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2024-01-27 净慧法师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人生所面对的,有许多问题,许多个为什么。我记得有一套儿童丛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几天时间,就要让这些幼小的心灵,去面对十万个为什么,这该有多大的压力,该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情!

对于小孩子来讲,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感兴趣,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把十万个问题、十万个为什么都搞清楚,那似乎还是太残酷,要求太高了。要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知道才好。孩子们的心本来很纯洁,等到把十万个为什么都搞明白,这颗心也就被污染了。

反过来,我们参禅用功的人,就是要把种种的妄想、分别一起都放下。佛陀说有八万四千烦恼,而我们一下子来了十万个为什么,比八万四千烦恼还要多一万六千条。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十万个烦恼。实际上,烦恼是无数的,一个知见、一个分别、一个执著,就是一个烦恼,一个障碍。

有一位居士,写了一封信给我,提出了十个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里面,又分列有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小问题,洋洋洒洒几千字。我的老天爷,要想把这十个大问题都说明白,起码要写一千页的书,即使是那样,也未必能够说得明白。

可以说,一切的问题,一切的学问,是说不明白的。究竟是唯心还是唯物?本体究竟是什么?真如究竟是什么?佛性究竟是什么?生命的原点,生命的本原,究竟是什么?是尽未来际也说不明白的。

该怎么办呢?就要靠自己亲自去接触它、体验它。知识层面的东西都具有局限性,只有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才会有那个感受,有那个受用,但是也说不出来。有体验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佛经有一个比喻,我曾经讲过多次,很多法师在讲经的时候,也经常引用这个典故。是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中了毒箭,这个被箭射中的老先生,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毒箭射在身上,他却说:这不要紧,我们一定要研究研究,看这个箭是从哪里射过来,从什么方向射过来,然后再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箭是怎样构成的,箭的各个部位是怎样制作的。等到把这些问题都搞明白了,再把箭从肉中取出来。

有一个讲实际的人,就在他旁边劝说:老先生,等你把箭研究明白了,箭上的毒药就会穿透全身,你的生命也就没有了。你要研究箭可以,先把箭拔出来,你再去研究;不把箭拔出来,你就去研究,等你的生命结束了,这个箭也是研究不明白的。

这虽然是个比喻,但它说明一个事实,有爱钻牛角尖的人,也有讲求实际、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烦恼就好比毒箭,这个毒箭已经射入我们的体内,射入我们的身心。我们中了这个毒箭,首要的问题,是怎样用最简单最快的办法,把烦恼毒箭赶快拔出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这个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性成佛,达到了佛的境界,一切烦恼的毒箭就不会损害我们的身心。

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要把世间所有学问都弄得清楚明白,去看它们究竟说的什么。用佛的眼光来看,世间的一切学问不过是戏论而已,说来说去,对于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都是毫无帮助的。正如佛经所说,说食数宝,饥者照饥,贫者照贫,都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世界的本体,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者是精神和物质不可分离的。我想,把这些问题都留给哲学家去慢慢研究。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层面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身心存在着迷惑与痛苦的问题。

世间的学问,越分越细,科目越来越多。儒家把世间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问题四个字,就是饮食、男女。古往今来,政治、军事、宗教等等都是围绕这两件事在做文章,在研究、解决由这两件事所引起的种种麻烦,种种问题,种种烦恼。

这四个字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饮食男女,人人在其中,人人都要直面这两件事,想逃避也逃避不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从根本上要我们正确地面对这两件事,而不是逃避这两件事。不管你开悟也好,不开悟也好,你是男的就是男的,是女的就是女的,肚子饿了要吃饭,瞌睡了要睡觉。

古代有一位学人去参拜一位禅师:老和尚,你平常是怎样用功夫的呢?老和尚说:我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学人就问他:老和尚你是这样用功夫,那么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是不是都在用功夫呢?老和尚就说:非也。一般的人,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睡觉的时候更是不好好睡,我老和尚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只有这样,才吃得香、睡得甜。

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位居士跪在禅堂外面,跟我说:老和尚啊,一分钟也不能再等了,你赶快给我剃了吧!我昨天一晚上,眼皮都没有合呀。意思是说她要出家,就连一分钟也不能等了。

一晚上没睡觉,你说她该有多苦呀。一晚上没有合眼皮,那在干什么呢?妄想多,分别多,执著多,都是自己在找自己的麻烦。你把所有的想法都空掉,都放下,就轻松自在了嘛!何必去自投罗网!

叫放下就是放不下。世事无常,看破,放下,自在;光阴有限,行善,积德,参禅。确实要放下,人生太苦了。懂得这个放下的方法,为什么就不用呢?这样的方法不去使用,硬是要坚持自找麻烦。

诸位善知识,我们这一期一会不容易,要好好地珍惜。要把懂得的一点,记得的一点,在二六时中学着去用。说放下,就试试看,放下究竟是什么滋味;说看破,就看破,感受一下。

人生苦短,来日无多。虽然我们不要恐惧死亡,但是也要知道生命的有限性。在我们还不懂得怎样面对烦恼、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会很糊涂。现在我们懂得一些了,就学着去做,做一点就有一点受用;完全不做,总停留在分别、执著上,永远不会有受用。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达真堪布:放下对亲友的过度贪着 达真堪布:放下对亲友的过度贪着

搬家纠结中体悟修行不易,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搬家纠结中体悟修行不易,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学会放下,人生不难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学会放下,人生不难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宏圆法师:垢与净是妄心的分别与执着,清净本心不垢不净 宏圆法师:垢与净是妄心的分别与执着,清净本心不垢不净

分别布施经 分别布施经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放下得自在 放下得自在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第032集 如何真正的放下? 第032集 如何真正的放下?

第016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八) 第016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八)

第015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七) 第015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七)

第014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六) 第014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六)

第013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五) 第013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五)

第012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四) 第012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四)

第011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三) 第011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三)

第010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二) 第010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二)

第009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一) 第009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一)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妈妈,放下成见,才能拥抱明天 妈妈,放下成见,才能拥抱明天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这个就是参禅下手的窍门 这个就是参禅下手的窍门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肯放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肯放下

虚云法师-参禅与念佛 虚云法师-参禅与念佛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虚云法师开示录-放下执着与人我是非烦恼 虚云法师开示录-放下执着与人我是非烦恼

总摄十种分别心 总摄十种分别心

虚云法师开示录-放下万缘努力修行 虚云法师开示录-放下万缘努力修行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第030集 破除邪妄分别 何正珍老师 第030集 破除邪妄分别 何正珍老师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虚云法师开示录-断除妄想 虚云法师开示录-断除妄想

宽运法师:放下.解脱.清净.自在 宽运法师:放下.解脱.清净.自在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 第017集 分别与无分别 林正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