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坛城“法施”《华严经》精修连载030:《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2018年下半年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后又听《华严经》法界实相,昨天已经连载结束,期间分享了自己听《华严经》和《华严经》实相的感悟,还有一些感悟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分享……听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契入,听不懂。问了一下“醍醐老师”,醍醐老师也发现其它“师兄”们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又开始连载《华严经精修》复习一下,这样大家会觉得非常好,能够明明白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华严经》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复习《华严经》法界实相的第三十课。
内容依然是伟大的文殊师利菩萨,给大家介绍「苦、集、灭、道」四圣谛在不同的世界有着怎样不同的内涵。
文殊师利菩萨堪称是见多识广啊!很多师兄都已经学过了《妙法莲华经》。在《妙法莲华经》的开篇里讲:释迦牟尼佛入到「无量义三昧」显现种种神通变化的时候,弥勒菩萨心里就在疑惑,说:伟大的世尊显现了这样稀有的不可思议之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谁能回答呢?弥勒菩萨就想:文殊师利法王子已经亲近供养过过去无量的诸佛了,见多识广,他肯定了解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我要问一下文殊师利菩萨,就这样延伸出了《妙法莲华经》后面的内容。文殊师利菩萨因为见的佛多,见的事情也多,基本上一发生点儿什么瑞相,他都了解其中的缘由,甚至也能够预感到未来将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看一下经文部分,首先文殊师利菩萨讲的是:「娑婆世界」这里讲的「苦圣谛」,在「最胜世界」就可能有其他的内涵。「苦」就代表病,或者病的表现。
之后又讲「集」,「集」就是病的原因(根本因)。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大义,或名饶益,或名义中义,或名无量,或名所应见,或名离分别,或名最上调伏,或名常平等,或名可同住,或名无为。】
又讲「灭」,「灭圣谛」,「苦、集、灭、道」的「灭圣谛」代表药方,怎么样让这个病消失,让苦消失,这个地方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灭圣谛」在最胜世界指的是大义(大的正义)、大爱、博爱……,或者是饶益,或者是义中之义(甚至是大爱当中的第一义),还有无量,还有所应见,或者离分别、最上调伏、常平等、可同住,无为……这些关键字,非常重要。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能烧燃,或名最上品,或名决定,或名无能破,或名深方便,或名出离,或名不下劣,或名通达,或名解脱性,或名能度脱。】
之后文殊菩萨又讲在最胜世界中的「道圣谛」,「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圣谛」,这个服药的过程,或者是治病的过程,具体怎么操作实施,在这个最胜世界讲,「能烧燃、最上品、决定、无能破、深方便、出离、不下劣、通达、解脱性、能度脱」。因为我们在「法界实相」这个课程里面讲得很细,所以在精修课我们就不细讲了,只是跟大家强调一下这些关键字、关键词。
接下来,文殊师利菩萨又讲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在「离垢世界」讲法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总是针对着当地众生的情况,去讲什么是「苦」,什么是「苦」的原因,怎么样消灭「苦」,具体怎么实施,讲这些。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等等,或名普除尽,或名离垢,或名最胜根,或名称会,或名无资待,或名灭惑,或名最上,或名毕竟,或名破印。】
重点依然是看一下在「离垢世界」当中,「灭圣谛」这个药方是什么?「无等等、普除尽、离垢、最胜根、称会、无资待、灭惑、最上、毕竟、破印。」
其实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在不同的世界,在讲法的时候用的名字相不同,其实内在的含义依然是一致的,因为众生的病的表现虽然不同,但是根本因是一致的。总归就是围绕着小我、自私、贪嗔痴,因这个而起病、而起苦,所以表面上看药方的配材(材料)都不一样,但实际上它有一种药性是一致的,就是专门对治小我、自私、贪嗔痴、执著……对治这些。最后的结果总是让你松了、空了、化了、不著了,这样病就好了。
文殊师利菩萨作为诸佛智慧之母,他非常重视「般若」的「第一义」,所以他每一次出现都显得非常地超脱、自在!
就算在道教当中,谈到神仙的果位(位次)的时候,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位次也是蛮高的,被称之为是「十二金仙」之一。在道教里面,文殊菩萨被尊为是「文殊广法天尊」,普贤菩萨被称为是「普贤真人」。一个是广法天尊,一个是真人,也是平起平坐的。
接下来依然是分享一首关于文殊菩萨的音乐……
更新于:2023-09-29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