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行果——五戒

2024-01-07 界诠法师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开始。受持五戒能获大功德,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辨意长者子经》说: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群生,善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者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者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者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不得贪欺;五者不饮酒,不过口行。此五乃得生天。

《优婆塞五戒相经》说: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缘当成佛道。《大智度论》说: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船。经论把戒喻为大地,能生一切世出世善之依处。

持戒有下中上品,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生天上,上品可得阿罗汉乃至无上菩提。受持戒法,守护无犯,能远离一切灾难恐怖,具足一切善法,为神之所护,三宝之所念。《大智度论》说: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戒是防止义,能防非止恶。戒与律常合称,戒是有所不为,律是有所当为;戒是不能如此,律是应当如此;戒是各人持守,律是团体活动。在梵文中,戒叫尸罗,律叫毗奈耶。五戒,为得人天善趣异熟报身的根本,亦为修行圣道与成无上菩提的基础,进入佛门之后的在家弟子,便应受持,通常称之为在家戒。

五戒的毁犯,自轻重别之,有可悔不可悔之分。亦即性戒不可悔,遮戒可忏。五戒中,前四戒是性戒,性是体性义,即杀生等四种事,本性上即是一种恶法,无论受与不受,作了都是恶性的罪行,最后一条,属于遮戒,在饮酒本性上说,不是恶行,本性非罪,故饮酒不是性罪。但饮酒乱性,开不善之门,是生罪之因,可导致罪行,障碍善法。为防护净行,遮令不饮诸酒。

别说戒相

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绝有情生命。杀戒以杀人为重,杀旁生异类为轻,杀人以具足五个条件成不可悔罪: 一是人,二人想,三杀心,四兴方便,五前人命断。

杀人的方法,不外乎自杀、教人杀、遣使杀。被杀者命断,杀者犯了杀戒不可悔罪。若赞人死,其人因此而自杀,亦犯不可悔罪。

杀人后果,有三种:当时杀死,犯不可悔罪;当时不死,以后因此而死,亦犯不可悔罪;当时不死,以后亦不因此而死,犯中可悔罪。所谓杀人,不限用刀枪,凡是能致人于死的手段,都称杀人。

杀人的动机,不外四种,犯罪亦有差别:

一、为杀人而作方便者(如设陷井,置毒,放火、放水等),人死,犯不可悔罪;非人(变化人)死、畜生死、犯中可悔罪。

二、为杀非人而作方便者,非人死,犯中可悔罪;人死与畜生死,犯不可悔罪。

三、为杀畜生而作方便者,人、非人、畜生死,皆犯下可悔罪。

四、作不定方便者,人死犯不可悔罪,非人死犯中可悔罪,畜生死犯下可悔罪。

以上所举四种杀生动机,皆以动机对象边得罪,不以被杀的对象边得罪。戒杀生,亦戒堕胎,若杀胎儿,胎死犯不可悔罪;胎不死母死犯中可悔罪;俱不死中可悔。若杀母,胎死犯中可悔。

杀父母、阿罗汉犯逆罪。杀生以心为主,若无杀意,不犯重罪。意外误杀无犯。

偷盗戒:

不偷盗戒。偷盗是不与取,即他人财物,不与而盗心窃之,将其取离本处而据为已有,是为偷盗,具六缘犯不可悔罪。

一、他物,二、他物想,三、盗心,四、兴方便,五、值五钱,六、离本处(位置、形状、颜色)。

不论自取,教人取,或遣使取,或以势夺取,或侵占,或借用抵赖不还,或骗取,强夺、贪污、漏税、吞没等,皆是偷盗。无论地面上、地下、水中、高处、低处、树上、空中、动物、植物一切财物,不论是国家、私人、佛教、团体,只要有所属,皆不得偷盗。

还有盗心盗人,两足离本处行两步犯不可悔。盗舍利犯中可悔,恭敬心取无犯。经卷法器,一切三宝用品,庄严具皆不得盗。

盗值五钱或过,重罪不可悔;盗不足五钱,中可悔;作偷盗方便而未达成,下罪可悔。

无犯者:已想、同意、亲厚、暂时用、无主、狂、心乱等。

邪淫戒:

不邪淫戒。淫是两性交会。邪淫是指除已夫妇之间的男女关系以外的非法淫事,乃至旁生动物行淫亦为犯。邪淫具四缘成犯: 一、非夫妇,二、有淫心,三、是道,四、事遂。

若受五戒信士,除妻室以外,四处不得行淫:男、女、黄门、二形。

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形,二处不得淫。

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处不得淫。

非人二形、畜生二形的三处不得淫。

若与以上淫者犯不可悔罪;两身和合而未行淫犯中可悔罪;发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罪。除女性三处男性二处,于其余部分行淫,皆可悔。

于熟睡中,女性或男性行淫犯重罪。于死女性男性行淫,死尸未坏或多半未坏,亦犯重罪。

无论有隔无隔,只要受乐即犯不可悔。若被强迫行淫,无受乐心不犯。

在一切邪淫戒中,以破净戒梵行者,罪最重。把比丘比丘尼、式又摩那、沙弥、沙弥尼,乃至受持八关斋戒于其斋日之佛弟子。破净戒亦称污梵行,但须第一次破,若虽曾受戒,已先被人破毁,再次与之行淫者,即不成破净戒罪,但为邪淫罪。若不受五戒而破他人净戒,虽未受佛戒,而没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永被弃于佛法大海之边外,称破净戒者为边罪。

妄语戒:

不妄语。妄语是虚妄不实的语言。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

大妄语具五缘: 一、所向是人;二、是人想;三、有欺诳心;四、说大妄语;五、前人领解。

妄语定义是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闻言闻,闻言不闻。

妄语方法有自妄语,教人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现相妄语。凡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欺人领解,成妄语罪。凡言过人圣法为大妄语罪,不以大妄语骗人为小妄语,为救护众生作方便妄语无罪。

大妄语具上五缘,重罪不可忏;若言词不了或对方不解,中可悔。向天人作大妄语,天人解,中可悔;不解,下可悔。向畜生作大妄语,下可悔。

妄语中尚包括两舌、恶口、绮语,虽不算重罪,但犯可悔罪。作为佛弟子不应犯。

若说他人罪者,须具有见、闻、疑三根,若无根便犯谤罪,此应知。

不饮酒戒:

酒,指一切可醉人,无论是谷酒、果酒、木酒、药酒等,酒糟亦不得吃。但有酒色,无酒香酒味,不能醉人者不犯。

有三缘便犯:一是酒、二酒想、三入口。犯此戒者,结归可忏悔罪。

五戒受持

五戒可随分受持。《优婆塞戒经﹒受戒品》说:若受三皈,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皈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皈,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无分;若受三皈,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皈,受持五戒,是名满分。

《大智度论》说:是五戒有五种受,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分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一分行者,于五戒中受一戒不能受持四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受四戒;满分行者,尽持五戒;断淫者,受五戒已,师前更作自誓言:我于自妇不复行淫,是名五戒。五戒中,于杀盗淫饮酒不作者,为身善律仪,妄语不犯,是口善律仪。随分受,皆得戒律仪。

五戒受持时限,有一日,一月,一年乃至尽形寿。因戒有受法,亦有舍法,受了舍,舍了受,均不妨。若不能持随时可舍,可逐条舍,可全部舍。恐不能持而犯戒罪,故行舍法。《萨婆多论》说:遇恶因缘,逼欲舍戒者,不必要从五众边舍,趣得一人即成。

受五戒必是人道,余道不得受。人道中,五逆者不可得受,犯边罪故。

受五戒方法:一敷座请师,二戒师开导,三请圣,四忏悔,五问遮难(盗僧物、六亲行淫、污梵行、父母病时舍去不顾、师长病时舍去不顾、杀害发菩提心众生),六受三皈(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为()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三结时。我某甲皈依佛竟、法竟、僧竟,余同。亦三说,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我某甲亦尽形寿不杀生:余四戒文同。),七宣戒相,八发愿,九劝嘱,十回向。

受持五戒,能远离修习善法的障难,具足增长善法的顺缘。《法句譬喻经》说:戒德可持怙,福报常随已,见法为人长,终远三恶道。戒慎除苦畏,福德三界尊,鬼龙邪毒害,不犯持戒人。严持五戒,为得一切戒的根本,证得一切无漏功德和圣果所依处。

《优婆塞戒经》说: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若有成就如是戒者,当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

《大智度论》说:持戒之人,常得令世人所敬养,心乐不悔,衣食无乏,死得生天,后得佛道,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更新于:2024-01-07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