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六章 能见不是眼见

2024-09-03 楞严经感应

第一卷 第十六章 能见不是眼见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实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剎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听到阿难说的这些话,佛就从胸口上的卍万字符,放射出非常明亮的成百上千种的珍宝光芒,这些光芒相互映照,照遍了已经显现出来、已经被佛合成一世界的十方佛土,给所有佛土中的所有佛陀进行光芒的灌顶,然后这些光芒又被佛收摄了回来,照射到阿难等在座的大众的身上。

这次的放光,和之前的放光一样,都是表示一下所要宣讲的内容,实在非常核心和秘密,至关重要;同时还表示,释迦牟尼佛和十方所有佛同一地位、同一口径,以下所要讲述的内容,并非是释迦牟尼佛个人的独创,而是所有一切佛都认可、都在宣讲的真正的佛法。如今,这个佛法的核心终于要被释迦牟尼佛开示给阿难等弟子们了。

佛先和阿难等人说清楚:“通过接下来的内容,我将会建立一个真正的大法幢,从而让所有见到、听到、触摸过这个法幢的众生,都能够真正明白自己那个微妙难言、最为秘密、本来清净、安乐祥和、明明了了的自心,得到能够识别正法和邪法的清净之眼。”

佛对阿难说:“阿难,刚才你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说你看见了我的光明拳,并且还吹捧我说甚至你的眼睛都被那光明晃得几乎看不清东西了。那你现在说说看,这个光明拳,是因为什么出现的?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怎么看见的呢?”

貌似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若干次了!只是这次稍微多了些而已。

因此,阿难又一次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佛啊,因为你的全身,都随时随地放射着一丈方圆的很健康的小麦色的宝光,正是这些宝光,形成了你的光明拳的光明;然后我的眼睛就看见了你伸出你的手掌,我的眼睛看到了你的光洁、修长、润滑的手指,接着还是我的眼睛看到你的手指屈曲了起来,我成了拳头的样子。”阿难啊,阿难,都这个时候了,还是抱着刚才反复被佛否定的答案不放,再一次地回答是用眼睛看到了佛的光明拳,甚至还加上了修饰词:我亲眼看到的!饿滴神啊!可怜可怜这个孩子吧!眼看着第一卷就要结束了,这个阿难,还是原地踏步,在佛给他挖的坑底呆着,好像要把坑底坐穿的样子。

佛再次听到阿难地回答,已经完全不会有任何不妥的反应了,就好像吴孟达在多次看到周星驰使用月光宝盒返回过去的场景,已经不会再喊出:“老婆,出来看上帝!”的惊讶的呼声一样。

佛之所以是佛,就是因为他要救度众生,所以,佛这个时候,非常恳切地对这阿难说:“阿难,我最亲近的兄弟!我把交心的话今天对你说了吧!我把藏在我心底,一直都没有说的话,今天就坦白地告诉你吧!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能够举一反三的,都是能够触类旁通的,都是能够通过打比方,就彻底明白精要的人。(恰恰兄弟你,就不是。我给了你那么多次的机会,你怎么就还是用眼睛看呢!)”这段话,真的是佛坦白的话,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佛经,到处都充满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说法的言语、例子和故事,如果你把它当作真事,那你一定就和阿难做伴去了——在坑底玩耍吧;如果你把它看成是荒诞不稽的奇谈怪论,那你又是进了宝山空手而归的人,我都佩服你的高风亮节。实际上,这些全都是比喻,全都是用来指着月亮的那个手指头,如果你能够去思考比喻背后的深意,如果你能够不看指头,而是顺着指头的方向,去看一眼月亮的话,那管保你能够跳出深坑,尽享那旖旎风光。佛的这段话,可不要空空看过就算了啊!不知道阿难明白了吗?

佛接着对阿难说:“比如说你所看到的我的拳头,如果没有我的手的话,就不会有我的拳头;如果说没有你的眼睛的话,你也一定不会看到东西,也就不会看到我的拳头。这一点你同意吧?那么阿难你说说看,我的手和拳头的关系,和你的眼睛和看东西的关系,是一样的吗?”

阿难回答佛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既然离开了我的眼睛,自然我就看不见东西,那么这个和离开了佛的手,就不会有佛的拳头,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佛否定阿难地回答说:“阿难,你又错了!你认为这两个的道理一样,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太大了!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手,我们都知道这个人肯定不会有拳头了;可是当一个人没有了眼睛的时候,却并不能说他的看东西的能力全部都没有了。”听到佛这么一说,阿难当时就是一愣。

只听佛接着说出了他的理由:“之所以会这样,阿难你想想看,当你在路上,随便问一个盲人‘你能看见吗?’那个盲人一定会这么回答‘我的眼前,除了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那岂不是说:没有了正常眼睛的盲人,他只是看到了被观察的黑暗而已,黑暗,或者说没有任何光线信息,就是盲人的眼尘,因此说盲人并不是什么都看不见,他的能看见的这个作用,其实没有任何的缺失。”

阿难这个时候,终于受不了了,他直接反问佛说:“盲人的眼前,只能看到一片黑暗,他并不能看到我们有眼睛的人所能够看到的花草树木啊,怎么能说他看见了东西呢!”对啊!我们平时说的看见,就好像我们在前面分析眼睛接受光线等等看东西过程一样,盲人并不能接受外界反射过来的外部东西的光线,自然就不能转化成神经信号,也自然就不能转送到视觉中枢进行分析和辨别了,自然就不会看到外面的东西了。佛怎么还说盲人的见没有任何缺失呢?

佛对于阿难的这个反驳,还是一贯地用他的继续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回答:“阿难,你说说看,盲人没有眼睛,他所看到的黑暗,和有眼睛的人在没有任何光线的暗室中,所能够看到的黑暗,有区别吗?”同样都没有任何的光线反射可以进入视觉系统,这两种黑暗,这两种什么东西都看不到的情况是一样的吗?

阿难斩钉截铁的说:“不管是没有眼睛的盲人,还是有眼睛但是在暗室中的正常人,虽看到的黑暗,并没有任何差别,这个黑暗当然一样了。”不过这个和能看见的作用又有什么关系呢?

佛解释说:“当那个因为没有眼睛而不能看到东西盲人,突然得到了正常功能的眼睛,能够看到种种事物的时候,按照你的理解应当称作眼见的话,当处于暗室中的有眼睛的正常人,突然看到暗室中出现了灯光,能够看到暗室中的东西的时候,这个按照你的理解是不是应当叫做灯见?如果说灯能够具有看见东西的功能,那灯也就不是灯了;再说了,如果是灯能够看见的话,那是灯自己的事情,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此阿难你应当明白:灯只不过是提供了光线,这个光线被眼睛接受了,才会产生看见东西的可能性;而这个眼睛也只是接收光线的工具而已,真正能够对光线信号和后来的神经信号进行分别和辨认的,真正具有能看见东西功能的见性,才是你的真心啊!”

佛讲到这里,真是苦口婆心。对啊,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看到东西的这个过程,在外界光线、眼睛角膜、晶状体、虹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等等接力赛一样的条件具足的情况下,也只是完成了外部光线信号进入大脑的工作而已,真正能够对这些信号所代表的图像进行分析辨认和反应的,才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真正的自己,也可以称作是我们的心。(仍然是不彻底的说法,先将就这么说吧!)

其实,换用佛在前面所说的方法“缘所遗者,非汝即谁?!”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能够看到东西过程的所有的组件,包括光线、眼睛角膜、晶状体、虹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等等,每一个都是可以仔细分割的,也都是可以从时间、空间等各种前提条件的角度,去分析它们各自的因和缘,凡是能够被因缘所包含的,全部都是有生有灭的,全部都不是真实可靠的;只有不能用因缘解释的,才可以称得上是我们自己。结论还是一样的:真正能够分析和判断,表现在视觉方面,真正能够说的上是具备看东西功能的,其实也只能是我的心了。根本不可能是眼睛,更不可能是其他别的东西。

佛的这个理由,阿难听得是清清楚楚,甚至包括其他在场的诸位,也都听见了,但是都没有真正明白这其中含义,都在默默地思考和等待,等待佛进一步的讲解。

更新于:13天前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苏行三: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苏行三: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净土法门法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净土法门法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释迦牟尼佛只是“他”的一个应身!与他站在一起竟不是C位! 释迦牟尼佛只是“他”的一个应身!与他站在一起竟不是C位!

达真堪布:觉受不是境界 达真堪布:觉受不是境界

净土法门法语:这不是天性,这是习性 净土法门法语:这不是天性,这是习性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之后明白一点道理,这不是吓人、是骗人的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之后明白一点道理,这不是吓人、是骗人的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远凡法师:破的是杯不是心 远凡法师:破的是杯不是心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

竺摩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六章 本经的重要点 竺摩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六章 本经的重要点

咒语,它不是让你去探讨义理,它是靠音声来造成一种不思议的熏习 咒语,它不是让你去探讨义理,它是靠音声来造成一种不思议的熏习

倓虚法师:学佛不是迷信 学佛为的是破解迷信 倓虚法师:学佛不是迷信 学佛为的是破解迷信

我吃素不是因为我高尚 我吃素不是因为我高尚

心不是圆的 心不是圆的

媳妇不是闺女,婆婆不是娘,如是说 媳妇不是闺女,婆婆不是娘,如是说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 《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

感觉不是加持、感觉强烈并不代表解脱 感觉不是加持、感觉强烈并不代表解脱

陈大惠:有人他今天就相信钱,我就告诉他,我说那个钱不是你 陈大惠:有人他今天就相信钱,我就告诉他,我说那个钱不是你

寂静法师:爱,不是牺牲和委屈!爸爸妈妈,你们爱对了吗 寂静法师:爱,不是牺牲和委屈!爸爸妈妈,你们爱对了吗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我的苦难不是宿命,只为了母亲不再受苦 我的苦难不是宿命,只为了母亲不再受苦

警惕,您这不是“佛系”,而是忘了初心在颓废 警惕,您这不是“佛系”,而是忘了初心在颓废

赵州禅师棒喝秀才:我不是佛 赵州禅师棒喝秀才:我不是佛

不是你想不开,而是你的心没学会拐弯 不是你想不开,而是你的心没学会拐弯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自己不是坏人,可邪淫的确使曾经的我过的不如意 自己不是坏人,可邪淫的确使曾经的我过的不如意

小药师钵(药叉盏广而告之•不是所有“盏”都能叫药叉盏)连载1005•1005尊小药师钵(药叉盏) 小药师钵(药叉盏广而告之•不是所有“盏”都能叫药叉盏)连载1005•1005尊小药师钵(药叉盏)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这个身体不是「我」 这个身体不是「我」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正确佛法 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正确佛法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藏密为什么不是佛法? 藏密为什么不是佛法?

长寿不是要多吃点什么,而是少吃些什么,怎么吃! 长寿不是要多吃点什么,而是少吃些什么,怎么吃!

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对生活不执着,并不是随波逐流 对生活不执着,并不是随波逐流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绝不信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绝不信

似即似,是则不是 似即似,是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