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2024-01-07 净界法师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

第二种情况就是,一个人他积集的善业强,那么在临命终的时候呢,他这个善业是强者先牵,善业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这个人是从黑暗趣向光明,所谓黑暗趣向光明就是说,他来生会比今生更加的快乐。怎么知道呢?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在昏睡的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

这个人他在临命终的时候,临终之前,他不管是在打瞌睡,或者正在睡觉,他看到的景象都是光明的。比如说,他经常看到他在一个花园里面玩耍,看到宫殿,甚至于看到佛菩萨。那么这种使令他欢喜的相貌,我们知道这个人的善业即将起现行,就是这个善业要出现之前,也是有征兆的。

就是我们不管是罪业要起现行或是善业要来临的时候,都有征兆。就像那个山雨,那个广大的雨要下之前,你看气候也有一些变化,会先出现乌云、黑暗,然后再下一场大雨。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临命终人他梦境梦到什么境界,或者你自己判断,你也就知道你到底是善业要表现出来,或者是罪业要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判断方法。

就是说,我们在谈到临命终的一个往生的因缘,第一个,我们不能忽略业力的因缘,这是第一个因缘。那么第二个就是随念往生,随念往生就是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我们能够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念,能够扭转这个业力,由这个心力来扭转业力。

我们看龙树菩萨《大智度论》的两个偈颂:

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作恶,临终善念,便生善道。

龙树菩萨他讲出两句话:第一个、从生作善,一个人假设他一生当中积集很多的善业,也就是说,他在内心深处的阿赖耶识,善业的势力是强大的,按照业果招感的道理,是强者先牵,由强大的业力先得果报,但是他临命终的时候,生起一个非常坚固的恶念,那么这样子也会使令他堕三恶道。

比如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是信奉三宝,当然信奉三宝,他有积集很多的善业。但临命终的时候,他的一个婢女为他扇扇子的时候,不小心把这个扇子打到他的头上,结果他生起一个非常坚固的嗔心。那么他这个善业本来要表现出来之前,因为他突然间起一个非常坚固的恶念,嗔心的念头。那么这个恶念本身,它就有滋润业力得果报的功能,就像水有滋润种子使令这个种子开花结果的功能。

所以,他这个恶念就会去引导他过去生曾经造的罪业,把这个罪业调动出来,他的善业就暂时隐没下去了。结果他因为嗔心的关系,就变成一条蛇,毒蛇。当然他的善业没有失掉,但是这整个得果报的时间被延后到来生再得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他临终生起一个坚定的恶念。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从生作恶,临终善念,便生善道。那么反过来说,假设一个人,他一生当中什么恶业都干,杀盗淫妄什么罪业都做的,但是他临终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因缘,生起一个很坚定的善念,这个人便生善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女,一个妇人,她是信奉婆罗门教的。婆罗门教经常要杀生来祭祀这个天神,所以这个婆罗门女造了很多的杀业。那么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个罪业的因缘,她应该要到三恶道去的。但是有一天她回娘家的时候,就带着她的小女儿回娘家。

当时遇到大雨,那么在过桥的时候,结果这个桥断掉,她的女儿就掉到河水去。她一心一意要救她的女儿,她也跳到河里去,结果那个河水的速度太快了,两个人都淹死了。那么这个妇人她在临命终之前,她一心一意要救她女儿的心,这是一种施舍的善心,那么这种施舍的善心非常地坚定,所以就使令她过去生的善业先得果报。

所以,当我们临命终生起坚定的善念,虽然你一生积集很多罪业,但是它会使令你的善业先得果报,便生善道。

那么这一段的整个内容是说,影响我们来生的因缘,有业力的因缘跟我们心念的因缘。

当然,从一个佛弟子的角度来说,刚开始应该断恶修善,因为你这个业力强,你临终的时候障碍就会特别多,罪业表现出来的力量就特别强。所以刚开始要先断恶修善,但是从净土宗的角度,你要培养一个对弥陀皈依的心念,那又特别重要。

我们一般人的心念,到临命终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如果你不是修行人,你的心念只有一个相貌,就是心随境转,你的心都是向外发散的,心光外泄。所以正常的没有修行的人的心念,到临命终的时候,都是在昏睡状态。我们一般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你看那样子,整天在睡觉,这是正常的。

因为他的心念,平常都没有在摄心,所以临终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随念往生,根本就没有念。那么没有念呢,一般人就是随业流转,就像空中的羽毛,风往上吹它就往上飘,往下吹就往下堕。所以我们一般人很难用心念来引导业力,因为你这个心念薄弱。

那么我们修习净土宗的人,因为我们平常经常在静坐、修止观,对弥陀的皈依那个心念点点滴滴地在累积。到临命终的时候,又有善知识的开导,那么这个时候,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这个善业在鼓动的时候,你会出现一个很清楚的正念,正念分明,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那么这样的一个念力,它就会去引导我们净土的善业,使令这个净土的善业先得果报。

所以在临命终的角度来说,一个修行人跟非修行人的最大差别就是修行人他能够把他平常的正念表达出来,那么非修行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念,心思是散乱的,那么只好随业流转。这个地方等于是我们把这个往生的一些差别因缘先做一个总相的说明。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什么是皈依? 什么是皈依?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宗派概论:第十三课、净土宗 宗派概论:第十三课、净土宗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五百女子渴求解脱,集体皈依当场证果 五百女子渴求解脱,集体皈依当场证果

从因果的角度影评《哪吒之魔童转世》 从因果的角度影评《哪吒之魔童转世》

海涛法师:护生手册:壹、从日常生活培养护生的习惯 海涛法师:护生手册:壹、从日常生活培养护生的习惯

星云大师:把心放空,让心柔软,教你换种角度看世界 星云大师:把心放空,让心柔软,教你换种角度看世界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从佛法角度揭开 NBA“失业球员”贾维尔·麦基逆袭的秘密 从佛法角度揭开 NBA“失业球员”贾维尔·麦基逆袭的秘密

换个角度看人生,天宽地阔 换个角度看人生,天宽地阔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各宗要略——净土宗 各宗要略——净土宗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口念弥陀心散乱,这样能不能往生 口念弥陀心散乱,这样能不能往生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气功大师为人治病无数却治不好妻子的病,突然醒悟皈依佛门 气功大师为人治病无数却治不好妻子的病,突然醒悟皈依佛门

净界法师:净土宗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净土宗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第102集 密宗(二)+净土宗 第102集 密宗(二)+净土宗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造善业时要培养坚定的信仰跟愿力 造善业时要培养坚定的信仰跟愿力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