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所引《杂阿含经》中,有开示要空我所,虽然我们都知道意识我的虚妄,理论上也应该知道我所的虚妄而不应该执着,但是因为众生对于我所长劫以来的执着,因此很难马上就转变,所以在圣教中特别要再提醒空我所的重要性。
在《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61中开示:
谓诸有情三因缘故,起诸烦恼,名具因缘。一由因力,二由境界力,三由加行力。(《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61)
这里面就是说,有三种因缘会生起烦恼,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说这个因力,就是说本身有烦恼未断,因此将来会被引生出来;加行力就是说自己有种种的无明,因此能够引生错误的思惟或者种种不如理的作意,那这样就会引生或者衍生出种种的烦恼,这一类是属于由自己的关系而引生的烦恼。第二大类是属于这个境界力,也就是说,由引生贪爱等等烦恼的境界现前,就把这个烦恼引生出来,这个主要就是指说对于所取境界的贪爱而引生烦恼;如果以外我所的执着来说,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名利、财富、地位等等以及眷属欲等,这些都可以摄归于境界力,所以说这一部分事实上它的力量是很大的,因为不少人是因为外我所的关系,而引生烦恼以及产生修学上的障碍,所以它的力量是很大的,绝对不能轻忽。
同样的,在《瑜伽师地论》卷80中有这样的开示:
又极乐着色等境故,虽于极利益甘露界中数数思择,而难可安立。(《瑜伽师地论》卷80)
也就是说,修行人如果对于五欲境界有严重的贪爱,即使他非常精进,也同样对于这个善净法没办法成就、没办法安立。所以这个是我们必须要特别留意的,菩萨虽然不可以染着我所,但是并不是说,这样就要对于这个我所境界产生畏惧而想要跟众生隔离,而是应该在历缘对境中,把这个因为境界引生的现行烦恼,利用智慧观行来转化;所以我所境界能够引生烦恼,因为这样的关系,也可以令修学者知道说他有什么烦恼,而能够加以有效的对治。
我们再来探讨,贪爱境界可以分作五种相貌,可以让我们检验自己有哪方面的问题,而可以透过精进把它消除掉。这包括说有耽着心,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财物,对于它产生执着而喜爱受用。第二种贪婪心,就是说对于目前所拥有的永远感到不足,而想要继续贪求及积聚财物。第三种饕餮心,就是说认为别人拥有的是比较好的,所以想要去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第四种是谋略心,也就是说他心心念念都在思惟如何获取财物,他的作意都不在正法上面。第五种称为覆蔽心,也就是说不晓得自己有种种的贪爱,不晓得要出离,也不晓得它的过患。所以这个是可以让我们来检验自己有哪方面的问题。
那一直以来被众生当成自我的意识心,它其实是生灭性的假我,而从本以来无我性的如来藏,反而才是不生灭的真实我,难怪有这么多修学者落入错误的邪见中;同时器世间也是共业有情之如来藏依众生共业种子而出生,这些道理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慈悲教导,又有谁能够自己知道呢?因此如果没有佛菩萨可以依靠,那众生就只能在三界六道之中盲生盲死,这真的是非常可悲而无可奈何的事啊!
更新于:2023-03-19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