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假如来藏之 辨正-01

2022-12-13 假如来藏

辨正-01

法莲法师序文云:

【大乘佛法主流,古来即分二派,一者瑜伽,二者中观。瑜伽者,始从弥勒菩萨亲讲授《瑜伽师地论》,经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至中土玄奘、窥基,所弘之唯识种智正理,甚深极甚深,所谓万法唯识,是谓此瑜伽唯识教理。中观者,谓龙树菩萨依自性清净心如来藏而广开演三界唯心之中道正理。二派所说,义理皆通。如《宗镜录》卷五:经云如来藏为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藏识。又云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偏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是以诸教皆如来藏为识体。故知心性即如来藏,此外无法。唯识论偈云:又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论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以要言之,总上诸义,皆是真妄和合,非一非异,能成一心二谛之门。

由此当知,不论三界唯心,抑或万法唯识,皆以如来藏为识体,依此前提而说其随缘及不变二义,今者末学以此前提略说浅说其随缘之义,然此中义理甚深微妙,实非末学所能略述一二,诸同学若欲亲得圣意,当深入《释摩诃衍论》,论中详述十种如来藏门,十种真如门,十种阿赖耶识门,详述如来藏受熏流转而为阿赖耶识之正理,而此甚深正理亦是当今学人普遍迷惘之处,若真能深入此中义理,则《密严经》中: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之真正义理便能知晓,而不迷惘偈中佛意,死于句下。

今者附上此文,吁诸同学深入经论及阅读此书之前提,则不于经论及此书之原意而生迷惘,愿诸学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谨以为序

末法惭愧比丘

释法莲 敬书】

谨分为五段辨正如下:

第一段:法莲法师云:【大乘佛法主流,古来即分二派,一者瑜伽,二者中观。瑜伽者,始从弥勒菩萨亲讲授《瑜伽师地论》,经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至中土玄奘、窥基,所弘之唯识种智正理,甚深极甚深,所谓万法唯识,是谓此瑜伽唯识教理。中观者,谓龙树菩萨依自性清净心如来藏而广开演三界唯心之中道正理。二派所说,义理皆通。】

辨正如下:

瑜伽与中观二派所说之义理确实相通,法莲师所说确实无误。然而如何相通?法莲师却尚未如实了解,以致于在后文中明示或暗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是两个不同的心,真心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阿赖耶识则是如来藏之所生法,其体是虚妄的、是生灭无常的妄心。如是否定根本心体第八阿赖耶识真心,另外建立 佛于经论所述如来藏以外之如来藏,都是自己凭空臆想之如来藏。由是建立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以外之想像如来藏法,作为其立论基础,以致于因此一步之错,全盘皆错。如是师心自用,自以为护法,而实是毁法,未来则不免招致地狱纯重尤苦之七十大劫、而且是长劫之无量世重报,殊是可悯!

事实上,瑜伽与中观,是同一个佛法体系,只是各有深浅广狭之不同。中观依于总相智及别相智上而说,只是在说此如来藏心体的自性上之总相及别相,并未论及心体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尚未述及一切种智。故中观仅及于心体主体本身,其实尚未涉及佛法最胜妙的一切种智部分。而瑜伽派不只论及中观所有的心体心所等法之总相、别相,亦论及心体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等究竟义。是故,瑜伽学实是涵摄中观所有法,中观学则仅是瑜伽学里的一小部分。因此,瑜伽与中观实是不应分宗分派,两者仅是修证之一前一后次第有别,亦只是一深一浅的差别而已,法实同一非二,不应分宗分派。如是正理,法莲师尚未如实知之,有待再进数步,再以多劫深观之;故法莲师所说的二派说,只是随顺于印顺法师的旧有表相见解,了无正见。

第二段:法莲法师云:【如《宗镜录》卷五:经云:如来藏为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藏识。又云: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偏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是以诸教皆如来藏为识体,故知心性即如来藏,此外无法。】

辨正如下:

诸经论中所说之如来藏,有时是偏显如来藏,有时是偏显如来藏。若依偏显如来二字来说,所谓如来藏即是指本来自性清净之如来藏心体自身,或是指净除二障随眠后之果地的如来清净之藏,即是指称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自身,通常不摄前七识心体;是故《楞伽经》中 佛云: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又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

净之藏。此即显示如来依第八识心体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为体。若依偏显藏字来说,即是指:如来藏之自体虽然本来清净,却受七转识的无始恶习所熏,而在心体中集藏一切异生凡夫分段生死及变异生死种子,如是之如来藏,即是第八阿赖耶识心,故名藏识,是故《楞伽经》中 佛曾开示云: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即是《起信论》中所说,显示阿赖耶识一心而有二门: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谓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即是如来藏,心生灭门谓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之七转识等流转法。是故阿赖耶、异熟识一心,涵摄二门;此二门绝不可强行加以分割为二,否则佛法将被汝法莲师肢解而支离破碎了。

此一心二门妙法,乃 佛菩萨为令众生悟入真心识体,是故观机逗教,以无量方便而从真心识体的不同角度,作种种慈悲开示,方便以度众生。然诸多凡夫众生,由于无明遮障,无法证悟此藏识;或因善知识之引导后,虽然证此藏识,却由于增上慢、卑劣慢等性障所障,而无法安忍阿赖耶识心体之本来无生,反求于一切有境界相之有为法。是故,因七转识见分恶习之所熏,而对于第八识所现之内外相分妄生计度,不知其犹如幻师伎儿之所变现而流转不停。

由是邪见故不明此藏识阿赖耶识心体本来无生、自性清净涅槃之义理,不知如来与藏是不可分离的一心二相之法,而堕如来或藏二种名相之虚妄想中,堕于一边,执取一边作为究竟法。然此藏识虽然于异生凡夫位受熏而于三界六趣流转生死,是一切善、不善有漏法之因体,却也是含藏未来成就如来之一切无漏清净善法之法体。是故如来藏乃三乘佛法及世间一切法之根本,一切世、出世间法,一切有漏无漏法,一切有为无为法,皆依此如来藏体而生而显其性,除此如来藏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别无他法可得。

但是若因永明禅师说:心性即如来藏,就说心的体性是如来藏,这是误会永明之意。因为如果说心的体性就是如来藏,那就应该说:心法、心所法就是如来藏,也就是说:如来藏既是心的体性,也就变成如来藏是真如心的所生法,如是立论,则生无量过失。如此而来,则如来藏也是所生法,那到底是真如为所生法呢?还是如来藏为所生法呢?然而从此外无法四个字,可知永明禅师所说的心性,其实是指如来藏心体,而不是说心所显示出来的体性,也不是说如来藏是心所显出的体性,因为此外无法。如果说心的体性就是如来藏,则应该说心性以外另有一法是如来藏的所依体,即是此外有法,但实际上永明又说此外无法。是故,若将心性即如来藏解释成阿赖耶识或如来藏是真如的所生法,就违背了永明禅师此外无法四个字;如果反对永明所说的法义,那就不该引用永明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论点。对此如来藏心体之论述,永明禅师直指赖耶体就是如来藏,并以更无别体与此外无法二句前后呼应,来说明:出生万法之根本识体,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

《宗镜录》又云:即赖耶体,是如来藏;与妄染合,名阿赖耶,更无别体。

《宗镜录》又云: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相觅境,即是恶慧。正好是责备法莲师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等人,可见法莲师等人是恶慧者。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曾开示云: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由此为种子,意及识转。

《密严经》中 佛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

《密严经》中 佛云:诸仁者!一切众色皆阿赖耶与色习相应,变似其相,非别有体。

《入楞伽经》卷七, 佛云: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由此可知,如来藏双具空、有二性,双具不变、随缘二性,双具染、净二性。犹如手心、手背之一体两面,是不可强行分割的。如是双具世间出世间法的体性,阿赖耶识无不具之;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名虽不同体则无异,同是八识心体,只为偏显染净分位之不同而有别名。譬如,水因寒性而称之为冰,水因温性而称之为水,水因热性而称之为汽;水因离染而称之为净,水因著染而称之为污。冰、水、汽、净、污等,只因水中含温分位之不同,只因水之染净分位不同而别别立名。离水之体(H2O)何有冰性、水性、汽性乃至染净之性可言?相同的,离于冰体、水体、汽体乃至染净之体而别求水之真实性,正是缘木求鱼。故在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欲求其绝对清净之真如,理不可得。正如妄想于牛体之外别求牛角,正如于冰体、水体、汽体乃至染净之体以外别求水之清净性、水之湿性,了不可得。法莲师此一头上安头之举,终将堕入虚妄想中,终必会将 佛说八识心体分割得支离破碎,无有是处。

第三段:如法莲法师引《宗镜录》所云:唯识论偈云:又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辨正如下:

诸经论中常将真如一名,作为指称第八识心体之用,此因第八识心体无时无刻不显示其真如性故。是故,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有种种异名,皆是依此心体所显示之体性而立名,然终不可将诸别别施设之名,与此第八识心体分割也。

如《大乘入楞伽经》佛云:真如、空、实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皆异名。

又云: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蕴中无有人,无我无众生;生唯是识生,灭亦唯识灭。所以一切法出生,都是阿赖耶识所出生;一切法之变异然后坏灭,也都是阿赖耶识所变异及坏灭。

是故,阿赖耶识心体藉种子流注而显示其真如性,真如乃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实性也,由是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实性所显,有时将此心体方便称为真如。

然经论中所说之真如二字,有时并不是指第八识心体,而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实性,即是指阿赖耶识的自体性,祂恒常不变,所以为真;祂于六尘如如不动,从无所取,无有苦受名之为如,是故名为真如。此处《大乘入楞伽经》之意为:殊胜的阿赖耶藏识,本体恒常而离于能取所取绝不于六尘作任何取舍,故无能取性,亦无所取性。于其随缘应物之际却又如实而显,而本性清净不动,这就是阿赖耶识本具的真如体性。这也就是阿赖耶识的唯是识体所显之真实法性。此识体所显之真实如如之法性,只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之所显性,并无作用,非如色法能有作用,亦非如心体与心所有法之能有作用。是故,非是所变生法,而是所显法;所生法之心体、心所等法皆有作用故,所显法之真如则无丝毫作用故。

《唯识述记》云:心(之体)性者真如也,真如无为非心之因,亦非种子能有果法;如虚空等。

《入楞伽经》总品第十八之一:真如离心法,远离于分别。也是说真如不曾有作用,离于心法故;只有心法才会有作用故,譬如大种性自性,亦如五遍行、五别境等,皆有作用;真如则无作用,因为它只是表明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自性。

《成唯识论》中也说:真如亦是假施设名。意谓真如非有作用。即是说明楞伽中的 佛语真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十九亦云: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于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观察真如但有假名施设言说,真如不可得故。正是此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七有说:舍利子!如真如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真如中无名,名中无真如;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也说真如只是假名施设,纯依心体之真如体性而假名施设,故真如是客体法,不是主体的心体,故不是有作用法;既然不是有作用法,如何能出生阿赖耶识、八识心王等有作用法?正理绝非如此,所以法莲师主张真如出生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真如所出生的性用,根本违背圣教量,只能哄哄初入真见道位者,对于已经进入相见道位的菩萨们来说,完全不起作用,反而会被相见道位的菩萨们所破斥。

《佛地经论》亦云:乃至真如虽非识变,亦不离识,识实性故;识上二空无我共相所显示故。是故,真如乃是第八识心体的所显法,而非所生法。所生法之色身五根、七转识、心所法等各有不同作用,所显法之真如既是客体,则无作用;无作用之真如,当然不可能出生有作用的阿赖耶识。真如离八识心王所具有之有功能作用之种种法性如七识心王皆能了别六尘等,如阿赖耶识虽不分别六尘,但亦有六尘以外之了知众生心行等诸分别性。然而,真如连六尘以外之了知众生心行之分别性的功德亦无,故说真如无为非心之因,又说唯客所摄,故说真如远离于分别,故说真如乃是假名施设。以此缘故,说识上所显之真如并无作用,唯是识体在三界有为法中所显示之真实性,故说真如乃是识性,非识变。由是故知:真如实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实性,乃是识体之自身体性,不可颠倒建立为识之所依体;真如是客故,识是主故。是故不可说真如有作用、能出生阿赖耶识、七转识等性用。法莲师如是主张,并宣说于学人者,名为不解诸经所说真如之意者,名为误会经论真实意也!

如今法莲师自己所引之唯识论偈已明说云:又(原论文为此字)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即是说纯粹是识体的真实性)。亦是说明此一事实:诸法上所显示出来之胜义,就是阿赖耶识心体藉诸法上所显示出来之真如体性;因为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恒常都如其自性一样的显示出识体常住于真如性中,这就是唯识学中所说的心的真实性。法莲师自己引述了这一段证明萧导师法义正确的偈颂,来证明萧导师的说法错误,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岂不是其心颠倒?

第四段:法莲法师继续引述永明禅师之开示说:【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论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以要言之,总上诸义,皆是真妄和合,非一非异,能成一心二谛之门。】

永明禅师这一段话,也是证明萧导师的法义正确,而且是破斥法莲师的说法,显示法莲师的说法就是句中所说的后人,就是句中所破的唯立不变的后人,正是永明禅师句中所应归过的后人。永明禅师此处引证天亲菩萨之意说:如来藏即是一切识的主体。换句话说,阿赖耶识一名,有时不但只是说心的主体,也包含所含藏的种子流注而出的七转识,所以有时说一心通八识。意思是说:如果是说如来藏,则如来藏一名是单指第八识心体自身;如果是说阿赖耶识,则阿赖耶识有时是单说第八识心体自身,但有时也可能是说第一识至第八识全部;所以永明说: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意谓八识心王皆以第八识心体自身为主体。

而第八识心体自身,有时名为如来藏,有时名为阿赖耶识;所以法莲师误会了经论中的真实义,不知道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就是如来藏,误以为另有一心是如来藏,所以主张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心体,这是误会经中 佛意的说法,也是误会永明禅师论中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的意思了。阿赖耶识的识性不论是真如性或分段生死的流转性其实还是从阿赖耶识心体的如来藏所显示出来,所以说如来藏是识之体,所以说以如来藏成就阿赖耶识之体,因为阿赖耶识一名有时单说第八识心体,有时则函盖八识心王全部;而称说如来藏一名时,则必是单指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不包含前七识在内,此说实与《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之说不谋而合。

譬如《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云: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又云: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

由马鸣菩萨之意可知:无论是心真如门或心生灭门,都是摄于第八阿赖耶识心中,故名一心。是故,真如性或生灭性,都是依此一心(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而在第八识心体上所显示出来的;而所谓的二种门,就是说明一心的两种面向,一个是第八识心体的自体相,另一个是种子流注所生的七转识等生灭相,而不是像法莲师所说此一心可分割为两个心:一个叫真如心如来藏,一个叫生灭心阿赖耶识。若是如此,既然真如心(法莲师所说的如来藏)尚需由另一心中分割而出,那此真如心显然是不完整的心,不完整的心怎么会是真心?犹如月体所现圆缺之相,月体本已是清净圆明的法相,怎奈天体运行而遮障角度不同,而有满月、半月、眉月之分,如是而说月有月圆、月缺二门,然而,月圆、月缺均是圆月自体因为不同角度、条件所显之不同相尔,本是同一清净圆明的月体所现。愚痴之人如法莲师等,因为被此圆缺之妄相所惑,而妄逐圆缺之生灭相,终将满月、半月、眉月等,分割成多月;以月体假现之缺失相故,而妄说缺月非月,而于缺月之本具清净圆明的月体之外,另求圆月,殊是可笑!

由是之故,马鸣菩萨说:以如来藏为体而有种子流注(出生七转识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体,与生灭的七转识等种子流注,二法和合,才称之为阿赖耶识。是故,《起信论》所说的如来藏,是偏显如来二字而说,即是指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此处不以阿赖耶识作为第八识心体之名,乃是马鸣菩萨为阐述真妄和合之义,故以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名为如来藏,以此如来藏为八识心王之本体,名为不生灭;以七识心等法之种子流注为相,名为生灭;然后合并如来藏体一法及种子流注和合运作一法,名为不生灭与生灭和合,如是具足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才可称之为阿赖耶识。然此含有种子流注生灭的阿赖耶识,与本自清净涅槃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不可以说是同一个,因为种子流注则有七转识等法出现生灭,与第八阿赖耶识自体之不生灭性有异,故名非一。然而,此阿赖耶识虽然现有七转识等种子流注生灭,其第八识体本身却是本自清净涅槃,炯无生灭,却又能出生七转识等法之流注生灭相,这些生灭有为的法相却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出生的,本属第八识心体所含藏的功能性,故不可说其与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有异,故名非异;如是说为非一亦非异。这才是《起信论》一心二门的真实义。

事实上,依此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义理来看,因为阿赖耶识含摄如来藏体及种子流注等七识生灭现象,故如来藏还是含摄在阿赖耶识里面,而不是如法莲师等人将阿赖耶识颠倒含摄在如来藏里面的。因为有分段生死种子流注才称之为阿赖耶识,没有分段生死种子流注就只称之为异熟识,或只称之为如来藏;如果仅就第八识心体自身而说,不含摄所生的七转识等法相,这个第八识心体自身就称为如来藏。故天亲菩萨乃是以《起信论》的说法作为立论基础,而说以如来藏为识体,是故永明禅师说: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意指八识心王是以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为体,单说第八识心体时即名为如来藏故,此乃正说。然不能因为对此法义之误会,即说如来藏体在阿赖耶识体里面,或说阿赖耶识体在如来藏体里面,二者本是同一体故,皆是第八识心体故。

法莲师所举证的永明禅师唯立不变一句,其实正是指斥法莲师自己,及其所追随的杨先生等人,而说法莲师等人是唯执真如不变异,而否定阿赖耶识心体的邪见者。因为法莲师执著 佛菩萨所说第八识心体自身永远不变之文句,而又误会 佛菩萨这些文句的真义,想要在阿赖耶识心体以外,另再寻觅如来藏,不知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即是如来藏;又排斥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无漏有为法上的功能差别而别求能生万法的心体,排除了能变生万法的功德,使如来藏成为不能圆满成就万法的不圆成实性,已经违背了圆成实的真义,这就是永明禅师所诃斥的唯立不变的后人;如是唯立不变之过,应归责于法莲师等人,永明已经有言在先,而法莲师等人今时犹堕其中,岂只是后知后觉而已?正是不知不觉的后人。

故《入楞伽经》云: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如来藏识既然不在阿赖耶识心体之中,既然不是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法,当然如来藏识就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了,总不能说如来藏在阿赖耶识心体以外的虚空中吧!这个道理很清楚,法莲师为何还会误解呢?为何还要说阿赖耶识心体中含藏著另外一个如来藏真如呢?为何还要说阿赖耶识心体是被如来藏、真如所出生的呢?我想,法莲师等人应该是被文字障及无明障所遮障的缘故,所以不能理解经论中的真实意旨,才会有这种虚妄的想法吧!

假使不信,还有别的经句,可以证实萧导师所说的法义正确,证明法莲师所追随的杨先生的说法完全错误;在《入楞伽经》中 佛又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又云: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又云: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由是可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离此阿赖耶识心体以外,更无如来藏可求、可证、可知、可现观,而如来藏也不是杨先生所教导于法莲师的如来藏藏在阿赖耶识心体中,要从阿赖耶识里面再去找出一个心体如来藏,才是证悟。所以法莲师切不可说: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是两个不同的心,真心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阿赖耶识则是如来藏之所生法,其体是虚妄的、是生灭无常的妄心。如是否定第八阿赖耶识本具之真心体性,外于第八识心体而寻求另一虚妄建立之如来藏,是名头上安头,心外求法;亦是对于真正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不能生起智忍的愚人,名为退失于大乘无生忍。

若就第八识心体本身来说,阿赖耶识是恒常不灭的,这也是如来藏之如来性。然依如来藏之藏性,或依种智的修证过程而说,阿赖耶识是可灭法;于何时灭?于菩萨入八地心时灭,或二乘人成阿罗汉时灭。非唯阿赖耶识是可灭法,乃至异熟识亦是可灭法:于净除二障随眠后,成就究竟佛菩提时亦是可灭。然而此灭,非是指灭掉心体,而是灭掉心的名义。

譬如《成唯识论》云: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麤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成唯识论》又云:阿赖耶名过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偏说;异熟识体,菩萨将得菩提时舍,声闻独觉入无余依涅槃时舍;无垢识体无有舍时,利乐有情无尽时故。如是之灭,是灭阿赖耶性及阿赖耶名,转舍其名而改为异熟识名,所以方便说之为灭,不是真正说心体有灭。或者灭异熟性及异熟名,转舍其名而改为佛地之无垢识,所以方便说为灭异熟识,然并非灭其识体;若如法莲师之说,即成断见之徒,过失无量。何以故?因为第八识心体阿赖耶识如来藏若是可灭,而法莲师等人所说的另一如来藏心体,却又是虚妄想像的子虚乌有妄想,永不可证,则灭除第八识如来藏以后,就变成断灭了;因为第八识如来藏, 佛说就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而且阿赖耶识心体本具金刚性, 佛说是心本来而有,永不可坏故。

所以,《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法义本来正确无误,然而后来解释《大乘起信论》的大师或学人,由于无法了解如上真妄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之正理,故把阿赖耶识心体否定掉,来单独建立真如不变,妄说唯有绝对不变的心体才是真心;又以想像中的真如作为理体,来建立阿赖耶识,妄说阿赖耶识是真如之所生。这是颠倒见,这就是错误的唯立不变的妄想。如是诸人之立论若属正确,则阿赖耶识所显之真如相成为一切法的法体,认定唯有此真如相永恒不变,将来成佛还是如此,其他的法都是生灭法,如此一来,则如来藏或阿赖耶识均非圆成实性,因为不具有变生万法的功德故。然而必须是具有能显示出世间法,也具有出生世间万法的心体,才是圆满成就诸法的真实性,才是圆成实性;不具备这种能生世间万法,能显出世间法的体性,就不是圆成实性。故法莲师与杨先生唯立真如不变之说法,并非圆成实性,而是有缺陷的、不能圆满成就万法的心性。

然若以般若系经典来说,真如不变的真正意思是说:在阿赖耶识阶段的时候,其真如性如是;在异熟识阶段的时候,其真如性也如是;乃至到了无垢识阶段的时候,其真如性亦复如是:这个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所显示出来的真如体性是永远都不会有变易的。如果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自身而建立这个识所显的真如性是永远不变的,这个就是正确的唯立不变。是故,依般若系经典及唯识系经典来说,唯立不变亦有此正面之实义,意即是真如性从凡夫地到佛地都是不变的,但是这个永远不变的真如性相,却永远都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自身而建立的;如是以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为体,来建立真如永远不变,这是正确的。但您法莲师被恶知识误导之后,把如来藏阿赖耶识所显之真如相,颠倒当作心体,而说阿赖耶识从真如出生,而说阿赖耶识心体有变、是生灭的,如是则成错误的唯立不变。即是永明禅师所说:但后释论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所应归过之后人。

《宗镜录》中永明禅师说:此阿赖耶识,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名藏识;如明镜不与影像合,而含影像,此约有和合义边说。《宗镜录》中又说:若不和合义者,即体常不变,故号真如。因合(与)不合,分其二义;本一真心,湛然不动。

如上之文,若从染污、流转的角度来看真心,此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即是如来藏真心第八识心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所以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名藏识,此为偏显如来藏之藏性边。就像明镜不与影像合,而却含有影像,这就是从真妄和合的角度来看真心,名为阿赖耶识藏识。但若从真心本体来看,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是永不生灭、恒常不变的。这个真心本体远离六尘万法故名真,恒常不变而随缘应物故名如,由是二种体性所显故名真如。此不特永明的《宗镜录》中如是说,《成唯识论》十卷大文前后所说,也都如此。

虽然,因为真妄和合或真妄不和合的缘故,为了阐述其义而别别立名,然本是湛然不动的同一真心。譬如水体若与寒性合,则显冰之坚性;若不合,则显水之濡性。然若就水之本体(H2O)来说,本是未曾改变过,湛然不动的。而就其能因感温高低而改变其法相的真实体性而说,也是未曾改变过的,冰性如是,水性亦如是。何以故?冰也是(H2O),水也是(H2O),因感温度高低之不同,导致其相也异,体则皆属相同;故物理性质虽不同,化学性质则前后皆悉无异。是故,水也好,冰也好,(H2O)就是(H2O),如其本性,亦不碍随缘感温而改变其相,而其(H2O)的自体性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随缘不变的意思。

若(H2O)会变,就会使得法界中水体增加或减少乃至消失,然而法界的水体是不会增加或减少的,由此同一道理,《宗镜录》中又说:若真如(此处是以真如一名说第八识心体)不守自性,变识之时,此八识,即是真性上随缘之意。或分宗辩相,事则两分;若性相相成,理归一义。以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故。如全波之水,全水之波,动静似分,湿性无异。

永明禅师如是明说古时有人于不变、随缘之际横生谬解如现在的法莲师等人产生妄知妄见,以致分宗分派,于有相法上争辩不休、执事废理,而将阿赖耶识理体分割成两半:一半是永远不变易的真如性,一半是有变易而能生万法的阿赖耶性。佛法就因此而分宗分派、而支离破碎了。若能如实了解阿赖耶识理体之体性,亦了解其所衍生之诸多有相法,本是真妄和合、非一非异而相辅相成之义理,则对于理体同归于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胜义,不生迷闷。何以故?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自性清净本无变异,但又能随缘应物如镜含相。即是离相无用、离用无相,如全波之水、全水之波,动静分位虽有不同,湿性无异。然而,有些人若不是偏执绝待清净之真如为不变,就是于真心随缘体性上妄论真假,却不知生灭相实是真心随缘而不守自性所现之流转相,乃至真如相亦是真心随缘然恒守自性不随缘转所现之真实相,然不论转相或真实相,均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显其性,其真如相或流转相之自身,本来皆无自体性。如是于不变、随缘之际横生谬解之人,堕于边见之深渊,名为不解不变、随缘者,名为不解圆成实性,名为不解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理。若再因此而诽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者,则成谤法破法大恶业;若是因此而诬蔑真善知识是破法人,则成无根诽谤贤圣之大恶业。

是故,综观如上之义理,如来藏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自体永不断灭,离三界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故不贪、不厌、不体会苦乐六尘,本性清净,此乃真心本体,即是单指第八识心体的时候,名为如来藏。而阿赖耶识自心藉著所藏无明业种及父母、四大、器界之缘,能出生五根六识及末那,于前后劫无量世中轮回生死;然于本体永无生灭之中,却含藏八识心种及诸有漏无漏法种而不断流注生灭,依前七识对六尘之分别及欣厌,而配合前七识于三界中造业及受报。以此缘故,有诸万法之法相生灭,是名真妄和合之义。而当六根六识贪取或厌恶六尘时,其五蕴中之如来藏阿赖耶识,仍旧一本无始以来远离见闻觉知、不会不取不厌六尘之清净自性;然于此同时,阿赖耶所含见分七识却不断贪著六尘。故此含有种子流注生灭的八识心王的广义的阿赖耶识,与本自清净涅槃的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如来藏不可以说是同一个,故名非一,二者有异故。三界中一切法之生、住、异、灭,虽因如来藏经由其相分及七转识见分而显现,如来藏与七转识见分之和合运作,合为一心时则名为广义之阿赖耶识,即是《起信论》所说之一心二门。

而离于此含藏外相分、内相分及七转识见分的广义的阿赖耶识,如来藏心体即无由建立,已成无余涅槃故,无余涅槃境界中尚无十八界等我存在,如何能有如来藏之可建立?是故,此阿赖耶识心体虽然与七转识见分和合运作而无间断,然其本体却是本自清净涅槃、常住性净涅槃境界中,即是如来藏,故不可以说其与如来藏不是同一个,即是《宗镜录》所说:即赖耶体是如来藏,与妄染合,名阿赖耶,更无别体。故名非异。是故, 佛以如来藏作为第八阿赖耶识体,于二乘诸经中广演真谛俗谛二门,于大乘诸经中阐述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正理,故名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心此识正是如来藏心第八阿赖耶识自身,广演之时则名为一心二谛。

第五段:法莲法师云:【由此当知,不论三界唯心,抑或万法唯识,皆以如来藏为识体,依此前提而说其随缘及不变二义,今者末学以此前提略说浅说其随缘之义,然此中义理甚深微妙,实非末学所能略述一二,诸同学若欲亲得圣意,当深入《释摩诃衍论》,论中详述十种如来藏门,十种真如门,十种阿赖耶识门,详述如来藏受熏流转而为阿赖耶识之正理,而此甚深正理亦是当今学人普遍迷惘之处,若真能深入此中义理,则《密严经》中: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之真正义理便能知晓,而不迷惘偈中佛意,死于句下。

今者附上此文,吁诸同学深入经论及阅读此书之前提,则不于经论及此书之原意而生迷惘,愿诸学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谨以为序

末法惭愧比丘

释法莲 敬书】

辨正如下:

三界万法之出生,确实是以如来藏为识体,然此识体即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故经论中时而说如来藏出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时而说阿赖耶识出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今有经文为证:

《入楞伽经卷七》:大慧!我依此义、依胜鬘夫人、依余菩萨摩诃萨深智慧者,说如来藏阿梨耶识,共七种识生,名转灭相。《入楞伽经卷七》又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甚深如来藏,与七识俱生;取二法则生,如实知不生。《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亦云:《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密严经》亦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于《如来藏经》 中 佛亦如是云: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三界万法之出生是以如来藏为识体,而此识体即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如前所述,永明禅师依此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为前提,而说不变、随缘之真正义理。然而,法莲师并未如实了解如是正理,错会永明禅师之原意,故错误的唯立真如不变,成为永明禅师所说的归过之人。如是错误的唯立真如不变,必对随缘之真正义理横生妄解,故其略说浅说随缘之义,即成妄说。由是之故,错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第八识心体与心体种子流注而出生的三界万法混为一谈,以致于错认唯心、唯识的第八识常住心体是如来藏心体种子流注而出生的三界万法,错认与如来藏本属一体二名的第八阿赖耶识是由如来藏所出生之法,此过极大,成为谤法者。

即如您法莲师从初生至今亦有多名,出生时名为人子,求学时名为学生,出家时名为比丘,受学于萧导师座下时自称学僧等等。乃至出家时名为法莲师的同时,由于领有执事工作之不同,亦有可能同时称为香灯师或知客师。如是因世间万法所现之相,而假名安立各自别别不同之名字而已,其实本是同一法莲师之人。是故,今日的法莲师,您与政府机关发给身份证上之俗名蔡某某,本是同一个人,云何可说法莲师与蔡某某不同一人?云何可说法莲师是由蔡某某所出生?云何可说香灯师或知客师是法莲师所生?如此一来,俗名的蔡某某是出生法莲师之父,法莲师则是出生香灯师或知客师之父,世间宁有如是颠倒之理?如是诸名,均是同一法莲体,因扮演不同角色,所别别安立之假名尔!

由您书中广抄经文,没有自己的见地而东拼西凑、漏洞百出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一书观之,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甚深义理,确实是非您所能略述一二的。您受恶知识杨先生所误导,而信受伪论《释摩诃衍论》(此论为后人伪托龙树菩萨所作,其真伪已考证于《灯影》之附录中,萧老师有详细的考证,于此不再赘述)故遭影响,故起不如理作意之妄想,以致见树不见林,断章取义乃至错解文义,而欲于八识心体之外别求另一绝待清净却又能生万法的如来藏;殊不知能生万法的心体,绝非是恒无变异的,必是心体自性恒无变异而所含藏的种子流注常有变异,导致所生万法常有变异;所以法莲师您唯立真如不变而能出生能变生万法的阿赖耶识的道理,乃是歪理,不能成立。而且违背龙树菩萨的种种妙论正义。

如是违背龙树菩萨于诸论中所说之中道正理,却又攀附龙树盛名,而将伪论栽诬为龙树菩萨所说,诚是陷龙树菩萨于不义者。殊不知,由瑜伽或中观之教证来说、或由一切证悟阿赖耶识者之理证来说,如是如来藏随缘不变之体性,阿赖耶识心体悉皆具足之,故阿赖耶识非是如来藏之所生法,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若阿赖耶识具足如是二法,如来藏也具足如是二法,又非是同一心体,是法莲师所说的二个心体,则应该说 佛是不如实语者,因为 佛说实相只有一个,而今依据法莲师的说法,却是实相心有两个。由此可知,法莲师主张如来藏是能生万法者,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本质绝对是虚妄说、虚妄想。是故,您宁弃阿赖耶识,随恶知识堕于文字思惟及情解臆想之中,以求另一由虚妄想所建立之如来藏,岂不是千金之家,弃如敝帚;离家千里,别觅金宅之愚人?宁为智者?

此外,经中证实阿赖耶识心体是真相识之文,比比皆是,处处可举;如《密严经》 佛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出习气泥而得明洁,为诸佛菩萨大人所重,如有妙宝世所希绝,在愚下人边常被污贱,智者得已献之于王,用饰宝冠、为王所戴,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阿赖耶识既是如来的清净种姓,为何说是生灭法?您如此污贱阿赖耶识心体,不就是 佛在这段经文中所说的愚下人吗?您的身边不就是愚下人边吗?

《密严经》又云:在于菩萨身,是即名菩萨,佛与诸菩萨,皆是赖耶名。佛及诸佛子,已受当受记,广大阿赖耶,而成于正觉。佛与诸菩萨,既然皆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成无上正等正觉,永不灭坏,如何可以说是生灭法? 《密严经》又云: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如是常轮转,悟者心方息。既然说阿赖耶识心体常住,怎可说是生灭法? 《密严经》又云:依止赖耶识,无漏心亦然,渐除诸有漏,永息轮回法。既然证悟者及佛地之无漏心,所依止者皆是阿赖耶识心体,即可证知阿赖耶识心体永不灭坏,法莲师如何可以诬蔑为生灭法? 《密严经》又云:藏识亦如是,体非流转法,诸识共相应,与法同流转。既然经中说阿赖耶识心体不是流转法,法莲师诬蔑为生灭流转法,就是谤法、谤经之邪说。

如《密严经》所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

净之藏。既然阿赖耶识心体是吾人未来成佛时的清净藏,诸佛也都是同以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种子清净后作为佛地如来藏,就知道阿赖耶识不是生灭法,如今法莲师等人否定之,诬称为有生有灭之法,那就是诽谤佛法的谤法者。

《密严经》又云:诸仁者!一切众色皆阿赖耶与色习相应,变似其相,非别有体。此谓阿赖耶识心体具有《楞伽经》中所说的大种性自性,所以能因为无始来与色法熏习的缘故而与色法相应,变似种种众生之色身法相;所以,除了阿赖耶识心体以外,并不是别有心体能变生色法,也不是别有心体能出生万法。所以阿赖耶识心体当然是不生灭法,因为生灭法是没有能力变生万法的。所以法莲师等人否定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诽谤为生灭法,即是谤法的恶行。

如是《密严经》之经文,正是 世尊为免众生迷惘偈中 佛意,为免众生错解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之义理而死于句下,故慈悲且明白的开示,想不到法莲师竟然依旧误解 佛意与菩萨意,眼见如盲,继续否定阿赖耶识心体。法莲师后面亦引用《密严经》的经文,然对此经中 世尊明白的开示却视之不见,如是断章取义乃至断句取义,若不是 世尊于经中所诃斥的污贱阿赖耶识的愚下人,又是何等人?其所引用《密严经》的经文略释于后:佛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邪恶的智慧不能够了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是明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浅显易懂而毫无隐晦之处;为何还会有人横生误解,将阿赖耶识说成是如来藏之所生法,难怪 世尊要诃斥其为恶慧之人。永明延寿禅师对此亦是直接诃斥云: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相觅境,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永明此文中再度说明: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即是恶慧之人,合于法莲师所举《密严经》之偈所说正理。所以法莲师是对经中偈意加以曲解,所说不符经中偈句原意;所以永明对经中偈意之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因为,此人对于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义理,由于不如理作意的缘故,妄生邪解以致于偏执于两边,不趣中道;所以法莲师等人才会拒绝相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而别求真如之理体,成为心外求法的外道见。

世尊于藏即赖耶识一句中,道尽了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正理。然唯恐众生不明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义理,迷妄为真而错执如来藏所现之七转识见分习气为真,错执阿赖耶识所含之七转识见分习气为真,误以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就不必修行了,误以为真的可以一悟就成佛,故进一步开示: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有)展转(增上的正义而心体)无差别。 世尊于此以金与指环譬喻,明示如来清净藏与世间阿赖耶本同是金(心)体,只因金(心)体尚未打磨制造成指环,所以金体(阿赖耶识)与指环(无垢识)显示于外的法相有所不同,但不论是金体或是指环,其实都仍然是黄金之体,并无差异,只是所显之功能及现象有所差别罢了;就其本体(心体)来说,其实是无差别的,只是成佛之后的功德作用与因地有差别而已,心体仍然是没有差别的。故说如来的清净藏就是世间凡夫的阿赖耶识,就好像黄金加工打磨以后展转成为金戒子,但就金体本身来说,它们二者是无差别的。而世间的阿赖耶就是黄金的金块,如来的清净藏就是黄金加工打磨以后的金戒指。是故,因地与果地,是功德有差别,而心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法相却是一样的,无差别的。

《密严经》又云: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譬如好真金,光色常充满。自证清净境,非分别境界。性与分别离,不可得分别。体实而是常,定者能观见。所以密严净土就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自性土,若能修至佛地而出生了无量的功德时,即是诸 佛所证得常寂光净土,即是佛地的无垢识心体。但是这个无垢识心体,却仍然是阿赖耶识心体,只是改换名称罢了。如今经文中明说阿赖耶识体实而是常,定者能观见。说心得决定者能确认阿赖耶识就是真如而不改易者都能观见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那就很清楚的表示一个事实: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不是法莲师所说的生灭法。

《密严经》又云: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 《密严经》又云:真如非异此,诸法互相生,与理相应心,明了而观见。如是以金戒子比喻为净除二障随眠后之如来清净藏之庄严真如相。如来清净藏与诸众生之阿赖耶,同具有如纯金之自性清净心体之外,由于净除二障随眠之功德,而显众生所没有的三十二庄严之相。犹如美丽的金戒子的形象庄严了金体,然离此金体亦无美丽而庄严的金戒子,故云真如非异此。是故,金戒子也是金体所显相其中之一尔,佛地的真如相,即是阿赖耶净除烦恼障的现行而易名为异熟识,异熟识再净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又净除所知障随眠后易名为无垢识之如来清净藏所显之庄严真如相。但是佛地第八识心体的真如相,其实在因地阿赖耶识心体中已经具足显示出来了,只是尚无法出生佛地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而已。

事实上,经论中常以未提炼之金矿,比喻含藏染污种子之阿赖耶;而以含于金矿之纯金或经提炼后之金块,比喻为阿赖耶识之自性清净心体。经文如下:《密严经》中有云:如金在矿中,无有能见金,智者善陶链,其金乃明显;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者常明见。

《圆觉经》中 佛亦开示云: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也是说金性是本来存在的,黄金并不是因为销掉了矿杂才出生的,而是本来就有,只是将金矿中的杂物分离而舍弃而已,黄金是本来就存在的;同样的道理,佛地的无垢识所有的真如性,也是因地中就有存在的;但是需要藉证悟与修行,而将心体中所含藏的二障消除,就显示出心体本具的究竟真如性,就使心体可能出生无量的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就如同金矿中的黄金是不能打造金戒子的,必须经过提炼为纯金以后,才能打造成金戒子。

《大般涅槃经》 佛云:复次善男子!譬如金矿消融之时,是无常相融已成金,多所利益,乃名为佛。从 世尊之譬喻可知,从黄金粗矿之觅得,到黄金精矿之提炼,到美丽庄严之金器的获得,是有一定的程序的,然其所含黄金的体性都是一样的,不会转变的,只是染净成分有所不同。是故,从阿赖耶识之证得,到断除烦恼障之异熟识之证得,到断除所知障之佛地无垢识之证得,一定要有一个修道净化的过程,此过程名为展转,所以展转两个字是指心体所含的种子有所差别,但是展转两字也已经显示无差别的意思了,如果不是无差别,又何必要说展转呢?因地第八识与果地第八识的功德虽然有差别,就如同金矿中的黄金与提炼后的黄金有差别;然就其心体而言,因地的心体与果地的心体是一样的,就如同金矿中的黄金与提炼后的黄金体性,都一样是不蚀不坏的,故名无差别;所以展转二字所说的修行的过程,就表示因地与果地的心体自性是无差别的,如果不懂展转二字背后的真实义,堕于文字表义中,又再度忽略了无差别三字,那就误会大了。

《圆觉经》 佛云: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也是同样的意思。 《密严经》中又云:诸

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

由是可知,黄金虽然于提炼前本来就含于金矿里,然终须经过展转提炼过程,才能将金矿中所含之杂质去除。但并不是说金矿能生黄金,因为粗金矿里所含的黄金与精炼后之黄金体性是一样的,只是去除其中杂质成分而使其表相有所不同而已。而展转提炼而成之金块,若欲成为庄严之金器,仍必须经由巧功师之细心打磨塑造而成。如是而观,可知众生的阿赖耶识与如来的清净藏,并不是不同的,但是也不可以说祂完全相同,因为其中仍有差别,有差别故名为展转。经由展转净化之后才能成为异熟识,金矿中的黄金净除杂质而成为黄金的粗金,就如同净除分段生死的现行一般;乃至粗金再经提炼化而成为纯金之后,就如同净除烦恼中的习气种子;纯金再打造成金戒子,就如同净除所知障中的无明随眠一般,终于成为佛地无垢识之如来清净藏。

所以,不可以像杨先生与法莲师初离同修会时所说的一悟即是如来的清净藏,不可以说一悟即是悟得佛地真如,如果不是悟得佛地真如就不是开悟,这是错误的说法。因为,悟的时候只是寻著金矿在何处而已,离冶炼成金与打磨成金器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也就是说:悟的时候只是世间的阿赖耶,要悟得佛地真如的话,还必须净除烦恼障的现行,成为异熟识;再净除烦恼中的习气种子随眠,再净除所知障中的无明随眠,这样修行至最后身菩萨位,降生人间而悟,彼时才可说一悟即证得佛地真如,除此之外都是证得阿赖耶识。

也没有人敢说一悟即证得异熟识,只有二乘无学阿罗汉回心入大乘,或大乘通教无学回心入别教,因为隔阴之迷故,重新出生在人间时顿忘前世所悟,所以来世初悟的时候才能够说证得异熟识。除此之外,一切人悟的时候都是悟得阿赖耶,只有最后身菩萨才能够一悟即悟得如来的清净藏。因此,若说阿赖耶识与佛地真如不同,这是对的,所以我们说展转;也就是说,心体是同样的,但是心体中所含藏的种子是有差别的。但是,如果因为阿赖耶识不等于佛地真如,就说阿赖耶识的心体是生灭的、而将其否定掉,说另外有一个心体名为如来藏、名为真如,这却是错误的,这样就违背经中所说展转无差别的开示。汝若云:先证得因地真如阿赖耶,然后再证初地真如,乃至证佛地真如。如是之言正是符合展转无差别之义,此乃正说,也正是我同修会正修之路,汝等又何必否定此一正法,何必徒招谤法重罪?请慎思之!

由此可知 佛所说中道正理,以及龙树菩萨所说中道正理,皆依如来藏之中道性而说。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证之于如上所举《宗镜录》及《密严经》之文,此乃无可争议之理。而诸多经论中之萎花喻、金喻、水喻、胎藏喻、宝藏喻等十喻所说之心,其体性完全同于阿赖耶识。为免读者劳形案牍、读之生烦,于此未一一举证。在此,仅就法莲师所提出的经论加以说明,其余处处证明同修会法义正确之经论开示,就不再举证,以免读者厌烦。

而事实上,离开 佛说八识心体而论法义,或者冠于 佛说八识心体之上而论法义,必堕戏论。所谓戏论,即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哑吧不说也有理。凡夫众生的习性善于戏论,无法安忍于阿赖耶识之本来无生,闻人明说而不是具足正见之后自己参究所得的人,往往会生疑而公开否定,而诽谤正法,所以 佛才告诫说:明说阿赖耶识心体所在的密意,就是亏损如来。众生的习性一向是不甘寂寞而喜好幻想、追求浪漫的,是喜欢流转法而不喜欢不流转法的。因此缘故,对生灭与不生灭和合,不能理解;若向他说阿赖耶识心体自性清净,而有烦恼障等染污种子流注,则多百思不得其解;一心想要在染污烦恼体之外,别立菩提清净之体。

如是,外于有变异流注的八识心王而另求清净不变异之体,即是永明禅师所说唯立不变、别求真如理者的恶慧之人。殊不知,凡是宣说不如实之理者即是戏论,戏论即是幻翳病目所见之空花、所见之水月;若是净眼人,则知空中本无花,水中本无月。是故,烦恼染污相是空花相,生灭流转相亦是空花相,真如清净相也是空花相,因为真如本是第二月,是由第八识阿赖耶心体自身假藉众缘而显示的第八识性,已经不是真月,已经不是理体了。所以学人应当不离诸相,而趣入本自无生却又不离染净诸相的第八识心体,契证第八识心体而现观祂所显示的真如相以后,方名证得实相。若不如是依于阿赖耶识心体而说法,反于臆想戏论之中安立诸相、建立诸见,则与哲学家之逻辑思辨又有何异?如此而来,必落入套套逻辑(Tautology)之诡辩,于佛法何益?于生死解脱何益?于众生又有何益?

法莲师撰此序文,其所引用 世尊及永明延寿禅师对于八识心体的开示正理,可令众生不再迷惘偈中佛意,可令众生不再错解八识心体之义理而死于句下,正是手执明灯,照亮了众生。可惜的是,他站在灯下却无法自照,却反而迷惘于 佛偈中的 佛意,迷惘于永明禅师论中的句意,以如是偈句照亮了别人,自己却死于句下,殊是可叹!(p14~52)

更新于:2022-12-13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