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2021-02-11 净慧法师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段百丈禅师的开示。我们看他是怎么来描述开悟的过程、开悟的境界和开悟以后又怎么办的。这是非常有名的几句话: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两句,讲开悟是怎么回事。第二个两句:体露真常,不拘文字。第三个两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第四个两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这八句话讲四个内容。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两句,就是讲开悟当下的境界是什么。昨天我讲到历历孤明,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灵光就是讲的我们的心性,我们的真如佛性,讲我们的觉性。这一点灵光是独耀,它不是分散的,它不是分散在六根门头,它与前后左右、四维上下都不相联系,所以是独耀。

迥脱根尘,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这一点灵光与六根六尘都不相联系,这时候境界是什么呢?这时候的境界,就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头轰下来,你根本一点准备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忽然桶底打破了。这就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时候,那就像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讲的那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这个时候天上天下就只有这一点灵光,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这就是开悟那一刻的境界。

接下来是体露真常,不拘文字。你的法身本体和盘托出,显露在觉照之下,但是就像哑巴吃汤圆,无法描述,所以说不拘文字,文字描述不出来。这个时候完全是自受用,是不共。体露真常,真常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自己的涅槃妙心,描述不出来,不拘文字。一切能够描述得出来的都不是真如本身,都是分别,都是妄想。真正的那种体验,真正那种受用是描述不出来的。所以禅宗这一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实际上,一切佛法的体验,一切最高的精神体验、哲学体验、宗教体验,都是无法描述的,都是不立文字的。虽然说不立文字,说不出来,还得要说。为什么呢?佛成道以后,他也觉得语言文字苍白无力,觉得自己所体验的这点东西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了,世人也不相信。

所以他成佛以后,就想不说法,马上就涅槃。护法的天神劝请释迦牟尼佛:您不能就这样把我们扔下了!您要把您的受用与我们大家来分享,您要说法,要度众生!在护法天神的一再祈请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他还是只有一句话:我一个字也没有说。因为说出来的都不是的。真正每个人的心性是什么,法性是什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真修实证去体验,所以说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然后是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虽然自己现在开悟了,但是所悟到东西并不是外来的,所有的尘劳其性本空,法身觉了无一物。所以心性本来是没有污染的,河沙妙德,本自圆成。所证得的,所体验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家珍,并没有多出来什么,只是在把自己多生多劫以来埋在尘劳底下的珍宝挖掘出来,打磨干净,重现光明而已。所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一切都是本有的,所以叫本来面目。

开悟了以后怎么办呢?就要好好地保任。怎么保任?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保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任务,也没有什么很难做的事情,很复杂的事情。但离妄缘,一切妄想、或者说一切能够引起妄想的种种逆缘都要远离,就可以了,就是如如不动的自性真佛。

照这样看起来,开悟不难,成佛也不难。但是,但离妄缘四个字,就起来轻巧,做起来极为不易。每一个字重量是多重呢?十万八千斤,搬都搬不动。这个妄缘,你想要离它,它每一个字都像泰山一样推都推不倒。因为我们觉照不够,力量不够,离不了。

我们天天坐在这里做什么呢?就是想学着试着远离妄缘。但是在想远离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又去找,妄缘不找你,你要去找妄缘。因为一切尘劳、一切烦恼,都是自己去找。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烦恼不来自己找。如果能够远离妄缘,当下就是如如佛。

这两个如字大有文章。这两个如字,三藏十二部就是讲它。第一个如字,可以作动词解,也可以作形容词解;第二个字作名词解。所谓作名词解是指什么呢?第二个如就是真理,就是真如,就是真实,就是佛性。第一个如字如果作动词解,就是指的怎么去修;作形容词,就是指我们当下的心态要与真理冥符,就和真理一个样。

如果用《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来解释如如两个字,第一个如是不空如来藏,第二个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要通过修,空如来藏是本自具足的。可以说空如来藏是体,不空如来藏是用。第一个如是指怎么样通过修行达到与真理保持一致,古人是说与理冥符,不走样,现在的话是叫保持致。

如如两个字我们经常用,这两个字很讲究,这两个字是中国古代的翻译家所创造的相当深奥的哲学概念,用以描述相当深奥的修行体验,指向非常深奥、无法描述的境界和受用。

我们每个修行人、学佛人,千万不易轻易说这两个字,也不是轻易地放过这两个字。怎么才是不轻易放过这两个字呢?就是看我们每时每刻能不能做到如如?就是看我们的一切言行能不能够与真理冥符。

回过头来说,不通过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这一系列过程,要想达到如如的境界,不可能。所以我们要以如如的心态,修如如之行,证如如之理,见如如之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怎样保存生食才能不丧失营养? 怎样保存生食才能不丧失营养?

施恩的最高境界 施恩的最高境界

怎样拉胡琴 怎样拉胡琴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一种牵挂是生生世世的承诺与爱 有一种牵挂是生生世世的承诺与爱

皈依修学手册:怎样持守五戒 皈依修学手册:怎样持守五戒

爱孩子你爱对了吗?怎样为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 爱孩子你爱对了吗?怎样为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

怎样用魔芋粉制作魔芋豆腐? 怎样用魔芋粉制作魔芋豆腐?

怎样调整呼吸更易于入定? 怎样调整呼吸更易于入定?

怎样吃素食最健康,你还真不一定知道! 怎样吃素食最健康,你还真不一定知道!

放生功德:放生助你修行开悟 放生功德:放生助你修行开悟

达真堪布:怎样的回向才是如理如法的 达真堪布:怎样的回向才是如理如法的

生食:一种养生好选择 生食:一种养生好选择

近代中国一位证得大阿罗汉之果位的传奇高僧的忍辱境界 近代中国一位证得大阿罗汉之果位的传奇高僧的忍辱境界

换一种心态看成败,生命更精彩 换一种心态看成败,生命更精彩

怎样的生命才堪称最有价值? 怎样的生命才堪称最有价值?

吃素有五重境界 你在哪一重 吃素有五重境界 你在哪一重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1)怎样才能做到众生平等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1)怎样才能做到众生平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无住涅槃的境界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无住涅槃的境界

怎样煮真正的养生粥 怎样煮真正的养生粥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陈小春谈育儿心经 直言:放手也是一种爱 陈小春谈育儿心经 直言:放手也是一种爱

“素缘”引领生活新境界,5月4日全新上线 “素缘”引领生活新境界,5月4日全新上线

花生怎样吃最有助养胃 花生怎样吃最有助养胃

第42集 修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第42集 修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慈诚罗珠堪布:空性的境界,只有靠修行去领会! 慈诚罗珠堪布:空性的境界,只有靠修行去领会!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他以沙土供佛成转轮圣王,我们以怎样的供养而成就? 他以沙土供佛成转轮圣王,我们以怎样的供养而成就?

海涛法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发心来念佛? 海涛法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发心来念佛?

印光法师: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印光法师: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慧僧法师: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慧僧法师: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达真堪布:没有开悟证悟之前,应该这样做。。。 达真堪布:没有开悟证悟之前,应该这样做。。。

佛咒就是本尊,觉醒的境界就是本尊 佛咒就是本尊,觉醒的境界就是本尊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