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集 念佛法门不是后来大乘经才发明 正伟老师

2024-10-20 阿含正义二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所录制的三乘菩提系列节目,我们讲述的主标题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其中的副标题是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我们今天要讲解的内容是〈念佛法门不是后来大乘经才发明,念佛法门不是后来大乘经才发明〉。在开始说明之前,我们建议各位观众菩萨们:当你们在观看我们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建议您可以同时参考由平实导师所著作的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一套书籍,这套书籍的名称就是《阿含正义》,这套书籍总共是有七辑;这样您如果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又能够配合《阿含正义》书籍的阅读参考,来思维当中的法义要点的话,我们认为这样的搭配来学习,就能够让您对于法理的内涵,以及佛道内涵的道次第的内容,将会有更为详细的了解,以及更为详细的认识。我们相信这样的配合阅读以及观看,就能够让各位观众菩萨们,吸收消化其中重要的法义内容,我们认为这样可以对您在佛法的修行上面,是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及受用的。

好,我们回到今天所要说的主题来说明。我们今天这一堂课程,将要说明的标题是〈念佛法门不是后来大乘经才发明,念佛法门不是后来大乘经才发明〉,也就是现在有许多人,他们是误会了念佛法门,因此一直有的人,他坚持某些主张说:念佛法门乃是后来大乘经中才发明出来的。他们有这样的错误的认知,尤其是现代的佛教界,是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误会,而有这样的认知。其实真正的事实并不是这样子,其实念佛法门并不是后世人新创的修行法门,念佛法门它是在说明解脱道为主的四阿含经典当中,早就已经存在的一个法门;在阿含部里面,就有记载很多的念佛法门的教证依据,只是很多的人,他错解了念佛法门的意涵以及内容,因此就误会而有错误的认知----他们以为念佛法门是后来才发明出来的。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就要举一些四阿含经典当中的圣教开示,来证明《阿含经》里面就已经有记载念佛法门的依据。例如在长阿含部的卷8有一部经叫做《众集经》,这部经当中就有说明,我们看看圣教是怎么说的。《众集经》当中说:

【复有六法,谓六思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为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

这部经是佛陀住世的时候,而且是佛陀已经说法很久以后所开示的经典,在这部经当中,佛陀是略说法义的重点,然后请舍利弗尊者代替祂来细说诸法;因此,舍利弗尊者就从一法开始讲,然后说到十法,这样来分类说明诸法的差别,好让在座的人以及后来的我们这些学佛人,可以了解当中的法义内容。

所以这一段经文当中,说到六法中的其中一种的分类,也就是六思念,这六思念就是: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这六思法乃是 如来所说的正法,因此是让大家可以于 佛陀如来思念、于正法思念、于贤圣僧思念,这样就是让佛弟子常常能够思念三宝的功德殊胜;除了对于三宝的思念之外,还要思念于布施的功德,思念于持戒的功德,思念于诸天善法的种种功德,这样的六念法,是佛弟子们应当共同撰集起来来学习的。这样的六思法的开示,就可以对于后来学习修行的人,可以防止彼此对于法的误会而生起了诤讼;这样也可以使得梵行久立而多所饶益,因此天、人就得以获得平安。因此这个思念于佛、思念于法、思念于僧、思念于施、思念于戒、思念于天的六念法门之中,就是有念佛的法门在其中说明。因此在阿含圣教当中,就已经记载了念佛法门了,而且经典上还说:希望弟子们能够将此法门撰集起来学习,以防止未来因为误会而有的诤讼;这样佛弟子们的清净梵行,就可以长久建立起来,而且人、天都会安乐而止。所以从这个阿含圣教当中,我们就发现是有提到念佛法门的,而且这个念佛法门,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好,另外我们再来举一部经来看看,《长阿含经》卷9当中,有一部经叫做《十上经》,从这个《十上经》当中,也是可以看到佛菩萨是有提到念佛法门的开示。这部经怎么说呢?这部经说:【云何六修法?谓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里也是有提到六念,当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念佛,因此这个念佛法门,早就在第一转法轮的阿含部经典当中,就早已经开示过了。我们再看同类型的教证,其实是非常非常的多,例如在长阿含部的卷9,有一部经叫做《增一经》,也是有类似的开示。这部经当中怎么说呢?我们看这部经当中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六修法?谓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

所以念佛法门是在《阿含经》中就有开示过了。

再举一部,我们再看看《杂阿含经》卷33的第931经当中,也有开示这个念佛法门,经典上是说:

【佛告摩诃男: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彼于尔时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

这一小段的意思就是说,佛陀告诉摩诃男说:如果比丘在于学地的时候,要求证于所未得的法而上升进修佛道、实证安隐涅槃;佛陀说在这个时候,就应当来修学练习六念法门,也就是要来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这样乃至未来可以进步而证得涅槃。佛陀在这一部《杂阿含经》卷33的第931经当中,又继续对摩诃男开示,佛陀开示说:何等六念?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好,我们先念到这里。佛陀这里就开示:念佛就是圣弟子忆念如来事。这样的教证,也是说明念佛法门在《阿含经》当中就已经记载的;同样的,对于念法、念僧,如来也都有说明。

如来开示这样的念三宝之后,继续开示念戒,经文是这样说的:

【复次,圣弟子自念净戒,不坏戒,不缺戒,不污戒,不杂戒,不他取戒,善护戒,明者称誉戒,智者不厌戒。】

好,看到这段经文,同样的,如来开示念戒完了,再开示念施,经文是这样说的: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槃。

如来开示完念施以后,继续开示念天;念天怎么开示呢?如来说:

【复次,圣弟子念诸天事,有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有正信心者,于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亦当行此正信;彼得净戒、施、闻、舍、慧,于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今亦当行此戒、施、闻、慧。圣弟子如是念天事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其心正直,缘彼诸天。彼圣弟子如是直心者,得深法利、得深义利、得彼诸天饶益随喜;随喜已,生欣悦;欣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得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处凶崄众生中,无诸罣阂,入法水流。念天所熏故,升进涅槃。】

所以同样的这个道理,其实 如来不仅我们前面所说的、所举的经典,如来在第932经、在933经当中,也有类似的开示。

所以念佛这一个法门,乃是在四阿含诸经之中是本来就存在的。我们再举一个《杂阿含经》卷50的第1349经当中有这样的开示,如来开示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住一林中。时有天神依彼林者,见佛行迹,低头谛观,修于佛念。时有优楼鸟住于道中行,欲蹈佛足迹;尔时天神即说偈言:汝今优楼鸟,团目栖树间;莫乱如来迹,坏我念佛境。时彼天神说此偈已,默然念佛。

在这个1349经当中,天神他的念佛方式,乃是看见佛陀的足迹,然后低头谛观,这样来修行练习对佛陀的忆念,这样默然来念佛。这是依止于佛陀的足迹来念佛的有相念佛法门,甚至当中有一个优楼鸟要踩乱佛陀的足迹,这个天神还告诉这只优楼鸟,不要乱坏 如来的足迹,因为他是依据这个足迹来成就他所缘的念佛境界,他是缘于佛陀的足迹来修念佛法门,因此这个天神就这样缘于 佛陀足迹默然念佛。

我们再举增一阿含部的《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如来开示的念佛法门。如来怎么开示呢?如来开示说: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以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当发慈心于如来所。云何为十一?戒意清净、威仪具足、诸根不错、信意不乱、常有勇健意、若更苦乐不以为忧、意不忘失、止观现在前、三昧意无休息、智慧意无量、观佛无厌足。如是,比丘!当以此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如来,当发慈心于如来所,是谓比丘于比丘中修行念佛。彼比丘已修行念佛,于二果,当求一果,于现法中得自在,成无余阿那含。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卷1)

这部经当中世尊告诉诸比丘说:诸比丘们是应当以十一种功德想念的内容,而这样来思念于如来,而当比丘们可以成就这十一种功德思念以后,就应当更发起慈心于如来所。这是从 佛陀的功德上面来思念、忆念如来的,虽然如来的功德乃是无量无边种类,这一部《阿含经》里面乃是从十一个功德层面来说明:也就是思念如来戒意清净、思念如来威仪具足、思念如来诸根不错、思念如来信意不乱、思念如来常有勇健意、思念如来若受苦乐不以为忧、思念如来意不忘失、思念如来止观现在前、思念如来三昧意无休息、思念如来智慧意无量、思念如来观佛无厌足。如来这样开示说:在诸比丘思念成就这十一种思念内涵功德之后,应当发起慈心于如来所;也就是比丘们于如来僧团之中,来修行这个念佛法门,这样就是很清楚的是从缘于如来的功德而成就的念佛法门。所以从这一部经就可以知道,这样也是另外一个层次的念佛法门。

因此念佛法门是普遍存在于阿含部的经典当中,而且不是那些误会佛法的人,他们认为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一种法门。而且佛陀在这部经当中还开示说,这些比丘们如果是已经修行这样的念佛法门,是可以在声闻见道之后,透过这样的念佛而当来求证一个境界的解脱果,那就是于现法之中得自在而成就无余阿那含,因此这样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因此念佛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不仅仅是持名念佛法门而已,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念佛法门;而这些的念佛法门所举出来的,也是最早期的佛教当中就本来有的法门。这个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而且念佛法门也是函盖一切根器的众生;也就是说一切的众生,如果他们愿意了解各个层次的念佛法门,他们都可以相应不同层次的念佛法门,这样来熏习修学而得到念佛相应的不可思议功德。例如声闻人,他也可以学习念佛法门,而声闻人在 释迦如来身边修学,听闻了佛陀所开示的三乘菩提的佛法,因此他们在身边,离不开 佛陀的身边,就可以常常有念佛心,这样忆念着如来,或者是持名,或者是观想,或者是思念 如来的种种的功德,所以他们也可以来学念佛的法门。

而大乘成佛之道的法义,更是有很多的念佛法门,而这些不管是声闻人或者菩萨,他们因为熏习修学佛法多了,终究有一天声闻人也像菩萨一样,声闻人发起了菩萨种性的善根而回小向大行菩萨道。当他们回小向大的时候,更发现了如来更多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他们更愿意未来自己也可以成就佛道,因此而发心可以学习更为深层次的念佛法门。因为这些人终究也是要行菩萨道,而成就佛道的。不仅声闻人是这样子,菩萨也是这样子,所以从前面所举的四阿含圣教,不管是声闻法中的念佛法门,或者未来大家有机会阅读大乘经典,大乘经典当中也有很多念佛法门,这些也是适合各个不同根器的声闻菩萨们来学习的。而学这些念佛的法门,菩萨来学习不是只有开悟而已,菩萨开悟以后还是要继续的念佛,乃至一直修行往上增上,一直乃至到了十地菩萨,乃至等觉、妙觉,一样是不离念佛法门的;因此一切的法门,全部都摄在念佛法门之内。而一切不管是等觉菩萨来修学念佛法门,也是广义的念佛法门。

因此说念佛法门乃是三根普被的,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对于当中的内涵,其实有非常非常的多。我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说到这里,各位菩萨如果还想了解更深入的念佛法门,可以参考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无相念佛》以及《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或者可以请购正智出版社所出版的《禅净圆融》,当中都有介绍很多很殊胜、很胜妙的念佛法门的开示,我们相信各位菩萨观看以后,对各位的知见上面了解会有更大的帮助。

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后面的节目再继续为大家说明。

阿弥陀佛!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大乘经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宣化上人:开悟了之后才知道这念佛法门最妙 宣化上人:开悟了之后才知道这念佛法门最妙

宣化上人:开悟了之后才知道这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宣化上人:开悟了之后才知道这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慈法法师: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慈法法师: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宣化上人:十方诸佛都是从念佛法门而产生 宣化上人:十方诸佛都是从念佛法门而产生

宣化上人:命运不是一定的,吉凶也不是一定的 宣化上人:命运不是一定的,吉凶也不是一定的

大安法师:应该依止的是净土五经的圣言量而不是依哪一个人 大安法师:应该依止的是净土五经的圣言量而不是依哪一个人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牛老师沉香”凭什么做到了价格最亲民?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质直的诉求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这些情形不是菩萨显灵,而是恶鬼邪神作怪(宣化上人) 这些情形不是菩萨显灵,而是恶鬼邪神作怪(宣化上人)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宣化上人:你不守戒,不是别人受伤,而是自己受伤,自己的自性受伤 宣化上人:你不守戒,不是别人受伤,而是自己受伤,自己的自性受伤

魔主罗睺的宿敌不是鸿钧道祖,而是血海冥河教主! 魔主罗睺的宿敌不是鸿钧道祖,而是血海冥河教主!

不是红木的红木:虎斑木 不是红木的红木:虎斑木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净宗法师:往生完全靠佛力,不是自己的道力(印祖法语) 净宗法师:往生完全靠佛力,不是自己的道力(印祖法语)

体光法师:有染有爱那就不是出世法了 体光法师:有染有爱那就不是出世法了

不是所有小金刚都叫盘龙纹 不是所有小金刚都叫盘龙纹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禅门公案——哪个不是精底 禅门公案——哪个不是精底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佛号功德福报无量,超出能发菩提心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佛号功德福报无量,超出能发菩提心

大安法师:戒律不是对人的约束,戒律是一种解脱 大安法师:戒律不是对人的约束,戒律是一种解脱

沉香真的不是木头,沉香的结香过程,无法简化! 沉香真的不是木头,沉香的结香过程,无法简化!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虚云法师: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虚云法师: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真正的老师 真正的老师

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胡晓光: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 胡晓光: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

福报是修来的 不是求来的 福报是修来的 不是求来的

宣化上人:这个佛果,并不是从外得来的 宣化上人:这个佛果,并不是从外得来的

放生八百万生命,得生一子,其子后来得中举人 放生八百万生命,得生一子,其子后来得中举人

净土法门法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净土法门法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谁教他的?他的老师是谁?

释迦牟尼佛只是“他”的一个应身!与他站在一起竟不是C位! 释迦牟尼佛只是“他”的一个应身!与他站在一起竟不是C位!

第一卷 第十六章   能见不是眼见 第一卷 第十六章 能见不是眼见

达真堪布:觉受不是境界 达真堪布:觉受不是境界

净土法门法语:这不是天性,这是习性 净土法门法语:这不是天性,这是习性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之后明白一点道理,这不是吓人、是骗人的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之后明白一点道理,这不是吓人、是骗人的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远凡法师:破的是杯不是心 远凡法师:破的是杯不是心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净土法门法语:老师在哪里?经典就是老师

咒语,它不是让你去探讨义理,它是靠音声来造成一种不思议的熏习 咒语,它不是让你去探讨义理,它是靠音声来造成一种不思议的熏习

倓虚法师:学佛不是迷信 学佛为的是破解迷信 倓虚法师:学佛不是迷信 学佛为的是破解迷信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心不是圆的 心不是圆的

媳妇不是闺女,婆婆不是娘,如是说 媳妇不是闺女,婆婆不是娘,如是说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 《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

感觉不是加持、感觉强烈并不代表解脱 感觉不是加持、感觉强烈并不代表解脱

陈大惠:有人他今天就相信钱,我就告诉他,我说那个钱不是你 陈大惠:有人他今天就相信钱,我就告诉他,我说那个钱不是你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寂静法师:爱,不是牺牲和委屈!爸爸妈妈,你们爱对了吗 寂静法师:爱,不是牺牲和委屈!爸爸妈妈,你们爱对了吗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我的苦难不是宿命,只为了母亲不再受苦 我的苦难不是宿命,只为了母亲不再受苦

警惕,您这不是“佛系”,而是忘了初心在颓废 警惕,您这不是“佛系”,而是忘了初心在颓废

赵州禅师棒喝秀才:我不是佛 赵州禅师棒喝秀才:我不是佛

不是你想不开,而是你的心没学会拐弯 不是你想不开,而是你的心没学会拐弯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选择法门不是分别心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自己不是坏人,可邪淫的确使曾经的我过的不如意 自己不是坏人,可邪淫的确使曾经的我过的不如意

小药师钵(药叉盏广而告之•不是所有“盏”都能叫药叉盏)连载1005•1005尊小药师钵(药叉盏) 小药师钵(药叉盏广而告之•不是所有“盏”都能叫药叉盏)连载1005•1005尊小药师钵(药叉盏)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这个身体不是「我」 这个身体不是「我」

第42集 修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第42集 修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第006集 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正确佛法 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正确佛法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藏密为什么不是佛法? 藏密为什么不是佛法?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长寿不是要多吃点什么,而是少吃些什么,怎么吃! 长寿不是要多吃点什么,而是少吃些什么,怎么吃!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