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集 无常品

2022-10-06 佛典故事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无常品。这段过去所曾经发生的事,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 No.211《法句譬喻经》卷第1之中的〈无常品 第1〉。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尔时世尊以偈颂曰: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欢喜奉行,得须陀洹道。】

欲界的第一天是在须弥山的山腰,东南西北各有一天,有四天王统领,所以也称为四王天。欲界的第二天叫作忉利天,是在须弥山顶,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八天,最为当中还有一天,总数三十三处,所以忉利天又称为三十三天;最当中的一天,为天主帝释所居,即称为天帝释,又名释提桓因;此天之有情,以人间的百年作为此界的一日一夜,若以此天天人的具足寿量为一千岁来计算,换言之即为人间的三千六百五十万年。释提桓因的寿量相对于人间,虽然已经是很长了,但仍然是有该舍报的一刻,因为三界之中的任何一界,毕竟还是无常。

欲界天的常法,这里所说的常法指的是通常会有的现象,当天人即将舍报之前会产生五种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衰相现,《俱舍论》之中又说会先有五种小衰相现前。五衰相在诸经论中的翻译是大同小异,此经中说的是: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其一是天人都有身光,这是报得的身光,天人互相之间可以看到,随其福业、功德的差别,身上的身光程度是不尽相同的;第二是天人的头上都自然会有不同的花鬘,花鬘开始自然萎谢的时候,也就是寿算将尽之时;其三表现出来的是,开始会对自己本来在欲界天的环境、宫殿等等不再爱乐;其四是天人的身上、腋下开始都有臭味出现;其五则是本来天衣、色身都是洁净而自然不染尘土,如今却开始有著尘土的沾染。所以当天人看到对方,或者是身上的光芒减弱,或者是头上的花鬘自然萎谢,或者是闻到对方身上开始有臭味了等等的状况显示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对方即将舍报,甚至是逐渐远离之。不论如何,当这五种相貌具足现前之后,此天人必当舍报。

释提桓因那个时候也见到了这一些相貌出现,当然就知道自己即将舍报,所以甚大愁忧。为什么甚大愁忧?经文前面说: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因为是即将要下生,而且是受驴胞胎,当然是甚大愁忧;所以欲界天人是视人间、旁生道为劣,所以才称为下生。经文中仍然有这样的记载,并不是像台湾某一些法师,在他的著作中这么写:经上说:如诸天命终,其他的天就说:愿得生于安乐趣中。他们所仰望的乐土,就是人间。人身还是诸天所仰望的乐土,怎么生而为人,反倒自怨自卑,空过此生呢?(《成佛之道》,正闻出版设,页48-49)他的说法是不如实的,目的只是要人间的众生,都不要发起出离心罢了,只能说是其心可议啊!

那么这个时候释提桓因只想到,三界之中只有 世尊才能够救度众生的苦厄,所以舍报还没有成定局的当时,立刻奔驰往到佛所。世尊当时虽然入于普济三昧之中,释提桓因见到了 佛,二话不说就伏地稽首作礼,而至心三自归依,也就是归命佛法僧三宝;这里说的圣众,也表示说,佛所说的僧宝,从一般人来看,至少是初果向,乃至说是初果以上的人。正当稽首作礼之间,神识突然离开,就进入了一个制陶的人家其所饲养的母驴腹中,成为还没有出生的驴子。这一只母驴看起来是被关在瓦坏间,作为推动拉坏器之用;可能是母驴当时因为怀孕而不舒服吧,所以自己就咬断了系绳,在瓦坏间中任意走动,就破坏了很多的坏器;主人一不高兴重打了它,伤到了胎气,小驴因而胎死腹中。此时神识依旧回到正在向 佛作礼的释提桓因身中,五衰相立即去除,又可以再继续为帝释天主了。那么信心不具足的人可能会说:好一个神话,有谁可以证明啊?还真的没办法证明,这只能说是信佛语所说。

世尊出了三昧之后,赞叹释提桓因: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世尊为什么要作这个示现?因为 世尊是已经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乘大愿的缘故,再回到人间示现的时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举凡突然微笑、举身放光,顾视某甲之类,一定是事必有因;因为要为众生宣说清净三归依的功德,好让众生发起净信,于佛菩提道上快速迈进。释提桓因由于在现起五衰相之初,能于佛前稽首作礼,而至心三归依。一者是有福报于应身佛前顶礼,因为应身如来示现之时,护法神众可都是在四周守护,没有福德因缘的话,还真没有办法来到佛前,此其一。再者,释提桓因是至心三自归依,而不是散心三归依,后者散心三归依的情况,在我们现在三归依的法会之中,是比较常见的,譬如说某甲或听说三归依是有功德的,所以就只是想要来领受功德,或者是某乙受了亲属的建议、鼓励,甚至是要求之下,而参加三归依的;因此在归依的仪轨之中,正当维那或大众在唱诵之际,他也跟著唱诵,可是其实东看看,然后西望望,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望望又是哪一个人的仪态比较庄严,只有少部分的心念是用在三归依的仪轨之中,那么这样子的状况就说那一个人是散心三归依。然而,如同经文中所显示的,佛世时候的三归依,是于佛前自誓三归,而不是像现在,还要有一定的仪轨。一者是因为应身佛已经示现入灭,再者则是众生的福薄,所以只得借著仪轨来摄受之,所以现在散心三归依的状况才会那么明显。

世尊赞叹释提桓因说:由于可以在即将舍报之际,归命三宝,所以罪对已毕,不更勤苦。说的是因为至心三归依所得的福德,转变了他过去生所造的一分即将下堕驴胎的恶业,所以不更勤苦,而又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了,这表示说至心三归依的福德是很大的。三归依是归依于佛法僧三宝,现在于佛法中三宝的名相而创造出来的三个宝,还真的是多得不得了。佛法僧三者其实是一,因为法是佛所说、所示现的,而僧是亲证佛所说的法,所以也是依佛而有、而显示的。说的是三的缘故,是依于世间法的示现而说的,悉达多太子示现成佛,这是首先有佛;然后再说法度憍陈如等五人,这是佛接著说了法;憍陈如五人闻佛说了法之后,证阿罗汉道,这则是五比丘僧,那么从此之后佛法僧三宝具足,所以说是三。然而应身佛毕竟要示现入灭度的,所以后世就要靠著已经亲证佛法的僧,或只能宣说解脱道,或同时能宣说佛菩提道与解脱道;此时此刻,依然是不离开所证的佛法,也都是自心如来之所变现,因而在像法、末法时期,虽然说只有僧说著法,但其实仍然是三宝具足,所以才说是常住三宝。

释提桓因是亲自于佛前稽首作礼而至心三归依,所以可以领受到那么大的福德,五衰相立即除去,又可以再继续为帝释天主。很多人就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就鼓励亲属也去受三归依,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受的三归依,其福德或者是功德的差别,就会因人之发心而有所差异了。再者,有人想:三归依的福德那么殊胜,干脆也叫媳妇捧著肚子,去为胎儿受三归依。乃至也想:家里面的阿猫、阿狗,可不可以也帮它报名受三归依?这个真的叫作爱屋及猫狗。可是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之中已经开示说:【阿那邠坻教告家内:在胎之子,悉受归依;是胎中子,实不成就,何以故?是法要当口自宣说;虽不成就,亦能护之。】(《优婆塞戒经》卷5)换句话说,因为没有口自宣说,也就是说那一些有情没有自我发心的缘故,于三归依是不成就的;但是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受到护法善神的守护。

有一些众生是眼盲而无知的,因为不知道清净三归依的内涵,不知道三宝常住的道理,不知道受了三归依的好处,所以不知道应当要受三归依。可是,当众生有心亲近三宝的时候,想要受三归依的时候,却被引导到二归依把世尊在人间示现有发髻的佛像灭除,改用声闻剃头著染衣的僧像来取代为佛;此时不再有清净三宝的相貌,只剩下僧、法的表相而已。世尊示现成佛的时候,既然自己金口所说:我在僧数!却为什么一定要说三宝的名相?为什么不说只有僧法二宝?为什么 世尊所示现的身相是要与比丘僧不同?如同前面说,悉达多太子示现成佛,接著说法、度众证果,这才有了佛法僧三宝。而且诸佛有十号,其中一号名为阿罗汉;可是问题是,佛世之时,也没有任何一个阿罗汉敢说:世尊是阿罗汉,我也是阿罗汉,所以我与世尊的证量是一样的。甚至于说 世尊示现入灭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个阿罗汉敢出来宣示而绍继佛位的;不但是 世尊早已经授记当来下生的是 弥勒佛,各个阿罗汉也知道说自己的证量是远不及于 文殊、维摩诘、弥勒菩萨等,所以没有一个阿罗汉敢造次。可是,现在叫作末法时代,就会有人这么作,把佛宝的身相去除,但留表相僧宝的身相,然后所说的法却与佛所说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违背,这当然就是严重的谤法、坏法的因;假如说又因为他的影响力而去误导众生的话,更同时是破坏众生清净三归依的恶业,因为也会让众生受到这个伤害,有智慧的人都不应该这么作的。因为,这一种李代桃僵的作法,叫作自坏三归依。会自坏三归依的状况,表示说这一个人的十信位仍不满足;自坏三归依之后,而造作种种的恶业,未来世受果报之时,只能说是自作自受。加上又以种种方便,也令众生成为二归依,这就叫作坏他净三归依,乃至是在全球提倡这样的作法,而误导广大的众生,未来世的果报堪虞啊!

世尊最后说了偈颂:【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法句譬喻经》卷1)世尊这个时候知道释提桓因此时是堪能承受大法的时候,所以就为他宣说了解脱道的法要,加上世间法的陶家作业,来为释提桓因作譬喻。你看,释提桓因以净三归依作为因,然后又听闻 世尊的说法,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欢喜奉受而得须陀洹道。这就说明了清净三归依是见道的因,这包括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同时乃至是成佛的本因;因为没有清净的三归依,甚至于所发的四宏誓愿,也没有办法心得决定。也就是说,会于所发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无法心得决定了,那就进不了初住位,更谈不上开始三大阿僧只劫的修学过程。所以受净三归依的福德,是很殊胜的;而自坏三归依,坏他净三归依的果报,相对而言就可以明白会是怎么样一个状况。

今天就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章正钧老师)

更新于:2022-10-06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