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268:《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无能为害;假使入于摩竭鱼口,亦不为彼之所吞噬。】
弥勒菩萨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就好像有一个人,水性特别好,善于入到大海中,大海里的一切水族众生都没有办法伤害这个人;就算是不幸入到了摩竭鱼的嘴里,这个人也不会被摩竭鱼吞吃。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入生死海,诸业烦恼不能为害;假使入于声闻、缘觉实际法中,亦不为其之所留难。】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发了菩提心,入到生死轮回的大海中,一切的业和烦恼都不会害这个菩萨;假使入到声闻、缘觉的实际法中,也不会被这些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众生所留难(障碍和刁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诸物不能为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饮菩提心甘露法浆,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具广大悲愿力故。】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又好像有人服用了甘露浆之后,一切诸物都不能害他了。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饮了菩提心的甘露法浆,就不会再堕落到声闻乘或者辟支佛乘去了,因为只要发了自己觉悟又帮助别人觉悟的这样的心,就已经具备了菩萨的大悲愿力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缮那药以涂其目,虽行人间,人所不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安缮那药,能以方便入魔境界,一切众魔所不能见。】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就好像有人得到了安缮那药(一种隐形药),这个人涂了安缮那药在自己的眼睛上,虽然走在人世间,人界的众生却看不见他。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得到了菩提心的安缮那药,就能以种种方便入到魔的境界了,一切诸魔都看不见这样的菩萨,就是说一切诸魔都没有办法损伤这样的菩萨。菩提心有的时候就像隐形药一样,为什么说魔不能够看到你呢?因为魔代表「执著」,而你不「执著」,「空空无所著」,像虚空一样,这种执著就抓不到你,所以众魔不能害你。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余人。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大势力王,不畏障、盖、恶道之难。】
善男子,又好像有人,依附于国王,就不怕其他人了。因为国王是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人,有的人依附于国王,国王非常的信任他、喜欢他,那这个人就不怕任何人,可以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依止着菩提心的大势力王,他就不再害怕种种的业障、五盖、恶道……不怕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不畏火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二乘解脱智火。】
善男子,又好像有人,住在水里边,就不害怕被火烧(他住在水里,就不怕被火烧)。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住在菩提心的善根水中,就不会害怕二乘的解脱智慧火的干扰了,因为「二乘」归根结底不够究竟。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将,即不怖畏一切冤敌。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勇猛大将,不畏一切恶行冤敌。】
善男子(善财),又好像有人,他倚仗着猛将(凶猛的将领、勇猛的将领),他就不会再去恐怖、畏惧一切的冤敌了。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依靠着菩提心的勇猛大将,他就不会再害怕一切恶行的冤敌了。
只要你发了菩提心,你就不再害怕那些恶行了,因为你慢慢地与恶行相脱离了。
【善男子,如释天王,执金刚杵,摧伏一切阿修罗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金刚之杵,摧伏一切诸魔外道。】
弥勒菩萨说:(善财)善男子,又好像帝释天王(就是忉利天王),他手里拿着金刚杵,就可以摧坏一切的阿修罗大众。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执持着菩提心的金刚杵,就可以摧伏一切的诸魔和外道。
「摧伏诸魔」,大家可以理解,摧毁一切的执著;「摧伏外道」,因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这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它是无上正等正觉,外道可能也有一定程度的觉悟,但是不够圆满,所以我们也将摧伏那一切不够圆满的理论学说,甚至摧毁一切邪见。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延龄药,长得充健,不老不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服菩提心延龄之药,于无数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厌亦无染著。】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就好像有人,服用了延龄药(延长年龄,其实就是童真不老药),有的人服用了这种可以延寿的不老药,长得非常的充健(健康、健壮),他不老也不瘦。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服用了菩提心的这种不老之药,在无数劫修菩萨行,他的心都不会疲惫厌倦,也不会染著。
【善男子,譬如有人,调和药汁,必当先取好清净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
善男子,又好像有人调和了药汁,如果想要调和药汁,必须要选上好的清净水(你不能用脏污的水去调药汁)。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想要修菩萨的一切行愿,一定要先发起菩提之心。
【善男子,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又好像有的人保护身体的时候,先护命根子。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护持佛法的话要先护菩提之心,菩提心就好像是佛法的命根一样。
【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断,不能利益父母、宗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舍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善男子,又好像有人,如果说没命了,他就不能利益父母和宗亲眷属了。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舍离了菩提心,他就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因为「至善」(最高、最圆满的善)是觉悟,所以在有觉悟之心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利益众生,才能成就佛的功德。如果你也学佛了,但是你都不知道菩提心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觉悟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去利益众生?充其量只能说帮助众生,怀着好心关怀一下众生。但是你没有办法真正地利益到一切众生,真正地利益其实就是觉悟。所以佛陀讲,诸布施中「法布施」为最上、为最胜。你进行物质上的布施固然还不错,但是「法布施」最究竟。你改变他的思想就改变了他的命运,这是最直截了当的,最干脆利落、一步到位了。
【善男子,譬如大海,无能坏者。菩提心海亦复如是,诸业烦恼、二乘之心所不能坏。】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大海,没有谁能坏灭大海。菩提心海也是这样的,一切的业和烦恼,或者二乘之心没有办法破坏菩提心的大海。
【善男子,譬如日光,星宿光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复如是,一切二乘无漏智光所不能蔽。】
善男子,又好像太阳光,与太阳光相比,一切星星的光芒,就显得太小、太暗淡了。菩提心的大太阳也是这样的,一切二乘无漏的智慧光,都没有办法与菩提心的这种觉悟之光相媲美。
【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
善男子,又好像王子刚初生,就被大臣所尊重了,因为他是王子(国王的儿子),他刚初生不管他多小,大臣就非常尊重王子了。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在佛法中发起了菩提心,就会被那些老修行所尊重,那些老修行可能长久地修梵行,可能是一些声闻、或者缘觉乘,不管这些,只要你发了菩提心,证明你已经是菩萨了,你就会被一些老修行所尊重,因为你以大悲而自在,菩提心是自我觉悟又觉悟他人的心,所以也是充满了大悲的。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皆应敬礼。】
善男子,又好像王子,这国王的儿子年纪虽然幼稚,但是一切的大臣见了王子都得顶礼(那没办法,因为他是王子)。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虽然初发心修菩萨行,刚刚发心想要修菩萨行,但是那些二乘、一些老修们、老参们见到你都得敬礼。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善男子,又好像王子,虽然在一切大臣之中感觉可能什么都不懂,什么也没学会,甚至皇宫里的礼节都还不太懂,但是他已具备王相,这个王子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国王。所以,虽然他在这个大臣中可能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依然要远远地胜出诸位大臣,因为他生来就非常尊贵的缘故。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虽然对于一切的业和烦恼未得自在,也可能现在还在修学的过程中,也可能刚发菩提心、什么果位都不是,但是他已经具足了菩提之相,他奔着觉悟而去的(早晚会觉悟的)。在这一点上,一切二乘都没有办法与发了菩提心的人相媲美,因为发了菩提心他的种性第一,他未来将成佛,他现在是佛子。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妙宝,眼有翳故见为不净。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无智不信谓为不净。】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又好像清净的摩尼妙宝,有的人眼睛有病(有翳病),眼前总是闪动着一些污杂的幻影,所以这个人去看那个清净的摩尼妙宝,总是觉得这宝不干净、不清净,而实际上是他眼睛有问题。菩萨摩诃萨菩提心之妙宝也是这样的,没有智慧的人感觉还挺不清净的,没有智慧的人会讥笑你,说「什么是菩提心,没事儿发那个干什么(还会讥笑你)」。
【善男子,譬如有药,为咒所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一切诸病皆得消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药亦复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愿智共所摄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忆念之者,诸烦恼病悉得除灭。】
善男子(善财),又好像有药,被咒力所持(被咒力加持了),要是有众生见到这种药、听闻这种药、或者是与这种药共住,一切诸病都得以消灭了。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之药也是这样的,一切的善根、智慧、方便、菩萨的愿、智共所摄持着,要是有众生见到、闻到、与菩提心共住,经常想着菩提心,他的烦恼病渐渐地都会除灭的。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毕竟不变不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常忆持菩提心甘露,令愿智身毕竟不坏。】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又好像有人,常持甘露(经常地服用甘露),那么他的身体毕竟不变不坏。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经常忆持着菩提心的甘露,可以让自己神圣大愿的智慧身毕竟不坏。菩提心就好像甘露一样。
【善男子,如机关木人,若无有楔,身即离散,不能运动。】
接下来又打比方,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就好像机关木人(木偶),如果没有木楔子的话,它的身体就离散了。
那个年代很多木偶关节连接处是有木楔子的,靠着木楔子它才能活动,而且木偶的身体不会离散。如果去掉木楔子木偶就散架了,就不能运动了。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无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菩提心,他的一切行为就分散了。没有一个纲领、没有一个宗旨、没有一个目标,如果没有菩提心,这个菩萨就不再是菩萨了,他的行为就分散了,不知道天天在做什么了,所以就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沉香宝,名曰象藏;若烧此香,王四种兵悉腾虚空。】
善男子,又好象转轮圣王,有沉香之宝,名字叫象藏;如果能够烧这种象藏之沉香,转轮圣王的四种兵众就会腾到虚空中去,非常酷!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若发此意,即令菩萨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来智无为空中。】
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之香也是这样的,如果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可以让菩萨的一切善根永远地出离三界,行于如来的智慧无为之空中。「行如来智无为空中」,行于如来的本体当中。
【善男子,譬如金刚,唯从金刚处及金处生,非余宝处生。】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只能从金刚所在的地方或者金子所在的地方而生,其它的宝所在的地方,没有办法生出金刚。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智殊胜境界金处而生,非余众生善根处生。】
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之金刚也是这样的,只从哪里生呢?从大悲救护众生的金刚之处而生、从一切智智的殊胜境界金处而生,众生其它的善根那里没有办法生出菩提心。
菩提心只能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生,从一切智智的殊胜境界金处而生。一个是大悲、一个是诸佛的一切智智,「悲智」这里出菩提心。
【善男子,譬如有树,名曰无根,不从根生,而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弥勒菩萨说:(善财)善男子,又好像有一种树,名字叫无根,它不从根而生,这种无根之树不需要根,但是它的枝叶花果还是非常的繁茂。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无根可得,而能长养一切智智神通大愿;枝、叶、华、果,扶疏荫映,普覆世间。】
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之树也是这样的,「无根而得」。就是你只要一发这个心,你就有了,「无根而得」,只要发了菩提心,慢慢地就能长养一切智智的神通大愿;枝、叶、花、果都会非常的茂盛,很好地荫蔽着众生,普遍地覆盖在世间,利益众生。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劣恶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又好像金刚,并不是那些粗劣的器皿或者已经破了的器皿所能容持的。金刚是如此珍贵!你不能够用一些很粗劣的器皿或者是已经破了的器皿去装金刚,必须是完备、完全、完好无损的上妙的器皿去装金刚,因为金刚太珍贵了。
【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下劣众生悭、嫉、破戒、懈怠、妄念、无智器中所能容持,】
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一般的下劣众生,如果他非常的悭惜、吝啬,非常的爱嫉妒别人,经常的破戒、经常的懈怠、经常的有各种杂污的妄念,或者他本身就无明,根本没有智慧,这样的下劣众生,他怎么能发起菩提心呢?他就不会拥有菩提心的金刚,哪怕是短暂的发了点心,可能一会儿又没了,他不能容持菩提心的金刚。
【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
还有一些众生退失了殊胜的志愿(本来发过心的,但是退失了),现在又与这些世间的俗人同流合污了,继续造作业力让他造作的那些烂事了,这样的众生(陷入到散乱了,或者有一些恶的觉观),这样的众生的器皿中怎么可能容持菩提心呢?只有菩萨那深心宝器才能装载菩提心的金刚。「深心宝器」,深深的信心和清净心,这本身就是珍宝一般的名贵器皿了,用这样的器皿再去装菩提心的金刚之宝。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穿众宝。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
接下来,弥勒菩萨又说:善男子(善财),就好像金刚,非常的坚硬,能够穿透所有众宝。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能够穿彻一切法宝。可以说菩提心就像一根线贯穿着一切法宝,佛陀的十二大类经典都是围绕着「菩提(觉悟)」而生的,是觉悟者所讲的话,是帮助众生觉悟的。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众山。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
善男子,就好像金刚,能够破坏一切众山。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能够摧坏所有邪见的大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一切众宝犹不能及。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虽然破了、不全了,一切其它的众宝都没有办法跟金刚相媲美。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有的人发了菩提心他还没有修好,是吧?有的人志向也不太大,只是想觉悟,但是也没有发强烈的大愿,也可能在修行的过程中哪里做的还不到位,但是依然比一切的二乘功德要大很多倍,所以一定要发觉悟之心。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有损缺,不进诸行,犹能舍离一切生死。】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又好像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金刚(有的翻译讲是钻石),钻石虽然有所损缺,但是依然是钻石,能够帮助你远离贫穷,是不是?这一块大钻石,虽然有点损缺,可以打碎成碎钻嘛,可以卖很多钱嘛,可以帮你除灭一切的贫穷。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虽然有一些缺损,虽然不进诸行,可能还没有很完美地持菩萨的种种胜行,但是依然能够帮助你舍离一切的生死。你只要想觉悟了,你就开始从生死轮回的这个大海里往外跳了。
【善男子,如少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善男子,「如少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就好像一点点的金刚(非常的坚硬),就可以破坏一切诸物了。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入到少少的境界,就可以破掉一切的无知、种种的业惑(困惑烦恼),这个「惑」有的时候代表「烦恼」。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就好像金刚,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得到的,凡夫是得不到的。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并不是那些有下劣心意的众生所能得的,心里都不想什么殊胜的事,这样的众生怎么可能得到菩提心的金刚呢?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就好像金刚,不识宝的人(不识货的人)不了解金刚到底有什么样的大能力,不了解金刚到底该怎么用。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不了解佛法的人,对于佛法完全没概念的,或者一点儿不信佛的人,怎么会了解金刚有什么样的大能,有什么样的神用呢?不了解佛法的人,不会了解菩提心的金刚有多么珍贵,也不了解菩提心的大能和神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善男子(善财),又好像金刚,谁也没有办法销灭金刚。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杵,一般有很大力量的人(这些大力士),没有办法执持金刚杵,只有拥有着大那罗延神力的人才能执持金刚杵,既然忉利天王(帝释)他能够执持金刚杵,就证明忉利天王力量无穷,有大那罗延之力。菩提心也是这样的,一切的二乘之人不能持菩提心,除非是菩萨,因为广大因缘、有着坚固的善力,所以他们才拥有菩提心的金刚杵。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然其体性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毕竟无有疲厌亦无损坏。】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又好像金刚,一切诸物都不能破坏金刚,但是金刚却能够普遍地破坏一切诸物,而且金刚的体性无所损减(不会有损伤、损耗)。菩提之心也是这样的,普遍地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量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声闻乘、缘觉乘的众生作不到的,发了菩提心的菩萨都能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菩提心却不会疲惫、厌倦,也没有损坏、损减。
【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声闻、缘觉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萨婆若者。】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地之所能持」,一般的地方不会有金刚,只有金刚之地才有金刚。菩提心也是这样的,声闻、缘觉都不能拥有菩提心,除非是趣向萨婆若(一切智)的菩萨。
必须今生成佛的,一定向着成佛而去的,今生不成下辈子尽快成佛,向着成佛而去的这些众生,就拥有了菩提心。所以在「相」上来讲,是有佛可成的,必须向着佛去努力;在「性」上讲,本来是佛,一切都是佛性的显化。但是我们毕竟还在「相」中,必须向着成佛而去,这样才能远远地超过一般的声闻乘和缘觉乘。
【善男子,如金刚器,无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渗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刚器亦复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渗漏,令入诸趣。】
善男子,就好像金刚之器皿,无有瑕疵和缺减(缺损)就去盛水,
「永不渗漏而入于地」,这个金刚做的器皿没有任何的瑕疵,没有任何的缺口,用它来装水,那就永远不会渗漏,这个水永远不会掉到地下去,因为这个金刚的器皿没坏,装了水它不会渗漏,可能会蒸发,但不会渗漏。菩提心的金刚器皿也是这样的,盛了善根之水,永远不会渗漏,可以帮助你入到萨婆若(一切智),而不会让你入到六道的诸道。菩提心的金刚宝器就是这样的,盛着我们的善根之水,永远不会让它向下渗透,不会让我们再去六道轮回去了。
【善男子,如金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善男子,就好像金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也是这样的,能持菩萨的一切行愿,不会让我们坠没入到三界当中去。三界太低了,我们不去三界,三界有时候也代表「六道」,就是划分的角度不一样。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水中,无坏无变。】
善男子,就好像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这个金刚你把它泡到水里,不管多长时间它不会烂,也不会变湿。菩提之心也是这样的,在一切劫(一切的时间)、一切处(一切的空间),在生死业惑的水中,它(菩提心)不会坏也不会变;不管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如此,它不会受生死轮回、业力、困惑、烦恼所干扰。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
善男子,就好像金刚,一切诸火都不能烧燃金刚(没有办法点燃金刚),也不能让它变热。菩提心也是这样的,一切生死诸多的烦恼之火,不能烧燃菩提心,也不能让菩提心变得燥热,其实菩提心本性清凉。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刚座上,能持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习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接下来弥勒菩萨又讲:善男子(善财),就好像三千大千世界中的金刚座上,金刚座本身它就能够容持着、支撑着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其它一般的座位都做不到,金刚座非常的重要。菩提心的座位也是这样的,能够执持着菩萨的一切神圣愿行,执持着菩萨的诸种波罗蜜、诸忍、诸地、诸种回向、诸种受记、修习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听受法、然后如法而修行,一切其他心都做不到这样子。
菩提心可以帮助菩萨修习一切的神圣愿行,可以帮助菩萨圆满诸波罗蜜,到达诸忍、诸地、圆满地去回向、得到诸佛的授记、可以帮助菩萨们修习菩提助道之法、帮助菩萨们供养佛、听法、随法而行,其他的心没有办法像菩提心这样。
接下来,弥勒菩萨就总结说: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胜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善男子(善财),菩提心太伟大了,成就了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的殊胜功德。要是众生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佛之心),他就获得了以上种种殊胜的功德法了。所以,善男子(善财),你已经获得了极善的利益了!你早就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之心了,你一直在求菩萨行,你早已经得到了以上种种的功德了。
【善男子,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善财),你刚才问我: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善财),你看,面前的这个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是平常我所住之处,你周遍地观察这个大楼阁,也就能够了知该怎么学菩萨行,学了之后,你就能够成就无量的功德了。
这个时候,菩提心的功德终于讲完了,弥勒菩萨就回到了善财童子的发问了,告诉善财童子要好好地周遍观察自己所住的这个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说周遍观察之后,就能了知学菩萨行,学了之后就能成就无量的功德。今天就先讲到这里了。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感谢善财童子菩萨摩诃萨!
感谢弥勒菩萨摩诃萨!
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尽成佛道!
更新于:2023-10-05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