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定位,明白重要性,欢喜做文宣

2020-02-18 义工心路

我已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吃饭,已不仅仅是吃饭了。

回想儿时,吃饭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也许是那时候物资相对匮乏,看见什么都是好吃的,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米饭、面条、简单的炒菜就可以吃得很满足。

后来,生活渐渐宽裕,各种吃食,花样越来越多,反倒没有了当时的好胃口,还沾染了挑食、剩饭的毛病。读大学的时候,不爱在食堂吃饭,喜欢晚上到校门口的大排档去吃,一群同学吵吵闹闹地嬉笑,觉得这样吃饭很开心。工作之后,因不擅长下厨做饭,就找各种特色饭馆尝鲜,以满足味蕾的各种欲望。虽然街上饭店林立,却也常常为吃什么而发愁,不是没有,而是选择太多,失了主意。

后来又有了公事应酬,吃饭更像是一场有目的的交际,吃东西不是为了好吃,而是为了排场,铺张浪费是肯定的。席间更是极力劝酒,似乎不喝好就是没有完成任务,这顿饭就算没吃成功。时间一长,让我倍感抵触和压力。再后来,成家有了孩子,一切有关吃的主题都是围绕孩子。孩子的日常饮食时间是我尽显慈母贤妻的舞台,自己似乎连吃饭的主权也没有了。

如此这样,人生几十年就过去了。回头想想,真是一顿安稳饭都不曾吃过啊!

这次西园参学,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吃饭。从斋堂外面排班进餐开始就不说话、不喧闹,全程安静有序。跟随引导义工进入斋堂,坐在条桌前面,桌上两碗一筷,神情专注的义工们依次将三菜一汤布进碗里。合十念诵之后,开始吃饭。端起碗来,看着碗里的饭菜,洁白的大米颗颗晶莹,素油烹制的胡萝卜、花菜、豆芽、青菜,散发着阵阵香气。深吸一口,胃里似乎有只手在抓揉着,赶紧放一筷子饭菜进嘴,身体簌地一下就放松了下来。仔细咀嚼着、细细品味着,从没觉得这饭竟这样好吃,这菜竟然这样有滋味。再喝一口菌菇汤,哦,这味道真是鲜美极了。

这一刻,我突然领悟到,安住每一个当下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反观自己平时,吃饭不是吃饭,不是看手机看平板,就是训斥孩子。睡觉不是睡觉,不是妄想联翩,就是一定要熬到三更半夜。读书不是读书,一会喝水,一会打个电话,无法专注而浪费时间。做家务不是做家务,不是怨声载道就是心不在焉,总之就是不想好好做…….

这样一看,我的每一个当下都没有安住,每一刻的自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样的生命,每过一刻都是在浪费!这样的行为,每过一刻都在消耗暇满人身!这样的状态谈何解脱?细思极恐!

导师说,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对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起心动念的观察也是修行,运用“八步骤”修正行为而得以安住,就是修行。这个道理早就懂得了,但是在学习了一年多后才真正体悟到这其中的奥妙之处,真是应验了导师说的“学佛不在于懂得的道理有多少,关键在于会了多少,能用多少”。

这次参学,在斋堂吃的一顿饭,让我明白,有一种修行叫好好吃饭!愿我能好好吃饭,好好修学!感恩三宝!

最后,以导师开示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一切修行,从“心”开始!

更新于:2020-02-18 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