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提醒所有净土宗的学者,虽然我们求生净土是短期目标,但是你最好把成佛之道也放进去,因为你没有损失。你做同样的事情,发成佛的心到净土,你的因缘更殊胜,何乐而不为?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那么小格局?到了那个地方然后再回小向大,弄得满身的法执。你是一张白纸,是一个初学者,你跟人家学钢琴,人家收你一百块,因为你是一张白纸很好教。你是老参,他收你两百块。为什么呢?因为他要花双倍的时间,因为你以前学的操作错误,你一开始不跟最优秀的老师学,贪便宜跟第二级的老师学,学到最后很多高等的手法你不会,对不对?你还得乖乖地跟第一级的老师学,他收你两倍的钱,因为他要改正你的错误,得多花一倍的时间。
我们迟早要成佛,你最好有远见。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你也做同样的事情;你不想到佛道,只是为了求生净土而求生净土,也做同样的事情。但诸位!你们到了净土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你们内心当中产生的调伏力、引导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后半段走得很顺,有些人后半段走得障碍重重。整个《法华经》都在讲这个观念,就是说你一开始就要做好圆满的布局。
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佛教的修学它分成两块:有理想化的这一块,也有实际的这一块。发愿,越理想越好。你先不要想做得到做不到,其实没有人做得到,只有佛做得到。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只有一个人做到,那就是佛陀。但是佛陀要你发愿一定有道理,所以你在发愿的过程,要越理想越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务实,先找你做得到的。所以事修跟理观不一样,理观要理想化,事修要务实。
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来生,与其来生后悔,不如今生就做好规划跟布局。你就大大方方地发心大一点:我为了成佛而到净土去,你照样往生,但是到那个地方结果不一样,你后半段会走得很顺。所以这个小格局的发心跟大发心,产生的胸量格局不同。现在你发心小,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你做的事跟我做的事一样,但是到后半段,就是你跳跃了生死以外,到了净土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注意你的种子,你播下的种子是不是圆满。我们灌溉可以慢慢来,但是种子不能有差错。
更新于:2022-09-05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