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宗门与教门(第6集) 正德老师

2023-12-01 宗门与教门

我们刚刚谈到说:【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分别者;】也就是在佛两千五百多年前,来到天竺示现成佛之前,很多外道也在谈著要怎么样能够解脱?然后怎么样能证涅槃?可是他们所说的,都是没有办法真实实证,也就是没有真实解脱的法。所以呢,无分别者,就表示说,没有人可以,真正把这个法分别出来,而说出来,说坏烦恼因的法是什么,讲不出来。

【如来出已,则有分别,是故应当别归依佛。】也就是只有佛出世,示现在人间,譬如说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世尊在天竺示现到人间的时候,才开始自己呢,自己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虽然祂先前,亲近很多当时的外道,想要求解脱,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告诉祂,真实解脱的法是什么?最后是自己,由自己去实证自己说出来,所以只有佛出来,出世到人间的时候,才能够分别,所以呢,应当别归依佛!

也就是归依佛呢,不能像刘灿梁所说的,就归依自性佛就好了,开悟以后就归依自性佛,说这个六祖所说的嘛,六祖说的就是这样讲,不是他说的,他就用这一句话,用这一句话,一直笼罩听他课的人说,你看吧《六祖坛经》这样讲,不是我说的,应归依自性佛。我们待会儿,也会来解释六祖所说的内容,我们要还六祖一个清白,不是刘灿梁这样子,去随便解释的,来说是六祖的意思。

所以我们现在呢,用这个经文来说,佛告诉我们应当别归依佛,也就是譬如说,我们归依 释迦牟尼佛。同时呢,我们还归依十方诸佛,为什么呢?因为十方诸佛以及 释迦牟尼佛,都是同样一个如来法性,对不对?都是同样的依止,同样一法而成佛的。那今天我们归依释迦牟尼佛,同时因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了解说十方诸佛,跟我们这个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都同样一个如来法性。祂们也如是成佛,在十方佛国,在度众,在摄受有情,在弘扬佛的正法。所以呢,当我们归依的时候,都是同时要归依十方诸佛,所以不可能说,你就归依自性佛。

归依自性佛,这个当然是最后的究竟归依,也就是说,今天在六祖的那个时代,他为什么要去强调,要归依自性佛,待会儿我们解释的时候,会让大家知道,但是我们对于归依三宝,里面所说的,你要归依释迦牟尼佛,归依十方诸佛,同时还有归依自性佛,这个是三者,你都要懂这个道理,而不是你选择一个,当作是唯一的,而其他的都不算,而把《六祖坛经》,六祖所说的内容当作是究竟。

因为我们今天说,我们是修学佛法的佛弟子,我们当然是信受佛所说的,可是我们对于真正证悟了,六祖所说的,我们也要知道,六祖的意涵在哪里,对不对?不能像刘灿梁用一贯道的思想,用一贯道的思想,硬要来把《六祖坛经》当作是他们的经,当作是一贯道所遵从的经典,来当作,这样的说法,一切佛弟子就要遵循,我们切莫以这种方式,被刘灿梁的说法误导了。

我们也是要呼吁跟他学的人,因为佛确实讲,应当别归依佛,意思就是说,你将来不可说,你知道了你开悟以后,你知道自性佛,你就归依自性佛,你不要去归依真正的佛法僧三宝,祂这里就在教导我们这一点,其实在这里,这一句话就在破刘灿梁,破这种末学时代,毁坏佛法的这种假善知识。

【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有受者,佛弟子众能禀受故,是故应当别归依僧。】你看,你看喔,刚刚讲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可是没有人可以分别出来,这样的法,才是能够坏烦恼因的法。同时佛又说,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没有人能够领受正法,没有人领受正法,唯有佛弟子众能禀受故。也就是说,不信受三宝的,不信受三宝的人,对于三宝所说的法,根本没有办法接受,那么他就不能禀受什么,禀受这种坏烦恼因的法,是不是?等于告诉你说,不能信受三宝的,这些一般的凡夫众生,还有外道,他就不能禀受正法,是不是这个意思?请问大家,这一句话是不是这个意思,我有没有曲解佛说的法?对于我所说的法,你如果觉得说没有道理,你也要举手跟我抗议!不是像你这样解释的喔,你跟我抗议,因为我就跟你说嘛,我们要有这个什么,如理思维的空间,我们不是要被人家笼罩的,不是说,我说了你就听就对,不是这样子,像前面教导你,宗门教门的道理,你自己就能够知道,我这样子学,你告诉我这样子学,到底对不对?我总不能说,只是听人家说说吧,对不对?所以对于这一句话,其实佛就已经在讲,一切外道,不信受三宝的一些,目前信根还不具足的凡夫,根本就不可能禀受,所谓坏烦恼因的法,所以外道法里面没有解脱法,没有成佛的法,对不对?(众答:对),对啊,就在跟我们讲这一点,佛在经典里,就是已经摆明告诉你,只有信受三宝,归依三宝,来修学的佛弟子,才能够学到,真正的坏烦恼因的法,才能够有真实解脱,是不是这样子?是,对!

如果说,你有一些好友,信刘灿梁所说的,你就好好把这一句话来告诉他,说你看,佛这么讲,只有佛弟子才能够禀受,可是佛弟子要什么,应当别归依僧,不能说我归依自性三宝,可是你一定要有一个,佛弟子的这种僧宝,来解说给你听,然后你要依止他来学,他解说给你听,你才能够学得到真实解脱的法,你就把这个道理说给他听,说佛这样讲,我们应该要先听佛这样讲,你可以问他,是刘灿梁讲的可信,还是佛讲的可信?如果他一直主张说,《六祖坛经》说的,归依自性三宝,那待会儿,我们这一句话再跟你解说,对不对,可是上面这一句话,你就说,那请问一样,一个是佛所说的,一个是六祖菩萨所说的,那应该听佛说的,还是听菩萨说的,还是要听佛说的为究竟,对不对?对啊,所以应当别归依僧,也就是说,要有这样一个僧宝,自己能够怎样,自己能够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者。

譬如说我们导师,我们导师他自己也是能够,从这个经典里面去领受到说,原来这个法的内涵是这样子,他这一世也是受误导的,他的师父误导他,他这一世所拜的师父误导他说:要静坐,去求虚空粉碎的境界,就是开悟,放下就是开悟。结果他自己觉得这个里面,根本没有明到哪个心,没有见到哪个性,不是啊,明心见性应该是要,明白另有一个心,要见另外一个不同的心性,才叫明心见性。后来他自己开悟,找到这个心以后,去从经典里面去印证,果然,从经典印证结果,这个时侯呢,导师他就是能够禀受,破烦恼因法,能够自已得证的解脱的人,所以他把它说给我们听,说给我们听的内容,越说越深,越说越广,说了二十几年,从来没有前后矛盾过。所以我们就相信,因为他如果经常,前后矛盾,改来改去,你就会觉得说,你到底哪一个才对,你就不会那么,你的那个信就会减短,对不对?可是从以前到现在,说的都一致,对于实证如来藏的法,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来没有今天改成,所谓的意识细分,意识的极细分,下一次改成性空唯名,下一次改成什么空性的假说,都没有改过,就是实证如来藏。

所以呢,应当别归依僧,你才能够从僧宝那里,去禀受僧宝告诉你的这些法的内容,然后如实依照那样的理论,基础,方法论来学习,接下来佛说:【正道解脱是名为法,无师独觉是名为佛,能如法受是名为僧。】佛又说一次,【正道解脱是名为法,】也就是我们说的,真正的,真实解脱的这个法,就是前面讲嘛,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正道解脱是名为法。不是偏于某一方断的,偏于常的,偏于所谓的这个到不了的,自己本身这一条路,根本就不是解脱的路的,这个路就是解脱的路叫正道,没有偏到任何,偏差到常边,断边的。那么正道解脱呢,就是它本来自己解脱的这条路,它本来就是解脱的这个法,这个叫作法。【无师独觉是名为佛,】因为佛本身祂虽然,示现在天竺的时候,曾经拜外道为师,可是那些法,都不是让祂能够证得解脱,证得实相的法,而是自己最后,自己去明心见性,然后最后成就,我们说示现在人间的时候,八相成道,最后成佛。这个无师独觉是名为佛。【能如法受是名为僧,】能如实的依照这个法,领受这个法这就是僧,所以僧的意思,就是能够把这个法禀受起来,而能够自己,能够依照这个内容去证解脱,还能够说出来的叫僧。

后来接著佛说:【若无三归,云何说有四不坏信?得三归者,或有具足或不具足。云何具足?所谓归佛法僧;不具足者,所谓如来归依于法。善男子!得三归者,无不具足,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戒。】那么这里面呢,佛说,若无三归,假如没有这样所谓的,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所谓的内容,那怎么会说有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指: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戒(归依佛戒)。然后呢,这个信不会毁坏,对不对?你今天依止于佛法僧三宝,你不会说,这个佛法僧三宝这个法,这个法是解脱的法,僧宝所说的内容,你心中一直不能信受,一直不能信受,然后你对这个戒也怀疑,最后你说那我不要依止。我不要依止了以后,当然就没有办法成就四不坏信,因为四不坏信,在于说这个信。你对三宝的信是巩固的,那这个巩固的前提,就是你要一直去对于三宝做什么,行恭敬供养。

我们知不知道说很多人,在还没有接触正法之前,我们先说一个表相,就喜欢什么,到寺院里面,喜欢去礼佛对不对?喜欢去供佛,就还没听到正法,就喜欢做这些事,表示过去世,一听到佛,一听到供佛,礼拜供养,心终究很欢喜,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当我学正法的时候,我想说,这个朋友呢,我觉得他好像还可以,然后也认识很久了,我就介绍他,要不要来学正法,介绍他来共修,结果你知道我这位朋友,他竟然对于说,要不要用他的膝盖跪下去拜佛,他做不到,这表示什么,他对于三宝的恭敬供养,他还没有修,还没有修的。他一定要修到说,他愿意对三宝恭敬供养,这种恭敬心生起以后,他才有可能进入信位,所以你说,对于一个三宝恭敬礼拜,礼拜他都不愿意的人是什么,他对于信的部份还没有呢,所以你别说三归依,你就不用跟他说三归依,他对于三宝,对于佛菩萨的恭敬礼拜,他都做不到。礼拜,用他的膝盖去礼拜,他说他跪不下去,你会觉得说奇怪,为什么跪不下去,你的膝盖有这么尊贵吗,对不对?

我实在是不了解,奇怪,为什么这有什么困难?可是真的是因为什么,对于佛菩萨恭敬供养,还没作足呢,那一段信的部份,还是等于是看不到啦!所以我们说,为什么说四不坏信,你说归依三宝这个前提,就是这之前,你就经常要对三宝,佛菩萨,感受特别说,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让你对祂很景仰,你愿意什么,愿意去恭敬祂,甚至于供养,供养是什么?就是供香,供花,供果,是不是很多人就,生来就喜欢去求观世音菩萨,对不对?然后去什么,去礼拜,这个就是什么,有信根,就是听到观世音菩萨,好啊,我去拜呀,不管说是在哪个,很多寺院里面供奉观世音菩萨,你就没有分它什么寺院,你就去礼拜祂,这表示这个就有信根存在了嘛!这个就是那一分信根,就是善根,那当然,你跟他说要三归,你跟他一讲,他一听就说,好啊,就不会跟你说迟疑半天,他就愿意三归依。

所以我们说,我就觉得说,奇怪了,那跟著刘灿梁听课的人,为什么没有人会来提出异议说,为什么不用三归,是佛弟子,你不是修大乘法的吗?为什么不用三归,佛说要三归,你说不用三归,那到底是你说的对,还是佛说的对?这个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提出来去问他,所以佛说,三归者,得三归者,或有具足或不具足,什么叫具足?归依佛法僧叫具足,不具足的是什么,所谓如来归依法,也就是只有佛依止于法。再也没有人可以说,他不归依佛法僧而说他已经归依三宝了,只有佛,只有如来依止于法,才说三归没有具足,除此以外一定要成就三归依。

所以呢,刘灿梁呢,跟他学的人也可以问他,只有佛才没有具足三归,那我们都还离佛地很远,为什么我们不用三归呢?这是一个基础的概念,只有佛才能这样子做,佛还归依于法呢,所以佛说,善男子得三归者无不具足,为什么?你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不能说,我归依自性三宝,这里呢,讲的就是说,不能只求我要归依自性三宝,你还是真正要,别归依佛,别归依僧啊,一定要具足,一定具足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是四众,佛弟子四众,归依三宝都具足,所以这里讲的具足归依三宝的,是含摄了真正的归依了佛法僧,当然我们在三归的时候,里面都有个自归依,对不对?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

这个道理呢,我们再来用下面六祖所说的,这一部分来解说,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到,这一句话:【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与吾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这里所讲的大家要知道,在六祖的时代里面,有南宗北宗,对不对?当时神秀所主张的,就是要去什么,要去降伏烦恼,以降伏烦恼为开悟,也就是说用修道的方法,当作开悟。可是呢,六祖当时,跟他这样不同的情况之下,他就要劝大家,要真实求证悟,因为在那个环境之下,主张著说,要去降伏烦恼,然后呢,要去打坐修定,当作是一种证悟,这是错误的,可是降伏烦恼是属于修道,不是证悟。那六祖呢,为了要破除这样的一个概念,说应该要求证悟,所以当时呢,当时他一直就是,以那个环境之下来说,应该要受无相三归依戒,因为这个时候,纯粹是从证悟者鼓励学人,要开悟的情况之下来说的。并不是说,六祖呢,他就主张,你一定要归依自性三宝,不要别归依三宝,因为六祖自身,虽然说他已经开悟,可是他仍然有受归依和具足戒,对不对?

我们等一下下面会说,那我们来说,六祖所说的意思,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那称觉为师,不归依邪魔外道。那么这里面呢,说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接著他解释,解释佛法僧三宝是什么意思,他说,佛者,觉也。也就是说,什么是佛,祂能够觉悟,自己觉悟,就前面《优婆塞戒经》讲嘛,自己能够觉悟这个法的内容,自己实证,同时呢,法是什么?证嘛,就是证解脱法,真实解脱就是法,僧者,净也,僧者,就是说,他能够因为证了这个法以后,清净自己这些烦恼,清净了这些染污的,这证了这个法以后,然后把这些染污执著去掉,叫僧嘛,所以这个地方,自性三宝讲的是,当然是讲自己的如来藏,对不对?自己的自性三宝,然后呢 ,佛当然是自性佛,法呢,是如来藏的法,僧呢,这里面的僧,当然是讲这个第八识,虽然祂出生了,你现在这个五蕴身,可是呢,他仍然,自己本身跟你的五蕴身,在运行的时候,仍然非常清净,祂虽然说出生了你,这个有染污的五蕴身,可是祂跟你的五蕴身,和合在一起,运行的时候仍然很清净,所以他才说这样叫自性三宝。是指说,从这个实证者的角度来看待,了解说,你应该要实证,才证悟以后,来依止于这个法以后,来开始去求修道的路,而不是只是在降伏烦恼上面,要去破除神秀当时所呈现的局面,所以他才会讲这样子。

然后最后他说: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自见自身自三身了然,所以他说,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这里面呢,又说到除了自性三宝以外,又说了自性三身,这个都是在让学人知道说,今天开悟以后,要怎么去观察?观察说,为什么佛说的自性三身是什么?也就是说自己的这个,自已的清净的这个法身,就是如来藏,以法为身,以法为身的话,那么这就是,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就是你不要去依止于,这个五蕴身,就要你转依,这归依自性三身,也是六祖在教导,当时实证的人要转依,不要再回到自己五蕴身上来,那就观察自己如来藏这个法身,以法为身的这个法,然后呢,归依圆满报身佛,在于自身,自已这个报身还不算圆满,还不算圆满,因为自已这个报身,以报身而言,是指这个意根,意根所成就没有圆满,可是是方便而说,依这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这些所谓的这个五蕴,这些法都是,都是这个法身所化现的,其实六祖在这里讲的,是要学人开悟以后,要懂得观察,懂得观察自己所证悟这个法,所呈现出来,现在法的相貌是如何?而不是说叫学人,你只要归依自性三宝就好,这其他的一切,你就是其他的三宝,不用再去归依。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假如说六祖的意思,就像刘灿梁讲的,归依自性三宝就好,不会再去次求其他的归依,也不用再求受菩萨戒,归依自性戒就好,他认为说如来藏不犯戒,所以我们就不必再受戒了。如来藏不犯戒,可是五阴会犯戒,五阴会犯戒,当然还是要依止菩萨戒,去求受菩萨戒,对不对?所以我们来看说,六祖呢,是不是真的像刘灿梁讲的那个意思,因为如果是的话,那么六祖做出来的,就应该是什么,不归依三宝,不受戒,应该是这样才对,可是我们来看一下,六祖虽然已经开悟,可是呢,他在开讲,《六祖坛经》之前,仍然先受三归及具足戒。

这个例子我们举一下,《景德传灯录》里面所说的:【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受满分戒。其戒坛即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师具戒已,于此树下开东山法门。】这个意思,这一段,我所引用这段内容要告诉大家,六祖在开悟以后,还是在家的一个修行者,在五祖座下开悟的时候,当时的环境让他,要潜伏十五年不能出来说法,然后呢,在这个十五年以后,他出来去遇到印宗法师,在法性寺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然这过程我们就不必说了,我们只说那时候印宗法师,印宗法师发现到说,这一个行者是真正开悟的人呢!印宗法师就推崇他来说法,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你一定要现出家相。当时的环境呢,不现出家相很难度众,所以慧能大师呢,那时候就是由印宗法师为他剃发,为他剃发以后还受满分戒。还就法性寺的智光律师,专门讲戒的,来受满分戒,具戒以后才开始在讲东山法门。也就是说具戒以后,才开始讲出《六祖坛经》这些法的内容,那今天六祖本身如果说,他主张不需要归依三宝,因为他开悟了,然后呢不需要受菩萨戒,他就不会说,还要去求剃度归依三宝,然后又求受戒,具足戒才说法。

所以我们可以讲说,刘灿梁他今天一再地,曲解六祖的意思。他怎么曲解呢,下面我们就用刘灿梁,也在说佛法知识的时候,所说的,看他说什么:【有学生问刘灿梁,是否可解释一下什么是佛法僧?刘灿梁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这边写的,我不能自己编,僧者净也,所以觉是什么词,在英文动词及物动词,净呢,是形容词,佛法僧的意思,要你去觉,就是证悟到这个如来藏名词,如来藏的名词,祂是清清净净如来藏自性清净去证悟那个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叫佛法僧】也就是说,他的意思,他没有办法如实来为你解说佛法僧的意思,因为什么,因为他不主张归依三宝,一贯道的本身的立场,是不归依三宝的。所以呢,他假借著说大乘法的这种机会,教导人的时候,他仍然不如实的说出,真正佛法僧的具足的意思,所以如果要真正说出佛法僧的意思的话,应该要怎样,应该要用,《优婆塞戒经》里面所说的,对不对?《优婆塞戒经》里面,所说的佛法僧的意思,然后呢,再来引用《六祖坛经》,六祖所说的,六祖所说的意思,是要学人去证悟以后,要能够转依,要能够知道,这个如来藏本身的法是什么?而不是要你说佛法僧的意思,就是证如来藏,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说佛法僧三个字,就叫证如来藏,这个就等于相当于说,以外道法要来强迫你来接受,佛法就是这样子,用外道法的实质,强迫佛弟子要接受,外道法所主张的内容,这个部份呢,可以讲说,他对于归依三宝,六祖那里所说的这个内容呢,他完全不知道说,什么是方便,什么是究竟,他不知道。

大家对于我们归依三宝,这里面呢,可以知道有一本,《三归依及五戒仪轨》这个地方,在我们这里面呢,最后相信大家都有念到一句话,这里面讲说,弟子某某某,归依无上正觉诸佛,归依福慧两足世尊,对不对?第一个,然后呢,归依本师释迦牟尼佛,归依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归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对不对?归依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归依佛竟,永不归依一切外道,这个才是归依里面要你了解的。第一个你要归依娑婆教主,来跟我们说佛法这一个佛,释迦牟尼佛。同时呢,要归依圆满报身卢舍那佛,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示现,两千五百多年前示现以后,并不是因为,当时入大般涅槃就灭啦,祂仍然在色究竟天为我们说法,因为佛祂的寿量,不是只有人寿百岁,所以祂的圆满报身卢舍那佛,祂的报身的寿量不可数,因为佛一直在利益有情,一直在利益有情,一直在植福,那么这样一个报身的,这个卢舍那佛的寿量,怎么可能只有人寿百岁,对不对?所以呢,当祂两千五百多年前,示现入灭以后,仍然在色究竟天,在为地上菩萨说法。同时归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也因为这样子,让我们知道说,归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归依佛的应化身,对不对?同时佛呢祂具足三身,我们要晓得,所以我们三身都归依,同时归依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就我们刚刚说的,一切诸佛都是,同样具一种如来法性,所以我们归依的时候,就是归依十方诸佛,这样我们才知道说,归依佛的真正意涵在哪里,而且归依佛竟以后,归依佛,究竟归依佛以后,永不归依一切外道,对不对?就是等于戒,告诉我们自己,我们今天信根具足,归依佛以后,永不归依一切外道,不像一贯道,假装去做三归依以后,实质还是归依他的母娘,他的所谓这个无极老母,接下来说弟子某某某,归依究竟正法,归依世尊正教,归依法,归依三乘通教解脱正道,归依大乘圆满佛菩提道,对于这个真正解脱道的法,对于这个圆满佛菩提道的法,这些内容。还有归依了义诸经正义,归依十方常住佛法,归依法竟永不信受外道法教。这个归依法的内容,就在这里面让你了解,心里面愿意接受,我对依止于,这样的法来学习的,那这些法呢,我依止了这个法以后,我怎么样能够受学这些法,再来就是归依僧,弟子某某某,归依佛教大乘贤圣僧,归依大乘正见菩萨僧,归依证悟实相诸胜义菩萨僧,归依学地诸正见菩萨僧,归依十方一切胜义菩萨僧,归依僧竟听受教诲,永不随顺外道言教。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当你们在归依正觉的时候,导师并没有说,你们就依止我一个某某,你们就归依我就好,我就是一个让你们崇拜的对象,其实没有,佛弟子应该要依止一切佛教大乘贤圣僧,对不对?依止大乘正见菩萨僧,最重要是什么,证悟实相诸胜义菩萨僧,那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候,没有这些菩萨出来的时候,那么有什么,学地有正见的菩萨僧,也可以依止,然后呢,十方一切胜义菩萨僧,都是我们依止修学的对象。我们在这里归依的时候,导师只是一个证明师而已,对不对?证明说你有归依三宝,我们就不再去听受,其他一切外道言教。

所以今天大家,《法华经讲座》里有听到导师讲说,其他的道场的一些法师,只要愿意用正法来说法,对不对,让他的信受,能够接受正法的正知见,这些法师,不推崇萧老师都可以。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他为了什么,为了整个佛教的正知正见的水平能够提升上来,正法才能常住,才能久住,才能真正利益,才能真正利益大众,利益一切有心要修学正法的菩萨。这个你看这个菩萨心量多大,你在三归念到这些你就知道说,虽然说我们是依止于导师学法,可是在归依僧这里面呢,他并没有说,弟子某某某就归依哪一位,没有,他没有把他指出来,真正就是要这样子啊,所以将来只要有这些。这个所谓的,等于说正法兴盛的时候,正法非常兴盛的时候,就像唐朝时代每一个地方,都有真正证悟的善知识,在住持的时候,那么这个地方住持正法,这个地方住持正法,互相都是什么,互相都是通于宗的,通于宗门的,像唐朝一样都互相赞叹,都检验,堪验得过的话,那么这个山头弘扬正法,那个山头弘扬正法,那这个山头的这些学人,依止于这个善知识也可以,对不对?他就在这里受三归依也可以,所以对导师而言,他并没有这个自家门户的观念,只是因为现在没有,现在没有那个场面,对不对,现在没有那个场面,所以大家就先依止于导师来修学,所以我们要知道说,对于归依三宝的意思,对于说归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这个指说,你开悟以后,你要懂这个道理,到最后你自己,成为地上菩萨以后,你说那这样地上菩萨,你要传授给人家三归,那你自己,你自己归依什么,你要归依谁,可是地上菩萨,明明就来传法给我们的啊,对不对,所以地上菩萨,当他自己没有办法依止,就像说,他这一世,我们导师这一世的师父误导他,那你叫导师,现在你说,导师你自己没有三归,你要依止谁,没办法啊,导师就只能依止自性三宝,因为这一世他所受学的法,那个师父是误导他的,所以到最后,你有能力住持佛法的时候,你才能说你要依止自性三宝,知不知道这个意思,也就是你如果没有能力,自己住持正法,没有能力来把法弘传出去,你还是要依止真正三宝,可是依止真正三宝的情况之下,你要懂得所谓依止自性三宝的意涵,你要懂得那个意涵,你开悟以后,你要知道说,开悟以后你要转依,你要转依自己的如来藏,你要知道这个法是什么,你知道说自性三宝是什么意思,可是你还没有能力,你不用依止这个住世的三宝,你还没有这个能力,你还是得要依止住世的三宝,才能够什么,才能够秉受这些法,才能领受这些法,然后来实证,是不是这样子?这个才是真正归依三宝的意涵。

所以我们说,当自己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当然要去亲近善知识,就要依止他,请求他说,我跟你学法,对不对,今天你学的是佛法,所以依止他就是说,请求他,我要学解脱法,我要学开悟的法,那就是归依三宝,归依三宝就完成,就是有一个善知识,对不对?然后有这个真实可以坏烦恼因的法,是佛所传下来的法,所以我们说,真正归依三宝的意思,这样子说明以后,大众才能了解啊,你不能像刘灿梁这样说,那我们说,归依三宝除了刚刚所说的,这个意涵以外,其实有一个很重要依据,这个《优婆塞戒经》里面,所说的《优婆塞戒经》佛所说的意思,我们说归依三宝,就是为了除异生性,这很重要,归依三宝为了除异生性的道理是什么,对不对?我们想一想,什么叫异生性?异生性的意思就是说,你还没有能力永远生在人天,还有机会去生到三恶道,生到畜生道,饿鬼道,甚至于严重到地狱道,你还有可能去造这些业因,那这样的话,就表示具有异生性,那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去除这个异生性。那就是要以归依三宝当作一个什么,一个最起码的保证,归依三宝,作一个最起码的保证。

为什么?我们来看前面这个,《优婆塞戒经》里面讲的,说啊,为了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对不对,说因为这样子,所以要受三归依,那如果说,我们假设说,你能够知道生死之苦是什么,你能够知道说,原来是对自我颠倒想,把虚妄当作真的,不断的去造这些系缚,在欲界的这些,这个生死贪爱之业的时候,你就不会在欲界法中,过于去贪爱,追求,甚至于起这些恶心,去造伤害他人,损害众生,损恼众生,那这个情况之下,你最起码你就可远离什么,欲界除了人以外的果报,什么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因为你已经知道,什么是苦了,而且你对这个苦呢,深深的信受不疑,那你说,那我也不想去,我不想去受生死苦,你如果不想受生死苦,你又没有办法离开,欲界的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你连最基本欲界的,这种所谓的三恶道,你都不能脱离。请问你有可能,脱离欲界而到色界吗,你不能脱离欲界到色界,那你怎么说,你能够脱离诸苦呢,也就是说,脱离诸苦的最基本,你就要离开欲界的三恶道,你连欲界三恶道都不能脱离,你如何说你可以解脱,欲界的三恶道都不能脱离,你如何说,你能够脱离欲界而到色界,所以我才说,要解脱诸苦,要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的,第一个基础就是要脱离异生性,要让自己每一世,每一世,都不会造下生入三恶道的这些业,这样子你才能怎么趣向解脱,是不是这样子?我们前面有说,你要如何趣向往那个方向去,但是你今天说,你这个三恶道,你一直不能脱离,你想想看哦,哪一天落到饿鬼道,哪一天落到地狱,那个果报是,地狱果报的劫数比人间长,饿鬼道的这种所谓寿量,已经比人间长了,地狱道的这个寿量更比饿鬼道长,人间的寿量是短的,畜生道有的短,有的长,你看有长寿龙哦,畜生道长寿龙,长寿龙它要从这个,过去迦叶佛到这一世释迦佛,到未来世的这个弥勒佛,它才能脱离,你看他的寿量多长,所以人间的寿量是短的,但是呢,我们说,没有能力脱离三恶道,那你怎么说解脱,怎么说你趣向解脱呢,所以根本就是要受三归依,受三归以后,你才能够依止于,你归依的这个僧宝,说我希望能脱离诸苦,我要断除烦恼,我要受寂灭之乐,请求善知识教导我这些法,是不是这样子,对嘛,就是你求三归的对象,他要能够教导你这些法,所以一旦你三归依以后,就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说,我能够从此世,未来世,每一世都能够去除异生性,以这个为基础,我才能够趣向解脱道,趣向佛菩提道,所以我们说归依三宝,是为了除异生性。

我们举一个例,举这个《中阿含经》卷29里面的这一段经文,佛怎么说呢:【若有于此圣法之中,无信于善法;无禁戒、无博闻、无布施、无智慧于善法。彼虽有金、银、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码瑙、玳瑁、砗渠、碧玉、赤石、琁珠,然彼故贫穷,无有力势,是我圣法中说不善、贫穷也!】这里在讲什么,讲说,没有信,不信于善法的,无禁戒的,不博闻的,就不去听闻这些说怎么趣向,解脱的这些法的这个人,不相信,对不对,自己不信这些善法,然后呢,也不信这些戒的,也不听闻正知正见的,也不行布施的,对于没有这个智慧于选择善法。虽然他在世间上,显现他有种种财富,种种金银珠宝财富,可是佛说,他仍然贫穷,没有力势,没有力势做什么,没有力势脱离贫穷,没有力势脱离三恶道。因为我们说,这经文里面,因为经文很长,我没有把它整个影印出来,因为佛的意思是说,贫穷的人为了想要享用五欲,他会什么做,他会去借钱,对不对?很穷的人,他要享用这些五欲的时候,他只好去借钱,去借钱以后呢,还要被逼债,大家知道这个意思嘛。可是没有善法的人,今天等于说,对于善法没有信的人,可是呢,他却想要怎么样,他却想要去造作,他要有这些成果,我们说他想要证这些果,其实他是没有力势的,他就会去造业,他就会去借钱,借什么钱,他有时候去借外道法,去借佛法中随便的法,借来用,借来用了以后呢,因为不是,不是他自己的法,不是自己的法,所造的业越造越重,越造越重以后呢,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这个苦越不能脱离,不能脱离以后呢,佛说这样叫不善,是贫穷。

也就是对于善法没有信的人,可是他却想要去求第一义谛善,就像刘灿梁一样,刘灿梁本身,对于三宝的真实意涵他没有信,他不信的,他不能相信说,为什么要依止三宝,要来接受三宝的教导,为什么对佛要深信,不能去把佛的话拿来毁谤,拿来消遣,拿来戏谑,不可以啊!不能去错解佛的法,不能去曲解佛的法,他这个信没有。可是呢,他却想要去呈现说,我是善知识,我要去把善法传给别人,那就等于是什么,就是贫穷的人,贫穷的人可是他却去做,借贷的事情,等于他现在所造的业,都是在借贷,他还不完的,这个意思,讲得非常清楚。就是说,你得对于佛的圣法,有这个信根,你要有这个信根,有这个善根,然后呢,你愿意去学习佛的禁戒,对不对?五戒,菩萨戒,你愿意去多闻,听闻,到底解脱道的内容是什么?佛道的内容是什么?次第是什么?教门的内容是什么?基础是什么?这些都要去多闻,都要熏习的,就像跟大家讲的,你要有趣向的开始对不对?你要去听闻,去熏习,要思惟,你不能没有这些东西,你不能一下子就说,我哦,有人说,你拿饼给他吃,对不对 ,他吃一块、两块、三块、四块、五块、六块,六块饼吃饱了以后,你再给他半块的,他说哎啊,我已经饱了欸,早知道我就吃半块就好,我不用吃前面六块,因为吃这半块就饱了,就像这样子啊。就不吃前面六块饼,想直接吃后面那半块饼,这刘灿梁的作法,就是这样子,他认为说前面六块饼,都不用吃了,直接开悟就好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都不用修,甚至前面信位的善根,都不用修,直接吃那半块饼,开悟就行了,就像佛在经典也就这样譬喻,所以我们说,他就是一种贫穷的人。

因为什么,信根不具足,信根不具足,可是一直不断的,去要作这些,想要说,我要把善法给谁谁谁,你们赶快来跟我学善法,可是造出来的,却是破坏正法的业,所以就是佛所说的,不善贫穷的人又不断的借贷,不断的借贷,那这些东西要怎么还,到三恶道去还,所以我们说,这样子的情况之下,信根很重要,那归依三宝,不断的每一世归依三宝,对三宝的尊敬,对三宝的恭敬供养,都是在长养自已的信根,所以大家平常在自家佛堂,对于佛的,供佛,恭敬礼拜,这都很重要,或者你到有真正供奉真正佛菩萨的寺院里面,恭敬礼拜,或者说,你到哪个谁家里,他有供奉佛菩萨,是属于正法的,不是这种密教,那种所谓不是正法的佛菩萨,你知道他供奉的是正法的佛菩萨,你去到人家家里,你也恭敬礼拜,因为每一个恭敬礼拜,在表现你什么,你对于佛的恭敬供养那个信,表示你对那个,你呈现出你的信根,所以我们说要除异生性,我们每一世每一世,都应该先做的事,就是要归依三宝,归依三宝以后依止于善知识,来学什么坏烦恼因的法,对不对,能够把烦恼断除,来怎么样去实证这个寂灭的法,真正的乐的法,所以呢,你去实证了这个法以后,善知识教导你的法,你能够实证以后,不管说你今天是看了书还是说你是真正在座下跟他修学,你今天能够,从这个书籍里面去熏习获得,你会不会感恩这位善知识,会不会,会不会?你一定会感恩这位善知识,你会感恩善知识,你会不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对不对?所以我们说【世间不会有那种未断异生性的初果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什么,初果人就是断我见,那断我见跟断异生性跟归依三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你今天要断我见,难道你不用归依三宝吗?你不用依止善知识来修学吗?要不要(要),要嘛,所以还是要从,归依三宝开始。所以说,世间不会有,未断异生性的初果人,这一句话,我们就明天呢,再来从这里,接续我们的这个课程,今天就暂时停在这儿。

更新于:2023-12-01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