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2023-11-29 宗门证道

《大乘起信论》卷1:若心性见境,则有不见之相,心性无见、则无不见,即于真如立遍照法界义。

马鸣菩萨说:真如祂是对一切的境界相,无有见闻觉知,所以是心性无见;可是祂却无不见,因为心真如具足了一切的功德相。在真正证悟者的眼中,其实真如是具足显现在每个人的面前的,可是对于一般未悟者来说的话,如何去体会心性无见呢?这个当然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也有一些人觉得说,是不是我们就用其他的方式来理解;比方说,有些人用正念,或是用觉性的方式来解释什么叫作心性的无见。有一些人说,正念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时时刻刻活在当下,把眼前的事情作好,并且享受作事的过程,这个是有一类型的人,他把这个叫作正念。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往往把这一种的解释的正念,把它当作佛教修行的一个指标,让自己心心念念都是像这样子的活在当下。可是我们却要跟大家说:真正入了大乘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明心见性。那这件事情要明心见性呢,我们不妨从 马鸣菩萨所讲的心性无见,则无不见。这件事情,我们来给大家来作一番的分析跟判断。首先呢,如果您所讲求的是要时时刻刻活在当下,把眼前的事情作好,您讲究的是这个的话,那请问:这个时候的心性,怎么可能会没有见闻觉知呢?举例来说,比方说:当您好不容易在下午时分,自己泡了一杯茶,享受一个人悠闲的下午时光,那么按照刚才那种说法,当您在泡这杯茶、享受这杯茶的过程中,那您所讲究的就应该是只活在当您在品味这个茶的每一个时刻,您把所有的心念,都只是用在喝这杯的下午茶。可是我们却要跟大家说,请问:当您在把握当下,喝这一杯下午茶的时候,您对于这个下午茶的芬味、的味道,是不是都是全然觉知呢?那如果您对于这个下午茶,这一杯茶呢,完全都不知道在喝什么的话,您怎么能说,您自己是活在这个喝茶的当下呢!可是如果您对于喝茶的这件事情,您知道您是喝什么样的茶,这个茶的味道如何的话,那您又怎么能说,您的心性这个时候是无见呢?所以可见所谓的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的那一些的心,那一念心,其实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以及末那,这个七个心和合运作的状况。换句话说,当你在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的时候,那个活在当下所体现的那个心,你自己所体会的心,其实那个都是妄心,根本就不是 马鸣菩萨讲无见闻觉知的真如心。

那有另外一类型的人就说,那我们讲究的不是刚才讲的那样子的状况,而是讲的是说所谓的觉性。也就是说,对于当下境界的如实了知,不带任何的既成观念,或者自我的意见,因而对于一切的境界一视同仁,无有好坏。这一个体会呢,表面上、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比较符合这里讲的心性无见的意思,因为它强调了在您面对境界的过程中,不要带自己的成见,甚至不要带有自我的意见,因而它好像就能够对一切的境界一视同仁。可是我们却要用刚才那个悠闲的下午茶的时光的例子,来给大家再一次的说明,请大家看看:当您在品味这一杯茶的时候,请问:你只专注在这一杯茶所带给你的觉受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你没有带任何的观念、成见、自我意见等等;可是对于你现在正在喝的这一杯茶的品味,你却是完全了知的,所以你虽然不会因为喝这杯茶的关系,所以起了一些自我的见解,起了一些过去既有的成见,可是你却对于这杯茶的味道,对于当时喝茶的这个境界相,实际上是有所了知的。那当你有所了知的时候,很显然的,当你正在喝的一杯茶,跟你正在喝一杯纯粹的白开水的话,必然有所不同,那这境界相的不同,你必然就可以分辨的;既然可以分辨的话,又怎么能说你是无见呢?因为谈到了无见,就是没有见闻觉知、没有分别相。可是你明明就能够分辨你现在喝的是一杯茶,还是一杯水,不是吗?那如果说连喝一杯茶,也喝得不知不见的话,那这种状况下,你又怎么能说,你的觉性是对当下境界的如实了知呢?可见你有了知就一定有分别,那就一定有见闻觉知。所以像一般人所谓的觉性,这件事情的话呢,一般人所体会到这个觉性,实际上并不符合 马鸣菩萨所讲的心性无见的这个标准的;那也就是说,你用一般人所体会到的觉性去揣摩真如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我们倒要提醒大家,在 佛说的经典里面,觉性并不是像一般人讲的意涵,实际上 佛所说的觉性,其实是佛性的意思,但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佛性是什么意思,以至于对觉性这两个字,也就是把祂解释成对当下境界的了知,不带任何成见的这样子的意思;实际上,这是对 佛说的觉性两个字的一个大大的误会。好!那么这个心性无见,则无不见。这个事情,到底祂怎么体会呢?那得要大家要如实地去把《大乘起信论》,也就是 平实导师讲述的这六辑的内容仔细的看,并且建议大家最好能够参加共修,听亲教师的上课讲解,建立基础的知见之后,然后你就比较能够有正确的方向去体会,什么叫作真正的心性无见,而不再把一般人所以为的正念觉知,甚至一般人所误会的觉性这些东西,把它当作真如的相貌。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毁灭孩子心性的四把“刀”,你拿过几把? 毁灭孩子心性的四把“刀”,你拿过几把?

向炫富者说“不,其实你并非真富有!” 向炫富者说“不,其实你并非真富有!”

命运虽坎坷,幸福也并非那么难 命运虽坎坷,幸福也并非那么难

信心圆满并非易事 信心圆满并非易事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祖古乌金仁波切:“修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认识心性 祖古乌金仁波切:“修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认识心性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大慧禅师之心性 大慧禅师之心性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恒传法师:功夫如何,就看心性修的如何了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恒传法师:功夫如何,就看心性修的如何了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临济义玄的心性思想 临济义玄的心性思想

索达吉堪布:吃素对心性的提升是否也有好处 索达吉堪布:吃素对心性的提升是否也有好处

用自己的心行去教育孩子  不要拿起毁灭孩子心性“刀” 用自己的心行去教育孩子 不要拿起毁灭孩子心性“刀”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佛教名词:心性_什么是心性_佛教中的心性是指什么 佛教名词:心性_什么是心性_佛教中的心性是指什么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修忍辱并非仅是忍受别人的侮辱

三个佛教公案:龙的存在并非传说 三个佛教公案:龙的存在并非传说

美国大学生越来越爱吃素 并非为了省钱 美国大学生越来越爱吃素 并非为了省钱

活在当下的兔子 活在当下的兔子

“活在当下”的智慧 “活在当下”的智慧

会让我们生气的,并非外面的境界,而是内心的运转 会让我们生气的,并非外面的境界,而是内心的运转

精进修行并非要远离众生! 精进修行并非要远离众生!

在当下这一念上给你直指心性 在当下这一念上给你直指心性

09 第八章 安慧妄言识无见分相分 09 第八章 安慧妄言识无见分相分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积极与消极的「活在当下」 积极与消极的「活在当下」

怎样才能活在当下? 怎样才能活在当下?

【问师】吃素可以防三高,那它对心性的提升是否也有好处? 【问师】吃素可以防三高,那它对心性的提升是否也有好处?

佛法并非教你逃避现实 佛法并非教你逃避现实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今生贫穷并非由于不公,而是前世业力现前 今生贫穷并非由于不公,而是前世业力现前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此界西方能显苦乐报对心性颂 此界西方能显苦乐报对心性颂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通过念经来调伏心性 通过念经来调伏心性

#杨洋#毛豆素食酱的主要原料 都是新鲜剥的毛豆做的 并非冷库里出来的那种 品质更好,鲜度更高呦

净界法师: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