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与“念死亡无常”

2014-12-20 佛教故事

《净土》杂志2014年第1期

文/唐洪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相违?是不是没有根据地自己吓唬自己?”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愿意在这里与各位同修交流。

念死亡无常就是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是具体依照四念处来生活修行。过去的身、受、心、法已经不存在,只能被回忆;未来的身、受、心、法还未到来,只能被推测;只有当下的身、受、心、法的现状才能被现量观照。

无常有两种,一是细无常,微细难以觉知,刹那生灭。二是粗无常,易于觉察,相续毁灭。身体当下每个刹那都在变易衰老、趋向死亡,这就是身体的细无常。身体的粗无常是指身体的死亡,即一期寿命的终结。一般来说,人的心跳、呼吸、大脑活动均不可逆转地停止时被确定为生理死亡。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反对身体之细无常就在当下,只是认为身体的粗无常,也就是死亡是未来的事,与当下无关。

依道次第来说,所谓身体死亡包含以下三方面根本内容:一是决定死亡;二是死期不定;三是死时除法别无助益。“念死无常”不是指离开当下的遥远未来的身体之死亡,而是指活着的身体当下就是无常的现状——死期不定。依靠科学的逻辑和佛教的因明,人都无法根据自己当下还活着的身体来判定当下是此生寿命的中点还是此生寿命的终点。念死无常就是我们无法推出确定的结论——当下的身体是继续做身体还是会变成尸体。所以念死亡无常,恰恰是活在当下,观察到当下身体的现状就是无常。与此相反,认定死亡无常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与当下无关,这种认知恰恰是没有活在当下,活在对未来一厢情愿的毫无根据的猜测之中。

比如我过去常常这样自我欺骗:

自己还年轻,今天不会死。可是地球上比自己更年轻的人每天都在死亡,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无病,来推测自己现在不会死,可是健康的人突然死去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现在生活的环境太平安逸、没有天灾人祸,来推测自己不会死,可是天灾人祸的降临从来都是出人意料,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学佛多年,积累了很多功德,来推测自己现在不会死,可是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还被外道活活打死,所以这个推论是不合理的;根据自己的师父是大成就者,师父很慈悲,他老人家会保佑我,我不会意外死亡,可是当琉璃王要血洗释迦族的时候,连释迦牟尼佛也只能三次坐在大军行进的路上以推迟琉璃王的屠城日期,而不能改变迦毗罗卫被屠城的命运。

人命在呼吸间

佛陀用人命在“呼吸间”来说明死期不定,每个呼吸转换的间隔处,是继续呼吸的中转站,还是呼吸最后的停顿处,都是无法确定的,所以说死亡是无常的。佛法是中道,所谓活在当下,就是清醒地觉知当下身体死期不定的无常现状,远离断见和常见的两种边见。毫无根据地认定当下的呼吸一定能接续下一次呼吸,就是常见,这会导致盲目乐观,耽著今世而不知为来世的增上生与决定胜而修行;认定当下的呼吸一定是终点,就是断见,这也会导致盲目悲观,认为反正来不及修行了,同样不能把暇满人身转为道用。比较而言前一种常见的危害更为严重:如果认为自己身体当下与死亡无关,那么就会认为自己的寿命一定会延续到下一个当下。因为我们的身体一生只活在当下,过去已消失,未来还未到,我们就会一辈子都活在与死亡无关的错觉中,直到我们最后一口气,我们都会认定自己和死亡无关,这是何等的自欺。退一步讲,如果认为自己今天与死亡无关,那么就会认为自己的身体一定能够活过明天。因为我们的身体一生只活在今天,昨天已消失,明天还未来,我们就会一辈子活在今天与死亡无关的错觉中,直到我们生命的末日也还是认为自己一定还会有明天。

《集法句经》云:“明日及后世,孰先至难知。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正是在揭穿此种执著无常以为常的边见。

唯有将“活在当下”和“念死亡无常”的教言融会贯通,才能落实四念处的修法,远离断常两种边见。离开“活在当下”来念死亡,要么无根据地执著下一个刹那一定不死的常见,要么无根据地执著下一个刹那一定死的断见。这两种态度都把无常法观成了常法。只有“活在当下”来念死亡,才能正确把握死期不定的无常性,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如实观照寿命无常,更加珍惜暇满人身,当下生起迫切地现在就要修法的决心。

死时除法之外别无助益

即使生起了寿命无常的定解,但不去思惟死亡的第三个内容——死时除法别无助益,仍然无法生起舍弃今世为后世利益而修法的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发心意乐。思惟明天的此时,是我们今生的继续还是后世的开始,对此我们确信无法预知答案,如此思惟,我们就对寿命无常有了认识的基础。下面我们就以世间八法来串习死时除法之外别无助益的内容。

如果明天此时我的身体已经变成尸体,那么我一直贪爱的身体的健康,到时都会随着身体一起灰飞烟灭。我今生为贪爱身体健康而造的罪业全都成为后世的欠债,为贪爱今世身体健康而造的善业(比如放生、诵经、念佛、供养、持戒等等行为)也因当时愚蠢地只知执著今世,而未发出世之想,所以无法成为出世的资粮。只有具备出世之心的善业,才能成为往生西方的资粮,那时我会多么后悔此生未能好好利用这具曾经属于我的宝贵人身!

同样,如果明天此时我的身体已经变成尸体,对身体病苦的瞋恨、对身体各种享受的贪爱、对身体的苦受的瞋恨、对身外之物——儿女、房子、存款的贪爱、对贫穷的瞋恨、对被人恭敬的资本——学位、官位、荣誉、功德(这些可以炫耀资本都被加上已故某某的前缀定语,变成追悼会上华丽的点缀)的贪爱、对轻视我的人的瞋恨等也都是这样。

一个修行人如果不能建立自己明天寿命无常的定解,就不会舍弃今世。你对今世一点也没有看破,想获得今生出世的成就恐怕就很困难,因此对世间不要太执著。不能舍弃今世,就无法生起修习出世法的念头。对于我们净宗学人,如果依道次第来观修死亡无常的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定,自然可以顺利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愿往生极乐的真实意乐。

印光大师开示:“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见《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可见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顶果钦哲仁波切: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愈来愈接近死亡 顶果钦哲仁波切: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愈来愈接近死亡

雪漠: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 雪漠: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法尊法师:密宗法义精要 二、念死无常 法尊法师:密宗法义精要 二、念死无常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梦参法师:多念无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梦参法师:多念无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大安法师:一切生灭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有为法都不究竟 大安法师:一切生灭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有为法都不究竟

大安法师:无惧死亡 大安法师:无惧死亡

传喜法师:珍惜无常生命,提倡健康素食 传喜法师:珍惜无常生命,提倡健康素食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张慈田:面对死亡 张慈田:面对死亡

赖永海:楞伽经 如来无常品第五 赖永海:楞伽经 如来无常品第五

高僧谈“死亡”经历 高僧谈“死亡”经历

“觉远”李连杰的修行路在何方?任沧桑岁月诉说无常 “觉远”李连杰的修行路在何方?任沧桑岁月诉说无常

亲人们相继离世,让我谨记无常 亲人们相继离世,让我谨记无常

28 岁男子车祸死亡,两亲家竟互责“佛祖与上帝不显灵” 28 岁男子车祸死亡,两亲家竟互责“佛祖与上帝不显灵”

万法皆无常,幸福像露珠,父亲离世我却爱莫能助 万法皆无常,幸福像露珠,父亲离世我却爱莫能助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见无常实相,亲历九寨沟地震的惊魂,岂敢再游戏人生 见无常实相,亲历九寨沟地震的惊魂,岂敢再游戏人生

那一树秋叶,一流云烟,诉说着无常变幻 那一树秋叶,一流云烟,诉说着无常变幻

人生无常,珍爱时光 人生无常,珍爱时光

重大车祸中捡回一条命,我还敢不警惕无常踏实修行吗? 重大车祸中捡回一条命,我还敢不警惕无常踏实修行吗?

第78集 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第78集 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无常迅速,学佛不必等明天,就在当下 无常迅速,学佛不必等明天,就在当下

人生无常之下,谁能逃脱死亡? 人生无常之下,谁能逃脱死亡?

您真的无惧死亡吗?只是无知无畏罢了 您真的无惧死亡吗?只是无知无畏罢了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星云大师:除了死亡还有什么方法能打开地狱大门? 星云大师:除了死亡还有什么方法能打开地狱大门?

星云大师:肉体死亡并不可怕心灵迷失才最可悲 星云大师:肉体死亡并不可怕心灵迷失才最可悲

第038集 念死无常可以对治常倒吗? 甘正祺老师 第038集 念死无常可以对治常倒吗? 甘正祺老师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春日省身:我有没有在无常中修行? 春日省身:我有没有在无常中修行?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人死亡时五大内收又是如何? 人死亡时五大内收又是如何?

人死亡时四大性(土、水、火、风)如何分解? 人死亡时四大性(土、水、火、风)如何分解?

慧律法师:认识无常

达真堪布:我们拿什么来面对可怕的死亡? 达真堪布:我们拿什么来面对可怕的死亡?

印光大师:警人命无常

星云法师: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 星云法师: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

佛教圣众因缘集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佛教圣众因缘集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索达吉堪布:生活中该如何面对绝症或死亡? 索达吉堪布:生活中该如何面对绝症或死亡?

很健壮的他就这样瞬间离去了,无常太可怕了! 很健壮的他就这样瞬间离去了,无常太可怕了!

索达吉堪布: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索达吉堪布: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

星云法师:无常的真理 星云法师:无常的真理

无为属于大大在无量,无常属于微微在消然,甚至彻底没有 无为属于大大在无量,无常属于微微在消然,甚至彻底没有

星云法师:无常的可贵 星云法师:无常的可贵

父爱如山,残阳下的乡愁诉说着无常 父爱如山,残阳下的乡愁诉说着无常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友谊、快乐、死亡

观美色无常而证阿罗汉果 观美色无常而证阿罗汉果

痔疮,让我体会到了无常的可怕 痔疮,让我体会到了无常的可怕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情器世间都是无常的,那我们的真心会不会坏掉? 达真堪布:情器世间都是无常的,那我们的真心会不会坏掉?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人生无常,当下最真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人生无常,当下最真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死活大事,无常迅速,心切勿松弛 死活大事,无常迅速,心切勿松弛

达真堪布:无常和空性到底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无常和空性到底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母亲的往生给我敲响了无常的警钟 母亲的往生给我敲响了无常的警钟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0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0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1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1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3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6)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3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6)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2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2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达真堪布:死亡到来时如何把握? 达真堪布:死亡到来时如何把握?

达真堪布:死亡到来时如何帮把握? 达真堪布:死亡到来时如何帮把握?

满一上师:怎样解救濒临死亡的动物? 满一上师:怎样解救濒临死亡的动物?

一切流变的世法中,佛陀了彻它的无常变化 一切流变的世法中,佛陀了彻它的无常变化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他被误杀死亡后竟神奇复活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他被误杀死亡后竟神奇复活

李子宽:预知父亲死亡日期(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 李子宽:预知父亲死亡日期(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

每天应观修生命无常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什么都会走向死亡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什么都会走向死亡

众生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或出生,都是一直变现 众生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或出生,都是一直变现

预言五个月成为艺术家-金巴仁波切九岁作开示『无常』 预言五个月成为艺术家-金巴仁波切九岁作开示『无常』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