有的众生应以如来身而得度,他就现化为如来形。
【佛子,菩萨如是于一切不可说佛国土中,随诸众生信乐差别,如是如是而为现身。】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八地菩萨就是这样的,在一切不可说的佛国刹土中,随着众生对于佛法的信心,随着众生内心的欲乐的种种差别,他们就可以这样地化现为各种各样的形态。
「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善修习方便慧,善清净诸道,善集助道法。大愿力所摄,如来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善清净深心思觉,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入无量智道,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无成、无坏、无尽、无转、无性为性,初、中、后际皆悉平等,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处,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著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
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喧诤,寂灭现前。
菩萨,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
佛子,如生梵世,欲界烦恼皆不现前;住不动地亦复如是,一切心、意、识行皆不现前。此菩萨摩诃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于世间之心!
八地菩萨本愿力故,诸佛世尊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流门中。
诸佛世尊与此八地菩萨如是等无量起智门,令其能起无量无边差别智业。
以不动法故,住无量身、语、意业,集一切菩萨行……」
更新于:2024-01-01 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