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宗门与教门(第3集) 正德老师

2023-11-30 宗门与教门

刚刚我们提到说,一贯道他说他是儒释道三教全收。可是如果说佛教也是他们的法,照理说应该要皈依三宝,对不对?可是他却来排斥皈依三宝,哪位师父能保证你能了生脱死,只有他们的点传师,有天命的点传师,来跟你点个玄关,你去求道就能够了生脱死,所以这样的说词,就是变成目前刘灿梁所说的。

他说他是在弘扬大乘法,他又说他是菩萨,哪一位菩萨会去误导人家说,你不要皈依三宝,因菩萨基本一定是要带领跟他学的人,能够在佛道上面修学,你要在佛道上修学,当然就是要皈依三宝,所以他自称他是菩萨,自称他开悟,自称他弘传大乘法,可是所做出来的这些事情,却是属于一贯道的行门。所以我说,从这里面可以判断,刘灿梁基本上的本质,是行一贯道之行门。所以他一直说,不需要去求受菩萨戒。

然后呢皈依三宝,基本上他为了要排除被人质疑说他不是三宝弟子,他就在这儿,找一个年纪很长,年长的,好像比较有名望的老和尚皈依,皈依了以后又评论他,上一次我们《坛经辩讹》不是讲嘛,还评论他所皈依的和尚,这表示他不是真正要依止他的,这是叫盗法皈依嘛,就是说要盗这个皈依之名,然后让人家说他是三宝弟子,所以他本质上就是盗法。要盗取佛法中的种种皈依的相貌,对于受菩萨戒呢又说不必受,皈依自性依止自性三宝,那你这样的话,依止自性戒,你就不必受菩萨戒,那这个道理,其实没有一个菩萨,会这样教导的,那为什么他会这样子。很简单,就是他是遵偱一贯道本身的理论,因为在这个经典里面,像《法华经》里面,最近才讲到,上个礼拜才讲到的,经典里导师解释说,菩萨呢,他不亲近外道的,菩萨本身不去亲近外道,而且呢菩萨不去赞叹外道的书,不去赞叹外道所写的书,也不去顺于这些外道,这个是佛在《法华经》里这样讲,可你看现在,刘灿梁他自称他是菩萨,他却去赞叹这些外道的书,我们说他是外道,不是在,好像说对他有任何一种轻视、鄙视,而是说这种心外求法,不能真正到达佛教的宗门教门,把他称为外道。而不是以外道来去作一种轻视、鄙视,这样的意义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说,今天要说,你今天是菩萨,你就不应该去赞叹这些外道所写的东西,就不应该去赞叹道家的《性命圭旨》还有菩萨戒里面的轻垢戒也讲到,讲到说如果佛子,就指我们佛弟子,在有经律大乘法正知正见的这个时节,就现在,那么呢,不能勤于修学,而反而去学邪见,甚至学二乘法,去学外道典藉,这些都是断佛性障道因缘,就是不是行菩萨道的菩萨,在戒经里面都这样的教诫。

怎么可能说,今天像一个,刘灿梁这样说,他自称他是菩萨,自称他开悟,自称在弘传大乘法,竟然去赞叹道家的《性命圭旨》,赞叹这些没有开悟的,是没有实质上开悟的法,没有开悟的教门,他去赞叹它,而跟他学的人却认同,而且还跟我们讲,透过传这个信件的方式,辗转传到我们这里说,某某古德也在解说《论语》,某某古德在解说《论语》,表示说这个《论语》,这个孔子也是有开悟的,这里面就大有文章,要由我们来解说《论语》,我们也可以解说《论语》,可是我们解说《论语》的时候,我们只会把《论语》的内容,如实的按照它的,本身的宗旨说出来,绝对不会说《论语》里面是有开悟的法,孔子是开悟的,我们不会这样解说,可是他说,哪一位古德在解说《论语》,说孔子有开悟,说论语里面说的,是有开悟的法,说这个四书五经,是属于这个开悟的应该读的经典,那还四处去劝,四处的去劝这些,一心想要回归正法的人,你看谁说孔子没有开悟,某某某在解说,这个《论语》的时候,不是把他解说成,这是里面有开悟吗,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信根不具足的人,他是完全没有办法知道。

在这个佛教里面,佛法里面,你对三宝的信到哪里,那为什么为什么,假如说今天佛,要我们不要去这个学外道典藉,菩萨不要去学外道典藉,不要去亲近这些外道的著作,如果今天这些也是开悟的,那今天佛要我们不要去亲近,那请问是要听佛的还是听刘灿梁的,听佛的嘛哦,对啊,因为今天是佛教导菩萨这样子做,可是我就不懂,为什么这些跟随刘灿梁,这些学了以后,还要来责怪我们说,我们怎么可以说,孔子没有开悟呢,对不对?我们说孔子没有开悟,并没有在贬低孔子啊,我们的目的不是在贬低孔子,不是啊,我们今天只是告诉大家,你要懂的他们的宗旨是什么,他们的行门教导的内容是什么,你要知道,那这个部份,也就是说对一个佛弟子,你要从信位具足进入住位,而且是菩萨,这是基础,你对这个选择的基础,你要有这样的概念,那在没有佛法没有正法,正知正见的情况之下,当然先接触到的是这些是没有错啊,所以佛有说,若是有佛,有经律,有大乘法,有正知正见的情况之下,你是不能去接触外道典籍的,假如说整个佛法完全灭了,譬如假设说,佛法最后末学时期,最后五十二年,佛法都灭了以后,月光菩萨来人间,最后佛法灭了,完全没有任何经律存在人间了,只有这些我们讲的《论语》、四书五经,当然只能去学这些,对不对?

可是今天,你今天有佛,有佛法,有经,有律,有大乘法,有正知正见,那就应该要学正知正见,是不是,所以今天早上,大家也看到了,四书五经讲的东西,都是有什么,有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有四相的东西,既然是有四相的东西,那么这些法再怎么讲,当然是不可能真正讲到如来藏,真正讲到万法的根源,诸法的实相,不是讲到金刚心,不是讲到这个心,所以我们说,这样一个道理一定要经过解说,让你在这里作一个,能有拣选能力的一个简单基础的智慧,所以我们说,对于这个刘灿梁,这里用佛法之名,行一贯道的理论这里,对于三皈依这里,我们就是,这一次讲题的主要内容,今天只是做一个前面,前提的说明而已,前提的说明让你知道说,这个三皈依,不是像他们一贯道这样讲的,不是像刘灿梁这样讲的,自皈依自好,皈依自性佛就好,然后呢,皈依自性戒就好,不必受戒,绝对不是像他这么说,因为真正佛弟子不会这么说,所以三皈依的正理,在后面就会详细地为大家申论,也就是这次我们宗门教门里面,最重要核心的内容。

丙的这一点我们说,刘灿梁主张孔子,曾子,老子,耶稣基督,白水老人,都是证悟者,这是他的主张,这个就是忠于一贯道这理论,一贯道的理论,认为说三教,五教,皆由无极一理所生,由一贯道这无极老母,统筹贯彻三教,五教,认为一贯道的无极老母,是可以贯彻三教五教的,而不止贯彻还超越,超越三教五教,这个就是一贯道,一贯从古以来,从古以来,一百多年了,都是这样子,我们呆会儿会跟你稍微跟你叙述一下,它一百多年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刘灿梁说: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他讲忠恕而已那是因为曾子不能明讲密意基督教也只讲第一义耶稣把如来藏翻译成The God】意思是说,翻译的人翻错了,因为去年我们跟他会面的时侯,他一直说,那个《圣经》是翻错了,大家要不要接受这一点,《圣经》是翻错,翻译错误,应该是翻译如来藏才对,不是翻上帝,你要不要接受这一点,可是他要一直跟你辩,辩说那个圣经是翻译错误,那个是翻译的人的问题,所以你看一贯道实在是,很难打破他,因为他就是在一贯道里面,其实就是,等于脑袋被一贯道的思想已经等于说,一直熏习到非常坚固,坚固难坏,这就是我们在经典里面,佛会告诉菩萨,告诉佛弟子,这个戏论熏习,到最后就是坚固难坏,这些都是戏论熏习,所以在一贯道里面这些都是戏论熏习,到最后他这一世坚固难坏,他没有办法动摇。

所以呢,他忠于一贯道的理论,就是认为说,他的这个无极理天,超越了你三教五教,所以他一直跟我们辩说,这个基督教,这个耶稣基督,这个什么《圣经》《旧约》《新约》这都错啦,都翻译错误,他们主要的经典都翻译错误,那请问基督教还有东西吗,你会觉得说,当然我们,因为我们本身不是基督徒,如果是基督徒,大概是没有办法接受,你怎么可以说我们的经典《旧约》《新约》都错啦,你是什么人,他是一贯道,一贯道认为他统筹你,一贯道认为他统筹基督教,所以他会说你翻错,一贯道他也认为他统筹道家,所以道家你开玩笑啦,你怎么可以说有第九识,你看道家一定说,我为什么要,你的说法不是我的说法,人家不会接受他的,可是一贯道就是这种思想,他就要统筹你,他要统筹每一教,他就要把你统筹,这个野心很大,相当大的野心。

所以我们说这个四书五经呢,假如说,他说哦,孔子开悟,曾子开悟,因为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曾子啊,不能明讲密意,所以呢,他认为曾子开悟,所以不敢明讲密意,他真的是一厢情愿,自已说的啦,今天如果孔子曾子在面前,我看他大概是被戳穿了谎言,因为他这一世讲我们导师,就被我们导师戳穿了,他说他见过我们导师,导师说没有啊,他说导师的《楞伽经讲解》错误很多,他说他还打电话给我们导师,就没有啊,都被导师戳穿了,导师在这一世,他所说的话被导师戳穿了,可是他却说,过去世的孔子曾子,这些道家的人,可是他们没有办法,来跟他戳穿啊,可是这一世他说的东西,就被导师戳穿了,所以我们说一贯道的人,真的是什么都敢讲,所以才跟他们那一派系的,一贯道那一派系不合,那这个部份,是刘灿梁的特色,我只是告诉大家说,他是真的是,说出来的时候都不敢想说,到底这件事是真还是假,他不知道有没有去想过这一点。

那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举一个古人的例子,这个古人就是荷泽神会,也就是在六祖座下开悟的,荷泽神会,荷泽神会呢,他从小就通四书五经,他通四书五经,而且呢,他最后还要参谒六祖慧能大师才证悟。那这样子,不是把刘灿梁所说的话,不攻自破了嘛!假如四书五经可以开悟,四书五经是开悟的法,那么荷泽神会还通四书五经,他是不是就应该开悟,据语录下记载,应该要记载很清楚对不对,我们来念一下《宋高僧传》里面,这里面讲到:【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讲神会,荷泽神会,释神会就表示出家以后姓释,他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我们先看这一段,就是说神会呢,荷泽神会呢,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学什么,学五经,学四书五经,克通幽赜,他能够懂得四书五经里面讲修身养性那些内容,他都通达,那表示什么,表示四书五经没有开悟的东西,对不对,就是纯粹讲修身养性,然后呢,次寻庄老,灵府廓然,四书五经学过以后,去寻庄子老子,寻庄子老子的书以后怎样,灵府廓然,变得心胸开阔,结果说他更加懂了一些世间的道理了,他并没有说他这里开悟,因为他仍然不能满足,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他读了《后汉书》以后,里面讲到一些,佛教里面的一些因果,有关这些因果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他才开始在佛教里面注意,大家知道喔,表示什么,表示四书五经,《庄子》《老子》这些东西,并没有荷泽神会认为他所追求的这些道哩,他并没有存在里面,而且他那时候,没有想要去做官。

最后,【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也就是那时候在这个法师,在这个颢元法师下出家的时候,对整个经典的讽诵,非常容易,也就是说对他来讲,这个都很容易,全大律仪,对一切的律仪该怎么样,他都能够了解,对于戒的部份,对于这些教导,教导你该怎么样去行,出家众的这些行仪,整个仪轨里面,他都懂了以后,还能够讲了,可是他却不贪这些讲经的费用,最后,【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乃效善财南方参问,裂掌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他还是听到说,曹溪慧能大师弘扬法教,很多人都去跟他追随去修学,而且效法善财,效法善财童子嘛,到南方去参访慧能禅师,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很远,他把它当作说很远,可是他觉得说,这是一步两步的事情,他就是要去学,最后他也是在,六祖慧能大师的座下,协助他开悟。

所以这一段,荷泽神会这一段,就破除了刘灿梁所说的,四书五经这些所谓的孔子曾子等等开悟,然后四书五经道家的东西,统统是属于最高无上的经典,讲的都是讲开悟的东西,事实上它们都没有讲开悟,四书五经《论语》等等,都没有讲开悟,所以说刘灿梁这个部份,从我们举的这个,荷泽神会的道理里面,就可以把他堪破,不攻自破,大家知道,因为古人留下来,古德留下来这个东西,它一定记载一些事实,所以我们会从这里知道,他说的这些,很多人相信他,有一些跟他学的人相信他,原来这个《论语》讲的也是开悟的法,这个部份,从这里希望他能够,相信刘灿梁所说的不是真实的,而是以一贯道的立场来说,一贯道的立场来说,那如果说今天,我举个例子说,有人说:刘灿梁是一贯道,那我就是一贯道。那我没有话讲,如果说他今天本身,就是要学一贯道,要成为一贯道,那我就没有话讲,可是就不能以佛弟子的名义,来跟我们作任何的法义辩证,作任何所谓的抗辩,因为你如果是属于一贯道,那你就是一贯道的这个信徒,就不能说你要学大乘法,你要学开悟的法,这个地方就要切割清楚,对不对,如果今天刘灿梁,以一贯道的身份,来传一贯道的法,那我们也不会说话,因为每个人都已经认清楚,说他就是一贯道的讲师嘛,没电池啦,这个可能要暂停一下。

我们再来接续刚刚所说的,从荷泽神会的举证,我们可以知道,他在当时也通四书五经,也通庄子老子,这些东西却是刘灿梁,主张有开悟的,可是荷泽神会却从来没有在这里获得他所要追求的,所谓开悟的这些内容跟教门,那我们也跟大家说,其实从《礼运大同篇》里面,因为他一直说孔子有开悟,我们说《礼运大同篇》里面,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宗旨是什么,宗旨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他这里面的教门是什么,就是你要选贤与能,对不对,然后你要什么,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等等,这就是教导你的,就要这么做,当你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的时候,就到达礼运大同篇的宗旨,这个跟开悟无关,对不对,跟开悟无关,所以我们说,我们要知道这里面,所谓的主张说孔子曾子老子都开悟证悟者,这个就是一贯道的本质,而且就是证明,这个人没有开悟,所以我们要很简单的说,这个人有没有开悟,他只要去主张孔子,曾子老子这些等等开悟,就知道他没开悟,而且呢,你马上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一贯道的,一般正信的佛弟子,绝对不会这么讲,真正的菩萨也不会这么讲。

所以,以这样的情况之下,已经开悟的人没有办法去作一个判断说《礼运大同篇》在讲什么,道家的《性命圭旨》在说什么,表示这个人,一点智慧都没有,没有办法简择的,他没有智慧,怎么还要说他是弘扬大乘法,还自称开悟呢?这个很严重,非常的严重,所以我们举的,荷泽神会的这个部份,让你了解以后呢,接下来我们再讲下一个(第丁项),说刘灿梁,他是遵循一贯道,原人归于无极老母为究竟,无极老母指派弥勒收圆之理论,故主张以生到弥勒内院,为最终皈依处,也就是刘灿梁基本上,他是依止于什么理论,而去说他在说大乘法呢,是因为一贯道,有一个原人归于无极老母,为究竟的理论,也就是刚刚我跟大家解说了,他认为说他们的无极老母,明明上帝派了弥勒菩萨,派了弥勒菩萨将来会来收圆,会把92亿的原人都收回去,他们就说,他们自己就是那个原人,收回去以后,然后就可以了脱生死,不在三界生死轮回,就可以成佛,那您看刘灿梁这句话,你就知道他就是,从这个理论说出来,刘灿梁说什么,他说:【死亡不是痛苦的死亡对我来讲,没什么!早一点回家,多好呢!我常想我一走,当下就见弥勒佛,我有什么感觉?当下见到弥勒佛的时候,弥勒佛一直笑,终于回来啦,玩累啦!】他认为说他就是那个原人,那个原人呢,放出去以后到处玩,到处玩,那现在终于回到这里来,就是收圆了,他这一句话讲的就是一贯道的理论,大概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要告诉大家说,如果今天我们不是去阅读一贯道内部的东西,我们也不知道,原来刘灿梁朝暮思著的就是他一贯道的理论,内心里面阐释出来,也是他一贯道的思想,可是却打著大乘法的名义,开悟的法来做这个事情,这样作法,这个是很不道德的,非常不道德。

所以我们说,我们现在举的这个甲乙丙丁,是在告诉大家什么,告诉大家,刘灿梁是假籍佛法的明心,一贯道理论这些证据,那这些就是他讲的东西了,所以我们最后,最后一项戊啊,戊这一项是要告诉你什么呢,告诉你说其实刘灿梁,是秉承一贯道盗法的传承,盗法以后呢,就想著要超越它,就把它贬低,就好像刘灿梁,一再地在讲课中说到,【阿弥陀经是小承经典,是净土呢,是仰阿弥陀佛,就是他力,他力就是外道,就是外道法】这是我从他讲课内容择录出来的,他这样子毁谤净土,毁谤阿弥陀佛,世间所不容,欺师灭祖,为什么这是欺师灭祖,为什么,我再说一下一贯道的背景,一贯道一百多年来的背景,到现在为止,刘灿梁就传承这样的精神,在做这个事情,一贯道基本上,它是十八世纪的时候,十八世纪那时候,那时侯它是承袭了一种叫先天道的法,先天道的法呢,然后呢,它承袭了先天道以后呢,然后他自己再去盗取儒家,我们刚刚讲【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这个儒家这个思想,把它这内容盗取过来以后呢,接著就在他们所谓的师母,师母呢到台湾以后,再改名为一贯道。

原来不叫一贯道,原来第一个就是先盗先天道,先盗先天道以后,又去盗了一个叫罗教的法,一个叫罗教,罗教我不太熟,但是有个教叫罗教,罗教的理论是什么呢,罗教的理论是有个理天,跟无极老母这个法,我们刚有说,一贯道它就认为说,他们的无极老母是最高的,然后她是可以去收摄,纵贯贯串这些所谓五教,其实它这个【理天】,以及所谓无极老母法义,是从罗教盗来的,因为罗教当初是有这些教法,同时呢,这个罗教的教义,是怎么来的,罗教教义它是存著一些佛法佛教名相,而且呢,它是在阐述怎么样,阐述要回归到,回归到一个回归本源,就是它要回归一个本源,这个本源是当初,当初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是在明朝的时候,明朝时候呢,就因为那时候就有一些把那个,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普遍的把它通俗化到人间了,在当时,所以罗教呢,就用所谓我们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普遍的在人间流传,这个理念罗教就把它,罗教也把这个法引用进来,然后呢,引用进来把它汇归说,它要回归到这个所谓本源,所以基本上,当时这个罗教本身,也受到当时的这个白莲宗的影响,因为白莲宗就在主张,用这个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来主张,在民间普遍在作这种,通俗化的这种流传,所以一贯道,又从罗教这边盗取。

所谓这个无极理天,可是罗教基本上的本源,是来自于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内容,所以也可以讲说,其实一贯道的源头,就是这个,应该说是净土法门,只是说当时呢,修净土很多是属于,把它通俗化了,在明朝的时侯,所以一贯道把这个,罗教的东西盗来以后,又把先天道的东西盗来以后,之后呢,它又用了,我们说,儒家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名来改名,因为它自已本身没有教名,本来说这先天教的,属于先天教,盗了先天教的东西,还没有改名,那又盗了罗教的东西的时候,也没有改名,还是属于哪一部的部份,最后到这里传法以后,它的师母才改名为一贯道,那么这个部份呢,就是说一贯道基本上就是在那源头就盗取了极乐世界,这种所谓的,回归到一个本源这个概念,因为你看他们说,原人要回到无极理天,是不是属于说,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是类似,对不对,是属于类似的东西,可是它自己呢,盗取了罗教的东西,以后就创造说,他们这个无极理天,最最究竟了以后,是自己创造了一个,所谓的无极老母,就是明明上帝,这个是一贯道自己创造的,无极老母跟明明上帝自己创造,因为对一贯道来讲这种理天,这种理念,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想像,就像我们说如来藏,如来藏这法是什么,我们没办法想像的,一个说众生有一个本源,都从如来藏,然后一世一世的出生你的五蕴,这样的道理,如来藏是什么,他们是不知道的,不知道以后很难安住,所以就创立一个,叫做无极老母,明明上帝,这样一个,好像就是一个人,那我们归究于说,假设这个人存在了,那也逃不过欲界六天,逃不过欲界六天,可是他们这样一个无极理天,却没有办法实证,不能实证,什么叫做无极理天,不能实证。

所以呢,以这样来说以后,他们呢,像一贯道盗取了这个东西以后,它就开始要超越,所以它要超越罗教的东西,超越先天道的东西,要超越,它又盗了这个儒家的东西,要超越它,所以它自己创立了一个东西,统筹,贯彻这些教门,他就会把它推翻掉,所以他们一向呢,一向认为说喔,他们的理天才是一切法出生的本源,推翻了什么,推翻了极乐世界本身,不是万法的根源,不是能出生一切法的根源,他把衪推翻掉了,也就是说一贯道的前身,是推翻了极乐世界的,当他们从罗教那边盗来,有这种极乐世界理论的时候,到一贯道这里,他把衪推翻掉了,认为说,极乐世界只是一个,哪一国而已啊,可是不能说去出生一切万法,他们还是要去函盖你原来,从罗教那边盗得的东西,他就是,还是不能安住于说,那就是极乐世界的思想,不能安住,所以呢再自创一个,他的理天,无极老母,才能够出生所有的万物,所以极乐世界,只是其中一部份而已,所以他把极乐世界当作说,那佛教里面,只是他无极老母理天所出生的,一部份而已,就把它推翻,所以一贯道的前面历史背景,就一直推翻他所盗得的东西,自己没有拿了你的东西,把你推翻掉,超越你,这个就是一贯道的东西。

所以你看,他说阿弥陀佛,《阿弥陀经》是小乘经典,你看这个是谤佛,谤得多严重,同时说你说要仰仗,阿弥陀佛的力量,就是他力,这是外道,这是外道法,哪一个佛弟子敢这么说,哪一个佛弟子敢说,你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仰仗阿弥陀佛的摄受,是外道法,哪一个佛弟子敢这么说,可是今天刘灿梁,自称他是菩萨,菩萨竟然去否定佛菩萨的法,这个是不是就是一贯道的精神,就是一贯道的精神,所以我们说,刘灿梁就是,本著一贯道的本质,行到现在没有变,这等于是最明显的,一贯道的行者,否则的话,哪一位佛弟子,哪一位菩萨敢来这么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外道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他力啊,那是外道法,那个信根完全没有,可以这么讲,对佛菩萨的信根完全没有,才敢这么说的。

因为你前面的这个十信,就是对三宝,不断的要长养这个信根,不断的长养信根以后,来信受佛菩萨所说的,信受我们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娑婆世界说有极乐世界,这样一个胜妙法,对不对?信受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信受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衪为了要成就极乐世界,怎么样的去发愿,怎么样的行菩萨行,来成就一个极乐世界,让一心想生极乐世界者,可以满愿,同时呢,发了四十八大愿,或者说二十四愿,可以籍由你的念佛的,你自己的念力,道友,莲友助念的念力,来成就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相应以后,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阿弥陀佛来接引,当然就是佛菩萨的摄受力,就是他力,哪一个敢说,我自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所以以刘灿梁来讲,他的信根是没有,看不到他对三宝的信根的,那看不到对三宝的信根,十信位根本就没有满足,怎么可以说他开悟了,怎么可以说他是已经眼见佛性,怎么可以说,他要勘验人家过牢关,他这些话真的讲出来,真让你觉得全身毛骨悚立,好恐怖!为他捏了好把冷汗,那样的业多重,大家知道吗,非常重,自己造业又误导别人,对三宝极度的不恭敬,因为当一心想要去挽救,错误的跟随刘灿梁的人,回来以后,他们那些人说【我看不出来刘教授有哪里不尊重三宝】,请问大家,这个刘灿梁有没有敬信三宝,没有,非常明显没有,就是信根完全不具足,信根完全不具足,才会这么做。

所以我们说,你要判断他,到底信根具不具足:第一个看他对三宝尊不尊重,信不信因果?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很简单的判断基础,所以我们说,对于这个刘灿梁,秉承一贯道法传承,这句话我说了是有证据,就是因为,他们一贯道要论本源,还是来自于净土法门的,从净土法门演变出来的,可是欲欺师灭祖,对不对,欺师灭祖,这个世间人不能容许的,不能容许有,这种欺师灭祖的行为,所以我们呢,把这个地方呢,把这个事项揭露出来,让大家了解说,我们今天要来懂得说,学佛,知道佛的宗门教门以外,还要知道其他宗教,自己有自己的宗门教门,但是绝对跟佛法,佛教的宗门教门不一样,不能混为说,这个是跟他一样的,不是佛教就是道教,不能说都存在,不可以,你是一样的,那你就是应该是佛教里面的法,你说你跟他一样,那你就是道教的法,对不对,就是道教的法。

所以今天我们可以从这里,简单一个总结就是说,根据前面的说词,刘灿梁本身,就是一贯道的行者,他今天只是披著,他说我是开悟的,我弘传大乘法,以讲佛经为他的表相工具,讲佛经为表相工具,事实上一贯道里面,很多人在讲佛经,不是像他所说的,因为他讲佛经,所以被一贯道总坛开除,不是一贯道里面,也有在讲唯识学,一贯道里面也有很多人在讲佛经,因为一贯道他们认为,佛经是他们收圆里面,其中一个工具而已,所以不可能说,讲了佛经以后,就被总坛开除,像他这样来告诉我们,告诉跟他学的人,事实上,从以上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讲说,他所说的是不如实的,还是属于没有诚信的行为,到这里为止,告一段落,前提说完了。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我们真正的主题,宗门与教门的主题了,因为如果没有经过,前面的这一段说明,你就不知道说,我为什么要懂宗门教门,我为什么要去知道这么多,你要知道,在末法时代,真的是这种鱼目混珠非常多,鱼目居多真珠很少,你看了一堆,你说都是真珠,结果,结果一颗才是真珠,其他都是鱼目,可是你怎么判断,你怎么判断说,这个是鱼目,这个是真珠?就从宗门教门来判断,从宗门教门来判断,这是绝对的道理,那么内容呢:

第一个,佛教之宗门是什么?跟大家有密切关系对不对,我们今天就是修学佛法的,我们是佛弟子,而且我们不是声闻人,我们是大乘菩萨,所以呢,佛教是宗门是什么?第一个,【实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本来自在本来解脱之第八识如来藏心】----这是佛教之宗门。因为宗门就是宗旨,就是根本,也就是佛教里面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它就不是佛教了,假如说,任何一个地方,他都不能,他都不说,他说没有如来藏,他否定了如来藏,把如来藏否定掉,说没有第八识,那等于佛教的根本就没有了,等于说佛教的根本没了以后,请问它还能长出什么东西,没有根啊,这些都是假,我们称为什么,戏论啊,就称为戏论嘛,因为没有根以后,还能长出什么东西的法出来,还能有什么实证出来,大家,对不对?

你说你要种一个什么种子的根,那个根部没有,没有那个根部,你还期待它长什么枝啊,叶啊、茎啊、果,哪有这些东西,你说出来的都是戏论,所以说,佛教的根本的宗门,就是一定是要实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有一个真实本来自在,本来解脱之第八识如来藏心,而且不是假名而说的,不是假名而说的,也不是说,像道家所说的还有一个,另外一个,第八识是假的,第八识是要修证而成的,另外一个才是真的,除此之外别无另外一个心,除了这个第八识以外,没有另外一个叫作衪是真的,没有,找不到,因为大家如果回去看,八九识并存之过失,就可以明了,因为我们今天如果再讲那个过失,我们的主题就会讲不完,我们今天,要讲课的内容就会讲不完,所以我们说,在佛法里面,假如否定掉这个根本,这个宗旨,那佛法讲的都是戏论,他讲了一切,你说他再怎么样说了,怎么样口才再好,再说了,写了多少书,全部都是戏论。

那为什么呢?要从教门来看,对不对。我们说,你这个宗门,你不能自己说说就算了,我们要从教门来看,宗门教门是不可以分割的,要从教门来看,我们从教门来看什么呢,第一个要申论,佛教教门里面主要在申论【申论以如来藏心为理体之二乘解脱道理论,申论以如来藏心为理体含摄二乘解脱道之佛菩提道理论。】最主要就这两个,也就是说佛法里面,我们说宗旨是实证本来自在,本来解脱的这个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心,对不对?可是你说的这些理论,你教导人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偏离这个法。不能偏离,偏离以后,你所谓的教导,就不是跟宗门相应相契合的教导,就不是。譬如说,有一个地方,他也主张说有如来藏,要实证如来藏,结果他这边的解说是什么呢,解说的就是说,解脱就是成佛,二乘人证得阿罗汉果就是成佛。请问这样的教门,跟前面这个相不相合?(有人小声答:不相合)相不相合?(众答:不相合!)不相合,这样的教门,就跟宗门不相应,为什么?

因为解脱成为阿罗汉,跟成佛是两回事,是两回事呢,为什么?因为解脱以后,如果他真的解脱入无余涅槃,那佛是什么,对不对,入无余涅槃以后,五蕴不再出生啊,五蕴不在三界现行,那请问佛是什么?没有佛,已经没有佛啦,所以我们说,这个申论的道理,第一个以如来藏心为理体的二乘解脱道理论,那你会讲说,可是在阿含里面,都没有讲如来藏心,阿含里面看不到,因为阿含全部是在讲解脱道的理论,没有错,这个就是说,佛为了度众有祂方便善巧的言说,方便善巧的言说,怎么样让急于求证,印证这个法,是真实不虚的,在一生里面,一生里面,那当然就是二乘解脱道,一生里面就能实证,实证什么,实证真的可以不受后有,这个我可以灭,然后不是断灭,可是祂当在说,这些法的理论的时候,基础还是没有偏,没有离开这个如来藏,如来藏心的理体,只是呢,衪用另外一个,这个法的另外一个名称来说,用什么名称?用真实、用清凉、用本际、用入胎识、用识、用如、用如来藏心的其他法的名,因为祂如来藏有很多法,衪法的内容非常非常多。

所以呢,佛就用这样的名称,来告诉修二乘解脱道的人,有个清凉、有个真实、有个本际、有一个叫法的、有一个叫如的、甚至讲入胎识,这个法,不生不灭,用这个方式,让修二乘解脱道的人知道说,有那个法不生不灭,那么他遍观,他自己的五蕴十八界以后,发现到五蕴十八界,真的是虚妄的,可是有那个如、本际、清凉、真实、有那个法不会灭、有那个法存在,他就安住了,所以整个解脱道的理论,也是以如来藏心体,以如来藏心这个理体来说的,所以你看,假如你现在看到,有一些道场在讲说,要修解脱,要脱离生死轮回,可是呢,又叫你放下,放下、放下,然后呢不要执著。然后让你打坐,打坐到一念不生,说这样就能解脱。你就可以检查说,那这样的话,那他讲的道理里面,到底是什么解脱?对不对,到底是什么解脱,他到底我见有没有断,因为我们知道说,解脱跟没有解脱,你总要知道,解脱表示说,这个五蕴十八界,不必在三界中生死轮回,表示那个我,那个五蕴十八界的我,不存在了,对不对?不存在了以后才叫解脱,可是他现在说要放下,要不执著,要打坐到一念不生,那请问是谁一念不生,我一念不生,对不对?那是谁放下,我放下,那是谁不执著,是我不执著,请问那个我还会不会在三界?(还会在三界),还在三界,那个我还在三界生死,请问有没有解脱?(众答:没有)没有解脱啊。

所以,你要知道说,到底解脱是什么?没有解脱是什么?那这个就是教门里面是什么?能不能到达这个宗旨解脱,这个就是一个什么,一个拣择的基础道理,这只是基础道理而已,这个就是宗门教门,一个非常浅的一个层面,让你了解的,所以我们说,今天你看,说佛教教门里面,你去看那个内容,那我们再来看说,刘灿梁所说的,这个道家不是道教,道教哦现在什么,修什么炼丹,练神仙学,变成形象工程,佛教呢,佛说,没有说佛教啊,是我们自己说的,所以有了这些东西,都变成形象工程,请问你礼佛拜忏,然后来修学这些正知正见,是不是形象工程?不是嘛,这是教门的内容,这是属于教门的内容,所以他说道家不是道教,道教的内容是形象工程,已经不是道家了,这个就是什么,这个就是等于说,只是逞口舍之辩,我们称这个叫世智聪辩之人,世智聪辩之人,就是我们说八难之人。

今天早上不是有说八难,往生到长寿天是八难之一,对不对?因为往生到长寿天以后,就很难接触到正法了,而且往生到长寿天以后一念不生,什么都不思维,然后最后果报尽了以后,下生到畜生道,那还能接触到正法吗?那是八难之一长寿天,因为劫数大长了,然后劫数那么长以后,也不修福,也不修慧,完全停在那边什么都没有,只是那边微细的一个了知,这有什么意义,那个生命有什么意义,对不对?

所以我们说,今天讲宗门与教门,不是讲说,道家不能叫道教啦,叫道教就是形象工程,所以以他这种世智聪辩,就是八难之一,就很难信受正法。他就是一直要跟你辩,一直跟你辩,这种不愿意去信受正法,不愿意作如理思维的人,称为世智聪辩,也就是属于八难之一种,所以八难之一种。这一种就是他很难信受正法的正知正见,所以呢,我们从这里知道说,佛教之宗门教门,其实有它不可分割的一个,很重要理体理论存在,我们明天再来继续,今天先到这里!

2024-02-04 21:51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真正的老师 真正的老师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0集 十二因缘之缘生相 高正国老师 第090集 十二因缘之缘生相 高正国老师

第089集 十二因缘之支分略摄 高正国老师 第089集 十二因缘之支分略摄 高正国老师

第088集 十二因缘之“有”与“生老死” 高正国老师 第088集 十二因缘之“有”与“生老死” 高正国老师

第087集 十二因缘之“取”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7集 十二因缘之“取”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6集 十二因缘之 “爱”支 高正国老师 第086集 十二因缘之 “爱”支 高正国老师

第056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 蔡正元老师 第056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 蔡正元老师

第055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三) 蔡正元老师 第055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三) 蔡正元老师

第054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二) 蔡正元老师 第054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二) 蔡正元老师

第053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一) 蔡正元老师 第053集 《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一) 蔡正元老师

第036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四)余正文老师 第036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四)余正文老师

第035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三) 余正文老师 第035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三) 余正文老师

第034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二) 余正文老师 第034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二) 余正文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5集 学《广论》乃是谤三宝,不应学! 高正龄老师 第025集 学《广论》乃是谤三宝,不应学! 高正龄老师

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6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四) 孙正德老师 第016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四) 孙正德老师

第015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三) 孙正德老师 第015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三) 孙正德老师

第014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二) 孙正德老师 第014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二) 孙正德老师

第013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一) 孙正德老师 第013集 广论到底在论述什么(一) 孙正德老师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第008集 阿底峡的思想探讨 陆正元老师

第007集 广论的根源是《现观庄严论》? 陆正元老师 第007集 广论的根源是《现观庄严论》? 陆正元老师

第006集 宗喀巴揭开正法隐没的序幕 陆正元老师 第006集 宗喀巴揭开正法隐没的序幕 陆正元老师

第005集 真藏传佛教--觉囊派略说 陆正元老师 第005集 真藏传佛教--觉囊派略说 陆正元老师

第004集 《广论》缺少总相智 蔡正礼老师 第004集 《广论》缺少总相智 蔡正礼老师

第003集 《广论》缺少什么? 蔡正礼老师 第003集 《广论》缺少什么? 蔡正礼老师

第002集 禅宗地位之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02集 禅宗地位之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01集 新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01集 新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130集 佛的嘱咐  正旭老师 第130集 佛的嘱咐 正旭老师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养(三)  正旭老师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养(三) 正旭老师

第128集 如何是法供养(二)  正旭老师 第128集 如何是法供养(二) 正旭老师

第127集 如何是法供养(一)  正旭老师 第127集 如何是法供养(一) 正旭老师

第126集 法供养  正益老师 第126集 法供养 正益老师

第125集 妙喜世界  正益老师 第125集 妙喜世界 正益老师

第124集 观佛身(下)  正益老师 第124集 观佛身(下) 正益老师

第123集 观佛身(上)  正益老师 第123集 观佛身(上) 正益老师

第122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四)  正墩老师 第122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四) 正墩老师

第121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三)  正墩老师 第121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三) 正墩老师

第120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二)  正墩老师 第120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二) 正墩老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