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2024-05-08 佛学知识

佛法讲十法界,将佛和众生总分为十大类。

十界分别是指: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苦海三界轮回的凡夫法界。

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已证解脱圣果,永离死活,不复往返六道,是出世间的四种圣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圣者,度众功行圆满,达到自觉、觉他、觉满,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是出世圣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萨

为“菩提萨埵”之简称,意为“觉有情”,谓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菩萨发大慈悲心,除了转化自己的烦恼,并广修六度万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三、缘觉

又称“辟支佛”,分为二种:一种是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人缘,修证成道,称为“缘觉”;另一种是生于无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观自心、外境的变迁而悟无常、苦、空、无我的事理,证到缘觉果,称为“独觉”。

四、声闻

声闻修习四谛法而得证圣果。声闻极果为阿罗汉,罗汉含有三义:一、杀贼义,谓杀尽烦恼贼。二、应供义,谓已断尽三界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赡养。三、不生义,谓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死活。

六凡:一切众生,沉沦三界之内,由其所做作之罪业不合,因而轮回六道傍边。六道有善恶之别,天道、人道、阿修罗属于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属于三恶道。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谓十善即身不造杀、盗、淫;口不言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可贪、瞋、痴。若修十善,又修四禅八定,将来所感的果报,等于在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下世得生为人。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若受上品五戒,则大富大贵,若只持少分戒,虽得人身,却感贫穷或六根不具的果报。因为每一小我戒行持守不合,是以将来所得的果报就有贫富、寿夭、智愚、美丑、高矮……等不合。

三、阿修罗

以前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各种善事时,心存瞋恚、傲慢……等恶念,有天人之福,无天人之德,遂感修罗的果报。

四、畜生

众生因贪欲痴想心,做作下品十恶,而感畜生的果报。畜生道常为他所宰杀,或彼此弱肉强食,互相残害,故又称为“血涂”。

五、饿鬼

若悭贪不舍,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恶事,造诸恶业,则感饿鬼的果报。饿鬼道又有胜劣之别,有福者为神,无福者常在饥饿傍边,经常受刀杖驱逼之苦,称为“刀涂”。

六、地狱

六道傍边,地狱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恶、谤法破戒,皆招感地狱果报。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于游乐,修罗道虽有天之福却瞋心重,三恶道多魔难、多愚痴,故此五道皆难修行;惟有人道,苦乐参半,聪明较高,有较多机缘闻法学佛,最合适修行佛道。

楼主所说的人、妖、神、仙、佛、鬼、怪、精、灵、魔。他们在十法界中,佛在四圣法界中的最高一层——佛法界。人在三善道中的中心——人道。仙有多种,有的在畜生道修成仙,如狐仙、龟仙类;有的在人道修成仙,不能飞天则为地仙,可以飞天则为天仙。神属鬼道,在鬼道有官职,有所管辖专职。鬼属鬼道。精、怪、灵、妖,它们来自三恶道众生。魔一般指天魔、魔王,在六欲天,名叫波旬,他手下有魔将魔兵魔子魔孙魔民魔女,经常混入佛门,破坏佛法、毁谤佛法、破戒犯律,障碍修行。

道,不是众生,道是指规律、规则、轨则、天则、真理、理体、理性、法性等等。

这些事理,佛法中讲得很清楚具体,跟道家没有关系。道家很多理论术语名词,来自佛法经典,但解释与佛法或有不合。

关公最后成仙?没有这个说法。关公初初只是成为神明。公平允直是为神。凡是公平允直的人死后都是做神。神与仙不合。神不需要谁封不封,没有人封,并不影响他做神。后来,关公归依了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给关公授了五戒,关公发愿成为佛教的护法神,现在属于佛教无量护法神的个中一位。民间诚恳供奉关公的,一向都有感应。

至于西纪行,本是小说家的虚构,不必太当真,这部小说中写的内容,渗杂有佛教和道家的思惟、名词与某些事理。但小说始终都不是佛法经典,也不是道家经典,它只是代表小说家的概念与思惟,并不代表佛法与道家。想真正明白佛法真谛,或进修道家事理,不要从小说去懂得,不要听信小说或电视剧的误导。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律航法师:佛化家庭几个基本条件 律航法师:佛化家庭几个基本条件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