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的受持

2023-07-12 持戒

优婆塞戒的受持

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

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

二、如何受优婆塞戒?

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

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何得受优婆塞戒?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

语译:善生菩萨又为我们请问:在家菩萨要怎样才能受得优婆塞戒?受戒者不一定能得戒,要如法才能得戒;若不如法,受了戒规时仍然得不到戒体。佛开示说:善男子啊!在家菩萨如果想要受持优婆塞戒,应当先依照项序来供养六方,就是东南西北下上六方。

首先讲东方,东方是指堂上二老,大家都有的高堂父母。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弟子: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礼拜了。并且有人还到处去讲:我公公、婆婆多坏!有的人到处去讲:我那个泰山好可恶!这不但不是赞叹尊重,反而是侮辱了。像这种人,纵使他有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供养,仍然称不上如法的供养,还要有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算是如法供养,因为这是从心中产生的善法。心中没有善意,专做一些表面功夫,那是没有意义的,表示这个人不能供养东方,没有受戒的第一个条件。

言南方者即是师长,若有人能供养师长: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尊重赞叹恭敬礼拜,早起晚卧、受行善教,是人则能供养南方;

语译:东方供养完了,接下来要供养南方。以北半球来讲,南方是温暖之地、和煦之方,所以南方代表师长,师长是教授我们谋生技能、学识等,一般而言会比较关心我们的世俗生活,所以是比较和煦的。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来供养师长,并且对师长尊重赞叹、恭敬礼拜,而且奉事师长时是早起晚睡、受行善教,这样就是能供养南方的人。

言西方者即是妻、子,若有人能供给妻、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璎珞服饰严身之具,是人则是供养西方;

语译:西方是指太太与子女,女众菩萨则是丈夫与子女。若有人能供养妻、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璎珞、服饰、严身之具。换句话说,如果有钱财,应该供养妻子行住坐卧所需,并且包括项链、戒子、手环都得要供养,乃至璎珞等物,因为这些都是严身之具;若是没钱,那就例外。如果她不愿意受这个供养,希望勤俭持家,那你就不必勉强,乐得省下来;如果她愿意接受,就得要供养;对于子女的供养也是不可少的,这是在家菩萨想要受戒的条件之一。能这样做,就是供养西方;所以对子女,也应当供养他们,让他们具有与人来往的水平。

言北方者即善知识,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与之,恭敬软言,礼拜赞叹,是人则能供养北方;

语译:北方就是善知识。北方与南方的师长有些不同:南方的师长主要是在世间法上教导,使受学的在家菩萨赚取生活资源,是比较温暖的;北方则是佛法上的善知识,是比较严肃而一丝不苟的,是比较冷峻的,所以是北方。也就是说,对于善友善友是能教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亦师亦友,故名善友;这不单指师父,有时他甚至扮演你最亲密的、可以讲悄悄话的好友角色,所以说师父!师父!如师如父,父子之间没有事情是不能谈的,因此善知识亦师亦友。如果要供养北方供养善知识应该要供养布施衣食住行种种所需,随着你的能力而作供养;而且还要有恭敬于善知识,对善知识说话时要柔软,并且要礼拜和赞叹,能这样做的人就是能供养北方的人。

言下方者即是奴婢,若有人能供给奴婢:衣服饮食病瘦医药,不骂不打,是人则能供给下方;

语译:下方是指奴婢。现代没有奴婢,古时候有:有的人因为家穷,所以卖身为奴、为婢。男人卖身做人家的长工就是奴,女人卖身做富人家中永远的女仆就是婢。如果有人能供给奴婢:衣服、饮食、病瘦、医药,并且有慈悲心,不骂也不打,都用温言软语教导,这个人就是能供给下方的人。

言上方者即是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供养沙门、婆罗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痛医药,怖时能救,馑世施食,闻恶能遮,礼拜恭敬,尊重赞叹,是人则能供养上方;

语译:上方当然是最尊贵的,上方讲的就是沙门与婆罗门等。沙门是讲佛法中出家修道、利乐众生的人;婆罗门是讲外教的在家修行者。沙门,有时广义的说,也可以指称外道法中出家修清净行的人;但因为外道法中无沙门法,所以其实没有资格称为沙门。如果有人以饮食、衣服、房舍、卧具、以及医药来供养沙门与婆罗门,当他们有恐怖时,譬如有恶人来逼迫,身为在家修菩萨行的人,应该要能为他们救济;若逢饥馑之世闹饥荒时也应该能以饮食布施给沙门与婆罗门;听闻到沙门、婆罗门有恶事时,也不加以宣扬,能够为他们遮掩;并且能礼拜恭敬、尊重赞叹,这样就是供养上方。

若有供养是六方者,是人则得增长财命,能得受持优婆塞戒。

佛说:如果有在家菩萨能这样供养六方,他一定会增长财物与寿命,并且有资格受持优婆塞戒了。

想想看:受持优婆塞戒真的很不容易。大家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有没有资格受这个戒?可是这优婆塞戒还只是一世受而已,还不像地持、梵网、瑜伽所受的菩萨戒,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这个优婆塞戒只是尽形寿受持而已,都得要有这六个条件:已经供养六方。换句话说,不孝父母,苛待妻子、儿女、家人,不肯供养师父、师长,这种人没有资格受持菩萨优婆塞戒。至于《地持经》、《梵网经》、《瑜伽论》所讲的菩萨戒,是出家及在家都可以受持的,乃至黄门、两根都可以受,若是畜生而听懂法师解说戒法的也都可以受。但是优婆塞戒只限人类才可以受,你还得要是男人而符合六个条件,如果被众人责骂:你真不是人!太恶劣了!那就没资格受持了!因为一定是不能供养六方的人,当然没资格受持。既然如此,依照瑜伽、梵网、地持所讲的尽未来际受的菩萨大戒,当然受戒条件应该要更高。

二、如何受优婆塞戒?

〖善男子!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谘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仆;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戒,惟愿大德愍怜故听受。〗

语译:资格已经具足,供养过六方,现在要正式受优婆塞戒了,应该要如何受戒?先讲过程:想要受优婆塞戒来增长财命者,应当先向父母谘启,父母如果允许了,接下来要向你配偶、子女征求同意;这是因为你受戒以后,会导致他们侍奉你的方式都会有许多改变,需要他们配合,所以要征求他们的同意;他们不同意,你持戒的清净行就会有许多麻烦。譬如受戒后不杀生,所以不吃众生肉,也不喝酒;他们却每天奉上大鱼大肉及种种酒来,你可就麻烦了,所以要次报妻、子。并且奴婢、僮仆也都要沟通过,让他们起欢喜,才不会在你受戒之后,做事时常常让你为难。这些人都没有意见了,还要再向国王报备。国王也允许了,才探询已经出家、也发了菩提心已发菩萨愿的僧宝,请求他传授优婆塞戒与你。

这表示传授一生受的菩萨优婆塞戒传法师,与传授尽未来际受持的梵网、地持、瑜伽菩萨戒法师并不相同;一生受的优婆塞戒传法师,必须是出家身的法师才可以传授;但是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菩萨戒传法师,没有限制是出家身的法师,在家身的法师也可以传授的,所以律部的《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佛开示说: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意思是说,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菩萨戒,只要以前曾受过而有戒体存在,并且懂得为人解说菩萨戒的人,不论身为出家或在家,都可以当菩萨戒法师而为人传戒。佛还特别说明:夫妇之间、六亲之间都可以互传。若是师徒之间特别是已经证悟的人传戒给学徒就更没有问题了!

想要受菩萨优婆塞戒者,必须由出家法师为他解说及传授菩萨戒,在家身的菩萨即使证量高到等觉位,也不许为人传优婆塞戒;因为这个戒法是为了将来出家而成为出家菩萨,所以才预受的戒法,不是通在家与出家菩萨的。找到适合的出家法师时,就向他头面作礼,请求传戒。头面作礼并不是普通的礼拜,而是头面接足礼。我这一世曾经行过一次头面接足礼,可借的是对象是凡夫,他反而被我吓到了。这个头面接足礼,在你礼拜时,要把额头放在他的脚掌上面,然后双手轻轻的碰触包住(不可以抓住),包住他的脚后跟,这是古印度正规的头面接足礼。礼拜完了起身,要以柔软的语言问讯。问讯是开口请问:大德!近来身心轻利否?游步康强否?众生易度否?道场事务顺利否?请问这些事情就是问讯。所以问讯并不是弯腰作个手势,那手势不晓得是谁发明出来的,现在且不管它;既然大众都这样用了,我们就暂时沿袭着用,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问讯。在原始佛教经典中,乃至大乘经典中都如是,所以问讯是要向对方请问近来的状况好不好?是讯问近况的意思。

法师回答说:都还好!都不错!然后你才可以开口要求:大德!大德这两个字不能随便用,如今大德二字与和尚二字都被用了,老师两字也被滥用了。大德是说:至少要证果,在大乘法中至少要断我见及明心了,才可以被称为大德。现在寺院寄给所有信徒的邮件都称呼为大德,好像每一个信徒都已证果了!这是不正确的。和尚是对自己的亲教师,或者对自己的得法上师才可称呼的;你得法是从谁得法,他就是你的得法和尚,也就是根本上师。在正法时期,佛在世时,只有一位和尚,就是佛陀,余人都不可被称为和尚。老师是很尊贵的称呼,不能随便用;古来禅宗丛林没有几人敢自称老师的,必须是证悟很久,而且是名闻诸方,大家公认的,才能被称为老师。一般证悟的禅师都不敢称老师的,所以古来自称老师的,大约只是南泉、赵州、睦州等人,没有几位;现在则是老师满天飞,到处都是老师。所以老师、和尚、大德三个名称都不可随便乱用。这里称他为大德,是说你要随他受戒,当然要尊称他为大德,他是你的戒师,将来也是你的轨范师,所以尊称为大德;接着表示:我是丈夫,具男子身。因为优婆塞戒要是男子身才能受持,所以要先表明:我是丈夫,具男子身。好在我们即将要传的菩萨戒是依地持、梵网、瑜伽论的轨范与精神来传授的,所以不单是人受戒,传戒时也会有鬼神同时受持,不限制资格。表明是男子身以后又说:我想求受菩萨优婆塞戒,希望大德您怜愍我;以怜愍我的缘故,接受我来受菩萨戒。既是优婆塞戒,当然是在家男子戒。

〖是时比丘应作是言:汝之父母、妻子、奴婢、国主,听不?若言听者,复应问言:汝不曾负佛法僧物、及他物耶?若言不负,复应问言:汝今身中,将无内外身心病也?若言无者,复应问言:汝不于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耶?若言不作,复应问言:汝将不作五逆罪耶?若言不作,复应问言:汝将不作盗法人不?若言不作,复应问言:汝非二根、无根人?坏八戒斋?父母师病,不弃去耶?将不杀发菩提心人、盗现前僧物、两舌恶口、于母姊妹作非法耶?不于大众作妄语乎?〗

语译:当比丘戒师听到在家弟子请求受优婆塞戒时,要先做遮问:假使曾经犯了严重的过失,就要遮止他受戒,不许传戒,否则就得为对方担负因果,也会坏了戒法。因为传授戒法给在家弟子以后,鬼神从此就不能干犯他了,因为这弟子已经是正式的菩萨了,虽然还只是凡夫菩萨,但鬼神也不敢侵犯他,因为有戒体在的缘故;但是戒师没有先作遮问就帮他授戒,当然就得帮忙担业。所以比丘应该要先问他:你今天要受戒,你的父母、妻子、叔婢、国主都充许了没有?如果说他们都答应了,还要再问:你以前有没有亏负过佛的财物、佛法上的财物、僧宝的财物,以及亏负别人的财物?换句话说,如果对别人有负债,就没资格受优婆塞戒。当然这不包括银行借款,因为银行借款是被调查过,并且有提供对价抵押担保的,所以例外。若是只凭一张借据或口头一句话就借贷了,即是亏负他物;主要是说已经到期而仍然没有还给债权人,这就是亏负他物。如果曾经求愿而允诺佛陀:我在事后会布施十万元台币护持正法。后来反悔:如今已经没事了,我的灾难过去了,不用布施了。这就是亏负佛物。鬼神界有一句话说:出口成愿。发愿时诸天、鬼神都听到了,后来食言而肥就是亏负佛陀财物。于佛法上有亏负,比如说:如果让我渡过这个难关,让我事业巩固,我一定要护持两百万来弘扬正法。话说出口,护法龙天冥中帮忙而度过难关了,可是对护持正法的事却反悔了,这叫亏负佛法。又如有人说:师父啊!请您帮我做一场忏事,让我度过这个灾厄,我一定会好好护持道场。事后仍然没有做到。有时向师父借了物品去用,后来不但没有依俗十倍偿还,连所借的物品都没有归还,这叫做亏负僧物。这些事情,传戒的比丘法师都要在传戒之前问清楚;有犯这些事情的人,要请他先处理圆满了以后,再传戒法给他。否则是得不到戒体的,就没有受戒的功德了。

接着再问:你身上有没有身心上的内病、外病啊?内病是指心病,外病就是色身的病,有精神病或色身重病,也不许受戒的。凡是一生受的戒法,规矩都很严,譬如声闻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的规矩也很严格,而且都只是一生受,舍报后就失去戒体了。优婆塞戒也是一生受,条件也很严格。接着还要问:你曾经在比丘或比丘尼身上做过不好的事情没有?这个不好的事情主要是指藏密的双身法,假使曾与佛教中的出家人合修过双身法,那是地狱罪:污招提僧。这种破坏出家人清净行的下等人,当然没有资格受清净戒。这在一般寺院中是不会有的,若是在信受修行西藏密宗法门的寺院中,就常常会有这种事;被师父要求合修双身法的在家弟子,还心中沾沾自喜的误以为是在帮助师父进修无上法呢!其实却是污僧尼的地狱罪!西藏密宗真是害人不浅!

接着再问:你有没有做过五逆罪?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学佛人大概不容易犯这三个重罪,但是偶然有例外,所以得要问一问。譬如阿阇世王后来不是也学佛吗?但是他曾经杀父、也曾企图杀母,所以至心忏悔而又亲闻佛陀解说我见的内容以后,仍不能证得初果解脱,只能得到无根信;他在佛前至心忏悔,佛当面受忏,并且亲自解说断除我见的内容,本来是应该证得初果的,但是因为有杀父及企图杀母的大恶业,所以只能得到无根信。杀阿罗汉,现在很难犯,现在要找一个初果人都很难,哪还有阿罗汉能让人杀害呢?不信,你们看看:南传佛法那些大师的著作,有哪一个人是已断我见的?都没有啦,连初果人都找不到,还能有阿罗汉可以误杀吗?台湾及大陆就更不可能有阿罗汉了!所以这个大罪也不会犯到。破和合僧,做过没有?其实有些人是常常犯这个无间地狱罪的;譬如挑拨离问,本来道场中的法师们互相之间都很和气,但是有人去里面讲了几句话,让他们互相心有嫌隙,互相斗诤终于分裂成二个僧团,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两个派系,这就是破和合僧。在家人或出家人,在寺院中乱讲话而造成分派系的情形是常常发生的。出家了,如果有智慧,把话讲白了,不就没事了吗?但是往往没有智慧而跟着乱讲,结果就互相看不顺眼;甚至于还吵架,吵得很凶;有个信徒实在看不下去了,但是又不许参与僧事,又不愿看到出家人继续吵下去、闹笑话,他蛮有智慧,就一句话冷冷的说:别再骂了,既不能解决,干脆用打架解决吧!两个出家人就不好意思的走开了,当下化解了!当然心结还是解不开的,所以破和合僧的事情是佛门中很严重的恶业,果报是无间地狱尤重纯苦长劫承受。第五是出佛身血,狭义的出佛身血,我们都不可能做,因为佛陀应身已不在人间,根本遇不到;感应到的总是梦中或定中,都是化身,只是一个影像而已,你根本害不到,所以想要出佛身血,是不可能的。但是广义的出佛身血,就是破坏佛的正法、毁谤正法,这是广义的出佛身血,也是无间地狱罪,也要先问。

然后还要再问:你是不是要来做盗法的人?有人来求戒是为了盗法,他来这里受了比丘戒以后,十年成为大比丘,就可以为人传菩萨戒、优婆塞戒,就可以收受财物供养,这就是盗法。如果亲近善知识的目的只是想在得法以后,自己另立道场而获取名闻利养,这也是盗法。还有一种盗法者,他来修学得法的目的,是想要回去向他的师父明讲,盗法回去让他们的道场有法可以与你抗衡,免得师父的名闻与利养逐渐流失。这都是盗法人。假使求戒者回答说:我不作盗法人。还要再问:你是不是两根或、无根人?两根是白天看起来是个女人,到了晚上他却显示男根而勾引别人女眷,这就是两根人,也就是俗话说的阴阳人,同时具有男根与女根。譬如古时大户人家或皇宫蓄养婢女时,都要先验身,避免传承家业的子女是由两根人与嫔妃私下交合而生的;皇宫内院特别厌恶二根人,一旦发现二根人在内院走动,一定立刻杀掉,因为皇帝最怕别人的血脉冒充他的血脉来继承皇位,所以进入内院行走的人都得要先验身。传戒时也一样,如果是二根人,却传在家的男众菩萨戒给他,但是他明明不是男众,知道内情的人一定会笑死了!所以二根人不能受优婆塞戒。又如无根人,譬如石女,亦如皇宫内院的太监,都是无根人。这戒必须是丈夫身,所以无根人不可受戒。这与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戒不同,梵网等菩萨戒是男人、女人、二根、无根、鬼神、畜牲解语者,都可以受戒的。

还有,坏八戒斋者也不许受戒。受八关斋戒时要如法受持。可是有人投机取巧:我今天早上起来刷牙、洗脸以后,日中一食,午后就不许再吃了。可是他到晚上十一点钟过后又开始吃食物了,你问他说: 你不是受八关斋戒吗?怎么现在又吃起来?他说:晚上十一点就交子时了,就算是明天了。错了!八关斋戒,你若是中午开始受持,就要到明天中午才结束;若是早上受,就到明天早上结束,要具足十二个时辰,才是如法受持八戒斋。八戒斋为什么叫斋?因为它以日中一食为准则,配合八戒的清净行,所以叫做八戒斋。八关斋戒受持的目的,是为将来的出家种下因缘。如果不曾受持过八关戒斋,出家的因缘就不容易具足,难有出家的因缘。若是打算出家的人,这一世多受八关戒斋,不然就得要过去世常常受持八关戒斋,以此福德与功德就可以让你具足出家的因缘。否则要出家时,遮障将会很多。如果受了八戒斋却投机取巧,坏了八戒斋,就不可以受优婆塞戒。

还要问他:你的父母、师长生病了,曾经离弃他们吗?如果从来都没有遗弃过,接着再问遮难:你曾经杀害过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吗?这是讲世俗菩提心,不是讲胜义菩提心;就是说已经皈依三宝,并且发了四弘誓愿,这是发世俗菩提心。发胜义菩提心是证悟了如来藏。如果没有造作这种恶罪,再问:有没有窃盗过现前僧物?现前僧是说这个地方仍有僧宝住持而不是荒废了的寺院。若是荒废了,就是舍弃了,取得那里的财物就不算是窃盗。若是寺院还有僧宝在住持,却加以窃盗,就有遮止。还要再问:你有没有犯过两舌、恶口呢?凡是挑拨是非的人就不许他受戒,否则将来佛门中将会是非不断;若曾与人恶言恶语大声辱骂,也不可以受戒。如果于母亲、姊妹身上邪淫,也不可以受优婆塞戒。如果曾经在大众中妄语,说话老是不诚实,常常欺骗人;又如转述事情时都只讲一半,想要借故达到破坏的目的;或是只讲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不利的另一面都不讲,也是妄语,不许受戒。

〖若言无者,复应语言: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何以故?是戒能为沙弥十戒、大比丘戒、及菩萨戒、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作根本。至心受持优婆塞戒,则能获得如是等戒无量利益。若有毁破如是戒者,则于无量无边世中,处三恶道、受大苦恼。汝今欲得无量利益,能至心受不?〗

语译:问过前面的遮障,还要再开示:善男子啊!这优婆塞戒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因为这个戒能作为未来受沙弥十戒、大比丘戒、菩萨戒的根本,乃至可以作为未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根本。换句话说,优婆塞戒不足以跟沙弥十戒、大比丘戒、和一般的菩萨戒来相提并论;但是却可以作为这三种戒的基础,使将来受戒时一定可以获得戒体而生起解脱及证法的功德。所以要受菩萨戒之前,一定要先把自己的身口意行管好,连优婆塞戒都有这么多的遮止与条件限制,还只是菩萨戒、比丘戒、沙弥十戒的基础而已。所以将来我们传菩萨戒时,大家一定要以至诚心、清净心来受持,因为那是尽未来际受的;并且受戒时不是在凡夫戒师座下受戒的,是得上品戒,所以非同小可。诸位要很慎重的看待这件事情,不要以随意的心态说:好啦!随便啦!要受就受。一定要思惟清楚,然后以至诚心、清净心来受持;因为这是尽未来际的,也是上品戒,所以不是小事。虽然优婆塞戒只是这样,却有一个好处,它是未来成就佛道的根本。因此,能以至诚心受持优婆塞戒,也能获得沙弥十戒、大比丘戒、和菩萨戒里面的无量利益。换句话说,有些人受过优婆塞戒时,可以在菩萨戒、乃至声闻戒上得到很大的利益。

但是反过来说,一件事一定有两面,所以你得到这么大的利益,万一毁破戒律,未来的无量无边世中将会处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中受大苦恼。受大苦恼四个字,往往总是一听就过去了,但其实里面的大苦恼,有谁去想过啊!如果真的是想过的话,脚底都会发凉的,绝对不敢随便轻易的谤法;都是因为没有详细的思量过,所以才敢轻易的谤法。当要否定一个法时,一定要很谨慎的多方求证,若没有先与人家讨论过就直接否定,那就太轻率了。这三恶道中的大苦恼,若曾谨慎、详细的思惟过以后,一定会很小心的处理法义辨正的问题。且不说地狱道、饿鬼道,光说畜生道就好了:现在台湾因为传染病而埋掉了多少鸡、鸭?其余地区且不说它。就算没有被毒死诛杀,快快乐乐的成长,最后还是要痛痛苦苦的被杀,杀了以后当场拔毛剥皮、剁成许多块,多痛苦呢!现宰的鸡、鸭不是可以清楚的看见这个事实吗?所有的鸡鸭不都是这样被活活宰杀的吗?光是畜生道就这样痛苦了,饿鬼道受苦又多倍于畜生道,地狱道又多倍于饿鬼道。所以一旦受了戒,就得要小心:将来落入三恶道中,都不是只有十、百、千生,都是以劫计算的。毁谤正法、误谤贤圣,可就更是长劫的重罪。尤其是地狱罪,越往下层去、时劫就越长:有的地狱一天等于人间一个大劫,那样的长劫无间痛苦,一定很难受、很绝望的,而且痛苦都是无间断,并且是全身无间隔的。受病苦时还会有间断时,痛苦也是局部而非全身的。但下去无间地狱时,那是无间断而且全身每一处都同时痛苦的,所以才叫作大苦恼。回到人间时是经过几世才回来的呢?用计算器都难计算出来的,所以受戒后要很小心持戒,特别是对法义的认知与评论。当然,传戒的师父要先告诫,把丑话讲在前头:你得这个戒体有这么多的利益,相对的,若犯了戒就会有很大的苦恼。讲过以后再问他:你想要得到戒法的无量利益,现在能不能以至诚心来受戒?

〖若言能者,复应语言: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自在天等;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典籍;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汝能如是至心归依于三宝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人归依于三宝者,是人则为施诸众生无怖畏已。若人能施无怖畏者,是人则得优婆塞戒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能如是施诸众生无怖畏不?〗

语译:假使前面的问难都没问题了,接下来还要说明:优婆塞戒的戒体获得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有人归命于佛之后,宁可被人逼迫而捨弃身命,绝对不因被人逼迫断命而归依自在天;在被逼取命的情况下,终究不归依自在天乃至所有的外道。如果归命于佛法以后,宁可捨弃生命,也不愿归依于外道的圣经书籍。如果归依了僧宝,宁捨生命也不再归依于外道,因为外道都是邪众,他们说的法都不正确。如此开示以后,就问他说:你能不能以这样的至诚心永远归依三宝?

如果他能如此尽形寿归依三宝,再为他开示说:善男子啊!优婆塞戒是很难得的。如果有人这样归依于三宝的话,这人就是能施给众生无怖畏的菩萨。若是如此归依三宝而布施给众生无畏,这人就是已经获得优婆塞戒,乃至使他将来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可以证悟菩提。接着问他:你能像这样子施给众生无畏吗?

〖若言能者,复应语言: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语译:如果他说:我能至心受持这个戒。就再度为他开示说:一个人如果有五种事情存在的话,这个人就不能增长财命。哪五件事呢?第一、好乐杀生:当他看见众生时就想要把他杀来吃掉。第二、好乐偷盗:喜欢偷窃别人的财物。第三、邪淫:女人不安己室,或者男人在外勾引别人家室。第四、常常喜欢说谎:就是妄语欺瞒别人。第五、喜欢一天到晚喝酒。这五件事的因果是怎么回事呢?一切众生,因为杀生的缘故,所以现在世获得不好的色身,常常生病,色身也没有力气;而且得到不好名声,这一世不长寿而短命、夭寿;而且他的财物很容易耗减,眷属也往往会分离,诸多贤圣也会诃责他;人家也都觉得他没有信用,不相信他说的话,往往别人作了罪业,却由他来承受恶果,常常会被冤枉,这就是现在世的急恶业之果。

戒师又说明:造作五种恶业的人,捨了这个色身以后,未来世还要下坠地狱,多受无量无边的大苦恼:常时饥饿难当,当他想要获得饮食时,狱卒就用烧溶了的铜液灌入他的嘴里,从口到下体全部烧烂。非常饥渴而又求死不得,偏偏又是非常长寿。如果生在欲界天、色界天,长寿倒是好事;如果在人间有权有势又有钱,长寿倒也不坏,如果他很健康的话;可是如果在地狱,又大苦恼、又饥、又渴,又要常常受刑罚,最好是赶快舍报离开,千万不要长寿。但是杀生、造作五种恶事的人,一定会堕落到地狱,饥渴受罚之下还很长命,真的痛苦不断。来世还要接受恶色、恶力、恶名,他在地狱的色身是很容易被毁坏而且丑陋的,也没有什么力气,所以狱卒轻轻把他一踢就踢走了,根本无力抵抗;后世的地狱境界中也是恶名声:狱卒们一天到晚吆喝他们、辱骂他们,精神上也同时承受种种痛苦,下堕地狱要受这些长寿、长劫的尤重纯苦,这叫做后世的恶业恶果。如果地狱受报完了,去饿鬼道受苦;饿鬼道中受完苦报了,还要去畜生道受苦;畜生道中的苦报也受完了,刚来到人间的五百世中,还要接受很不好的色身,一天到晚病痛而且很多世都短命,又加上贫穷,连治病的钱财都没有。不但如此,他还会连累别人:因为这个大恶业人的因缘力,会使得身外发界一切五谷水果蓏类全部都会减少;这个人的灾殃到处流散而损减众生的福报延后享受;如果他的恶业很重,甚至会流殃散及一天下。这是非常严重的。

也许有人心里想:这是不是讲梦话?我说不然!这些感应,我们几年来是感应多了;不谈个人的感应,光说共同的感应好了:台湾不都一直缺水吗?当你水不够了,就以台风送水给你,把强风送给别人。我们前些时候不是很紧张没水吗?所以又送水给你啦!只剩南部缺水比较严重,还得要那边多一些人证悟,心性改变了就会有好的影响出现;断三缚结的人在末法时代是世间少有的,而我们又增加了实相心的证悟法界实相的证悟所以一定会有改变的。我们还期待《识蕴真义》的出版,未来会使台湾有很多断三结的人,台湾的灾殃就会渐渐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断三结已经极为难能可贵,更何况再加上证得法界实相而发起般若真实智慧?我也一直期待有一个善知识写出书,让我可以看得见他在书中写出来的法义确实已经断了三结:真的能让人读了以后如法观行而断三结、取证初果,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些人写书或在有线电视上演说佛法,说他们可以帮人家断三结,可是讲出来的法义根本无法使人断结,因为他自己的我见都还在,何况能断别人的我见等三结?这就是说,到末法时众生灾难会愈来愈多,是因为断结的人越来越少,而造恶业的众生越来越多,所以殃流天下。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把佛法正义宣示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正法与邪法的分际,从此以后都回归正法,远离邪法,不再破坏正法;能这样的话,恶人殃流一定会渐次减少。断结的人日渐增加,就会使得某地区、某国家乃至某个世界的众生广有福报,这个道理大家还是得要信受。这种感应的事太多了,但因为我们主要是在正法的弘传上用心,所以从来不谈感应。但是这里却要说明:如果大家心地清净,世界就会跟着清净,那才是真正建设人间净土的根本方法;如果心地不清净,一天到晚打扫马路、铺柏油路乃至铺上黄金,不必多久又会变脏了、不清净了,所以说心地清净了,国土就会渐渐的清净;心地染污了,国土也会跟着渐渐染污,所以佛说是人殃流及一天下,这是真实可信的法。

〖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苦,心怀愁恼;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噉,不得色力,是人恶果殃流万姓。〗

语译:接着又向戒子开示:如果有人喜欢偷窃,偷到成习惯了,未来世的身体将会不好或有残缺,也会年纪轻轻的就没力气,使他不能造恶;并且也会成就恶名声,寿命也会渐渐减短,而且他所有的财物也会耗减,因为上辈子的财物都是偷来的,所以后世一定会在因果律的运作下不断的偿还别人,辛苦赚来的财物总是留不住。在乐于偷窃的那一世,也会有酒肉朋友常常来花他的钱,他无法拒绝,所以财物也会常常耗减;眷属也不高兴,也会导致种种外缘促使他们分离;这种乐偷的人,每当有人遗失财物时,第一就是先想到他偷的;即使真的不是他偷的,他也无法解释清楚;纵使好意去亲近依附于别人,人家也不相信他真的是好意来依附,总以为是借着依附而找机会偷财物,所以此人常常会被贤圣所诃责,这就是他这一世的现世报。舍离了这个肉身以后,还要下堕地狱去接受应该获得的恶劣地狱身,那个地狱身很没力气,又是恶名声而叫作地狱人;时时刻刻忍受饥渴与苦恼,却又死不掉而寿命长远,不断的受苦,这就是乐偷者后世恶业之果。

如果转入饿鬼道受苦完了,畜生道也受苦完了,当他初回人间的五百世中,一直都会是贫穷的;即使有人送给他财物,不必多久就会失掉财物,老人家常常说:命中有的逃不掉,命中没有的求不来。他们虽然说的只是表相,但是符合佛法中讲的布施、偷窃的因果。一切人在世间的福报都和过去世的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有关联,有些人在过去世不曾布施,这一世虽然很有脑筋、很会做生意、也很会求神,看哪里庙很兴盛就去求,也很有方便善巧,每次求神都能得到,但总是守不住,钱财很快又失去了!因为求来的钱财本来就不是他该得的,现在那个财物主人还没有来到,有威德的正神先借给他用一用,正主儿一到就得马上还;如果他够聪明,求来以后赶快把孳息布施,未来世就有钱了!但他不懂,把钱财都在自己身上用完了,未来世照样还是贫穷,努力了一生之后还是负债,这就是布施的因果。因为他往世没有种过福田,来世要收割什么福德果实?这种人往世不肯布施,这一世又乐偷,当然就会欠众生很多钱财,来世还都还不完了,还能有闲钱存下来吗?所以乐偷的人都是没有福德的人,未来无量世以后回到人间时,别人布施给他钱财,又帮助他赚钱,可都是随赚随失。这种人,做生意总是赔钱;去为别人作工作,领一份安定的薪水,偏偏又意外事故很多,钱财一直花掉,父母兄弟妻子当然不会爱念他,所以他只好身常受苦、心怀愁恼。这就是乐偷的因果。由于这大恶人的恶业因缘力,会使得一切人民凡是吃了食物以后都得不到应该有的力气,所以说这样的恶人,他的恶果灾殃会流散开来而影响到万姓人家。因此,劝人造善业是很重要的,为准备受戒的人说了这些道理以后,让他知道不可杀、盗。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于妄语,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僧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舍此身已,入于地狱,受大苦楚饥渴热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报;若得人身,口不具足,所说虽实人不信受,见者不乐;虽说正法,人不乐闻;是一恶人因缘力故,外物一切资产减少。〗

语译:佛说戒师还应该为戒子说明:如果有人说话常常不老实,这个人现世的果报就是恶口与恶色;是说他的嘴巴不好,不是说口臭、嘴破、牙齿坏掉,而是不管他说什么话,虽然说的都是真实的事情、正理,但是人家都不相信他,大众都不喜欢看见他,这就是现世恶业的果报。未来他舍了这个色身以后,进入了地狱还要受更大的苦楚及饥渴热恼,这是恶业之后世报。地狱报完了当饿鬼,饿鬼报完了当畜生;三恶道都经历完了,来到人间时还有花报:他初来人间得到人身时,口中应有的器官不具足,或者舌根的扶尘根舌头、胜义根的脑部掌管说话的部分出问题,将不会讲话或讲话不清晰;而且不论他说什么话,别人也都不信他,凡是看见他的人心中都不会喜欢他。这个人假使有一天出来弘扬正法,他说的正法都没有人肯信受,只能讲给自己听。这种恶人一个因缘力量就够大了,一样会殃流万姓:会使他所在的地方资产减少。换句话说,他所住的地方往往不好,这种人多了就会引生水灾、火灾、地震等事。因此,我们还得要让这种造恶业的人日渐减少,应该一面帮助更多的人断结、心地清净,再影响当代有情远离恶业。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诤,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诃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

语译:接着说,假使有人喜欢每天酗酒,不是像有修养的人品酒、欣赏、体会,每天喝得烂醉如泥,那就是耽乐饮酒的人。前两天新闻报导说:有个人开了奔驰车,醉在车子中,等他一觉醒来,竟然跑到大陆去了;小偷不知道车中有人在睡觉,连人带车把他偷了,装进货柜连夜偷运到大陆去销赃。这个人正因为酗酒而闹笑话,实在不好。有人是享受人生,乐于饮酒是在享受品尝酒味,都是适可而止;但是有些人没品味,日里努力打工,赚够了一天的酒钱就不做事了,请假去喝到烂醉如泥;明天醒来没有酒钱了再来打工,这种人还真不少呢!这就是耽乐饮酒者!这种人现世常常会遗失财物,曾经有人醉在环河南路的车子上,等他一觉醒来,车上的所有生财器具全都被偷光了,财物损失真的很严重。而且身心多病,酒喝多了身体就弄坏了。而且喝酒喝太多就会乱了心性,与人喧哗吵闹,不免会与人闹诤,当然就恶名远闻。

世间人如果酒品不好,最好别喝酒;人家说酒有三品,上品像李白那样,喝醉了就提起笔来提上一首好诗、流传千古;中品人是醉了以后安安分分睡一觉,醒来也没事,都不吵人。下等酒品,喝醉了总是吵吵闹闹、无理取闹,什么荒唐事都干了。有的人平常很斯文,但他酒品不好,醉了就一塌糊涂,甚至像新闻报导的:脱光了衣服满街跑,所以酗酒是佛弟子绝对不该有的行为。往往大家一听到某人名字,马上就会说一句:喔!那个酒鬼啊!这真是恶名远闻。而且多喝酒的人往往会丧失智慧,连世间法的智慧也会丧失;常常喝醉酒的人,胜义根会受损,久而久之,做事或思想都会很迟钝、没智慧;迟钝了以后干脆自暴自弃,开始无惭无愧起来,继续耽乐于酗酒的境界中,身体弄坏了以后,当然会得到亚心色力、弊心性,常为一切人所诃责,没有人喜欢遇见他。这种人见了别人就想借钱喝酒,所以人家都不喜欢看见他。像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修善,因为连喝酒的钱都不够了,哪里还能修善?成就恶名声,这就是饮酒的现世的恶报。每日酗酒的人舍离色身以后,往往因为饮酒的缘故,无明所罩而造作种种恶业、下堕于地狱中,多百千世受饥渴等无量的苦恼,这就是后世恶业的果报。将来经历过饿鬼道、畜生道,刚回到人间的五百世中虽然已得到人身,心却常常发狂而且散乱不定,没有办法系念思惟善法,于善法不能系念,总是厌恶而掉散的。因为这种恶人的恶因缘力量,也会问接导致他所在的地方外物资产臭烂。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现在恶果;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恶色力、饥渴长命、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果报;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不得自在。善男子!是五恶法,汝今真实能远离不?〗

语译:戒师还要再向戒子开示说:如果有人喜欢邪淫,他是无法保护自己色身平安的,更不要说保护别人了!那么什么叫做邪淫?譬如俗话说男人在外拈花惹草,女众叫作红杏出墙;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婚姻关系以外,不该与别人有淫爱的关系,否则就是邪淫。现代常有的同性恋仍然算是邪淫,因为违背人间的正常轨则,也是欲界天的天律所禁止的,所以是邪淫;只能有正常婚姻关系下的男女关系,不可超出婚姻关系之外另有男女关系,否则都叫作邪淫。在戒律上说,如果男人花钱去嫖妓,并不算是邪淫,他是买春的金钱交易;如果比照这个道理,女人去午夜牛郎店,也算是花钱买春,也是金钱交易,不算邪淫;但仍然是犯戒,只是不犯重戒而已,因为买春的事情不论是男众或女众做了,都破坏了菩萨应有的清净律仪。假使女众去买春,丈夫会如何看待她?同理,丈夫去买春,妻子也将一样看待他;若是佛弟子花钱去买春,被人家瞧见了,会作何感想?哎呀!这个人受了菩萨戒,还去嫖妓!就会影响到别人修学正法的法身慧命,也会影响到世人对整体佛教的观感,所以虽然不算是犯重戒,但仍是犯轻垢罪,所以也不该做。

至于邪淫而又破坏正法的,就是西藏密宗喇嘛们的乐空双运、大乐光明:他们所谓的无上瑜伽、吓噜葛、喜金刚、时轮金刚等等,都属于邪淫加上破坏正法,说穿了就是出家人贪在家法;假使显教法师与异性实修双身法,就成为毁破重戒,舍寿后必下无间地狱,不是下一般的地狱。虽然密宗辩称受了密宗的金刚戒以后就可以与异性合修而不算犯戒,但那个戒只是密宗编造一个假佛而人为施设的虚妄戒,并非佛戒,所以舍寿后仍然逃不了无间地狱的长劫尤重无间纯苦。有很多女众问我说:奇怪!我老是觉得那些***的眼神怪怪的!我说:人家男生都不会觉得怪,就只有妳们女众会觉得怪怪的。她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是女生!她听不懂,我就告诉她:西藏密宗从开始入门的第一灌顶就是用双身法的意思帮你灌顶的。喇嘛是怎么观想之后灌顶的,我告诉了她,她说:哪有这种荒唐事?我说:事实就是这样!她说:我不信!我说:你要是不信,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在这里,白纸黑字写在这里,妳自己读。然后再告诉她第三灌、第四灌,然后我说:所以***看见每一个女人,他第一个思想就是先观察这个人可不可以当明妃,他会先观察妳适不适合当他的佛母、空行母?譬如陈履安的儿子陈宇廷娶的那个太太叫作空行母,其实是为了合修双身法而说是佛母、空行母;所以西藏密宗喇嘛见了女人,第一个思想就是先观察这件事,他一定会想到眼前这个女人的下体是否可以当明妃、佛母,也一定会勾起欲火来。那妳想:他们看妳时会不会色瞇瞇的?当然会!这才是正常的喇嘛!假使他看妳的时候不会色瞇瞇的,就表示那个喇嘛还没有入门,或是不正常的喇嘛。

事实就是这样,这就不单只是邪淫,他们还得加上破坏正法的大罪,因是以外道法取来冠于佛法之上,狡辩是比佛法更高的佛法。他们如果偷偷邪淫犯戒也就算了,那只是他们个人的事,我写书时就不用提到他们;可是他们偏偏要把欲界中最低层次的法、欲界中最重的贪爱,拿来套在佛法的最高境界的上面,说欲界最低贱的乐空双运比佛教究竟佛的层次更高,妄说是成就报身佛果的无上大法,我就无法坐视了!他们所谓的报身佛境界,是得到乐空双运的淫乐触觉常不间断的果报而叫作报身,那跟我们讲的报身佛究竟清净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可说是天南地北而没有交集点,当然是外道法。

密宗黄教以前一直辩称说:我们密宗黄教根本没有这种法,宗喀巴是禁止的。其实只是在欺骗大家,那我们干脆把他的《密宗道次第广论》打字贴到网站上去,让大家看看宗喀巴是怎么讲的,证据明确,他们现在没得辩解了!明明是努力在实修淫乐的双身法,口中却辩称没有、辩称他们黄教禁止修双身法,心口不一,实在太不诚实了!如今被我们提出证据破斥了,所以他们现在恨死我了!但是,要恨人之前,应该先检讨自己有没有错?有没有心口不一的欺骗学人与佛教界?如果自己真的没有错,才可恨人;明知自己做错事了还要欺骗佛教界,如今被人举发时就该认错改过,却还要恨人,那就好像恶人杀人又放火被法官判了刑,他却恨法官说:法官!你判我死刊,你好可恶!这真没道理,也是讲不通的。所以西藏密宗的乐空双运其实是邪淫兼破坏正法,可怜的是近年来有许多显教法师跟着暗中修学密宗的双身法,所以双身佛像卖到缺货,将来舍寿以后都免不了陷身无间地狱中,长劫无间的苦痛,想起来真是令人心痛、悲哀。像这样邪淫兼破正法的西藏密宗喇嘛,说他们能在正法上面有证量,那是全然不可能的。

不但说三乘菩提的证量全无可能,乃至最简单的神通,他们也是绝对得不到的。所以他们密教上师所说的古时祖师,譬如莲花生、密勒日巴等人说有大神通,都是在世时没有,死了以后才有的,都是死后才渲染说有神通的,生前都是不曾有神通的,每一个密宗的祖师都是这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道理吗?我告诉诸位,想要修学神通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淫欲的贪除掉,淫欲的贪欲越重,神通就离得愈远;神通修证的最大障碍就是男女贪,可是宗喀巴规定:每天要八个时辰(十六个小时)常抱女人而不离身的修乐空双运,否则就是犯金刚戒。那正是大贪,大贪淫欲的密宗祖师怎可能发起神通?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神通,不要轻信他们的谎言。除非他回归显教修清净行,经过几年确实断除欲贪之后再专修神通的加行,才能发起欲界定中的五神通;如果不离双身法,永远都不可能发起神通的,不但善法不能修证,世间法的神通也不可能修证成功的。他们又加上犯了邪淫重戒以及破坏正法,有何证量可说呢?

他们又说证得甚深禅定,可是禅定的证得,首要条件就是离欲,才能发起初禅;但密宗古今喇嘛与上师都是大贪淫欲的,根本不可能证得初禅,何况是二禅以上的禅定呢?有什么深妙的禅定而说是甚深的禅定呢?而且他所谓的禅定,都是以双身法中的淫乐境界来分位的,根本就不是佛教中讲的四禅八定及其它的三昧,所以他们夸大其词的甚深禅定证量,其实都是自欺欺人之谈。只要你懂得佛法粗浅的义理,就可以瞭解密宗了;像他们这种人乐为邪淫,不能护持自己的色身,除非很有钱而可以赔上大笔金钱作遮羞费;自己都护不了,更别说求护别人了!不信的话,你们可以注意:每过半年、一年,报纸、电视就会报导说哪个佛教寺院又产生了性丑闻。天晓得!那根本不是佛教的寺院,那都是西藏密宗的寺院,与佛教根本就不相干!但是我们佛教就这样一直被拖累,这都是某些不务正业的显教大法师们承认密宗也是佛教,我们佛教才会不断的被密宗寺院的喇嘛或修学密宗双身法的法师们拖累!但是社会总是继续不断的被藏密蒙骗,他们的处理方式是一贯而有效的:只要是与女信徒合修双身法而被举证拆穿的,就说那是假喇嘛;若是暗地里仍在继续与女信徒合修双身法,但是还没有被拆穿的,就说真喇嘛。社会人士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处理方式,总是说:又有假喇嘛冒充西藏密宗的喇嘛,犯了性侵害罪。

他们修习双身法,如同渴饮鸩毒一般,短暂的舒解了渴爱,但是不久一定毒发:当他们暗中与异性弟子合修双身法时,身受快乐,正是出家人贪着在家法;但是被异性弟子的配偶发觉时,捉奸举证出来而发生性丑闻时,一定先有一段煎敖一的过程,日子绝对不好过;受害人会向他们开口:五千万台币和解。你拿不出来?好!我会让你见报,名声败坏;并且在电视台播出来,还要在法院告你姑碍家庭、通奸罪,让你去坐牢。请问这时官家要不要办他?当然要办!因为侵犯了人家的家庭了,一旦提出告诉,他还能保护自身吗?连自身都保护不了,得要去吃牢饭了,还能保护他的眷属吗?所以说此人不能护自他身。但是佛教界暗中修学双身法的显教法师或密教法师们,事发时都是以大量金钱来解决的:把佛教信徒奉献的大量金钱,用来解决他们贪爱淫乐的后遗症。

一切众生知道藏密的法义时,当他们遇上***时都会这样想: 我太太会不会去跟他学?会不会与他上床合修双身法?如果是遇到西藏密宗的女上师,每一个女众都会想:我要小心喔!我先生可别跟她接触!所以一切众生见了都会怀疑他们,这就是藏密喇嘛或女上师们都会被信徒起疑的原因所在。如果有人喜欢拈花惹草,老是要勾引人家的配偶,所有人亲戚朋友见了都要提防:不要与他接近,免得我家老婆(老公)被他(她)勾引。所以一切众生见皆生疑。邪淫的人也同时会打妄语,因为邪淫一定要偷偷摸摸的进行,想要瞒人而暗地里实行,做事时当然要妄语在先,绝不可能老实说:我明天要跟你老婆上床合修双身法!假使被人怀疑某一天与别人老婆上床,人家质问他: 你说没有与我老婆上床,那么你那一天人在哪里?明明是勾引别人家juanshu,可又不能承认,只好编一大套的谎话来取代他那一天与别人老婆去某处合修双身法的事实,所以说话时一定要先打妄语。像这样的人,一切时常受苦恼:常常要担心会不会被别人抓到。因此每天心思浮动,不断的在想那些事情,心常散乱就不可能修学善法。

喜失财物所有,譬如在家的密宗上师,去年被抓到与别人老婆合修双身法,遮羞费花掉两百万,今年再被抓到又花掉二百五十万,不断的失财;若是执迷不悟继续不改,有可能最后连基本财物都会失去。这种人,老婆、儿子、女儿都不喜欢他,因为每天都有人上门来找麻烦;子女看他背叛了妈妈,见了他就讨厌。最后可能是在外面金屋藏娇,无心经营事业;事业一败,小老婆也就跑掉了!当他想要回来大老婆身边时,大老婆也不理他、不让他进门;子女也会帮忙把他挡在门外,有谁会恋慕他呢?因为这个缘故,老来受苦,不久就死掉了!还不到五十岁呢!真是寿命短促。这种人太多了,正是现世报的恶果。

等他舍寿以后还得下堕地狱,因为他邪淫而侵犯了别人家配偶,甚至有人使得别人家庭破碎,恶业很大就下地狱了。下了地狱以后当然也是恶色恶力、饥渴长命、无量苦恼,遭受后世恶业果报;将来报尽而经历过饿鬼道、畜生道才能回到人间来,同样是色身不好,而且讲话时谁都不喜欢听,不管谁见了都讨厌他;由于邪淫的余报,他家中妻子也无法守护,管不了妻子红杏出墙,又无力与人抗争。若是古时,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只要你有钱有势;但是他纵使娶了妾,一样不能守护;乃至他所雇用的男女仆人也都无法守护,不久就散尽了:这就是他无量世以前邪淫的余报。像这种恶人的因缘力,也会使得一切外物不得自在。有人想:这人邪淫下了地狱受苦以后轮转三涂才上来人间,为什么还会有妻妾男女仆人?其实无妨:他在往世常常邪淫时,也会有时恻隐之心而造了一、二件大善事,恶业大就先报;报尽了回到人间时还是有往世行大善业的果报而拥有妻、妾、仆人,可惜就是不能长久。都因为邪淫的余报,使得身外之物不得自在,常常会散失掉。戒师将这五个重戒说完之后,接着就问戒子:善男子!杀、盗、淫、妄、酒等五个恶法,你能真正的远离吗?

〖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事法所不应作;何等为四?为贪因缘不应虚妄,为瞋恚、痴、恐怖因缘不应虚妄,是四恶法,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如是五处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复有五事所不应作:一者不卖生命、二者不卖刀剑、三者不卖毒药、四者不得沽酒、五者不得压油。如事五事,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复有三事,所不应为:一者不作罗网、二者不作蓝染、三者不作酿皮。如是三事,汝能离不?〗

语译:杀盗淫妄酒等五恶,戒子确定能远离不犯了,还要再告诉他:善男子!除了这五种以外,还有四件事情不许做,哪四件事呢?第一、为了贪求世间财物或淫欲的因缘时,仍然不可做虚妄语、虚妄行。第二、遇到瞋恚、愚痴、恐怖的因缘时,一样不可说虚妄语、做虚妄行。所谓恐怖因缘是说遇到了即将产生的危害,心里很恐怖,就设法让别人替代自己去受害,这是为恐怖因缘而做虚妄的事;同理,为了贪瞋痴及恐怖因缘做虚妄事,也是不应该的。接着要问:善男子!这四件恶法你能不能远离?如果他说可以做得到,也就是心已经把定不变了,接下来还要再告诉他: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五个地方不许游历、涉足: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譬如屠夫家中千万别去,要避免与屠夫来往,因为他是专门杀害众生,常与屠夫来往,会使人认为你认同他继续杀害众生,所以不该去。又如淫女的家中或者她执业的场所,避免有人看见了误会你去那里买春,谤你犯戒。

酒廊、酒家,在受戒以后也不可以去,免得别人误会你受了戒以后还进去酒家喝酒。有时你不是去喝酒,是刚好有一件生意与酒家老板往来而约在他的酒廊见面,但是别人看见了容易误会你去喝酒;如果是跟酒店老板做生意,最好请他过来,你帮他出出租车钱,甚至请他吃午餐都可以,千万不要去他店里。受戒以后也不要去国王的皇宫,因为别人会认为你是要攀缘国王,想要获得不正当利益。还有就是屠夫执业的屠宰场也不该去,以免别人误会是请屠夫杀猪宰羊或是去买肉。特别是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去屠宰场,坟墓也少去;我这个人不信邪,所以到处去;但是你如果八字轻而体质敏感,那就少去。八字轻是因为福德比较少,那边有很多动物的孤魂野鬼,去了往往遇到就倒霉了,就一直被跟着,阴气就变得更重了!所以不要去旃陀罗舍。戒师说完了,就问戒子:这五个地方,你能不能远离啊?

如果他说:这也可以遵守。再告诉他: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还有五件事情必须遵守:不卖生命、不卖刀剑、不卖毒药、不许卖酒、不可压油。卖生命的最严重过失是贩卖人口,去抓了人来当奴隶卖掉;其次是专门养鸡,养大了卖给别人杀;养牛、养鸭、养猪、养鹅等等都是卖生命,如果不是把性命剥夺了,哪儿有肉可以卖?卖生命是无慈无悲,菩萨绝不许做。第二是不能卖刀剑,如果开缘而卖刀,就只能卖菜刀或别的不属于杀害生命用的刀子,凡是杀害众生性命的刀子都不卖;若果因此而使原来的刀子店不能维持,那就只好改行了!刀与剑主要是指长短刀以及长短剑,剑是两面刃而直的刀,刀则只有一刀而且是稍微弯曲的;菩萨不可以贩卖杀害众生的刀与剑。第三是不卖毒药,古时是指可以害人性命的砒霜一类毒药;不能广义的扩大解释,否则农药店就不能经营了;因为杀虫剂也都是毒药,只是不害人类而已;但是终究有伤慈悲,所以菩萨不许经营农药店。

第四是不可以开酒店,菩萨不能去酒店,也不能开酒店;假使买一罐米酒专作炒菜使用的,那就没关系,但是不可买啤酒,因为那是用来喝的。对在家人,我们不要求连炒菜都不可以放极少量的酒,但若能不放则是最好的;这一条戒法主要是不许开酒廊、酒家卖酒,因为喝酒会助长众生的无明。特别是想要修证禅定的人,千万记住我的话,绝对不要饮酒;因为酒一喝下去,马上会影响到你的定境,使你无法愈来愈深细,只会愈来愈退转,所以千万不要喝酒。西藏密宗的喇嘛与上师们喜欢喝酒,还可以拿来供养他们的密宗佛、密宗菩萨,其实都是鬼神冒名的佛菩萨;那么喜欢喝酒,其实也跟双身法有关;但是喝了酒,禅定就不可能修得好。而且他们所讲的禅定是双身法的一心不乱,那并不是禅定。修证禅定的人都不许喝酒,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所以菩萨不许开酒廊,以免帮助众生增长无明。

第五、不可以压油,这是指压麻油。这是指印度的压油法,不是讲台湾的,这意思要区分清楚。在中国是把麻油炒熟了来压榨,印度则是麻子收成以后暂时放着让它长虫,长了很多虫以后再把剩下的麻子跟虫一起炒熟了再压油,他们认为这样比较营养?犹如有些人买了中药放着,故意抓些虫去蛀中药,然后再吃长大的虫,意思是一样的。这样压榨疏油,是要杀害很多性命的,所以佛规定不许吃印度的麻油,身为菩萨当然更不许压麻油了。中国的麻油则是不许长虫的,长虫就不要了,所以台湾与大陆的压油是没有问题的,不犯这个戒律。这五件事情说明过了,要问戒子说:这五件恶事,你能不能远离呢?

如果戒子可以远离,还要向他说: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还有三件事情不许做:不作罗网、不作蓝染、不作酿皮。菩萨不可编织罗网:譬如网鸟、网鱼的网子,都不许做;你如果开这种工厂,就赶快转业,或者是转编别的东西。第二是不可做蓝染的工作,古时没有化学原料,都是取用植物树皮来做染料,这将会使整棵树毁坏,依附树木生活的昆虫都会死掉;有的动物则是依附那棵树为家而存活,为了蓝染而把树木剥皮毁坏,将会伤害众生,不是慈悲的菩萨所应作的;而且蓝染也会杀害细虫,也是间接的杀生。并且蓝染也是帮助杀生,因为皮革也需要染色,作蓝染的人就与杀生者成为共业者了,所以不要开染坊。如果你纯粹是帮人家染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不是染动物的皮,而且是用化学染料做原料,那就无妨。第三是不做酿皮,酿皮又叫做叉罗波尼,翻译成中国话叫作灰水。为何菩萨不做灰水?因为要衣物或皮革染色之前,一定要先用灰水把表皮的脏东西洗掉;灰水的碱性很强,用久了以后总要倒掉,倒进河水里就会伤害很多众生,所以不许酿皮。戒师说明完了,就问戒子:这三件事,你能不能远离?

〖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复有二事,所不应为:一者摴蒱、围棋、六博,二者种种歌舞伎乐。如是二事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种人不应亲近:一者棋博、二者饮酒、三者欺诳、四者喜酤酒。如是四人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法放逸所不应作。何等放逸?寒时、热时、饥时、渴时、多食饱时、清旦暮时、懅时、作时、初欲作时、失时、得时、怖时、喜时、贼难、谷贵、病苦壮、少年衰老时、富时、贫时、为命求财时,如是时中不修善法;汝能离不?〗

语译:戒师继续说明: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两件事不应该做,第一是摴蒱、围碁、六博,第二是种种歌舞伎乐。摴蒱是牧猪奴的游戏,这会贬低菩萨的身分,因为那是蹲在地上玩的无聊人的游戏,有失菩萨的威仪。围碁就是围棋,在现代的日本是很高尚的游戏,可是菩萨若也喜欢玩这种游戏,不但会旷日废时,而且会心心念念想着下棋招数,心就放逸而不在佛法上了。而且有的人玩围棋时如同玩象棋一般,一盘接一盘停不下来,非要玩到赢了一盘以后才肯作罢;假使对方不肯暗中放水,玩到天亮时都还在玩,真的荒废心神;乃至睡觉时都在想:下一回这一目棋我要摆在什么地方。或者:下一回我用马后复炮来将他。都没办法在善法上用心,事业也荒废了,这就不像菩萨了。六博就是用骰子来赌博,比大或比小,都是会上瘾而荒废了善法的修学,所以受菩萨戒的人都不应该玩。

第二是不许唱歌、跳舞、玩音乐;若你受了菩萨戒以后,一天到晚在家中唱歌还不够,还常常去卡拉○k店唱,人家说学佛的人怎么学成这个样子?所以真正说来,弘法时不应该搞佛乐这些东西,可以用它来做接引众生的方便,但不应该把它当作正事来办,所以学佛了就该把声乐丢了,除非你是以此作为职业的,那倒无妨继续唱;若不是以此作为职业,就可以停下来了。所以我自从学佛以后就不再唱歌了,至于跳舞就更不用提了,因为我天生不会跳舞,也没学过。跳舞会失掉了菩萨的威仪,跳起来时就不像个菩萨了!所以交际舞就更不可以跳了。伎乐就是以乐器的弹奏自娱,譬如玩吉他、吹大喇叭、小喇叭、弹琴等等,看起来不像是庄严的菩萨,因此凡是跟歌舞伎乐有关的游戏都可以免了,千万别舍不得。

我对这些是很有决断的,在学佛前买了一些好几千块的原版唱片,常常买来放着,每次都是买一整套,整套整套买回来,总是想:先把原版唱片买好,等我有空时再去买音响放来听。所以看见喜欢的就买、买、买,买了都堆在橱子里面,都还没有听过,正想去买音响时正好接触到佛法,发觉我想解决的问题应该在佛法中,所以就一头栽进去,根本就没时间听原版唱片了,也认为未来不会有时间欣赏音乐了,后来就把那些原版唱片都送人。假使放不下而继续听音乐,你还能有时间学法吗?还能参禅吗?想要受优婆塞戒的人,应该远离以上所说的两件事情。戒师应该要问戒子能否远离?

如果戒子可以远离这二件事情,再向他说明: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四种人不应亲近:第一、每天沈迷于下棋或赌博的人;第二、每天喝得醉醺醺的人;第三、常常说谎欺骗众生的人;第四、喜欢卖酒的人。戒师问戒子说:这四种人,你能不能远离?

如果戒子能做到,还要再要求: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些法是放逸的,凡是放逸的事情都不应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放逸呢?譬如天气太冷了,我不想打坐;今天太冷了,我不想去正觉讲堂听经了。或者今天太热了,去到讲堂时可能浑身是汗,我不想去;或者现在太饿了,我没精神打坐、没精神读经、没精神闻法;现在口渴了,没心情参禅;现在吃太饱了,现在肚子饿了,不能参禅了!或者心中恐怖时、欢喜时、贼难时... ...;总之他有一大堆理由而不想精进修持正法,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都可以使他放逸。有的人说:现在米那么贵!赚钱要紧!不是学佛的时候。有时因为有病,所以不想学佛、参禅;也有人说:我现在年轻力壮正好赚钱,为什么要学法?有的人说:我现在还年轻,学佛是老人家的事。等到老的时候又说:对不起!我现在没力气学佛。还有人正当有钱时说:我现在这么有钱,我要先享受享受再讲。这种人是事业失败了才去出家学佛,心态就不很正确了。现代人出家大部份是年轻人比较多,或是事业有成以后想要追求实相、追求智慧,所以出家,但以前也很多人是因为情场失意所以出家;寺院什么时候变成他们逃避感情的地方了?真的很奇怪!其实应该是为法而出家,或者为众生而出家。还有人是为了贫穷而没有心情学法所以放逸了,但是这时反而要鼓励说:既然一直贫穷,不能改善,那你不如出家好了。反过来鼓励他,贫时出家也好,至少多一个人种种菜、看看山门,在佛法环境中就不会放逸了。有人为了活命而求财,就放逸而不修学佛法,这也是放逸者。所以一切时放逸的人还真多!戒师把放逸的情况说明了,要求戒子必须远离放逸,然后问他能不能远离放逸?

〖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财物不应寄付四处:一者老人、二者远处、三者恶人、四者大力。如是四处不应寄付。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者少作多说。是四恶人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应令是人满六月:日亲近承事出家智者。〗

语译:假使戒子说他可以远离放逸法,接下来再要求他:受了优婆塞戒了,应该要先学世间法。换句话说,戒子要能先填饱肚子,衣食无虞再来学法,不要赖着常住,老是要吃寺院常住的食物;所以叫他先学世间事,有了谋生的技能,以谋生技能如法求财。求财得要如法,就好像中国人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无道强取。如法求得财物以后,要分作四分:四分之一拿来供养父母、自己、妻子、眷属,当然这是以一般人的收入来讲的。再把四分之二用来做资本,如法贩博;贩是出售,博是交易;剩下的四分之一钱财,要累积起来,作为将来随时应变之用;预防万一营业失败时,还可以有个退路;或者将来要扩大营业时增资之用,这就是藏积拟用。戒师说完了,就问戒子:这四件事情你做不做得到?如果他说可以。还要再向他说:你所有的财物如果要托付别人保管时,有四个地方不应该托付:第一是老人,第二是很远的地方、第三是恶人、第四是有大势力的人。这四种人都不应该寄付财物。为什么不应该寄付在老人处?譬如说有人把古董请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保管,或将房地产登记在一个年纪很大的好朋友名下,有一天那人突然死了,他的子女当然就去办理继承,就把你托付的财产继承过去,或是把你的古董据为己有了!当他们在办继承时,你去说明:这是我托付他、登记在他名下的财产,你要过还给我。他们往往会不认帐的告诉你:我父亲从来没说这是你的财产,这应该是我父亲的财产,我为什么要还给你?古董也一样的情形,有时明明知道那是人家托付的,却故意装迷糊。如果有财产暂时登记在别人名下,记得去法院办个认证:双方写下信托书:某乙名下某某地方某某土地总共几笔,都是某甲所有,信托在某乙名下登记所有权。将地段、地号、面积都写好,再把所有权状拿在手里。信托书中还要写明:某甲随时可以请求返还产权。然后一起到法院去认证或公证,由法院证明这件私文书的真实性,子女将来就赖不了帐。但是古时没有这种认证的方法,老人死后就死无对证了,都要不回来,所以不应寄付老人;假使财产都失去了,还能行菩萨道吗?没有行道资粮了!所以不应该寄付老人。

第二、不可寄付在远处。古时的远处可能是徒步走上一年,应急时就来不及了!有人也许说:我去存在美国。万一又来个九二一大地震,你想要领钱应急都领不到;好在现在可以汇款,但是也得要在美国那边有人能为你提款,那也是一件难事;但是古时的远处是更难处理的。第三、不可寄付在恶人身上,恶人喜欢偷拐抢骗,若是寄付在他那里,正是把肥羊送入虎口,一定会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千万不要寄付。第四种人是有大势力的人,也不要寄付财物;因为当你想要讨回来时,根本就讨不回来。不该把你的财物寄付在这四个地方。说明之后再问戒子:你若寄付财产时能不能远离这四种人?

戒子如果可以做到,还要再告诉他说:你受了优婆塞戒,有四种恶人要必须远离:第一、乐说他过,他最喜欢讲别人的过失,每天四处去讲别人的过失;这种人会在无意间挑拨离问,明明是个好人,他会说这个人很邪恶;误信他的话以后就会失掉好因缘,所以要远离。第二、乐说邪见,明明无余涅槃是要把自我灭尽了,变成纯无我,他偏偏强辩:正好是这个清清楚楚的心可以入住无余涅槃境界中,所以只要一念不生时就叫做涅槃。不论你怎么解说,他始终不信受。又如你好意告诉他:证得阿赖耶识就是禅宗的开悟。他说:不!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你不应该信受。每天向你诽谤真心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正是乐说邪见。他会常常来向你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啦!你被骗了,另外一个真如心才是如来藏。另外一个心是哪一个呢?原来是离念灵知!正是意识心!这就是乐说邪见的人,他会害你坏掉法身慧命。第三、口软心恶的人,他心中很邪恶,常常在算计你,可是嘴巴都跟你说得很甜美,每天甜言蜜语奉承你,说好话,那你得要小心这个人,赶快远离,这叫作口蜜腹剑。第四种人少作多说的人,就是每天不亲自做事,只管出一张嘴编派别人做事,不要亲近这种人,要赶快离开。戒师说完了就问他:这四种人,你能不能远离啊?如果戒子能做得到,就让这个人在整整六个月之中,每天都来亲近出家而有智慧的传戒法师,为他做事服务;当戒师观察他确实奉行了,才可以传戒给他。

〖智者复应至心观其身四威仪,若知是人能如教作,过六月已,和合众僧满二十人,作白羯磨:大德僧听:是某甲,今于僧中乞受优婆塞戒;已满六月中,净四威仪,至心受持,净庄严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听者,僧皆默然;不听者说。〗

语译:观察满足六个月了,准备传给他戒法的出家法师,应该和合僧众二十人来共同作羯磨。既然要亲近承事出家智者,而且是整整六个月中都来亲近出家的有智戒师,承事种种事务,还要再和合众僧满二十人才能传戒,显然优婆塞戒是只能由出家法师传授的,在家菩萨乃至等觉位时都仍然不许传这个戒法的,这与梵网、地持、瑜伽等菩萨戒大不相同。观察满六个月后要召集和合僧满足二十人,然后对至少二十人的僧众公开声明:诸位出家的大德僧,请你们大家听着:这个人名叫某某某,在众僧之中祈求传受菩萨优婆塞戒,到今天已经满足六个月了;在这六个月中,他真的能清净四威仪,以至心至诚心承事戒师,并且受持这个戒法而无违犯,如此庄严了他的心地;这个人有丈夫的心性,而且是男子身,不是女人身。众位大德僧,如果听许这个人受持优婆塞戒,就不必表示意见,可以默然尤许;如果不允许他受优婆塞戒,对他有意见,就请你当场说出来。所以必须是男子身才能受这个戒,女众是不能受持这个戒法的。

〖僧若听者,智者复应作如是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僧已和合,听汝受持优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若有成就如是戒者,当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若破是戒,命终当堕三恶道中。善男子!优婆塞戒不可思议,何以故?受是戒已,虽受五欲,而不能障须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为不可思议。汝能怜愍诸众生故,受是戒不?若言能受,尔时智者次应为说三归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受三归已,名优婆塞。〗

语译:这种菩萨戒是专为在家男众施设的,是为了优婆塞准备住进寺院中当近住男,准备当出家菩萨而施设的,不是为女众而施设,所以叫作菩萨优婆塞戒。也许有人说:那您讲这部戒经,好像跟我们女众无关。其实不然,戒的道理是一样的。这部戒经虽然是为将来准备出家的男众菩萨,作出家兼受声闻戒的预先准备;不过里面所说布施的因果、解脱与实相的真理,以及实相中所说的异作异受、自作自受,道理则是相通无异的。这部分,在增上班课程中也有人问到这个问题,因为时间不够,也因为在《优婆塞戒经》中即将说到,所以当时不作解答;这部经稍后即将会说到这些法义,说完后诸位就可以了解了。这部戒经中说的自作自受、异作异受等道理,其实正是第一义谛的实相正理,是学习大乘法的佛弟子们都应该深入理解的;对这个真实义有了深入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因此而断除许多迷惑,将来就有因缘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因此就能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了,所以这部戒经对参禅人而言,其实也很重要;而且,借着理解戒理、持受戒法的功德,也能使参襌者渐渐具足证悟的因缘。

言归正传,和合僧已经听许了,所以戒师准备为他传戒;但是传戒之前应当先受三归依,如果不是三宝弟子而传给他戒法,就是不如法;为了预防戒子这一世还没有三归依,所以为他先传授三归依。智者戒师应该要先开示:善男子!你详细的听好!如今二十位大德僧已经没有异见,和合同见而听许你受持优婆塞戒。这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你如果能受这个戒,将来受比丘戒或菩萨戒时就都不会有遮障。这戒也能作为未来修学一切善法时的助缘,不会再产生种种的障碍;如果有人能成就优婆塞戒的戒行,此人将来就会证得须陀洹(预入圣流、见地)的果报,乃至证得二果的薄贪瞋痴(薄地)的境界,甚至能以在家身而证得三果(离地离贪瞋痴)的境界。相反的,如果破戒命终之后,将会堕落于三恶道中。在佛法中,利益愈大的戒法,犯了戒的弊害也就愈大,利与弊是相对等的。譬如供养或诽谤世间人,一定有它的因果,但是善恶因果比较小,因为他是解脱道中的凡夫,更是佛菩提道中的凡夫;若是供养或诽谤证得四襌八定的人,因果就大一点;供养或诽谤初果人,因果就更大;供养或诽谤明心的人,因果又比初果人更大;供养或诽谤地上菩萨,又比供养或诽谤阿罗汉的因果更大;若是供养或诽谤等觉与诸佛,善恶因果就难可想象了!当供养他利益愈大时,对他做反面的事情以后,因果也就愈严重。所以:赞佛功德无量无边,功德极大,当然对佛诽谤一句的后果也是无量无边的。同理,受这个戒法的果报这么大,未来能证得初果乃至三果,如果破戒时当然要堕三恶道,面对的恶报也会很大;因此,身为大德僧的有智戒师还要开示说:善男子!这个优婆塞戒不可思议,因为受了这个戒以后,即使在家中受用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却不会障碍你证得须陀洹果乃至第三果,所以不可思议。

从解脱道来说,如果是在家身,不离欲就不能证得阿那含果,这是一般法师居士所知道的;但是在家身的佛弟子,如果能离欲,其实一样是可以进断五上分结的,同样是可以证得阿罗汉果的;所以离欲与否能否断除我所五欲的贪爱才是能否断除五上分结而成为阿罗汉的关键,不因在家或出家身相而有差别;若不能离欲,就无法证得三果,当然就与四果无缘了。若从佛菩提道的修证来说,道理也一样;如果在家身就不能得阿罗汉的果位,那显然在家相的初地入地心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就是假的了,在家相的六地满心证得灭尽定可以成为俱解脱而不取证无余涅槃也应该成为假说了,在家相的八地以上菩萨也是阿罗汉,乃至等觉菩萨也多数示现在家相,你想这些大菩萨们有没有阿罗汉的解脱果证呢?(大众答:有!)所以,正在修断五上分结的人能否实证阿罗汉果,是依能否断除我所的欲贪而定的,不是依在家身或出家身而定的。出家的环境以及受持声闻戒,比较容易证得三果(注);但因优婆塞戒是为了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依照戒理而实行时,虽然受戒之后住在家中是不离欲贪的,一样可以证得三果。若不是正受这个戒法而住于家中,在不离欲贪的情况下无法证得三果的。(注:但现在的出家人已经与在家人一样,都因被大法师误导而不肯否定意识觉知心,坠入我见中而无法证得初果,虽然有声闻戒与出家离欲的环境,三果仍然无法证得。甚至有部分大法师被藏密误导而暗修双身法,成就无间地狱罪。)

但不可因为这部戒经说持此戒的在家人只能证得三果,就说在家人都不能证得四果,否则就是引喻失当,误会经义。假使在家人已断五下分结而又能离欲贪,也可以断除五上分结而实证四果的,只要自己有智慧,或有大善知识指导。所以,证或不证第四果,是依五上分结的断与未断而定,不是依身相而定的;假使出家后证得初果的人,不能离欲贪身不行欲而心仍有贪、心仍有慢一样不能证得四果;这才是实证阿罗汉果的真实理,与出家身或在家身无关。但是古时在家人证得四果的比例相差很大,是因为在家人常与五欲同处熏习,较难断除欲贪,所以人数当然相对的少很多,这与阿含部经典说有极少数在家人舍报时也是阿罗汉的说法,其实正好相符合。在大乘法中也是如此,所以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初地菩萨,在人间仍然是极少数。但是诸地菩萨对五欲都没有贪着,却仍然常处于五欲境界中,示现与诸贪欲众生同事而利乐众生,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经常处在欲火中而清凉自在、不起贪爱的,所以诸地菩萨都是能在欲行禅、火中生红莲的不可思议者,这是阿罗汉与辟支佛们所不能思量测度,也都做不到的。

优婆塞戒的良好受持者,所证的最高果证为三果,是因为佛允许他仍然保有欲贪之心而受用在家人的五欲;如果在家之身而离五欲的心贪,表示他将来也是可以证得阿罗汉果的,因为离开心贪的不久以后,在已断三缚结的前提下,他只要略修禅定就可以很快发起初禅,实证三果。所以法无定法,千万不要在尚未真实了知经文以前,就以此经文而非议彼经文,否则将会成就谤法的恶业。正因为受优婆塞戒以后,在家中受用五欲而不会障碍他亲证初果乃至三果,这与受用欲贪的人绝不可能实证三果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这戒真是不可思议。智者戒师接着就问:受戒以后可以证得初果乃至三果,以后就可以大利众生,你愿不愿意怜愍诸众生的缘故来受优婆塞戒?如果他能接受,所以在传授与戒法之前要先为他说三归依。完成了三归依的内容,他才是真正的优婆塞。具足了优婆塞的身分才可以为他传戒。

〖尔时智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如来正觉说优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无分,或有多分,或有满分。若优婆塞受三归已,不受五戒,名优婆塞。若受三归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归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归持二戒巳,若破一戒,是名无分;若受三归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归受持五戒,是名满分。汝今欲作一分优婆塞?作满分耶?若随意说,尔时智者当随意授。〗

语译:优婆塞戒不是全分受,而是可以随自己的心愿来受的;心愿大、意志坚定者,可以满分受或多分受,多分受与满分受当然证果会比较高,如果是少分受,将来所证的果位一定比较低,这是相对的。因为心念不够坚强,也不愿意舍弃五欲法中的世间享受,就表示无法更清净,我所的贪更重,当然将来能证得的果位也就愈低。一得一失,两边一定是相等的:世间法上舍得愈多,解脱道上的证量就愈高;解脱道的证量如果愈少愈低,他在世间法上就是放舍得愈少,这是相等的。这就像天平,这边物品愈重,那边法码一定是相等比例增加,才能维持水平;这边秤得愈低,那边就相对等的愈高,想要维持水平,这边的法码就得相对增加,两边的重量一定是相等的。

这时戒师应向戒子说:如来曾说优婆塞戒的受持有数种:一分、半分、无分、多分、满分等五种受法。假使受了三归依以加受一戒,这是一分受;若是三归依以后加受二戒,是少分受;受三归依而受持二戒以后,毁破了一戒,则是戒体无分;如是三归以后加受三戒或四戒,是多分受;若三归以后加受五戒,就是满分戒。你现在是想作一分优婆塞呢?或是作满分优婆塞呢?说完就依戒子的意愿而传授一分戒、多分戒、满分戒。

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六重

〖既授戒已,复作是言:优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

语译:戒子对于五戒已经少分、多分、满分而受持了,接着再为他开示:这优婆塞戒有六种重大的事情是不许做的。优婆塞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因为前面是受五戒,还没有正式受优婆塞戒,五戒受了以后,有的人心里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啊!我终于可以受三个戒,受了以后他自己心量会稍微大一点,胆子也壮一点,就比较敢受优婆塞戒。这就是有次第性的传戒。好比发愿,在没有明心之前,发愿时总是心里虚虚的,有点胆怯:我发了这个愿,日后到底做不做得到?等到明心以后,发觉大师们都没有断我见,也没有证得实相心,原来自己的修证超过他们,心中觉得比较有把握了,愿就敢再发大一点;所以愿是随着修证的层次提高而会改变的。同理,戒子先受了五戒中的几个戒以后,觉得比较有自信了,接着就告诉他:优婆塞戒有六重法。这六个状况很严重,不许违犯的:第一、受了优婆塞戒以后,面对天女乃至下贱如蚂蚁,都不许杀害。如果受了优婆塞戒以后,亲口指示别人当场杀生,或指派别人去他处杀生,或者亲自去杀,就失去优婆塞戒的戒体了。假使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而犯杀戒,如此失去优婆塞戒以后,尚且得不到暖法的证量,更不要说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位的证得了!

暖法是四加行中的第一个果证,四加行中说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是从断我见的四加行来说的,不同于大乘法见道的四加行。暖就好像钻木取火时,钻木的尖头还没有生烟之前,木头已经有一点温度了,摸起来似乎有一点会烫手,就是暖。钻木取火有四个阶段的过程:先是温暖,然后有一点点烟,然后才起火,最后才能把火壮大起来,烧到一切木头。大乘解脱果的见道断我见也有四个阶段,暖是说在观行身见、我见上面,已经开始有一点入手了,有些进入状况了,也愿意断我见了。顶,接下来终于可以对色身非我、觉知心非我,渐渐有些观察而了解了;了解到自我的虚妄,不会再堕入识阴中了,就是三界凡夫中知见最高的人了,名为顶法。假使心中确定而可以确实接受无我了,终于能依无我的现观而安忍下来,不再认定自我是真实的,这就是忍。譬如木头的小火快要生出来了,已确定能生起火了,就是顶法;木头上的小火已出生了,譬如接受自我的虚妄,能安忍时就是忍法生起了!如今接受觉知心确实是依众缘和合而生起的,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自己是虚妄的,已证得能取空,就是忍法。可是我见仍然没有究竟断尽,因为所取的六尘仍然误认为是真实法,所取仍未空尽;如同木头上的小火尚未开始大烧起来,还要进一步观行:觉知心中虽然还没有生起语言文字,但在了知六尘的当下,就是已经取六尘相了!如果不是取六尘相,怎能当下了知六尘相?所以了知时已经是有取了;这个观行还是很粗糙,后来终于微细到连觉知心的了知都确认是虚妄的,不管是长时间、短时间、或剎那间的了知,其实都是已经是取,都是虚妄的;进而观察所取的六尘相所了知的六尘都是由六根为缘才能出生的,所以觉知心所取的六尘也都是虚妄法,都证实而不想再取了,那么能取与所取真实的邪见就都断了:原来能取六尘的觉知心与被了知的六尘都是假的,不再误认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离念灵知为不分别心,我见终于确实断尽无遗了。如同木头上已经生起能一能一大火了,虽然我执木头还存在,但已经断尽我见了,是三界世间法中至高无上的第一法。

这是说,如果破了戒,连四加行的第一个层次都无法实证,何况能证初果乃至四果?因为都在所取的六尘法中杀生,误以为众生真实而杀生,怎能断我见?连所取都断不了,能取还能断吗?当然连暖法都得不到,更何况是得到初果的见地或二果的薄地、三果离地?既然杀害了众生,他就叫作破戒的优婆塞。破戒优婆塞就是不清净,所以是臭优婆塞。对于修行人来说,戒德很重要,所以说戒德香。佛说有五种香可以飘散很远,譬如最好的沈香,一炉沈香烧起来四十里外都闻得见,可是即使这最好的香也只能顺风而飘,无法逆风而飘;但是有一种香可以逆风而飘,叫作戒德香,因为它是藉人嘴传出去的。既然戒德香可以远扬,破了戒而被传扬时当然就臭名远扬了,所以叫作臭优婆塞。也说此人叫作旃陀罗优婆塞,旃陀罗心性暴力的人,或如屠狗、屠羊、屠猪的刽子手,都叫作旃陀罗;因为他们心性不慈柔,常常杀生;假使持戒的优婆塞把杀戒都犯了,就如同刽子手一般,所以叫作旃陀罗优婆塞。若是受戒以后不肯好好受持,那就是污垢优婆塞。因为五欲总是放不下而犯贪,就是结使深重,所以叫做结优婆塞。杀害众生就是犯第一种重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二重。〗

语译:第二个重戒说,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如果有人来威胁:你如果不帮我去偷盗那件古董,我就剁掉你的手。若是因为被威胁就去偷盗,就是犯盗戒。有时会遭受到凶狠的威胁:你如果不肯帮我把那家公司的营业机密偷来给我,我一定会把你杀掉。即使是受到性命的威胁,也不许去偷盗。甚至于有人威胁说:偷盗古董你既然不愿意做,不然就去帮我偷盗十块钱来吧!目的只是要逼你做偷盗的行为,但即使只是十块钱也不应当偷。不得偷盗乃至一钱,古时一钱算是很多了,古时的一钱是十文钱,十文的价值依现在来看,大概是几百元或一二千元吧!即使是少至这种数目的钱财也不该偷盗。恶人故意要人偷窃的目的,只是要你去犯戒而已,犯了戒以后就可以成为他的眷属。但即使是少至一文、一钱,也不许偷;如果破了这个戒,就失掉优婆塞戒的戒体,这一世不要说得到四加行的暖法,所有的佛法也都不用谈了!更别说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的修证了,这个人就叫作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这是优婆塞应该受持的第二个重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三重。

语译:第三个重戒就是不可以未证言证,因为这是大妄语。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如果有人要杀我,我因为那个人信因果,为了保命就骗他说:我现在是初果圣人。或者骗说是二果、三果人,对方听了,因为我是圣人,也许就不杀我了!但其实我还没有证果,这就是大妄语业。或者为了保全身命而虚说:我已经证得不净观。证得不净观的人或者已入初果,或者即将要入初果;这是属于断除身我见,还没有断心我见,所以是即将入初果的人。乃至往上夸大的说:我已证得阿那含果。其实五下分结仍然没有断。这些都是虚说果证的大妄语。可是受戒者即使是为了保全身命,也不允许虚说。譬如某个恶王或强盗,准备杀害一群人,但他恐怕错杀到圣人,就会先问:有没有谁证得初果乃至阿那含果?可是有人明明是凡夫,他想:我如果说是初果、二果、三果,就可以免死了。就骗恶王或恶人。他受优婆塞戒在先,如今却骗人,妄说是初果、二果、三果,这样就是破优婆塞戒;破了戒,失掉了戒体,连暖法都得不到,更别说是证得须陀洹至阿那含果,这个人就叫作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他已经犯了第三个重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四重。〗

语译:第四个重戒是不可以邪淫,这里不是指不淫;因为这是在家戒,所不是不淫戒。即使是身命有危险的状况下,也不可以被逼而邪淫,更何况是不受威胁的情况下而邪淫?譬如古时大官的官夫人,看上了年轻俊俏的男下属,想要共行非梵行,你说:我受了优婆塞戒,若我跟妳行非梵行,那我破戒后拾寿时就得要下地狱。所以就不接受。可是那个官夫人威胁说:你不接受,我就诬构罪名而杀掉你。这时可要衡量一下了:接受了,保住一时之命,未来却有很多世要沦落三途,还是宁可被杀算了!因为被杀了,也只是这世没命而已,反而因为持戒清净而使得下辈子更容易修行,因为戒德更好了。如果为了苟存一世性命,下辈子就不在人间了,将会落入三恶道中,那还得了?所以要权衡利弊得失。如果想过了以后还会接受非梵行,就表示这个人不信因果,他根本连当佛弟子的条件都不够!所以真实佛弟子在受威胁的情形下,都不愿意行非梵行。

若是古时,还有一个方便法:如果妳那么喜欢我的话,那就当我的小老婆,先与妳的大官老公离婚吧!她若接受了,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现在还不行,等妳嫁给我当小老婆以后再来吧!因为古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印度古时也是如此的。如果她不接受,那妳就杀掉我吧!这是方便法,就是开缘。但是戒法遮止当时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假使妄作了,死后就得下地狱,然后再回到饿鬼道,再回到畜生道,最后才能再回来当人,那就不晓得是几劫后的事了,可真是苦痛难当呢!所以千万要小心:虽为身命,都不允许邪淫。如果破了这个不邪淫戒,就会失掉优婆塞戒,更不要说证果了,连四加行的暖法都无法获得。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五重。〗

语译:受了优婆塞戒以后,不可以宣扬佛门四众的过失;凡是已经归依三宝的人,他们的过失都不应该加以宣扬。譬如对佛弟子作人身攻击:批评佛弟子的身口意业过失,宣事佛弟子以前所造的恶业。凡是三宝弟子,都不可以宣说。但是这件事也有开缘,许多遮止的戒法都有开缘:譬如这个心性不好的佛弟子,正好某个大道场有件重要事情要委托他去做,有人觉得这件事只有他适合做,所以想要派任他担任重要的职务,这时你虽不可公开说那个佛弟子的品性过失,可是你要先向准备派遣他职务的人说明:某某住持!这人有些问题,你派任他担任这个职事,将来可能会使寺院中乱七八糟,你要先有心理准备。就把他的事情在私下详细说明,这是就事论事,预防某道场将来出问题,这就是开缘,不在遮止之限。但是你如果公开大庭广众去讲:某某住持、某某监院想要派谁担任某职事,但这人很坏,不应当派他。这样就犯了说四众过的过失。换句话说,只能针对这件事情而私下处理,不可以为了把它宣扬出来而公开去讲,这才是处理事情而不是说四众过;所以说四众过是有开缘的,不在遮止之列。

关于说四众过,还有一个定义要先讲清楚,也就是说:只单纯针对个人的身口意行为加以传说,而不是在法义上来辨正,这样就是人身攻击,凡是人身攻击传说个人的身口意行为都属于说四众过;譬如宣说某比丘、某优婆塞邪淫,即是说四众过;但若是破斥某比丘、某优婆塞与他人合修双身法,将其邪谬举证而以法义辨正之,则是破邪显正、法义辨正。第二种说四众过,是捏造莫须有的事实,根本没那一回事就捏造一个假事件去传说,这也是说四众过;又如有人做了某一件事情,本来不是恶事,或本是小事;但有人去传述他所做的事情时,加以掐头去尾,只说中间一段的过程,让人误会他是很恶劣的人。譬如有时菩萨现金刚相,以刀杖威逼某人:你必须接受三归依,否则下地狱后很难出离。若不三归,我不如现在先杀了你。目是要救他。某人明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好意的,但却只说他拿着刀杖逼人家,听起来的印象是完全相反的,这叫做掐头去尾而成为说四众过;或者叙述事情时只说前半段或后半段,都是说四众过,都是破第五重戒。

但是,说四众过也是有开缘的!譬如破法者,他的身口意行很恶劣,你为了摄受众生,可以把他公布,减少跟随他破法的众生数目;犹如经中佛常宣说提婆达多的恶劣,藉以摄受众生,让跟随他造业的人渐渐远离他,这是允许开缘的;对于戒法的开缘与遮止,其中意涵也应弄清楚。如果有人说了佛门四众的过失时,是说某人有身口意行上的过失,不是在法义上讲他的法有错误;但若讲了以后,一定会使跟随他的人回归正法,或者不回归正法但是能离开恶法,那你就是抱着我不入狱,谁入地狱的心态,虽然不值得称许,却也可以接受;因为他在法上没有能力取证,所以从有根据的身口意行过失来讲他,抱着我宁可下地狱、也要救那些人离开恶法的心态,当他下定下地狱的决心时,舍寿时下不了地狱,反而成就了功德。就像《大般涅槃经》讲的:如果有优婆塞护持说正法的觉德比丘,拿着刀剑与正要杀害说正法比丘的人厮杀,这位护持正法的有德国王,因此而体无完肤的被破坏正法恶人杀死了,往生以后去到某佛世界时,当上了不动佛的第一弟子;那位被护持的觉德比丘身命得全,弘扬正法到死,后来也往生去了,成为不动佛的第二弟子;那位国王杀人护法却反而成为大弟子,道理就在这里。

戒法是戒止恶行而不是戒止善行的,是戒止私心而不是戒止大心的;当你的所作所为是护持正法时,它就有开缘;若不是为了护持正法而说四众过,就被遮止。在种种戒法的遮止与开缘中,都应有所了解,不要被戒法表相所拘束,但也不许浮滥的开缘,要能把握正确的分寸;只要懂得戒的因果,就不被表相所系缚而懂得开遮,那么戒法就不会束缚你,反而能成就你的道业。但是有很人被戒相绑死了,就成为颟顸持戒、笼统守戒,当他出面据理力争的结果,本质反而变成破戒、破法,因为善知识破邪显正、救护众生时,他却说是诽谤僧宝,反而变成护助破法者,这就是不懂开缘和遮止。但是这种情形往往是明知故作,背后的因素则是善知识的法义辨正其实已经显示他悟错了!显示他的弘法本质是误导众生,所以他就假藉戒法来指责善知识为诽谤僧宝;这在以后舍寿时,将会使他获得严重的后果。这意思是:持戒当然要严持,但是要有智慧的受持而不可颟顸笼统。

虽为身命,假使有人家构陷某比丘或优婆塞,譬如他出家前或受三归五戒前,曾经犯了某种过失,是他学佛之前的事;但因为你知道那件事的详情,有人为了打击他,就故意逼迫你当众大力宣扬,你如果不作,他就要杀害你;即使是这样,你也宁可被杀害,不要宣说四众过。因为保得这一世的色身,可是后面的无量世却得要轮转于三恶道中,苦痛无量,千万别作。这是第五个重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酟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六重。〗

语译:第六个重戒是不许经营酒店、酒廊、酒坊、酿酒厂;以前若是做这些事业的话,今后就不要再作了。酤酒就是卖酒、开酒廊,受戒后就不要再开酒廊了,即使不卖酒就不能活命,你也得要改变,要停止卖酒。若是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还继续开酒店、经营酒业而使众生饮酒迷醉,就是毁破了优婆塞戒。破了这个戒,失掉戒体,别说初果乃至三果的证境,连四加行的暖法都不可能证得,所以也是破戒的优婆塞、臭的、暴戾的、不精进的、有结使的优婆塞,这就是犯了第六个重戒。饮酒会使众生心性沈沦,也会使众生修定时产生障碍,所以菩萨不该做这种会妨碍众生修道的事情,否则就是严重犯戒。

〖善男子!若受如是优婆塞戒,能至心持,不令毁犯,则能获得如是戒果。善男子!优婆塞戒名为璎珞,名为庄严,其香微妙,熏无边界,遮不善法,为善法律,即是无上妙宝之藏、上族种姓、大寂静处;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发是心,尚得如是无量利益,况复一心受持不毁?〗

语译:佛又开示:优婆塞戒就是菩萨所戴的璎珞。大菩萨们的画像或者经上说的大菩萨身像,总是在胸前佩戴璎珞,那些璎珞每一颗都是价值百千万两金;人间的璎珞难得值百千万两金,就只有大菩萨戴的璎珞值得;因为祂们的璎珞是一种表征,从表面上看来只是在庄严色身,但其实是表征菩萨身口意的无量清净行,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说的菩萨璎珞本业,是说菩萨身上每一颗璎珞都是无量清净的身口意行成就的,所以把成佛的资粮叫作璎珞本业。一切大菩萨都以清净的无量身口意行和清净本愿作为璎珞,所以菩萨生在天界时,自然而有无价的璎珞来庄严色身,不必伸手向别人募化,所以诸地菩萨若是生在天界时,都自然会有无价的璎珞作庄严,这是因为已有清净的无量身口意作为本业而出生的庄严相。人间的诸地菩萨,如果剃头着染衣而出家了,或是维持在家身,都不会胸佩璎珞作为庄严,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可爱异熟果报;但是生到色界天或欲界天的诸地菩萨都自然而然会有璎珞庄严,这也是衪们的可爱异熟果报。因此说,璎珞其实是戒行清净、定法亲证、慧学亲证的表征,这就是菩萨的璎珞。

戒行既是菩萨优婆塞的璎珞,显然璎珞只是表征,所以不应特地去买璎珞在身上佩戴。守持优婆塞戒不坏而有的庄严璎珞,有熏香之味而且其香微妙,没有边界遮止,将会流香于无量无边世界中;因为菩萨优婆塞持戒清净,或者比丘、比丘尼戒或菩萨戒持得清净,护法善神与戒神们都会互相讨论:我护持的这位佛弟子,戒法持得很清净,将来修道一定会有大成就。护法善神与戒神们,也会互相炫耀:我护持的菩萨戒弟子持戒最清净。他们也会互相比较,与人间是一样的。这样传来传去、一传十、十传百,你在这边持戒清净,极乐世界的众菩萨们都知道。因为你念佛发愿要生极乐,你的莲花已经生在那里,人家只看你专属的那一朵莲花就知道你在娑婆持戒清净或不清净了!只看莲花就知道你在娑婆时的慧学好不好、定学好不好?连你性障重不重都看得出来的。因为极乐世界的莲花共有九品,九品就已经不一样了,就代表你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下品下生的,或是中品上生、上品上生的,都不一样。单只是上品上生与上品中生的莲花光色就差很远了,上品中生的莲花有紫磨金色的光芒散发出来,但是死后将会上品上生的人,即使是刚出生的一朵小莲苞,它的光明都远胜上品中生的紫金莲即将要开敷时的大朵莲花光明;因为智慧光明不同,性障的修除或降伏也不同,自然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假使让你见过一次上品莲花的光明,你一定会很喜欢;那种光明,如经中所说:黄色黄光、青色青光等。金光、黄光四射照耀,但是其中夹杂着宝蓝色光明,太漂亮了!想想看:金黄色和很强烈的白光中,夹杂着宝蓝色的光明放射出来,那是怎样的光明?想一想,漂亮死了!所以上品上生的莲花光色与中生是大不一样的,何况是上品与中品下品的差别呢?因此你持戒持得好不好?修行修得好不好?在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瞒不了别人的。同样的,在鬼神道法界、天道法界的众生中,他们也都会传开来,所以你的戒德香(如果你持戒很清净,戒德香就很微妙),就会到处宣流而普熏无边界。

菩萨优婆塞戒可以遮止不善法,如果持了菩萨优婆塞戒,它就成为你的善法戒律。律就是用这个善法来约束你,使你不会去犯恶业,具足了成就慧学所需的资粮。所以说优婆塞戒是无上妙宝之藏,换句话说,当你持了这个戒律,才可能在佛法三乘菩提之中有所修证,所以戒法中含藏着无上妙宝,因此使你从受戒的那一剎那开始,身心转变为上族种姓。因为你受了戒以后,与世间凡夫就大不相同了;世间凡夫是一天到晚都在贪瞋痴中,杀盗淫妄或是每天喝得醉熏熏的,你却是六重戒不犯,身心转变,已经与他们产生很大的距离,所以从受戒的一剎那间就开始不同了,转变为上族种姓了。安住于六重戒中都不犯过,当然心地就开始不再攀缘世间法了,自然就常住于大寂静处了!

而且菩萨优婆塞戒也是佛法中的甘露味,因为它促使在家的初学菩萨离开了染污法,就可以和清净法相应;心地常与清净法相应时,就会渐渐的可出生在善法的境界中。以直心来发起优婆塞戒的清净心,尚且还可以得到无量的利益;也就是说,一发心就可以得到无量的利益,何况是终身一心的受持而不毁坏?当然得利就更多了!

二十八轻

〖善男子!如佛说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污恶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诸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语译:接着开始讲微细戒,属于轻戒。前面讲的是六个重戒,接着有二十八个轻戒,也是优婆塞戒中应该受持的。那你们优婆夷说:那是优婆塞要持的,跟我们无关。事实妳们还是要受持;因为妳们若准备要受菩萨戒,这二十八个轻戒也函盖在我们即将传授的菩萨戒中。我们即将传授的菩萨戒中有四十几个轻戒乃至五十一个轻戒,重戒也多了四个,所以这二十八个轻戒也和大家有关。

有智慧的戒师,还要继续向戒子开示:譬如佛曾说过:如果优婆塞受持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长辈,这个优婆塞就获得失意罪了。换句话说,受持优婆塞戒以后,必需念兹在兹:要常常记得供养家中二老。有人学佛以后说:师父叫我要布施。他嫌自己布施不够多,就把每月供养父母的五千块钱或五万减掉一半,说父母在家里食衣住都不用钱,每个月供养他五千元、五万元,他们每天闲着无聊就把我给他的钱拿去坐出租车,花了二千块钱坐出租车去买一罐八百块钱的花生油回来,真浪费!就把原来的供养减下来,那就不对了!假使有能力,你仍然要依旧供养,因为他们可能也会常常买米去佛寺供养,或是把余钱供养三宝;我们如果减了金额,他们可能就不再供养三宝了,那就不好。不该这样想:如果我把这些钱直接拿来供养三宝,得到很大的功德、福德,所以供养父母的部分就减一些吧!错了!供养父母的福德不会比供养三宝少,这在后面经文中佛会说到;所以受持了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家中的长辈,就是忘掉优婆塞的本分了,这就是失意罪:遗失了自己是优婆塞戒受持者的作意了,这就是失意罪。忘了优婆塞戒受持者的本分,戒体不能时时现起,将来就会堕落三恶道,也是不清净的心行,是有为有作的心态。

优婆塞受了这个戒法以后,忘了自己已是受戒的在家菩萨,常常耽乐饮酒而喜欢品尝酒味,就获得失意罪;因为持戒的目的是不要饮酒,不要卖酒,想要远离酒味而离开暗沉无明。喝了酒就会增长无明,常常住于暗沉境界中,可是优婆塞受了在家菩萨戒以后,却仍然每天得要暍一些小酒,这就是耽乐饮酒,就得了失意罪:忘失了自己已经是在家菩萨戒的受持者了。所以受戒后可别这样想:我只要不酗酒就好,每天喝一小杯好酒品味、品味,有什么关系?这仍然是失意罪,因为耽乐酒味而忘失自己已是受戒的菩萨了,所以得失意罪。因此缘故而使戒体暂时不能生起,这就是堕落之罪,心行不清净,也是有为有作的心态。

如果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因为心中讨厌脏污的事物,所以当他家中老父母或是寺院中的老师父、老长辈有病苦时,他就不愿意去看顾他们,这也是得到失意罪。在前面已经开示很多了,说菩萨从大悲中生,既要当菩萨,却没有悲心,连家中的老父母、寺院中的老师父,都只因为厌恶污垢而不愿瞻视,那还说什么大悲心呢?根本就忘失了自己曾受菩萨戒的作意了!这就是得到失意罪。既然忘了菩萨的戒心,戒体就起不来,未来是会堕落的,这就是不清净心,是有为有作的心。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看见有人来乞讨,虽然身边刚好不方便,也应该多少布施一些。若是不愿意随分多少给他,让他空手回去,这样也得失意罪:忘了所受的菩萨戒精神了。菩萨戒的戒体就是没有现起,自心现在就已经堕落了,将来舍寿后当然会堕落三恶道;这是不清净心,是有为有作的心。若是有人来乞讨:我没有饭吃,你布施给我一碗饭。你若刚好只有一碗饭,就分一半给他,这就是随分多少施与,不要空手遣返他,就不会得到失意罪,否则也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受优婆塞戒以后,如果看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或看见优婆塞、优婆夷来,要依情况接待:起、承、迎、礼、拜、问讯。读经时不可含糊笼统:看见优婆夷来时,当然不用向她礼拜?而是要起、承、迎,不可仍然大刺刺地坐着不动。如果看见比丘、比丘尼或长老来了,不但要起身、承接、礼拜,礼拜完了还要问讯:师父啊!近来众生好不好度?您身心轻安吗?礼拜完了还要如此问讯。问讯是问候讯息的意思,不是作一个手势就叫作问讯,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是长老来了,还是一样要起身、相迎、承接、礼拜、问讯他。若是先宿,他也许不是长老,也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先宿就是先辈的在家修行人,你就起、承、候、迎,接着问讯就可以了,不必礼拜;你若礼拜,他也是觉得困扰,他年纪大了也不方便回礼。如果是诸优婆塞、优婆夷来了,那你就起、承,欢迎他来,并且问候他近来好不好?就不必礼拜了。这些事情要因时、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应当合乎礼节。你如果不能这样作,也是失意罪,因为你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身为菩萨就应有菩萨的威仪,人家来了,你不可以大刺刺坐在那边说:你要干啥?或者连问都不问,都不开口,只是定定的看着他,这样也是失意罪。菩萨要有菩萨的威仪,别人来见你,总得站起身来承接,这是基本的礼节。

所以有人找我说话时,若是平辈,我总是会离开椅子站起来;特别是长辈,绝对不许继续坐着。当长辈说:坐!坐!我们再坐,这是一般的礼节。除非你是上辈对下辈,可以继续坐着。有人来了,你应该问问他有什么事情,可是先得问候他,再看他来找你的是有什么事?若来者是平辈或上辈、你的师父,你就得要站起来,不可以继续大刺剌地坐着。其实有很多人都不是大刺刺地坐着,只是不懂,因为没有人教导他礼节。今天我教了,将来你师父来到面前找你,得要赶快站起来,可别还是坐在那边说:师父!你要作什么?如果不懂这个威仪,就是犯了律仪戒,也是失意罪。一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如果受了在家优婆塞菩萨戒,看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看见佛弟子四众有人毁戒了,他在心中就比较说:他犯了戒,我没有犯戒,所以我是胜过他。因此心中起了骄慢,这也是得失意罪。因为受戒以后,别人持戒是否清净,那是各人的事,不可拿来互相比较;不论是在心中自己比较或是说出来比较,这都是得了失意罪不净菩萨,也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但是在布萨时例外,若有人犯戒而在布萨前没有如法忏悔,就该在布萨时当众举发,若是明知有人犯戒而参加布萨,你却不举发,也是犯戒的。但这不是比较持戒的高下,而是维持声闻僧团或菩萨僧团的清净,不在此限。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受招提僧卧具床座,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疑水有虫故便饮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崄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独宿尼寺,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语译:如果受持菩萨优婆塞戒以后,已经准修出家了,却不能每月于六斋日受持八戒斋,不能于月月受八戒斋时供养三宝,这位优婆塞就得到失意罪。意思是说,受持菩萨优婆塞戒,每月至少要有六天,通常是选在六斋日受持八戒而且过午不食,供养三宝,否则就是得失意罪。八戒在这里暂时省略不讲,以免占掉太多时问;受八戒就是近住男所受的八戒,六斋日要受八戒而且过午不食,日已过中就不许再吃食物了,这就是受持八戒斋。一天之中不许违犯八戒,这叫受持八戒斋。受八戒斋时要早上到寺院去受,在那边打坐、经行、打理杂务、出坡;在寺院中受八戒斋时,当天一定要随分供养三宝,总不能去那边吃了三宝早餐、午餐,却不供养三宝;占用了三宝的财物,可是不好消受的,所以应当供养三宝。若在六斋日不能持八戒斋而且供养三宝,就是得失意罪。

受八戒斋的目的,在前面已经讲过,是说菩萨优婆塞戒是为将来兼受比丘戒及大乘菩萨戒作准备的;既然将来想要求受比丘戒,就是想要求证解脱道,就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那当然每个月要有六天受八戒斋,这个八关斋戒一定要受。受八关斋戒而在寺院中度过清净的一天,就顺便供养三宝;若不这样作就是得失意罪,若不能每月六日受八戒斋,将来想要受比丘戒也就无法成就了。因为比丘戒规定是日中一食的,每天只在中午吃一餐;在二乘法中,最多是早上过堂以后中午再过堂受食,午后就不许受食了;你若做不到这一项,将来如何出家修行呢?

但在大乘法中则有开缘,所以晚上还可以再吃一餐,这是因为大乘比丘、比丘尼与二乘出家众不同;二乘人出家之后,不为众生做很多事情,不必熬夜为众生做事,所以不需要晚上再吃一餐。他们出家后是以托钵而得到食物的,不必自己辛苦煮饭、炒菜,也不种稻、种菜,什么都不作,就只是课诵、讲经;讲经完了中午受供养,然后就经行、打坐,这样轻松的过一天。可是大乘菩萨不一样,有时甚至为众生忙到晚上十一点、十二点钟了还在作事,早上四点打板时又得起床做事了,所以不能过午不食。如果有人在大乘法中同时兼受比丘戒与菩萨戒,每日为众生忙个没完,却坚持每日都过午不食,我告诉你:他在出家一、二年后就会得胃病,然后身体每天都是病歪歪的,假使寺中分配了职事给他: 某某法师!这件事情请您来做。他可能只剩下微弱的力气回答说: 对不起!我的身体没办法做这件事。胃被饿病了,还能为众生作事吗?所以大乘法中的菩萨们就有开缘:晚餐照样吃,但不称为饮食,而是叫作药石名为吃药要把这一顿晚餐如同吃药一样看待,才能长期为众生做事。

你们在寺院中晚斋时不可大声呼唤:某某法师!吃晚饭了!否则鬼神听了会说:你们出家人吃晚饭时也不顺便供养我,竟然都不施食给我。他们心里就不高兴了!所以该说是吃药了。这就是为治疗形枯:那一餐饭菜就是药石。为众生的缘故而必需照顾色身,如果饿病了,还能为众生作什么大事呢?所以大乘中的出家人和二乘中的出家是不同的,依声闻法,受供以后,钵洗过了就经行,然后洗脚打坐去了,他没什么事情了;愈打坐,精神愈好,晚上不必睡多久,精神体力都好得很,所以每日中午一食就够了;但是大乘法不同,菩萨们为众生忙碌死了,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当然晚餐就不能少,不然胃会坏掉,胃坏了就更难吸收营养,五脏六腑也跟着渐渐萎缩,整个人都没精神了还能修行吗?还能利乐众生吗?所以出家人日中一食的规定,在大乘法中是有开缘的;持八戒斋也依个人身体情况来作决定。因此不可以指责说:受出家的声闻戒后,过午应该不食的,某某法师!您怎么还吃晚餐?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免得出纰漏。

但若是菩萨优婆塞戒,那就没得通融了!每月一定要有六天受持八关斋戒,在这六天一定过午不食、供养三宝;若是财物不多,就随分供养;财物多,你就多供养一些。若不这样做,这优婆塞就得到失意罪;同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如果受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从你所住的地方走路所及的四十里地 (大约十几公里)内,若有菩萨在说法,你知道了却不去听,那也是得失意罪,也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为什么这样规定呢?古时的生活型态与现在不一样,古时想要听到菩萨说法的机会很少,所以公开说法的人不多;现在可不一样了,到处有人在说法,懂佛法的人出来说法,不懂佛法的人也自称懂得佛法,也是一大堆人在说法,你怎么办?是否每天都要排满听法的行程?都没时问自修,家庭也只好放着不管了!这还能算是正修行吗?所以,古今时空背景不同,大家都应该因时因地制宜,自己要有智慧。譬如十几公里之内,有人正在误导众生,说的是似是而非的邪法,你还要去听吗?去听邪法就等于拥护邪法而成就破法共业,所以对于戒律的精神,要有智慧分判。

受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不可接受招提僧的卧具床座。招提就是寺院,招提僧就是寺院的常住僧。如果他不是常住僧,而是云游僧,有时给你物品,你可以接受,因为他带不走,太重或太庞大了!譬如有人布施了一大块沈香木给他,是很名贵的香木,也是宝物;如果一尺长而有五公斤重,可以雕出很名贵的佛像,雕好可能卖到上佰万;像这么大一块沈香木送给你,你接不接受?有人摇头表示不接受,有人不知道。但其实你可以接受,但要先作请问:我可不可以转施?他说:可以。那你就接受了再转施。因为云游僧无法带很多物品,他也不看重这些宝贝;他若送给你,你就接受,但是要供养他容易携带的财物,让他方便使用,然后你就把它转施出去。他若是常住僧,你就不能接受,因为寺院的常住僧没有云游难携的问题,他也不一定有权赠送与你,而且寺院中随处都有地方放置,你若接受了,那就是受招提僧物,得失意罪。

若是寺院里的常住僧送给你任何东西,你都不要接受;有时寺院中的常住法师,因为寺里的竹园有好多竹笋,你刚好去供养他,他就回送你二斤、五斤竹笋,你还是少收为妙:师父可以留下来,星期天大家来共修时可以用来作斋菜,大家一起用。你若收了那五斤竹笋,可就麻烦了:得到失意罪了!同理,招提僧赠送的卧具床座绝对不能接受,其它的物品也都是少收为妙。这里讲的是床座就是坐禅用的器具,卧具是铺垫。假使有人供养了法师一个特别的床垫,譬如远红外线的床垫,一床要几万块钱,但他的体质不适合,睡不惯就送给你,你千万别收,收了就是受招提僧物。也有人没脑筋,供养大法师黑檀木的仿古床,一床要一佰多万、二佰多万;大法师也没智慧的收了,后来发现不如法,所以不喜欢,不要了!想要赶快布施出去,有一天你刚好去供养三宝,他就送给你,你若就收了,可就犯了失意罪。因此招提僧(常住僧)不论是送你什么,你都别收。如果是送经典或他的著作,那他是做法布施,你就可以受施,但是要记得供养三宝;至于其它一切的财物、食物,都绝对不要收,收了就是失意罪。

如果受了戒以后,喝水时一定要先用滤水囊过泸才可以喝。古人喝水不像现代人这么讲究,现代人还得要自来水再者一沸过,若是喝了一般河流的生水一定会生病、拉肚子。古人吃了水虫也算是营养,反而更有力气了;古人想要得到动物性蛋白质很困难,所以有人故意喝有虫的水,因为肠胃很好,所以喝下去就吸收消化了!假使古时的菩萨优婆塞受戒以后,心中怀疑水里有虫,可是心想那是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就装作不知有虫,故意直接喝掉,这也是犯了失意罪,所以戒律中规定必须先用滤水囊过滤了才可以喝。现代人看到水中有虫就会怕死了,一定不会喝,连自来水的生水都不愿意喝,所以时空背景已经不一样了!换成现代的时空背景,应该是禁止喝肉类制造的蛋白质饮料;若是喝了,就是得失意罪。仍然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是受了菩萨优婆塞戒,有一天必须经过崄难之处,譬如有野兽或地形很危险,需要有人陪同互相照顾,或是必须有专家帮忙才过得去;但是你无伴独行,自己冒险过去,也是得失意罪,意思是你应该照顾道器身体。若是有人在厮杀,你可不要过去劝架;如果他们是一般未习拳术的平常人打架,无妨当和佬,顶多是挨几拳;如果他们是拿刀子杀来杀去,你可别去劝架,那都是危险之处,可能使你保不住修道的工具身体。又譬如某地有战争,互相在打仗,是很危险的地方,你故意去闯:我不怕死,根本不怕死,为了求法,这边的路比较近,那边的路太远了!冒险强行通过,就得失意罪,也是犯戒,这就是菩萨的不故入难处戒。也就是说,你的身体既然已是真正修道的道器,就应该要爱惜保护,不应该随随便便拿自己身命冒险,否则也是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受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还有一个规矩得要注意:不可单独一人住在尼寺中。若时间很晚了,应该留宿在寺院中,可是那个寺院只有比丘尼居住,没有比丘居住,就不可以留下来过夜。如果那个尼寺有几个在奉持供养的两人以上男众同住在那边,那你可以留下来和那些男众过夜。假使尼寺中只有一位男众住在里面,那是不如法的;但是遇到这种情形,你却可以留宿而与男众过夜一晚。因为寺中至少有一位男众与你共同过夜,你就不会让人家讲闲话,也不会使尼寺的比丘尼众令人起疑。同理,女众菩萨们若是去比丘众的寺院,可不要一人独自留宿在比丘寺院中;万一天候很晚了,路又很远,没办法走了,至少要有二位、三位女众共同留住过夜,否则会使比丘众的寺院让人起疑,这是护持表相三宝时都应该要注意的。否则就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以残食施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畜猫狸,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畜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施未受戒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语译:佛说:戒师还得要再开示说,如果优婆塞受持了菩萨戒以后,为了财物或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打、骂他的手下人乃至外人,这个优婆塞就得到了失意罪,失掉了身为菩萨应该有的慈悲律仪,也是失掉了菩萨戒的戒体,所以说他是不清净的优婆塞,他的戒体已经不能生起了,未来世将要堕落,是不清净的心行,是有为有作的心行。

如果优婆塞受持这个戒法以后,当他施食时以残食来供养佛弟子四众,也是得失意罪,也是不会生起戒体,将来要堕落,是不清净心,落在有为有作的心行中。残食,顾名思义就是吃剩的食物。有人家中有供奉佛像,当他买了食品回来,不经意的拆开,吃了一部分就收起来不吃了;到了明天早上,他就把剩下的食物拿去供佛,这就是以残食供佛。假使想要先吃,一定得先分成二个部分,将明天要供佛的部分收起来放到柜子、冰箱里,剩下的部分再取来吃;不可以先吃一部分,剩下的再放到柜子里等到明天供佛,那就成为以残食供佛了。有人想:反正食物那么多,我先吃几口,剩下的又没有沾到口水,用来供佛、供僧,又有什么关系?但是意义不同,因为已经成为残食了,成为不净施。身为在家菩萨,不得以残食施于比丘等四众,否则就则得失意罪,戒体也就失去了。

如果优婆塞因为家里鼠患成灾,所以他就养了猫或狸(狸是比狐小一点的犬科动物)来抓老鼠,就是与猫狸共业,成为杀生的罪;虽然老鼠不是道器,又是小生命,但也是失意罪,一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是家中没有老鼠,养猫只是作为宠物,不会让牠咬老鼠,这就有开缘了:你必需把牠关在房子里面,不能让牠到室外去。房子里面保证没有老鼠,那就没事。这意思是说,我们受戒、学戒要懂得如何受持,持戒是想要净化身心而增益道业,不要使受持的戒法障碍了道业。对于理解持戒道理的人,持戒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对某些人来讲,持戒很痛苦,所以愈是持戒就烦恼愈多,无法增长道业。戒律的精神在哪里?戒的主旨是什么?你们都要清楚的把握住,持戒就容易了。

如果受持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他原来畜养的大象、马、牛、羊、骆驼、驴子、一切畜兽,是营生所需的;譬如在家菩萨以耕田为生,必需养牛,有的地方则是养马来牵犁、拉车,所以必须养这些动物;但使用这些动物实际上是在剥削牠们的劳力,而人间的动物其实又各有牠们的业报,在这一世应该由你来获得牠们的劳力,藉以成就人间的种种事物,这是不得不如此的;所以有个开缘,在受戒之后仍可以继续豢养,但是要先作净施:把这些象、牛、马等,先布施给未曾受戒的俗人,然后再借过来使用;在所有权上来说,牠们不是你的,只是借来用;但是借来用之后,还是由你养、由你用,这是开缘的法。这种布施之后再借来用,就叫作净施。若没有先作净施,或者净施的对象是已受戒的人,就得到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菩萨戒体不会生起,菩萨的法道也无法亲证;犯了菩萨戒,来世就得堕落;这是不清净心,也是有为有作的染心。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不储畜僧伽梨衣、钵盂、锡杖,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为身命须田作者,不求净水及陆稼处,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为于身命,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若不如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语译:受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家里得要储备僧伽梨衣,就是出家法师所穿的三衣,你得要随时准备一套在家中;如果有比丘、比丘尼来,你就以这一套三衣供养。供养出去了,日后得要再去备办一套储备着。另外还要准备钵盂和锡杖,盂是比钵小一点的容器。古时身分比较高的比丘,可以拥有一钵一盂,盂是有时被拿来作吐痰用的。一般出家人也有用新盂来托钵的,所以只是容量小一些的钵。锡杖上往往挂着圈圈的锡环,是用来吓唬驱逐虎狼用的;古时依照佛制出家了,是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没有固定的处所;到后来有人供养了精舍、林园,才有常住。虽然如此,因为每日要托钵,或者有时远行走过山林时,在路上也有可能遇见虎狼,就用锡杖来抵御虎狼,通常是先在地上顿几顿,匡啷匡啷震天价响,虎狼被大声吓着就离开了!若再不走,就用锡杖戳牠们或顶住牠们,不让他们伤害比丘,因此出家人需要这三样物品。在家菩萨要随分预备着,对来求的比丘整套供养,或者随他们所缺而随分供养;如果不预备着,万一哪天有法师托钵来到你家,向你要一套僧伽梨衣,你就无法供养了,那就得到失意罪。好在梵网、瑜珈、地持、璎珞等菩萨戒没有这一条规定,你若不受这种戒,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又说,优婆塞受了这个戒法以后,为了维持色身性命而必需耕田引水时,如果不求净水和陆稼处,也是得失意罪。换句话说,引水灌溉时所引用的水,不可以用水池里的水来灌溉,因为池子里可能有许多生命,引来灌溉之后可能会杀生害命;因为印度的稻田大多是旱田,池中有许多小鱼及生物,引过来灌溉以后牠们就会死在田里;所以只能引入河水、溪水来使用,就不会伤害生命,所以限定用流动的净水。种植时要陆稼处,即使某些水处也可以种植,但你也不该去种,因为那是某些生物的家,你种了水稼,牠们就没命了!并且不要把山坡上的树木砍掉,用来种菜,这样会使动物没了家,生命难保。看起来佛法也是很有环保概念的:环境保护的目的,无非是维持生态的平衡,所以环境保护的目的也是在保护动物。我们佛法中本来就规定要在陆稼处,而且灌溉的水得要是流动的水,不可以把池里的水拿来灌溉,否则就是犯戒了。

如果是做生意,古时若不是农稼,当然就是贸易嘛!为了维持色身性命,在市场交易,交易时斗秤卖物;这当然只是概说,实际上当然也有算数目等,但是一般而言是算容积、重量来卖物品;譬如卖米粮用斗来计算,把斗装满了,拿一支圆棍刮过去,与边缘满平,算是一斗;我们小时是这样买米的。现在粮行卖米都是一包一包的,好像不容易看见斗了;现在想要看米斗,只有一个场合,就是有人家里死了老人,孝子披麻戴孝时由长子或长孙抱个斗,里面放个神主牌,只有这时才看得到了。秤是量重量的工具,但是这个秤是作动词,也是拿来衡量那个斗是否合乎规格;所以斗、秤已经是代表衡量的意思了!菩萨交易时不可轻秤小斗欺骗别人。若是贩卖其它物品,一日一谈好价钱,不可再对眼前谈好的价钱推说不卖;一说出口就得要卖,不可因为旁边有人另出高价就反悔。不单如此,古时的印度,话不能乱讲的,比如有人中意你的祖母绿,他说:二十万卖给我吧!你说:你出三十万元我都不卖。对方若愿意三十万元向你买,他就凭这一句话去找仲裁者,你就必须以三十万元卖给他。给孤独长者就是以这种方式向祇陀太子买了给孤独园来供养世尊的,祇陀太子只因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就算是你把黄金铺满了我这块园林,我也不卖。给孤独长者就拿这句话去找仲裁者,裁定的结果是:如果把黄金铺满了,你祇陀太子就得卖这块地。后来祇太子知道佛陀的功德了,就说:剩下出入门这一小块地,你不用再铺黄金了,这一小块地就由我来供佛;至于这个园林中所有的树林,我还没有卖给你,这些树林就向我来供佛。所以才变成祇树给孤独园嘛!当祇陀太子说:纵使你把黄金铺满了,我也不卖你。就一定得卖,何况刚才已经和某甲说好了价钱,纵使有第二个人再添个高价来,也不许舍贱价、趋贵价,否则就失掉了佛弟子的律仪,人家会批评:学佛人竟然讲话没信用。佛法的弘传就被遮障了!一旦价钱开出去,对方承诺要买了,即使他身上刚好没钱,说要回家拿钱来,在他还没有声称不买之前,你就不许以更高价钱转卖别人,这就是持戒的菩萨该有的行仪。如果是用斗来秤杂粮等等,一定要任前平用,要把圆棍拿来刮平作准;有的店员往往会偏心照顾老板,就故意把圆棍用力压,斗的中閰就凹下去了,这就是不平;如果有这种状况,应该告诉你的店员把它弄平,不然就是侵吞人家应有的权益。也有人心怀不轨,故意用较轻的秤、较小的斗来欺骗人,都有违菩萨慈悲的心肠。如果受戒以后,不能依佛吩咐如法交易,也是得失意罪,同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于非处、非时行欲,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得新谷果蓏菜茹,不先奉献供养三宝,先自受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语译:受持优婆塞戒以后,不可以非时、非处行欲。非处是说:不该行欲的处所。在家人有配偶,行欲是实行人伦常理的义务,但是行欲应该在房间,不许在客厅、厨房、屋外、山野之处,否则即是违犯菩萨律仪戒。又如行欲之时,若在谷道、口处行欲,也是非处,同样是违犯菩萨律仪戒。非时,我们不以最严格的标准来讲,毕竟现在已是末法时期,要求太严格的话,若不是夫妻都在修学佛法,很可能会闹家庭***;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末法时连出家人都有一部分人公然为自己的邪淫辩护了(譬如西藏密宗喇嘛公然与异性徒弟合修双身法而师徒乱伦,亦如藏密的在家信徒同修之间乱伦,也有极少数信徒的父女、母子乱伦),在这种环境上,何况能要求夫妻并未同修佛法的在家人太严格的戒法?所以对非时只讲较为宽松的原则:白天不许做,诸佛菩萨圣诞日及六斋日不许做,比较微细部分就不作要求了。这是比较注重根本戒的要求,微细之处就不要求了!如果于非处、非时行欲,就是邪淫,也是得失意罪;但这与另一种邪淫不同:不是婚姻关系以外的邪淫,只是配偶之间非处和非时行欲,罪比较轻,所以是得失意罪,不是重戒的邪淫。

若是出家受戒以后与异性或同性徒弟合修密宗双身法,不论是藏密的喇嘛或显教中信受藏密的出家人,包括藏密喇嘛已得生起次第圆满而能在射精后再吸回膀胱,仍然绝对是邪淫,都是无间地狱罪;无间地狱受罪完了,还要转入其它地狱,常常被猛火烧燃男女根,痛苦无量;然后才渐次转入其它地狱,一一受毕长期的苦痛以后,才转入饿鬼道多劫,再转入畜生道多劫,然后才能回到人间,但是最初五百世总是盲聋瘖哑、五根不具,所以千万不可修双身法。若是在家人犯了刚才所说夫妻问的非时非处行淫,则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但不是重戒大罪。

受优婆塞戒以后,经商买卖获利而不肯捐输官府应收的税,等于强盗行为,所以弃舍国法所规定的缴税义务,也是得失意罪;经商而有公司组织,却作假帐,譬如会计师往往会好意建议你:多报几人薪水,拉几个亲戚朋友当人头来浮报薪水支出,使账面上的开支增加,缴的税就可以减少;会计师是好意,不该责怪他,但我们要打定主意,不作这种事情。这类事情在税务员来讲,他们认为是平常事,只要没抓到证据就算了,但我们是菩萨,既然学佛了,千万别作这种事。譬如我们正智出版社,作者是免费提供著作给我们出版的,没有著作权费,会计师认为我们的盈余比别家出版社高出很多,盈余比例太高了,与所有出版社的盈余比例相较,看来是有违常情的,税务员会觉得怪怪的,可能会误以为是有什么违法的隐情,可能会常常查帐;以前由陈慧文掌管出版社的会计工作,她曾提出多报职员人数来降低盈余比例的建议,但我们没有接受,因为这样作与偷盗没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宁可多缴税、结帐之后如果税缴多了,捐给同修会的钱少了,那就少一些,不要计较这些钱,所以我当埸就婉转回绝她的建议。好在我回绝了,不然这一回可能会让她拿来当题目,可就死定了!这就是说,正直就有正直的好处。若受了菩萨戒,但是不肯捐输税金,也是犯菩萨戒的,一样是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绝无可能证得解脱果。

如果受戒以后,犯了国法,也是得失意罪。学佛人先要遵守国法,才能谈到修行;但是因为国法常常会变,不可泥古,所以佛舍寿时,对戒法有开示:我捨寿后,将来佛弟子在戒律上,要因时因地制宜。我所已制戒,于他方所不应行者,则不应行;我所未制戒,于他方认为应行者,则亦应行。大意是如此。因为每一个国家法律规定不尽相同,在舍卫国制定这个戒律,到了别的国家不见得合用;因此所没有制定的戒律,如果在某国是一定要遵行的话,你就得要遵守,不可以说佛没有规定这个戒律,所以国王纵使规定了这个办法,我仍然不遵守。这就是说,除了根本戒以外,其余的小小戒都可以比照这个精神来受持。如果你说:佛规定必需要缴税,可是你若去到一个不用缴税的国家,偏要他们的官员为你课税,就成为强人所难了。所以小小戒要因事、因时、因地制宜,不硬性规定;但是六大、十大根本戒则是绝对不可以违犯。对于小小戒,原则上要把握公正不轻欺他人的原则,在小小戒的受持上就不会有过失,原则上就是不要伤害菩萨的律仪。

如果受戒之后,你有农耕收成,比如新割的稻子收成晒好了,这是新谷;要把自己半年要吃的新谷留下来,其余的都卖掉;留下来的半年份新谷,不可先取来食用,要先供佛:挑到佛前先供佛。然后才撒下来储存备用。水果、菜、瓜等蔬果也都一样,凡是收成了就先供佛,供佛之后,分一部分供养僧宝,再拨一部分卖了钱,用来护持正法,就是供养法宝。若是田地极广大,收成极多,就自己斟酌收成情况来供养三宝。若是收成以后,不先奉献供养三宝,自己先用,还是得失意罪,也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辄自作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道路若在诸比丘前、沙弥前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僧中赋食,若偏为师选择美好、过分与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养宽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行路之时遇见病者,不住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而舍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语译:受菩萨优婆塞戒以后,如果去到寺院中,法师不允许你上座说法,或者不许你当众赞叹他,你就别说法、也别赞叹他。意思是:你归依三宝又受戒以后,去到你师父的寺院时,他若不让你说法,你就只做护持的事情,千万不要自己就上座说法,或是私下为人说法,这也是中国禅宗道场的丛林规矩。但是有一个情况除外,你师父若是误导众生,纵使他不允许你说法,你不但要说法,还要请他改正原来错误的说法,救护佛弟子四众;护持正法与这个戒相的分际要认清楚,千万别跟世俗人一样和稀泥。如果你公开赞叹师父的果位,要大家供养。他会马上制止你:不要再讲了!当你师父不允许你这样赞叹时,你就别再赞叹了。因为他不好处理:如果承认了果位,就违背佛的告诫;如果不承认,又成了大妄语。若是承认较低的果位却与事实不符,也是大妄语;凡是虚说果证,都是大妄语。那就让他很为难了!可是多数人对这一点都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想:我是护持正法,我把您高推了,正法就巩固了。本意也许是好的,但是却不如法,师徒都有大过失,都是大妄语罪;若从宽解释,至少也是方便大妄语。所以你师父不允许你作,就不要作,作了也是得失意罪,照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受菩萨戒以后,走在路上时,在家人别走在法师前面;只有一个情况例外:那位法师是你的学生,除此以外,没有其它的开缘。如果他不是你的学生,你还是避免走在他的前头;但你若只是前行引路,就不在此限了。因为佛所施设的戒法,有很多道理都不是我们所能全部知道的。所以自古以来常有大菩萨说:佛意难知。原因就在这里。假使你是在师父座下悟入的,不论你的证量后来超越了师父多远,仍然应该让你师父走前头,你走在后头,这样你会得到实质利益,不会障碍你此世后世的道业。佛施设这个戒法,最简单的用意就是崇隆表相三宝。众生不知道胜义三宝、住持三宝的义理,他们都是看表相而引发学佛的善根,所以你得要把表相三宝的尊严维持着;不是因为出家人的德行或证量有多么高,而是因为佛的正法要靠表相三宝来护持,所以我们就应当如此维持表相三宝的尊严。

以前,我破参后,有一次与我这一世的师父在路上走,我故意走在左后方而且退后半步;刚开始,他想拉我跟他平行,我不好拂逆,所以就平肩走个一、两步,又退下半步来,这就是为了崇隆表相三宝。后来他知道我不乐于平肩而行,就接受了。这一切都是以佛的正法流传作为考虑的最高原则,不必看重是否已经破参的表相,不可这样认知:我破参了,他还没有破参。请问你:破参后还有我的高下差别吗?你心中老是想着:他还没有破参,我破参了,我应该走在前头。那表示你的我见根本就没断,你的破参当然就是假的了。证得如来藏以后,还有五阴我的高下吗?没有了!除非我见还没有断,或是找到的如来藏只是听来的,所以没有智慧转依如来藏;若还没有转依成功,那就就不算是大乘法的真见道,知道了密意也不算是见道。转依成功了才算是真正的见道。所以说道路,若在比丘前、沙弥前行,你就得到失意罪,照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将来想要证果是不可能的。

受了菩萨戒以后僧中赋食:当你在僧团中当行堂职务时,如果偏心而为自己的归依师父、得法师父特别选择美好的食物,倒也没什么关系,但是问题就出在过分与之;徒弟特别为师父选取较美好的食物,本是人情之常,无可厚非;但若是选取很多美好食物而使众人不够分配,或是特别给你师父二份美好食物,那就不好,这就是超过了本分。选择美好倒无所谓,但是统统选择美好的,其它较不精美的食物都没有,也是过分的。但若是比较硬的食物,师父年纪大了,太硬的食物只要选一个就好,或是不选也可以,但不要整份都是选择最美好的食物,份量也不要过分,否则也是得失意罪,也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受戒后如果养蚕,也是得失意罪,因为是杀生。蚕结茧以后,想要取它的丝,就要放到水中煮,蚕就死掉了;牠本来可以羽化成蛾,还可以出生很多的生命,现在被烧死了,所以也得失意罪。但是养蚕也有开缘的:譬如现在有新的养蚕技术,蚕吐出来的丝会被安排而吐成一个平面,不能结成茧来捆住自己;等牠把丝吐完了,养蚕者就把牠们抓去另一个盒子中收存起来,让牠们变成蛹,再羽化成蛾,又可以出生下一代;这种养蚕技术的突破,跟以前不一样,没有杀生害命的事情,就可以开缘而养蚕了。如果还是以老式的方式让牠们结茧,再煮了取丝,就得失意罪了。了解了戒法的精神,就懂得开缘的道理了!不晓得我们会员有没有人养蚕?请举手!喔!还是有。你如果不是用新技术,受了菩萨戒而养蚕,就得失意罪;如果改用新技术,就没有这个戒罪的问题存在了;如果只是养着好玩儿的,让牠们到时候孵化出来,那也没有得失意罪。

受戒后若在路上行走,看见有人病倒在路上,却视而不见的走过去,不肯停下来看一下他的病,为他作种种方便,找人来帮他医疗,这也是得失意罪,照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善男子!若优婆塞至心,能受持如是戒,是人名为优婆塞中分陀利花、优婆塞中微妙上香、优婆塞中清净莲花、优婆塞中真实珍宝、优婆塞中丈夫之人。善男子!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名为比丘,在家菩萨名优婆塞。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语译:最后一段是传戒法师向戒弟子作总结说:善男子!如果在家菩萨以至诚心而能受持这个优婆塞戒,这人就是在家菩萨,就是在家佛弟子中的莲花,而且是有最微妙无上香气的莲花;因为他像这样的清净了身口意行,就好像清净的莲花一样,我们可以说此人是在家佛弟子中的真实珍宝,可以说是优婆塞中的大丈夫。

佛陀又说,犹如我释迦牟尼佛在种种经中所说的:菩萨有两种,一种是在家菩萨,另一种是出家菩萨。出家菩萨称为比丘,在家菩萨称为优婆塞;出家菩萨守持出家戒并不困难,因为恶因缘很少的缘故;可是在家菩萨要持在家的菩萨优婆塞戒,可就很不容易,因为在家之人,身边总是有许多恶因缘所缠烧的缘故。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摧邪显正,乃受持正法菩萨当为之行 摧邪显正,乃受持正法菩萨当为之行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简体注音|优婆塞菩萨戒诵戒仪式(诵戒专用) 简体注音|优婆塞菩萨戒诵戒仪式(诵戒专用)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索达吉堪布:听闻受持此佛的名号,也能获得不退转。 索达吉堪布:听闻受持此佛的名号,也能获得不退转。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不净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不净观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受持破惑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受持破惑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九想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九想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经要门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经要门

星云法师:受持五戒祈愿文 星云法师:受持五戒祈愿文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老酒鬼摔倒摔疼后顿悟受持五戒得解脱 老酒鬼摔倒摔疼后顿悟受持五戒得解脱

受持读诵修习供养为他宣说。能除一切贫穷业障。获大富贵丰饶财宝 受持读诵修习供养为他宣说。能除一切贫穷业障。获大富贵丰饶财宝

第13集 受持三归之行(五) 正礼老师主讲 第13集 受持三归之行(五) 正礼老师主讲

第11集 受持三归之行(三) 正礼老师主讲 第11集 受持三归之行(三) 正礼老师主讲

第09集 受持三归之行(一) 正礼老师主讲 第09集 受持三归之行(一) 正礼老师主讲

欲海回狂 卷二 受持篇 欲海回狂 卷二 受持篇

闻此经,受持此法门咒语,尽烦恼障,一切的业障! 闻此经,受持此法门咒语,尽烦恼障,一切的业障!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感应事迹 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感应事迹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老酒鬼摔疼后顿悟,受持五戒得解脱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老酒鬼摔疼后顿悟,受持五戒得解脱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优婆塞的典范-过希耶优婆塞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优婆塞的典范-过希耶优婆塞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塔蜜卡优婆塞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塔蜜卡优婆塞的故事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金刚经讲义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金刚经讲义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菩萨戒的受持 菩萨戒的受持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

佛教名词:受持_佛教里的受持是什么意思_佛教受持解释 佛教名词:受持_佛教里的受持是什么意思_佛教受持解释

佛弟子当受持佛所制戒,远离邪戒 佛弟子当受持佛所制戒,远离邪戒

佛学修行:在家居士为什么要受持五戒和守不杀生戒? 佛学修行:在家居士为什么要受持五戒和守不杀生戒?

佛学常识:受持八关斋戒有什么功德? 佛学常识:受持八关斋戒有什么功德?

印光大师:提倡因果报应,莫善于教人受持《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 印光大师:提倡因果报应,莫善于教人受持《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

佛学修行:怕破戒不敢受持五戒,只受其中几条,是否如法? 佛学修行:怕破戒不敢受持五戒,只受其中几条,是否如法?

什么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什么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受持八关斋戒应该发起正愿 受持八关斋戒应该发起正愿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三福净业之受持三皈 三福净业之受持三皈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受持三皈五戒后有哪些护法神、护戒神护持我们 受持三皈五戒后有哪些护法神、护戒神护持我们

受持八关斋戒的12条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12条利益

受持供养楞严咒的种种功德 受持供养楞严咒的种种功德

受持楞严神咒,感得金刚藏王菩萨护持 受持楞严神咒,感得金刚藏王菩萨护持

受持八关斋戒时间短,但功德利益非常大 受持八关斋戒时间短,但功德利益非常大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