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集 破斥狂禅与狂密(二)+佛教不应分宗立派(一)

2023-12-15 宗通与说通

由 正元老师开示:破斥狂禅与狂密(二)+佛教不应分宗立派(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破斥狂禅与狂密。

上个单元我们说到,凡是轻慢三宝、破斥三宝、贬损三宝的行为,就是狂禅。接下来我们说,如果没有证悟如来藏,是不能够真的进入教门,没有悟是不能够真正了解经教的义理;所以会对各种了义的圣教是不能够生起胜解跟胜行的。所以,久修佛法真实证悟的祖师都不会轻贱教门,也能在弟子们悟后以经典来加以印证。就像 达摩祖师以《楞伽经》来为二祖慧可作印证,或是有些祖师自己悟后,也知道要以经典来进修佛道。

如药山惟俨禅师,他悟后乐于研习经典教理。有一次药山惟俨禅师看经的时候,一位僧人问说:和尚平时都不许人们看经,为什么自己却在看呢?禅师回答说:我看经只是用来遮眼睛。意思就是说,证悟以后研习经教,能够发起般若实相智慧,能够破除六根、六识对六尘的攀缘和执着。僧人又问禅师说:我如果学和尚看经可不可以呢?药山禅师回答说:如果是你,牛皮也必须要看得透,才能够看经。意思就是说,真要能够看得懂经中般若实相的意旨,也必须要等开悟以后才有办法。

又有一次,朗州刺吏李翱因为向往药山禅师,说他能够以弦外之音来传承如来的无上大法,好几次都派人去迎请禅师来说法;可是药山惟俨禅师始终不肯来,于是朗州刺吏李翱就亲自入山向禅师来当面请法。到了山上,只看见药山禅师手上拿着经卷,神游在佛法大海当中,对于刺吏李翱的来访也不闻不问。由这个典故我们就知道,禅门里面能够彻悟的人,才能够知道经中是大有佛法的,才知道经教有唯识种智的妙义;能够帮助悟后的人成就般若智慧、成就道种智,进入初地获得无生法忍,乃至成就佛道。所以,彻悟的人绝对不会诃佛骂祖,绝对不会对经教有轻心、有慢心;何况像夹山一样,狂言三藏十二部经教是老僧的坐具!这样的狂禅行为都是不应该的。

至于现代也有一些居士,还没有证悟如来藏就狂言宗门与教门是不相干的;也是认为只要能够明心见性,见性就能够成佛,一悟就能够至佛地,因此不需要悟后起修,也不需要研习经典圣教。这样的人也是愚痴、没有智慧的狂禅。

接下来,我们介绍什么是狂密。有一些修行人效法古代密宗的论师,来否定佛所讲的第三转法轮唯识方广经典的教法;说这一些教法是不了义的法,把世尊甚深微妙的如来藏大法说成是方便法、不是真实有的法,这就是狂密的行为。还有一些修行人效法密宗应成派中观的邪知邪见,否定了佛在经上所说的众生心都有第七识、第八识的说法,说佛不曾说过有七、八二识;并且根据这样的主张来否定如来藏。这些不信佛所说的修行人,或是破坏正法的人,都是属于狂密的人。

这里要稍微补充一下,佛在经中有说:众生心共有八个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个识;另外加上第七末那识,也就是意根;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这样共有八个识。这是 佛在经上明说的,这八个识是真实有的,也是真实证悟的佛弟子能够现观、能够现前领受跟体验的。

古代密宗有四大教派,黄教这一派只是相信众生的心只有六个识,对于第七识、第八识是直接否定的,不信 佛在经中的开示说有八个识,因此这就是破坏正法的行为。其余三个教派虽不否定第八识如来藏,但是都以第六意识的细心或极细心来取代第八识如来藏,就是把第六意识觉知心离开语言文字没有妄想的时候,认为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过失就是以生灭的意识心当成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如同狸猫换太子一般,以假货来取代真货。经过这样的错解佛法以后,于是有些修行人认为,只要有办法让自己的意识见闻觉知心保持在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保持这一个觉知心在没有语言文字的妄想的时候,就说自己是证悟的圣人,就说自己是已经证得初地了,乃至即身成佛了。这样就是未证言证,犯了大妄语业,自己还不知道;并且又以这样错误的知见误导众生,一盲引众盲,相偕入火坑。因此说,这些古代坦特罗的教法,包括不信佛所说的八识心王,否定第七识、第八识的存在,或是以第六意识的细心或极细心来取代第八识如来藏,这些都是狂密的行为。

另外,有些修行人效法古代坦特罗祖师狂密的行为,常常喜欢在说法的时候,以及所写的书中,处处贬低显宗所说的三乘佛法。说显宗各派的修行都是属于因位的修行,自称坦特罗的修行是属于果位的修行;说这些密法能够使人一世成佛,贬低 释迦如来所说的修行要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所说的这一些正法;坦特罗说这些修行的方法太慢了,说 释迦如来的这一些修行方法,比不上坦特罗的快速成佛的方法,说坦特罗独有的金刚乘教法能够让人即身成佛。这些都是属于狂密的行为。

此外,古代密宗的祖师又常常在佛所说的三乘菩提正法之外,另外发明许多名称很好听的假佛法,像是无上瑜伽、乐空双运、三昧耶戒、金刚乘等等;把这些假佛法放在佛所说的三乘教法的上面,说是坦特罗独有的上上法,能够让人即身成佛。其实我们检查一下那些古代坦特罗独有的上上法,其实就是印度教性力派坦特罗的教法,坦特罗的教法是崇尚男女淫欲的双身修法。古代坦特罗的祖师,说这些男女和合的双身修法是显教的佛所还没有修、还没有证的,说这些双身法能使人即身成佛。这就是狂密。

这些狂密的人恐怕人们不信密宗,为了吸引信徒,就以破斥、贬低显宗的手段,让人们以为他所说的是正法。狂密的人都会说,三转法轮的法是不了义的法;会说没有七、八二识,七、八识都是意识的细心;会说三乘菩提的佛法是因位的修证,说金刚乘男女淫欲的双身修法才是最秘密、最高上、最无上的果位修法。但是,这些狂密的人其实都落在意识觉知心的境界里面,都是属于佛所破斥的常见外道的法。他们连二乘菩提的断我见都没有办法,何况能够进入大乘别教来证悟如来藏呢?居然还能够处处标榜金刚乘的密法,说是超胜于显教的三乘菩提。这样的说法,都是属于狂密的行为。详细的解说各位可以看 平实导师所写的《宗门道眼》、《宗门血脉》这两本书中的介绍。

这一些狂禅、狂密,都违背了佛菩萨在三藏十二部经教中的开示,不仅会误导众生:狂禅会使错悟的凡夫跟着诃佛骂祖,轻贱经典圣教,造下谤贤圣以及诽谤正法的大恶业;狂密的行为不仅会使人堕入常见外道见中,又会教人以第六意识见闻觉知的生灭心,来取代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狂密的人所证悟的心,是会生灭的第六意识心,因为这一个心不能够跟佛在唯识经典上所开示的不生灭心第八识如来藏相吻合;所以狂密的人就会把第三转法轮最胜妙的唯识方广经教否定掉,说这一些是佛的方便说法,并非真实有第八识如来藏可修可证。这都是胡乱说法。所以,密宗否定掉这一些唯识种智的妙法,称它们是不了义的法,随意否定,严重破坏佛的正法,成就诽谤法宝的根本重戒。又,狂密的金刚乘、无上瑜伽等等的外道法,都是严重误导众生的佛法;严重误导众生佛法的修学,会断送众生的法身慧命。因此说,一切宗派的弘法或是修行,都不能够自外于教门,都应该依照经典的圣教来检验才不会成为狂禅与狂密。

以上是破斥狂禅与狂密的介绍,接下来的单元为大家介绍佛教不应分宗立派。

佛教不应分宗立派。一般佛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二乘菩提的佛法,也就是声闻法跟缘觉法;另一类是大乘菩提的佛法,也就是佛菩提的法。

首先来介绍二乘菩提,二乘菩提就是二乘人所修的解脱道,讲的就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我们先来讲无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修证主要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来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加上六尘,那什么是十八界呢?当六根与六尘相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会进入我们的心中,这时候就会有六识见闻觉知心的出现;六根、六尘加上六识,合起来就称为十八界的法。在《阿含经》中佛说,这十八界的法、十二处的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不实的法。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为什么讲空相呢?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的法,它不是永恒不坏的法,所以叫作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苦、空,所以是无我;因为它只有一生,死了就坏掉了。十八界当中只有一个意根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生灭的法,都只有一世;而这一个意根,又不是自然而有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