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集 破除邪妄分别 何正珍老师

2024-01-08 常见外道法--广论(一)【共130集】

各位学友: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今天要和大家谈的题目是:破除邪妄分别。

在正行分中,宗喀巴说:

所言修者。谓其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行相。盖从无始,自为心所自在,心则不为自所自在,心复随向烦恼等障,而为发起一切罪恶。此修即是,为令其心,随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缘。此处修法者。先应思惟依止胜利速成佛等,及不亲近所有过患,谓能引发现法后世诸大苦等。次应多起防护之心,谓不容蓄,分别尊长过失之心。(《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

这当中的问题是,宗喀巴所谓的为令其心,随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缘,这个缘是什么?他在吊胃口;再者,什么是依止胜利速成佛?在这里没讲清楚,就先说要多起防护之心,谓不容蓄,分别尊长过失之心。若您在学《广论》,就应该先弄清楚住善所缘、利速成佛的内涵,才是对自己修行负责任、理性的态度,而不是如这段都还没有弄清楚、方向不明白,就要防护自心,不容对尊长有一点点的起疑。喇嘛教的住善所缘、利速成佛,在此先不谈。在 平实导师《狂密与真密》套书当中,对于喇嘛教的种种著书,还有两部《广论》的对照,有详实地说明。如果您真的要修学喇嘛教密法,对喇嘛教密法的本质、修学方向、修果成就是什么,这套书是您必定要看的。

在此对多起防护之心,谓不容蓄,分别尊长过失之心这一点我们来谈一下。对尊长起疑,在喇嘛教三昧耶戒中是要下喇嘛教徒所专用的金刚地狱,但是这样的施设,就如同在要求一个搭船的人,不让他问清楚船的性质好坏,不问清楚船要行驶的方向,也不知道船长是否有证照或是黑牌,就说对这个船长不能有任何怀疑,这实在是没有道理,也和 弥勒菩萨的开示完全相背。修行能否成就,就是在于是否能够具足闻所成慧。《三国演义》中有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世间法中也说:货比三家不吃亏。必须要能够多方简择是法、非法,另外也要看清楚自己所依止的这一个老师,自己依止他,是依于理性或是习性?如果是习性,您是为了贪、为了财、为了感情等,受制于五欲的追求?或是依著痴分被凡夫共行的群众意识所转,迷于大师情结、世间慈悲相?或者把修行当作休闲生活?或者也有因为此世或过去世和这位上师有过相互布施的因缘,受情执业缚,所以无法跳脱出来以如理作意的思惟,去思惟所闻的这个法是对是错,当然就更不可能有三乘菩提闻慧的成就。

如果能以如理作意于所闻法上去简择,那 弥勒菩萨这一段开示,对您就很重要:

有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能令正法无退久住: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四、不为恶缘侵损依止。五、正求财法。六、无增上慢。七、于可供养不可供养补特伽罗,能善简择此可供养此不可供养。此中由闻慧故,于未了义能正解了。由思慧故,于未善决定义能善思惟。由修慧故,断诸烦恼。由无恶缘侵损依止故,堪能修断。正求财法故,速证通慧。无增上慢故,于下品所证,不生喜足。能善拣择补特伽罗故,于诸世智、大福者等,不乐亲近,亦不供养。唯乐亲近供养少欲者等。(《瑜伽师地论》卷14)

由这段话您就可知,善简择所亲近补特伽罗的重要,补特伽罗就是有情。这一段话当中所说的世智,就是如现在您所看到这些开设佛学院、开设研究所,在世俗相上的名位上用心,或者是依供养三宝的款项来筹建,而所研所学都跟三乘菩提无关,甚至还在造、研破坏如来圣教的言论。而所谓的大福,如筹募捐款盖了最高的庙、造了最大的佛、建了最多的寺院、拥有最多的信徒等等,但是所说所修的法,都和出离观、安隐观、第一义谛不相涉。或者有出家人还想著要世俗人来肯定,以众生的资源,运用各种的方法管道去追求世俗人所设的各种奖项。弥勒菩萨说,具有闻思修慧的人,不但是不乐亲近、更不乐供养这样的人,更何况是把外道法说为佛法,将男女双运说为即身成佛的最高密法。在破除于此修轨邪执分别者,宗喀巴所指责的是,心未趣向圣言及释诸大教典,而在教授者的主张,这主张的内容,宗喀巴所不认可的有:

正修道时,唯应止修,若以观慧数观择者,是闻思时故。又诸分别,是有相执,于正等觉,为障碍故。一切分别是相执故,障碍成佛,弃舍一切观察之修,此为最下邪妄分别,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规。将护与修二事相违,是可笑处。若以观慧,极多思择而修习者,则能障碍,专注一缘胜三摩地,故不能成坚固等持。(《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

宗喀巴说这样的说法,是在修行上极为狭劣的见解。由宗喀巴不知从何而来的片面语词,所引文不知前提不知后语,他判为邪执,再开显他依应成中观空,与男女双运止观的修学认知为基础而来论破,接著再来认知闻思修之间、止观之间安立的关系,而建立了这段所谓破修道邪执的文章。但是在佛法的修证,随著理解的程度,未到究竟位前,闻思修是要不断来回的互相增益,不是闻思后就能够修成。有些法理,初闻思以为能够了解,但是在修证时,又会发现许多问题,所以又必须要再向真善知识请教,才能有所进展。也有许多深细的体会,不是由语言所能够说明,一切言说教示只如指月之指,或如现在很多3C产品的说明书,不是抱著指头就能够认得月亮,也不是看著说明书,就表示您一定就能够全部知道怎么样来操纵您所购买的3C产品。更何况深妙的第一义谛中,既无分别,也无戏论,一切名字言语道断,这是宗喀巴、主张六识论的人,更不可能了知的。而在修道过程所要破的邪执,不论于自内心或者对外所见,也会依修学的层次而有不同的内涵提升。

所以 弥勒菩萨所传的《瑜伽师地论》中,前后是相呼应著,法法相照。现在我仅仅举出 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两类,一是要断我见,正知蕴处界善巧,而要除遣的六种邪执:

当知蕴等略由六因而得建立:谓身体建立、彼因建立、身者建立、彼转方便建立、即于彼转胜劣方便建立、即彼受用增上建立。复略显示六种善巧,当知为遣六种邪执,何等为六?一、依止邪执;二、自性自在等不平等因邪执;三、能持依止我邪执;四、彼死生转邪执;五、彼净不净方便邪执;六、彼爱非爱境界受用主宰邪执。(《瑜伽师地论》卷57)

而会障碍整个三乘菩提的邪执,是一定要断的。弥勒菩萨又开示:

此中复有四种邪执。何等为四?一、见邪执;二、慢邪执;三、自内邪执;四、他教邪执。见邪执者,谓于诸行中执我、我所。慢邪执者,谓于诸行中起我慢执。前见邪执,障谛现观;后我慢邪执,障修所断烦恼等断。自内邪执者,谓独处空闲,不正分别为依止故,执有实我,或见邪执,或慢邪执。他教邪执者,谓由他教起邪执著,谓此是我,此是我所,我慢行转。又于内起不正分别,执我、我所,名内邪执,亦名非他教邪执。如是一切邪执永断,当知是名智果。(《瑜伽师地论》卷85)

您会发现我不断地会引 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的开示,因为 弥勒菩萨的开示非常地明确,而且所开示的内容,绝对和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相应。而再回头来看宗喀巴的《广论》,具含了 弥勒菩萨所破斥的种种邪执,也和第一义谛佛菩提道的修证不相涉。

《广论》的下士道,从念死无常、三恶趣、归依到业果等等,都是属于世界悉檀的部分,都是属于世间法,不及第一义谛。《广论》的中士道,四圣谛以及十二因缘法,可以算是对治悉檀,但也不是第一义谛,更何况《广论》中士道所说的法义,跟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正修行相违,因为认定意识是常住法,反而是跟常见外道相同,并不是真正的中士道。《广论》的上士道,其所说的六度四摄内容,都是外门修习的相似佛法,都是世间法,和菩萨所修的六度四摄相违,当然也不是第一义谛。至于《广论》后二章所说的奢摩他及毗钵舍那,表面上似乎与世间法中的四禅八定止观相同,但它的内涵都只是常见与断灭见法,不是佛法。这个后二章的奢摩他以及毗钵舍那,主要是为了铺陈藏密双身法而陈述,是为衔接宗喀巴另外一本《密宗道次第广论》而说。而对于它们当中双身法初喜到第四喜中,所谓的奢摩他、毗钵舍那,是欺瞒不知情的密宗学人,为了方便引导密宗学人渐渐地走入双身法的邪淫境界当中。这个部分在后续的亲教师讲题中,会有详细地说明。当然《广论》所谓的金刚乘,更不可能入于四悉檀中,那都是不符合佛法的宗旨。所以可知《广论》的三士道、《广论》的金刚乘,都是邪谬的说法,所以我们说,《广论》是真实的外道法。在此真诚的规劝现在在修学《广论》的学友,大乘佛菩提道在闻法时也要简择善知识,由确信善知识能够教导修习大乘第一义谛法,若真菩萨再来人,他多世行六度的庄严功德,必定能够在生活当中一一的呈现出来。与他随学的弟子,是否也能够依六度清净行在实修?这也是您应该要观察的;所教导的修行方法、次第内涵是否明确?所实证的佛法是否经得起教证、理证的检验等等,都是在闻慧时期,您都要详加观察不可放过,不是如宗喀巴所说:不能对上师有任何一点怀疑。

如果您真的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就要对自己生起信心,我今生有缘觅得了真善知识,就一定要努力修行,进而能够破参开悟、明心证真。在正觉同修会学法的同修,于开悟破参,不是嘴巴讲讲的而已,首先大家要修学无相念佛,成就未到地定的定力,运转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够在观行中正断三缚结,取证声闻初果的功德;依取证声闻初果、断三缚结,就是断掉身见结、戒禁取见结、疑见结。三结断了,就不会再认虚妄的五蕴、意识心及意识心的变相为真实,也能够清楚地知道三乘菩提修学的方法与内涵,知道这些都是可现见、都是内自证的法,证得此分功德后,去参禅就不会落入意识心中,才有机会悟入大乘法道所说的真心如来藏。因此在三乘菩提正法当中修学,您的一切的时间,都能够不断地在戒定慧当中增长而不会空过,望您能够珍惜此世值有真善知识的因缘。

阿弥陀佛!

2024-02-04 21:51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觉真法师:宿命论是什么意思?缘起可破除宿命 觉真法师:宿命论是什么意思?缘起可破除宿命

智海法师答:当下,“无分别识”与“无分别慧”如何抉择? 智海法师答:当下,“无分别识”与“无分别慧”如何抉择?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显密一家了无分别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显密一家了无分别

宣化上人:念《心经》可破除三障,报障、业障、烦恼障 宣化上人:念《心经》可破除三障,报障、业障、烦恼障

什么处是分别 什么处是分别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分别功德品及随喜功德品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分别功德品及随喜功德品

梦参老和尚: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对机就好 梦参老和尚: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对机就好

宣化上人:如何破除种种的恶见稠林,出魔这个罗网? 宣化上人:如何破除种种的恶见稠林,出魔这个罗网?

这是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这是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人生要知枯荣,更要无分别 人生要知枯荣,更要无分别

宏圆法师:垢与净是妄心的分别与执着,清净本心不垢不净 宏圆法师:垢与净是妄心的分别与执着,清净本心不垢不净

分别布施经 分别布施经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总摄十种分别心 总摄十种分别心

第032集 思惟暇满人身 何正珍老师 第032集 思惟暇满人身 何正珍老师

第031集 八无暇 何正珍老师 第031集 八无暇 何正珍老师

第029集 修习轨理之正明修法 何正珍老师 第029集 修习轨理之正明修法 何正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不要用分别心来看这些事情 不要用分别心来看这些事情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第030集 富楼那问疾  正超老师 第030集 富楼那问疾 正超老师

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第030集 邪见(四)+宗通之歧路 第030集 邪见(四)+宗通之歧路

寺、院、庵有什么分别吗? 寺、院、庵有什么分别吗?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超越男女相的分别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消除分别是彼岸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消除分别是彼岸

星云法师:不起分别心 星云法师:不起分别心

索达吉堪布:人总是生起各种分别念,该如何对待之? 索达吉堪布:人总是生起各种分别念,该如何对待之?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7: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7: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

达真堪布: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 达真堪布: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一节 住在豪华的楼房或狭窄的马棚,对我并没有什么分别。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一节 住在豪华的楼房或狭窄的马棚,对我并没有什么分别。

富人的四个妻子,她们分别都是谁 富人的四个妻子,她们分别都是谁

吃素1年、吃素3年、吃素5年的人分别是什么样? 吃素1年、吃素3年、吃素5年的人分别是什么样?

错误的思想引起行为的颠倒而错因果 破除邪见 错误的思想引起行为的颠倒而错因果 破除邪见

佛教名词:我执_我执是什么意思_如何破除我执 佛教名词:我执_我执是什么意思_如何破除我执

功德天与阴郁女 除去分别执着 功德天与阴郁女 除去分别执着

【佛教问答二】龙树菩萨、世亲菩萨、玄奘法师、寂天菩萨分别著有什么著作?主张什么观点? 【佛教问答二】龙树菩萨、世亲菩萨、玄奘法师、寂天菩萨分别著有什么著作?主张什么观点?

佛与人生:灯云法师:分别而不分裂,一个有情有义,一个断情绝义 佛与人生:灯云法师:分别而不分裂,一个有情有义,一个断情绝义

佛学常识:学佛的四大因缘分别是什么? 佛学常识:学佛的四大因缘分别是什么?

佛学常识:佛法、佛教和佛学分别是什么?什么是学佛? 佛学常识:佛法、佛教和佛学分别是什么?什么是学佛?

佛学常识:佛教讲的“不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学常识:佛教讲的“不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学入门须知:中国五大宗教是指哪五大呢_中国五大宗教分别是什么教? 佛学入门须知:中国五大宗教是指哪五大呢_中国五大宗教分别是什么教?

佛学入门须知:供养佛前灯,红色、黄色光有什么分别?佛前供灯光什么颜色? 佛学入门须知:供养佛前灯,红色、黄色光有什么分别?佛前供灯光什么颜色?

佛教基础知识:涅槃是什么意思_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佛教基础知识:涅槃是什么意思_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一章  莫起分别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一章 莫起分别

佛学修行:曙提法师: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 佛学修行:曙提法师: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

佛学修行:畅怀法师: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什么分别? 佛学修行:畅怀法师: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什么分别?

佛学修行:大赞法师:如何破除我执_破我执的方法 佛学修行:大赞法师:如何破除我执_破我执的方法

佛学常识:觉火法师:怎样破除我执_怎样破除法执 佛学常识:觉火法师:怎样破除我执_怎样破除法执

央视点名!雪梨和林珊珊偷逃税,分别被罚上千万! 央视点名!雪梨和林珊珊偷逃税,分别被罚上千万!

佛教的四大译经家分别是谁? 佛教的四大译经家分别是谁?

以不动的心来破除对修行中征相的执着 以不动的心来破除对修行中征相的执着

持戒破除四种「障」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求生西方是否是分别执着

妙观察 善分别 妙观察 善分别

如何破除对于生灭法之执着 如何破除对于生灭法之执着

三界六道分别相应什么业? 三界六道分别相应什么业?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第七章 护正法章 第一节 由教门分别与无分别之说明而证知某师未 第七章 护正法章 第一节 由教门分别与无分别之说明而证知某师未

第079集 佛法从虔恭当中求  何正珍老师 第079集 佛法从虔恭当中求 何正珍老师

法藏法师:接受当下,不起分别(视频) 法藏法师:接受当下,不起分别(视频)

第030集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下) 第030集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下)

学佛久了,切记要破除这个学佛相 学佛久了,切记要破除这个学佛相

切记,供养师父不要有分别 切记,供养师父不要有分别

破除佛教中迷信的色彩 破除佛教中迷信的色彩

大宝法王:无所求、无分别,才是真顶礼! 大宝法王:无所求、无分别,才是真顶礼!

放下分别心 放下分别心

不可思议:每天念诵这部经,可以破除你的业障、报障、烦恼障! 不可思议:每天念诵这部经,可以破除你的业障、报障、烦恼障!

真正的慈悲是没有分别心的 真正的慈悲是没有分别心的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安住清净本性,破除自我设限 安住清净本性,破除自我设限

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有分别与无分别 有分别与无分别

修平等心,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 修平等心,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破除法执的相状 破除法执的相状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佛国之土本无秽无净,只因众生心分别故 佛国之土本无秽无净,只因众生心分别故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大安法师: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大安法师: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事发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两男子分别获刑11年半和7年。獐子(学名河麂)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雪漠:如何对治分别心 雪漠:如何对治分别心

佛学故事之善慧童子:用智慧明灯引燃我们的心灯,破除无明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