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自己之前对皈依的认识及发心,发现偏了。一直以来,我认为皈依如同求学时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颇有些可以炫耀的资本。但通过对《皈依手册》的学习,才明白皈依只是起点,只是小学生刚刚站在学校门口,前面将是一程程需要努力精进的坎坷道路。何时毕业?今生、来生还是无尽的未来生?或许过程中的努力比对结果的执著更有意义,过程中的蜕变会成为支持我们走下去的推动力。???
曾经以“修得智慧与慈悲”表明自己想皈依的心,但隐隐有种别人听不到声音说:“成为佛弟子,可以得到三宝的加持与庇护。”因为心仍处在一种向外抓取的状态,倾斜的皈依之心不可能立得稳,所以在皈依机会到来时,看似种种违缘障碍使我不能如愿,其实是愿心偏离、不坚定而已。
正如导师所开示: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与其等待一个不可见的神力,不如向内发展改变自己,带着正念去生活,更有底气也更踏实。
我家楼下住着一位高三学子,因高考压力,每到中午就对声音敏感,导致午休困难。而恰逢我家两位小师兄正值“狗也嫌”的年龄,最初楼下邻居来访,表示声音对她们有打扰,我主动道歉,并不断提醒两个小孩在中午的两个小时内保持安静,不要来回走动。但时间久了,每到中午都要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偶尔不小心发出点声音,仍会让邻居感到不满。
几次沟通后,我表面上虽和颜悦色,但心里却起了嗔心和抱怨。尤其是孩子明明很安静地在沙发上或床上看书,邻居偶尔还会打电话或敲门,抱怨有声音。这让我心里很愤怒,感觉自己和孩子每天这么受束缚,对方仍然这么神经质,简直不可理喻。大吵一架吗?不解决任何问题。
于是我开始祈请三宝加持,并试想,如果佛菩萨遇到此事会怎么处理?关于佛陀的悲德,导师说:悲悯之心人皆有之,并非佛陀独有,但我们的悲心狭隘而渺小,是被自我处理过的,充满不平等的悲悯。而佛陀已超越我执,乃能平等一如,开发无限悲心。??
对照佛陀的品质调整自我,假设楼下住的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看到孩子午休不好,我也会非常着急。“我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的差别让我起了烦恼,觉得委屈了“我的孩子”来照顾“你的孩子”,心里不情愿。
换位思考后,烦恼情绪化解了,于是我尽量安抚好不太安分的两个小孩,心甘情愿地去平衡其中的问题与矛盾。我心平气和地约楼下邻居来家里喝茶聊聊,对给她们造成的影响诚心道歉,并对各种可能造成影响的声源进行分析,以期日后注意和尽量避免。同时,用我的专业知识给对方一些诚恳的分析和建议:可能是孩子压力大引发的焦虑,导致休息不好,对声音敏感,如何引导孩子做减压放松……沟通过后,看到对方接受并感谢的样子,想到我之前的嗔心,心里很忏悔。之后,我和孩子每到中午依然是小心翼翼,却不再苦恼,孩子还养成了中午阅读的习惯,挺好。
是佛菩萨的庇护化解了此次邻里矛盾,还是佛菩萨的品质智慧指引我解决了问题?我心里已有了答案。
皈依,于我不再意味着一张通知书或毕业证。我坚信,皈依,是滚滚红尘中载我抵达解脱彼岸的舟楫。
更新于:2017-02-28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