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当尽形寿受持

2024-09-02 奉持众戒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这一集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菩萨戒的一生受或尽未来际受?我们这一集要从平实导师所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第54页第二段的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后段开始。

经文说:【若有难言:「何缘五戒尽形寿受?八戒斋法一日一夜?」当言:「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作如是说。」】(《优婆塞戒经》卷七)这个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一集所要探讨的。

首先来说五戒。五戒是在家佛弟子应受持的五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十恶地狱。】(《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无色界天人;如果心性悭贪的就堕落为饿鬼;愚痴无明重,常与人争斗冲突的,将来就会投生为畜生;不修十善业,反而更造作十恶业的,就会落到地狱道中受种种苦报。所以 释迦牟尼佛为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弟子制定了五戒,让在家弟子持守,就是要使他们未来世继续保有人身。

学佛人必须先了解,佛法是函盖了三界六道中十法界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以及佛乘等五乘佛法。因为众生根性千差万别,因此诸佛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施设法教,法无定法,唯依众生根性差别。释迦牟尼佛观察娑婆世界众生根性,先以世界悉檀说三界六道的众生世界,其次依为人悉檀说五乘佛法,目的在让众生远离三恶道,乃至能出离三界生死。乘是载运的意思,是说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各以所修的法道为乘载工具,载运到各自所要去的地方;像人乘是乘载到人道,天乘是乘载到天道,声闻、缘觉乘是载运声闻、缘觉二乘人出离三界、永断生死,而佛乘也就是菩萨乘,则是载运大乘菩萨,虽永远不出三界,却要断除三界烦恼,还要成就究竟佛果。

很明显,这五种乘载工具力有大小,载有远近,就好像一般人骑自行车,只能在自家附近几公里范围内活动;如果要出到外县市就得要搭乘汽车或火车;要出国,那汽车或火车都不行,得要搭飞机或轮船;进一步,如果想要去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那一定只能乘坐火箭太空船了。也就是说,想去的目的地不同,选择的交通工具就会有所不同;我们修行也是一样,想要达到的目标、目的不同,选择的法道当然也一定不一样。正因为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不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这六凡业道的因缘果报,或是声闻、缘觉、菩萨及佛这四圣法道的修学内涵及次第,诸佛如来都已完全清楚了解,并且通达而无有障碍。释迦世尊为了教诫、教授娑婆五浊恶世不同根性的众生,于是就施设了五乘佛法;而佛陀施设五乘佛法中,最低的标准就是要让弟子们保有人身;因为人者忍也。

人活在世间纵然要遭逢许许多多违逆或顺适的境界,大多数的情境还是堪能忍受的;尤其是南阎浮提洲人有伦常观念,不像旁生道的畜生无羞耻、无惭愧心,因此能断除淫欲;又因为意识微细,所以思辨力及记忆力都很强,并且能够发起精勤勇勐的心志,六道众生之中,就属人类最能够止息意识心的烦恼恶乱,进而分别虚实、增长智慧,乃至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说人是圣道正器,如果能保有人身,当然是非常的重要。

但是如果是旁生道畜生的话,愚痴无明深重,是无法求道修道的;而饿鬼道的众生则常遭受饥饿,业重的饥火炎炎,不闻浆水之名;业次重的只能饮食人们吐的痰或脓血粪秽;业轻一点的,也是得久久才有机会能吃一餐。像这样为生活苦逼的鬼道众生,根本没有心思求道修道;至于时时刻刻要承受著镬汤剑树、八寒、八热乃至无间苦楚的地狱有情,当然就更不可能了!这也就是为什么 佛陀施设法教中,没有畜生乘、饿鬼乘、地狱乘。

因为大慈大悲而且福慧两足的 释迦世尊,怎么会教导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受苦,更且长劫不知求道、不能修道的法教呢?何况 佛陀法教,纵有人、天、声闻、缘觉及佛五乘差异,但不论是人乘或天乘都不能让人解脱三界生死,更不能解脱于烦恼;其实只是 世尊慈悲教化,让初机学佛人安住而不堕恶道,待将来因缘成熟,能修习声闻、缘觉解脱道,乃至大乘佛菩提道而方便施设的次法。因此,如果从狭义来说佛法,应该就是声闻、缘觉及佛三乘,而佛乘就是菩萨乘。

然而学佛人更不能不知道,即令三乘佛法都是 释迦世尊所宣说,但所说皆同一味,都是唯一佛乘,无二无三,就是要让弟子们,最终都能抉择佛乘之法,修学菩萨道,走上成佛之道,这才是 世尊施设五乘佛法的本愿本怀。因此,严格界定佛法时就只有唯一佛乘。如果只是教导学佛人修习二乘解脱道,都只能说是罗汉法或辟支佛法,而不能称为佛法。那么只教导弟子们布施行善,求生天界或人间的人天善法,当然也不能说是在教导佛法。

话说回来,受持五戒,其实就是 佛陀施设的人乘之法,是让在家的佛弟子以三归五戒为乘,运出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甚至也可藉著五戒的持守调柔心性,降伏一些瞋、慢、猜疑的习性,将来也可不入阿修罗道而继续生于人道;可以说五戒的五个禁戒是成为一个人最基本应具的格,想要未来世继续保住人身,当然今生就不能破格,那就必须尽形寿也就是尽此一生的身形和寿命来受持、不可毁犯。因此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开示:受持五戒不能得解脱果,也不能发起未来世出家的因缘,只能保住来世继续拥有人身;既然是为了保住人身,当然要尽形寿受持。一旦犯了五戒,或只受一天的五戒而常常造恶业,人身仍然保不住,所以受一天的五戒并没有意义。若是今天受持五戒而明天不受五戒,就杀了人,来世的人身就失去了;又如今天受妄语戒,明天舍弃妄语戒而作大妄语,来世的人身也会失去;像这样一天受持五戒有何意义?所以五戒应当尽形寿受,正是这个意思。

更新于:17天前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受持在家菩萨戒的内容与功德 受持在家菩萨戒的内容与功德

一行禅师: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行禅师: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8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8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3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3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佛说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佛说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怎样持守五戒 皈依修学手册:怎样持守五戒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摧邪显正,乃受持正法菩萨当为之行 摧邪显正,乃受持正法菩萨当为之行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人天行果——五戒 人天行果——五戒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尽形寿皈依三宝 尽形寿皈依三宝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索达吉堪布:听闻受持此佛的名号,也能获得不退转。 索达吉堪布:听闻受持此佛的名号,也能获得不退转。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不净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不净观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受持破惑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受持破惑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九想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九想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经要门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经要门

星云法师:受持五戒祈愿文 星云法师:受持五戒祈愿文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邪淫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邪淫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杀生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杀生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饮酒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饮酒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杀生的故事---又哭又笑的山羊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杀生的故事---又哭又笑的山羊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偷盗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偷盗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妄语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妄语的故事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老酒鬼摔倒摔疼后顿悟受持五戒得解脱 老酒鬼摔倒摔疼后顿悟受持五戒得解脱

达真堪布: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达真堪布: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受持读诵修习供养为他宣说。能除一切贫穷业障。获大富贵丰饶财宝 受持读诵修习供养为他宣说。能除一切贫穷业障。获大富贵丰饶财宝

第13集 受持三归之行(五) 正礼老师主讲 第13集 受持三归之行(五) 正礼老师主讲

第11集 受持三归之行(三) 正礼老师主讲 第11集 受持三归之行(三) 正礼老师主讲

第09集 受持三归之行(一) 正礼老师主讲 第09集 受持三归之行(一) 正礼老师主讲

五戒就是五布施 五戒就是五布施

欲海回狂 卷二 受持篇 欲海回狂 卷二 受持篇

五戒的内容 五戒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