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集 无常品

2022-10-06 佛典故事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无常品。这段过去所曾经发生的事,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 No.211《法句譬喻经》卷第1之中的〈无常品 第1〉。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尔时世尊以偈颂曰: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欢喜奉行,得须陀洹道。】

欲界的第一天是在须弥山的山腰,东南西北各有一天,有四天王统领,所以也称为四王天。欲界的第二天叫作忉利天,是在须弥山顶,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八天,最为当中还有一天,总数三十三处,所以忉利天又称为三十三天;最当中的一天,为天主帝释所居,即称为天帝释,又名释提桓因;此天之有情,以人间的百年作为此界的一日一夜,若以此天天人的具足寿量为一千岁来计算,换言之即为人间的三千六百五十万年。释提桓因的寿量相对于人间,虽然已经是很长了,但仍然是有该舍报的一刻,因为三界之中的任何一界,毕竟还是无常。

欲界天的常法,这里所说的常法指的是通常会有的现象,当天人即将舍报之前会产生五种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衰相现,《俱舍论》之中又说会先有五种小衰相现前。五衰相在诸经论中的翻译是大同小异,此经中说的是: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其一是天人都有身光,这是报得的身光,天人互相之间可以看到,随其福业、功德的差别,身上的身光程度是不尽相同的;第二是天人的头上都自然会有不同的花鬘,花鬘开始自然萎谢的时候,也就是寿算将尽之时;其三表现出来的是,开始会对自己本来在欲界天的环境、宫殿等等不再爱乐;其四是天人的身上、腋下开始都有臭味出现;其五则是本来天衣、色身都是洁净而自然不染尘土,如今却开始有著尘土的沾染。所以当天人看到对方,或者是身上的光芒减弱,或者是头上的花鬘自然萎谢,或者是闻到对方身上开始有臭味了等等的状况显示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对方即将舍报,甚至是逐渐远离之。不论如何,当这五种相貌具足现前之后,此天人必当舍报。

释提桓因那个时候也见到了这一些相貌出现,当然就知道自己即将舍报,所以甚大愁忧。为什么甚大愁忧?经文前面说: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因为是即将要下生,而且是受驴胞胎,当然是甚大愁忧;所以欲界天人是视人间、旁生道为劣,所以才称为下生。经文中仍然有这样的记载,并不是像台湾某一些法师,在他的著作中这么写:经上说:如诸天命终,其他的天就说:愿得生于安乐趣中。他们所仰望的乐土,就是人间。人身还是诸天所仰望的乐土,怎么生而为人,反倒自怨自卑,空过此生呢?(《成佛之道》,正闻出版设,页48-49)他的说法是不如实的,目的只是要人间的众生,都不要发起出离心罢了,只能说是其心可议啊!

那么这个时候释提桓因只想到,三界之中只有 世尊才能够救度众生的苦厄,所以舍报还没有成定局的当时,立刻奔驰往到佛所。世尊当时虽然入于普济三昧之中,释提桓因见到了 佛,二话不说就伏地稽首作礼,而至心三自归依,也就是归命佛法僧三宝;这里说的圣众,也表示说,佛所说的僧宝,从一般人来看,至少是初果向,乃至说是初果以上的人。正当稽首作礼之间,神识突然离开,就进入了一个制陶的人家其所饲养的母驴腹中,成为还没有出生的驴子。这一只母驴看起来是被关在瓦坏间,作为推动拉坏器之用;可能是母驴当时因为怀孕而不舒服吧,所以自己就咬断了系绳,在瓦坏间中任意走动,就破坏了很多的坏器;主人一不高兴重打了它,伤到了胎气,小驴因而胎死腹中。此时神识依旧回到正在向 佛作礼的释提桓因身中,五衰相立即去除,又可以再继续为帝释天主了。那么信心不具足的人可能会说:好一个神话,有谁可以证明啊?还真的没办法证明,这只能说是信佛语所说。

世尊出了三昧之后,赞叹释提桓因: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世尊为什么要作这个示现?因为 世尊是已经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乘大愿的缘故,再回到人间示现的时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举凡突然微笑、举身放光,顾视某甲之类,一定是事必有因;因为要为众生宣说清净三归依的功德,好让众生发起净信,于佛菩提道上快速迈进。释提桓因由于在现起五衰相之初,能于佛前稽首作礼,而至心三归依。一者是有福报于应身佛前顶礼,因为应身如来示现之时,护法神众可都是在四周守护,没有福德因缘的话,还真没有办法来到佛前,此其一。再者,释提桓因是至心三自归依,而不是散心三归依,后者散心三归依的情况,在我们现在三归依的法会之中,是比较常见的,譬如说某甲或听说三归依是有功德的,所以就只是想要来领受功德,或者是某乙受了亲属的建议、鼓励,甚至是要求之下,而参加三归依的;因此在归依的仪轨之中,正当维那或大众在唱诵之际,他也跟著唱诵,可是其实东看看,然后西望望,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望望又是哪一个人的仪态比较庄严,只有少部分的心念是用在三归依的仪轨之中,那么这样子的状况就说那一个人是散心三归依。然而,如同经文中所显示的,佛世时候的三归依,是于佛前自誓三归,而不是像现在,还要有一定的仪轨。一者是因为应身佛已经示现入灭,再者则是众生的福薄,所以只得借著仪轨来摄受之,所以现在散心三归依的状况才会那么明显。

世尊赞叹释提桓因说:由于可以在即将舍报之际,归命三宝,所以罪对已毕,不更勤苦。说的是因为至心三归依所得的福德,转变了他过去生所造的一分即将下堕驴胎的恶业,所以不更勤苦,而又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了,这表示说至心三归依的福德是很大的。三归依是归依于佛法僧三宝,现在于佛法中三宝的名相而创造出来的三个宝,还真的是多得不得了。佛法僧三者其实是一,因为法是佛所说、所示现的,而僧是亲证佛所说的法,所以也是依佛而有、而显示的。说的是三的缘故,是依于世间法的示现而说的,悉达多太子示现成佛,这是首先有佛;然后再说法度憍陈如等五人,这是佛接著说了法;憍陈如五人闻佛说了法之后,证阿罗汉道,这则是五比丘僧,那么从此之后佛法僧三宝具足,所以说是三。然而应身佛毕竟要示现入灭度的,所以后世就要靠著已经亲证佛法的僧,或只能宣说解脱道,或同时能宣说佛菩提道与解脱道;此时此刻,依然是不离开所证的佛法,也都是自心如来之所变现,因而在像法、末法时期,虽然说只有僧说著法,但其实仍然是三宝具足,所以才说是常住三宝。

释提桓因是亲自于佛前稽首作礼而至心三归依,所以可以领受到那么大的福德,五衰相立即除去,又可以再继续为帝释天主。很多人就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就鼓励亲属也去受三归依,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受的三归依,其福德或者是功德的差别,就会因人之发心而有所差异了。再者,有人想:三归依的福德那么殊胜,干脆也叫媳妇捧著肚子,去为胎儿受三归依。乃至也想:家里面的阿猫、阿狗,可不可以也帮它报名受三归依?这个真的叫作爱屋及猫狗。可是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之中已经开示说:【阿那邠坻教告家内:在胎之子,悉受归依;是胎中子,实不成就,何以故?是法要当口自宣说;虽不成就,亦能护之。】(《优婆塞戒经》卷5)换句话说,因为没有口自宣说,也就是说那一些有情没有自我发心的缘故,于三归依是不成就的;但是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受到护法善神的守护。

有一些众生是眼盲而无知的,因为不知道清净三归依的内涵,不知道三宝常住的道理,不知道受了三归依的好处,所以不知道应当要受三归依。可是,当众生有心亲近三宝的时候,想要受三归依的时候,却被引导到二归依把世尊在人间示现有发髻的佛像灭除,改用声闻剃头著染衣的僧像来取代为佛;此时不再有清净三宝的相貌,只剩下僧、法的表相而已。世尊示现成佛的时候,既然自己金口所说:我在僧数!却为什么一定要说三宝的名相?为什么不说只有僧法二宝?为什么 世尊所示现的身相是要与比丘僧不同?如同前面说,悉达多太子示现成佛,接著说法、度众证果,这才有了佛法僧三宝。而且诸佛有十号,其中一号名为阿罗汉;可是问题是,佛世之时,也没有任何一个阿罗汉敢说:世尊是阿罗汉,我也是阿罗汉,所以我与世尊的证量是一样的。甚至于说 世尊示现入灭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个阿罗汉敢出来宣示而绍继佛位的;不但是 世尊早已经授记当来下生的是 弥勒佛,各个阿罗汉也知道说自己的证量是远不及于 文殊、维摩诘、弥勒菩萨等,所以没有一个阿罗汉敢造次。可是,现在叫作末法时代,就会有人这么作,把佛宝的身相去除,但留表相僧宝的身相,然后所说的法却与佛所说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违背,这当然就是严重的谤法、坏法的因;假如说又因为他的影响力而去误导众生的话,更同时是破坏众生清净三归依的恶业,因为也会让众生受到这个伤害,有智慧的人都不应该这么作的。因为,这一种李代桃僵的作法,叫作自坏三归依。会自坏三归依的状况,表示说这一个人的十信位仍不满足;自坏三归依之后,而造作种种的恶业,未来世受果报之时,只能说是自作自受。加上又以种种方便,也令众生成为二归依,这就叫作坏他净三归依,乃至是在全球提倡这样的作法,而误导广大的众生,未来世的果报堪虞啊!

世尊最后说了偈颂:【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法句譬喻经》卷1)世尊这个时候知道释提桓因此时是堪能承受大法的时候,所以就为他宣说了解脱道的法要,加上世间法的陶家作业,来为释提桓因作譬喻。你看,释提桓因以净三归依作为因,然后又听闻 世尊的说法,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欢喜奉受而得须陀洹道。这就说明了清净三归依是见道的因,这包括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同时乃至是成佛的本因;因为没有清净的三归依,甚至于所发的四宏誓愿,也没有办法心得决定。也就是说,会于所发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无法心得决定了,那就进不了初住位,更谈不上开始三大阿僧只劫的修学过程。所以受净三归依的福德,是很殊胜的;而自坏三归依,坏他净三归依的果报,相对而言就可以明白会是怎么样一个状况。

今天就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章正钧老师)

2024-02-04 21:54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雪漠: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 雪漠: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

法尊法师:密宗法义精要 二、念死无常 法尊法师:密宗法义精要 二、念死无常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梦参法师:多念无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梦参法师:多念无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大安法师:一切生灭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有为法都不究竟 大安法师:一切生灭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有为法都不究竟

传喜法师:珍惜无常生命,提倡健康素食 传喜法师:珍惜无常生命,提倡健康素食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赖永海:楞伽经 如来无常品第五 赖永海:楞伽经 如来无常品第五

“觉远”李连杰的修行路在何方?任沧桑岁月诉说无常 “觉远”李连杰的修行路在何方?任沧桑岁月诉说无常

亲人们相继离世,让我谨记无常 亲人们相继离世,让我谨记无常

万法皆无常,幸福像露珠,父亲离世我却爱莫能助 万法皆无常,幸福像露珠,父亲离世我却爱莫能助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见无常实相,亲历九寨沟地震的惊魂,岂敢再游戏人生 见无常实相,亲历九寨沟地震的惊魂,岂敢再游戏人生

那一树秋叶,一流云烟,诉说着无常变幻 那一树秋叶,一流云烟,诉说着无常变幻

人生无常,珍爱时光 人生无常,珍爱时光

重大车祸中捡回一条命,我还敢不警惕无常踏实修行吗? 重大车祸中捡回一条命,我还敢不警惕无常踏实修行吗?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第033集 学佛越久 离佛越远是真的吗?(一) 第033集 学佛越久 离佛越远是真的吗?(一)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无常迅速,学佛不必等明天,就在当下 无常迅速,学佛不必等明天,就在当下

人生无常之下,谁能逃脱死亡? 人生无常之下,谁能逃脱死亡?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038集 念死无常可以对治常倒吗? 甘正祺老师 第038集 念死无常可以对治常倒吗? 甘正祺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第033集 三士道总建立之谬误(一) 余正文老师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春日省身:我有没有在无常中修行? 春日省身:我有没有在无常中修行?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第033集 真假出家  正子老师 第033集 真假出家 正子老师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第033集 宗通首重实践(三) 第033集 宗通首重实践(三)

慧律法师:认识无常

印光大师:警人命无常

佛教圣众因缘集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佛教圣众因缘集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很健壮的他就这样瞬间离去了,无常太可怕了! 很健壮的他就这样瞬间离去了,无常太可怕了!

索达吉堪布: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索达吉堪布: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星云法师:无常的真理 星云法师:无常的真理

无为属于大大在无量,无常属于微微在消然,甚至彻底没有 无为属于大大在无量,无常属于微微在消然,甚至彻底没有

星云法师:无常的可贵 星云法师:无常的可贵

父爱如山,残阳下的乡愁诉说着无常 父爱如山,残阳下的乡愁诉说着无常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观美色无常而证阿罗汉果 观美色无常而证阿罗汉果

痔疮,让我体会到了无常的可怕 痔疮,让我体会到了无常的可怕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情器世间都是无常的,那我们的真心会不会坏掉? 达真堪布:情器世间都是无常的,那我们的真心会不会坏掉?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人生无常,当下最真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人生无常,当下最真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死活大事,无常迅速,心切勿松弛 死活大事,无常迅速,心切勿松弛

达真堪布:无常和空性到底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无常和空性到底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母亲的往生给我敲响了无常的警钟 母亲的往生给我敲响了无常的警钟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0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0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1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1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3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6)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3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6)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2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2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一切流变的世法中,佛陀了彻它的无常变化 一切流变的世法中,佛陀了彻它的无常变化

每天应观修生命无常

预言五个月成为艺术家-金巴仁波切九岁作开示『无常』 预言五个月成为艺术家-金巴仁波切九岁作开示『无常』

观修轮回无常,终将成就正觉

地藏菩萨感应录:世事无常由它去 屡遇贵人得相助 地藏菩萨感应录:世事无常由它去 屡遇贵人得相助

福祸相依,苦空无常 福祸相依,苦空无常

佛教名词:【无常】_佛教无常是什么意思_佛教的无常观 佛教名词:【无常】_佛教无常是什么意思_佛教的无常观

凤凰男坐拥几千万身家,一朝无常,转眼成空 凤凰男坐拥几千万身家,一朝无常,转眼成空

人生无常,有多少时间可以把握

无常的力量最大 无常的力量最大

岁月辜负不得,因为无常就在眼前 岁月辜负不得,因为无常就在眼前

佛与人生:果证法师: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佛与人生:果证法师: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道证法师:地狱就在我们身边,无常的觉醒 道证法师:地狱就在我们身边,无常的觉醒

佛与人生:灯云法师:变化而不恶化,适应无常,日日是好日 佛与人生:灯云法师:变化而不恶化,适应无常,日日是好日

海涛法师:不净观断贪欲,慈悲心断瞋恚,无常想断我慢,安那般那断觉想 海涛法师:不净观断贪欲,慈悲心断瞋恚,无常想断我慢,安那般那断觉想

佛与人生:佛欣法师: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都是无常 佛与人生:佛欣法师: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都是无常

“因果相续”与“无常”矛盾吗 “因果相续”与“无常”矛盾吗

济群法师: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 济群法师: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

济群法师: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与消极 济群法师: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与消极

品小故事,悟“世间本是幻,一切皆无常” 品小故事,悟“世间本是幻,一切皆无常”

佛学入门须知: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佛学入门须知: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我明白无常,想出离轮回,可为什么还明日复明日呢? 我明白无常,想出离轮回,可为什么还明日复明日呢?

佛教基本教义:什么是无常无我_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佛教基本教义:什么是无常无我_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困境也是无常的 困境也是无常的

其实无常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不去?感受 其实无常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不去?感受

人生本就无常,要学会接纳 人生本就无常,要学会接纳

无常、因果、业力、轮回

在「无常」中驾御感情

无常何时到来,谁能说清楚呢

无常的含义

无常的四座大山 无常的四座大山

放下无常杀鬼,不择豪贤 放下无常杀鬼,不择豪贤

如果不是无常就不会有快乐 如果不是无常就不会有快乐

生命无常!如何避免早夭! 生命无常!如何避免早夭!

莲华女悟无常 莲华女悟无常

无常苦空让我们觉悟

一则故事看“无常” 一则故事看“无常”

无常的世间,不变的愿力 无常的世间,不变的愿力

参透人生,参透无常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