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2024-04-25 学佛受用

今天又是十余位同学小聚的日子。沿着石子小路,踏过溪上小桥,隐约中听到了熟悉的谈笑声,看来我是来晚了。

进入包间,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我,异口同声笑道“说曹操曹操到“。

“你们说我什么呢?”我问。

小虹说:“我们点菜,大家说你吃素,要给你点个素菜呢。”我的谢谢还没说出口,梁子就接话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学佛就不能吃肉,这个很难,我还是吃肉吧。“

我笑着问,这理论是谁告诉你的?得了,今天我给你们普及一下,让大家长点知识。佛门中是出家人不能吃肉,吃荤,在家学佛居士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吃素或吃荤的,只是吃荤要吃三净肉。

梁子问:“什么叫三净肉”啊?”

我答: “三净肉”就是:第一、眼不见杀,即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第二、耳不闻杀,即没有听见它惨叫的声音;第三、不为己所杀,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比如:我们到市场正好看到摊贩在杀鸡、杀鱼,或者贩卖的人告诉你这是现宰的鲜肉,这就不是“三净肉”,而如果我们买的是已经宰杀好牲畜禽类等肉或冰冻的海鲜,就是“三净肉”;对于像我这样目前暂时不能完全吃素的佛弟子来说,可以暂时吃这种肉的。

又比如,到亲戚朋友家里做客时,他们特地杀鸡宰鸭来款待,这些鸡鸭就是因为我而死,这便不是三净肉。或者今天我们同学聚会,大家为了宴请我而点现杀的鱼类,这就属于“为己所杀”,这样的鱼我是不敢吃的。

梁子说:“原来如此,看来是我们曲解了意思,以为学佛就是不让吃肉。“

“是呀,很多人一听学佛就马上联想到“吃素”,仿佛不吃素就不能学佛,或者学佛必须吃素。如此误传让很多暂时不能吃素的人,不敢学佛。当然能吃素最好,但暂时不具备吃素条件时,吃“三净肉”照样可以学佛的。”我回答。

娟子插话说“其实我也想学佛,但想到佛门清规戒律那么多,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会给工作、生活和社会应酬造成很大的不便。生活上很受约束,我还是不学的好”

我回答,犹如你们误解了学佛要吃素一样,你们误解了佛门的戒律。其实 ,对于我们在家初学佛者来说,只要守“五戒”就可以了,而这些戒律并非约束我们的,恰恰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是为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与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种规范行为。

娟子同学问:“你说的是哪五戒呢?”

我答,佛门“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和一般的社会法律乃至社会公德都是普遍相应的。如果有人违犯了五戒当中的一些规定,也会给他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困扰。

娟子马上说,你看,第一点“不杀生”我就做不到了,我是做海鲜生意的,“不杀生”了,我就要“喝西北风去了”,还怎么过好生活呢?

我问她,娟子你饭店的生意怎么样?她说:“本来生意很好,还开了两家连锁店,可生了二胎后,女儿一生下来就身体不好,当时连爱人都劝我放弃,可我硬是花了很多钱几经抢救才把女儿保下来。为此两家连锁店也相继关门了。现在,连自己的总店也因拆迁,换址而暂停营业。”

看着憔悴的娟子,我心生怜悯的问:“你知道,你女儿为什么一生下来身体就不好吗?”

娟子瞪大眼睛看着我。我说:“就是跟你的海鲜生意有关联的。你的饭店做的是海鲜活物的生意,虽然不是你直接杀,但却是你雇佣的厨师在杀,而你开门做生意为挣钱,无视那些被杀海鲜生命也有妻儿眷属与之分离时的种种痛苦。就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什么因,就感什么果。杀生,感多病、短命、地狱等报。因此,你要用你做海鲜生意赚的钱去给女儿治病。这不就是我前面所说,只要触犯五戒,就会给自己生活、工作带来困扰吗?””

佛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的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世间法中,个人品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等,也都与五戒法的持犯息息相关。

此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这样看来,我们在生活中确实要注意,五戒就融在生活里,不可忽略。”

娟子说:“我明白了,原来总是找不到原因,我和爱人身体都非常好,得知怀上二胎后更是注重营养,又开着饭店有条件,真是什么营养吃什么,怎么新鲜怎么吃,这么说来就是犯了杀生,杀业太重而影响到了孩子身上,我们都是无知的父母,这可怎么办?”

我告诉她,知错要改错,就是你要忏悔你犯的杀业,多行放生,多做善事功德回向,发心皈依三宝,学佛修行以此转换因果,孩子会慢慢地好起来的。看着娟子释怀的表情,我也轻松了很多。

无论是出家或在家、信佛或者不信佛的人,对于戒律都同样需要去实践,因为无论是世间法还是佛法都是以戒律为基础的,这就是我们共同生活于世间的游戏规则。

在这样轻松的交谈中,我们结束了短暂的小聚,相信大家会从实践中得到受用,从而坚持不懈,得大利益。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她们到老人院是做义工还是受洗礼?行小善可获大果 她们到老人院是做义工还是受洗礼?行小善可获大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怎样持守五戒 皈依修学手册:怎样持守五戒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是爱还是害,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是爱还是害,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学佛修行要守戒,很受约束,很麻烦吗? 学佛修行要守戒,很受约束,很麻烦吗?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 是女人太闲惹的祸,还是自己贪心下的套?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我以此大陀罗尼咒保护《圣大解脱经》,保护你。”【狮子吼菩萨】 “我以此大陀罗尼咒保护《圣大解脱经》,保护你。”【狮子吼菩萨】

做佛事归途出车祸致腿重伤,是恶报还是善报? 做佛事归途出车祸致腿重伤,是恶报还是善报?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