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损你的不是他人,是嫉妒

2023-03-31 自我

嫉妒的距离法则

嫉妒发生之可能,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反比。我们极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一个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座,对他的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许多亿万富翁,见他的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一个爱出风头的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

由于嫉妒的这一距离法则,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他的同事、熟人乃至朋友的贬损,而在这个圈子之外却获得了承认,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遂成普遍现象。

嫉妒基于竞争。领域相异,不成竞争,不易有嫉妒。所以,文人不嫉妒名角走红,演员不嫉妒巨商暴富。当然,如果这文人骨子里是演员,这演员骨子里是商人,他们又会嫉妒名角巨商,渴望走红暴富,因为都在名利场上,有了共同领域。

在同一领域内,人对于远不及己者和远胜于己者也不易有嫉妒,因为水平悬殊,亦不成竞争。嫉妒最易发生在水平相当的人之间,他们之间最易较劲。当然,上智和下愚究属少数,多数人挤在中游,所以嫉妒仍是普遍的。

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在两种情形下愿意宽容。一是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的,而我们却并不想去获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在这种成功之上,有了一种优越感。另一是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获得的,我们因此也就不会想去获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得离这种成功太远,有了一种淡漠感。

倘若别人的成功是我们有能力却没有机会获得的,或者有机会却没有能力获得的,我们当警惕,因为嫉妒这个魔鬼要乘虚而入了。

嫉妒的发生基于一种我们认为不公平的对比。对于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的成功,我们不会嫉妒,因为它唾手可得。对于我们既无能力也无机会获得的成功,我们也不易嫉妒,因为它高不可攀。当一种成功是我们有能力而无机会获得的,或有机会而无能力获得的,我们就最容易感到嫉妒。(文/周国平)

所谓嫉妒,简单的讲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有些人很爱比较,当看到别人有任何地方胜过自己,无论是长得帅、长得美,还是表现好,或者是家里富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拿来比较,当自己胜过别人,就生起了骄慢心;而如果别人胜过自己呢?就生起了嫉妒心而心中闷闷不乐。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己不但无法加以赞叹、向他看齐,反而生起嫉妒,心无法安住下来修学如来正法;甚至有些出家众不在佛法上精进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闻利养上用心,当看到别的师父得到好名声,得到恭敬、赞叹以及四事供养等,心里就产生了忧戚、痛苦、嫉妒等等的心念,而无法安心地办道。

在唯识五位百法当中,嫉妒是属于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是属于根本烦恼瞋恚心的一分体性,主要是在心中嫉妒、不悦,因此不断地住在忧苦的心念之中。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轮转无法出离与解脱。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则是十增法,十善业道中属于意行的三种善业。佛陀在《分别善恶报应经》当中也说:嫉妒会让众生得到出生为卑贱种性的恶报;而如果能够远离嫉妒,常常随喜称庆别人应得的名利的话,在未来世就会出生到豪贵家族,享受种种可爱的异熟果报。

我们就来讲一个因为嫉妒心而使得自己长劫在鬼道受苦的故事。在佛世时,有一次,尊者那罗达多在路上看到一个饿鬼母在一日一夜之中生下了五百个孩子,但是因为这个鬼母非常地饥渴,一个个孩子才刚生出来,自己就克制不住立刻把他们都吃掉了!那罗尊者就去请教 世尊:这个鬼母她在过去世是因为造作了什么样的恶业,才会遭受到这样的苦报呢?佛陀就说:同样还是在贤劫之中的过去世,在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非常的富有,但是他的夫人却没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于是他经常很虔诚地向神明求子,但是一直都没有如愿。后来长者就娶了二房,才过没多久二房就怀孕了。大房见到二房怀孕之后,就嫉火中烧难以忍受,所以就暗中拿堕胎药掺在食物里给二房吃,二房的胎儿因此就流产了。二房的亲属想说:这一定是大房做的事。于是就很气愤地去找大房理论,然后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这时候大房就发起毒誓说:如果二房的流产真的是我干的话,那么就让我在死后出生到饿鬼道去,然后在一日一夜之中出生五百子,然后自己随生随吃掉,永远得不到饱足。在大房发了这个毒誓之后,二房的亲属才悻悻然地离开了。佛陀告诉那罗尊者说:那时候那个大房因为生起了嫉妒心堕了二房的胎,还说了妄语又发了毒誓,因此才堕入到饿鬼中当了鬼母,长劫受这种自食其子的苦报。当时在座的比丘听闻了 佛陀说明嫉妒心的种种过患,而且会让众生堕入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都努力地舍离嫉妒心,厌离生死,而很快地心开意解,分别证得了初果,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甚至有的弟子因此发起了菩萨的无上菩提心。从上面这个故事的说明,我们可以了解到:嫉妒这个烦恼心所,会造成非常可怕的业果。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放下嫉妒心呢?在佛法的解脱道当中,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断除我见以及我所见而证得初果,那么就可以从根本断除嫉妒等种种烦恼而远离造作恶业了。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以及《杂宝藏经》当中,都有记载天帝释提桓因去向 世尊请教,要怎样去除嫉妒等烦恼而证得初果的故事:有一天,天帝释提桓因邀集了一群天众一起去见 佛陀,在一一向 佛陀问讯顶礼之后,帝释就请问 世尊说:是什么样的缘因,使得众生心中虽然希望没有瞋恨心、没有敌对怨仇,也不必彼此刀杖相向,能够和谐安详地过日子,然而实际上却总是作不到呢?佛陀说:那是因为众生有悭贪心以及瞋嫉心的缘故。帝释就接着问说:众生为何会有悭贪以及瞋嫉心呢?又要怎么作才能灭除贪嫉心呢?佛陀就说:之所以会有悭贪和瞋嫉,是因为爱着以及憎恨的缘故而生起的,有了爱憎就必定会有贪嫉;当没有了爱憎心的时候,那么贪嫉就消失了。佛陀接着又说:之所以会有爱憎,是因为有欲念心的缘故;当欲念心除灭了,爱憎也就跟着消失了。佛陀又说:欲爱是由觉观了知而来的,当有觉观了知的时候,就有了欲爱;而当觉观灭掉的时候呢,欲爱也就消失了。天帝思惟了一会儿之后,就说: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是众生的觉观了知又是怎么生起来的呢?觉观的根源在哪里?要怎样才能灭除呢?佛陀就开示说:帝释啊!觉观忆念是因为无明我见,不明了五蕴的虚妄不实、无我而生起的。众生因为无明,就会生起觉观忆念,以为能取的觉观忆念心以及所取的六尘境界是实有的;当无明去除而不再错误地认取能取、所取是真实法的话,觉观忆念就会消失了。所以如果去除了无明不起胡思妄想,就不会生起觉观忆念,不作觉观忆念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爱憎,没有爱憎就不会有嫉妒以及悭贪,那么一切众生就不会互相伤害。

接着,天帝释又进一步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灭除众生的无明妄想呢?佛陀就教导说:我们应当明了受蕴是虚妄不实的,因此应该对自己的喜受、 忧受、舍受等三受以及需求要保持清明不乱,不要被过度牵动;并且克制自己的身口意行,远离那些会产生不良恶果的事,多去作那些能增长善法的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六识认识境界时也一样,既然六根、六识也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那么就应当要注意诸根律仪,要清楚什么是应当远离的,什么才是应当亲近的。经过了 佛陀这一番的解答开示,天帝释解决了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结缚,而不再迷惑、犹豫了,于是天帝释就有感而发地告诉 佛陀说:世尊!无明爱欲真是众生的病根啊!就像是致命的肿瘤,也像是箭、也像刺一样,令众生痛苦不安!因为有无明爱欲,就牵引着众生去随意造恶,因此而生起了种种的果报。世尊!上面这些疑惑,我曾经请问了许多其它的外道,但是都得不到要领,直到听闻了 世尊的教导才明了。这个疑惑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就像一支箭插在我的身上一样令我不安;今天,世尊已经为我拔除了这支疑惑之箭。最后天帝释在 佛陀面前说:我今天已经证得了初果,希望也能很快的证得三果阿那含。而同行的诸天众,也有许多像天帝释一样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证得了初果。我们由上面所说的天帝释证得初果的过程,可以明了: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我见、我执无明贪爱而生起的,唯有确认五蕴虚妄不实,断除了五蕴我见以及疑见证得初果,才能够真正断除包括瞋恨、嫉妒种种的烦恼。

另外,在《中阿含》当中,有一位晡利多居士请问 佛陀说:在圣法律当中,如何是断俗事种种恶业烦恼的八支法呢?世尊就为他开示要依于无杀生来断杀生,依于无偷盗来断偷盗,依于无邪淫来断邪淫,依无妄语来断妄语,依无悭贪来断悭贪,依无恚害来断恚害,依无憎嫉恼来断憎嫉恼,依无憎上慢来断憎上慢等八支法的道理。一般人多认为《阿含经》是小乘经典,但其实经文当中经常隐含着不生灭的如来藏大乘法,只是还未实证般若智能的话是难以读得懂的。像前面这段经文,说要依于无杀生、无偷盗、无邪淫、无妄语、无悭贪、无恚害、无憎嫉恼、无增上慢的法,来断除杀生、偷盗乃至憎嫉恼、增上慢等烦恼,其实意思就是说:要依于本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心,因为祂是从无始以来就离于种种烦恼,从来不和诸种烦恼相应;要依于这样的真实清净心来断除烦恼,才是佛法的正修行。

那么关于断除憎嫉恼的部分,世尊是怎么说的呢?世尊开示说:居士啊!修习多闻的圣弟子要怎样依于从来无憎嫉恼的清净心而断除憎嫉恼呢?修学多闻的圣弟子应当要作这样子的思惟:心中充满憎嫉恼的人,必定会造作恶业,这些恶业种子储存在如来藏心之中,将来就必定会受到恶报的。无论是现世还是后世,如果我有憎嫉恼心的话,就一定会自害,也会诬谤他人。诸天天人以及有智慧的清净梵行者就会辗转传说我犯了清净戒行的事,那么很快地诸方都会听到我的恶名声了;而当我身坏命终之时,也必定会往生到地狱恶道之中。既然了解有憎嫉恼的人在今世以及后世必定会受到这样的恶报,有智慧的多闻圣弟子在正思惟之后呢,必定就会心得决定地说:那么我宁可依于如来藏本来无憎嫉恼的体性,来断除憎嫉恼等等的烦恼心所。然后就如说而行,依无憎嫉恼来断除憎嫉恼。如果能够像 世尊这样的开示来修学,这才是大乘法中净除烦恼的正修行。

但是有许多有名气的法师却没有般若智慧,就只能胡思乱想及瞎说,譬如对于如何去除嫉妒心,就有法师开示说:从理上改,则是想:我与别人是一体,别人的长处就是我的长处,别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我不但不能嫉妒,而且要成人之美。像这位法师这种含糊笼统的说法,其实并不是佛法中的正理。在佛法中的根本理,是说一切有情的本心如来藏的体性都是平等无二的,但是却是各个独立、唯我独尊的,所以各人造业,各人得果。若是想说我与别人是一体,别人的长处就是我的长处,别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的话,那么是不是别人成佛了,就等于是我也成佛了呢?那么我是不是不用修学,就等着搭便车而成佛就好了?

所以我们应该是要这样思惟才是对的:诸佛与众生的本心如来藏,都是一样清净无染的,也同样具有无量的功德大能在其中,只是因为众生被所知障以及烦恼障所障住,所以那些功德无法显示出来;因此我应该要努力修行,去除心中的烦恼障以及所知障,那么终究会像诸佛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别人修得的长处、德能,我只要努力修学,一样能够得到;甚至我只要随喜赞叹,就会有同样的功德的,何乐而不为呢?

从这里的说明,相信大家就能了解跟随真善知识修学的重要性,如果跟随假名善知识胡乱修学的话,是不可能发起般若智慧的。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3-03-31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