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集 何谓三轮体空?

2024-02-20 学佛释疑二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这一集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三轮体空。

正信的佛教徒都相信因缘果报的关系,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造作了善业,未来世就会得到善报;反之,造作了恶业,未来世就会受恶报。而最直接的善报就是布施,不论是以钱财救济贫困的财布施,免除他人生活中所遭受恐惧害怕的无畏施,或者是弘扬佛法教导他人正确的解脱道乃至佛菩提道,使得他人有因缘实证解脱及佛菩提果的法布施,都是善业;作三种布施,未来必定感得人天善果,甚至佛法中菩提及涅槃的清净无上的果报。因此一般人常以种福田来称呼布施行善,像《优婆塞戒经》当中,释迦牟尼佛有这样子的开示: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优婆塞戒经》卷5)说:就好像为了身体和生命而来耕田种作,随着他所播下的种子,将来就能够获得果实来滋养身体、增长生命;施主布施之后也是一样,随着他所布施的对象及内容,将来也就能够获得他的福报。所以说:生我福,故名福田。福田既然能够生福,那么依田的本质,当然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且依着田的良莠差异,也就是土壤的肥沃贫脊,会影响作物收成的多寡。例如经中这样讲:如以种子种于薄地,收果减少;若以种子种之良田,多收果实。(《正法念处经》卷70)也是必然的道理。

就像 世尊祂开示说: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意思很清楚,就是布施对象的证量越高,以及所布施的财物越是珍贵稀有,那布施者所得的果报就越多。以这样的原则来看,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虽然已经是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但是证量毕竟不如佛,应该是舍利弗供养 佛世尊的福德,比 世尊布施给舍利弗所得的福德要多。然而 世尊祂却这样讲: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优婆塞戒经》卷5)甚至于龙树菩萨祂在《大智度论》当中,也是这样说:【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大智度论》卷32)就是以布施所获福德来说,受施者的证量很高,这是田胜;而施主的证量高,则是施主胜;但这两者再进一步比较的时候,证量越高的施主,虽然布施给证量不高的受施者,甚至是一条全无证量的狗,施主所获得福德胜过对证量很高的受施者行布施,这就是所谓的田胜不如施主胜。从这些 佛陀的至教开示,显然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自然就应该要去选择种什么样的福田,都是有分别的;就是在施者、受者乃至施物上面去作分别,那就不离种种相,有施者的相、受者的相以及施物的相,其实就是住在这种种相上面去加以分别。

然而在《金刚经》中,世尊却又对须菩提尊者这样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是说:菩萨不应住在相上而行布施,不要住在所布施的物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相上面去分析所布施的财物是否贵重值钱。如果菩萨这样子不住相布施,他的福德才真正是不可思量的。而且,如果再加上《金刚经》这段经文前一句,世尊开示: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然,世尊的意思:布施者也不要住在布施者的我相以及受施者的人相、众生相上面而行布施。所以就说:能施之人,体会了达我身本空,并不存在有一个我为能施者,既然知道无我,就不再有想要求得福报希望之心,这就是施者空;既然施者空,没有一个我为能施之人,当然也不存在有他人为受施者,这就是受者空;能够体达我、人一切皆空,又怎么会去分别而存在有什么资财、珍宝之物而来作为施物呢?这样就是施物空;没有了布施者的我,没有了受施者的人或众生,也没有布施之物或法,三者皆空,就称为三轮体空,又称为三轮清净。

比如《大般若经》当中,圣教这样说: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三轮清净;何等为三?一者不执我为施者、二者不执彼为受者、三者不着施及施果,是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三轮清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24)但是,这样不执着施者、受者、施果三事而三轮清净的布施,到底真实的义理是什么呢?或许有人会认为:这还不简单!就是一心清净,不分别物多物少、物好物坏,也不分别田是否殊胜,更不要去较量功德果报;就是放下一切世间法上语言文字分别,不在事相上面去作好恶分别。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大般若经》中,怎么样界定这个道理,经里面有一段经文它这样讲,说:纵使把自己的饮食、医药、卧具、房舍、奴仆、眷属,甚至于自己的眼耳手足还有内脏等等的一切的外财、内财都拿来布施,然而心里面却是这样想,心里面想着说:我持此福,施诸有情,令获此世后世安乐,乃至证得无余涅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24)就是说,他把这些的财物拿来布施,要让众生证得无余涅槃。可是这样想的前题是:他有我在布施,对方在受施,我是施者。虽然心里面想着说:我不悭贪,我依着佛的教导,一切都能够舍弃、都能够来行布施。那认为说,这样就是在行布施波罗蜜;也就是说,一切内财、外财都能够弃舍,那这样就是行布施波罗蜜。可是《大般若经》里面却说,这样还是着三轮而行布施,因为还是有自我、还是有他人以及布施的这件事的想法。因为他认为要透过这样的布施,然后要能够有一个我证得无余涅槃,所以它还是只是世间法的布施波罗蜜多,还不是出世间的三轮清净的布施波罗蜜多。为什么说这样的布施是世间的布施波罗蜜多呢?因为《大般若经》里面就这样讲,说因为这样的布施:与世间同共行故,不动不出世间法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24)布施过程中施者、受者、及布施这件事或者是布施的财物,这三事或者说称为三轮其实都离不开五阴。因此布施的过程中,纵使能够依 佛陀的六种教导,怎么样六种教导呢?佛陀教导人说:首先要以至诚心来布施,还要自己亲手去作布施,第三就是对于布施的因缘果报要深信不疑,再来就是要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来作时节施,而且布施的财物或者是法教都是如法求得的,最后就是布施以后心不生懊悔。以这样的六缘来行广大的布施,乃至于将所获得的福德全部回向一切有情,让他们都能够获得此世、后世的安乐,甚至于都能够让他们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可是依《大般若经》来看,仍然只是世间布施波罗蜜多,而不是出世间的布施波罗蜜多,因为这样的布施,是与五阴世间同共行,是不动不出五阴世间的。就如同禅宗的大珠慧海禅师他所说的: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景德传灯录》卷6)会思惟要求大涅槃、要舍垢取净,会想要有得、有证,乃至想要修学种种对治烦恼的法门,都是众生的五阴;会想要依照 佛世尊的教导而行布施的,当然也是五阴;既然是五阴,必然是不离开生死的。还有法师、居士依缘起观思惟一切法缘起性空,而舍弃一切语言妄想,住在没有施者、受者、施事种种分别的离念、无念境界;但这也还是不出、不离五阴中的识阴,仍然不动不出五阴世间,还是证不得真实胜义空,又怎么能够说是三轮体空呢?

只有从实际理地也就是真如如来藏祂的自身来说,因为祂离开见闻觉知,无所受、不分别,祂本具涅槃性、清净性、常住性,从这个立场来说无相布施,才可以说没有布施这回事。在未证得真心如来藏以前,都无法现观三轮体空,一定会落在五阴中、落在识阴意识中。如果自称开悟,而所悟的是常见外道境界的有念灵知、离念灵知,是以灵知心来说无相布施,这样的布施在实际上不可能无相,因为灵知心不出意识,布施的时候永远都是具足四相的。意识很清楚知道:我正在布施,你正在接受我布施,布施的是什么财物。意识是很清楚的!不可能装迷糊说:我不知道我在布施。也不可能装迷糊说:没有众生在受布施。也不可能装迷糊说:现在没有布施这回事。虽然心里头不起语言文字,但是意识全都知道,明明就是有布施、有受施、有所施物,不可能离于四相而成为三轮体空。

般若经当中讲三轮体空,或者说三轮清净,都是依如来藏的离见闻觉知;正在布施的时候,祂配合着意识在布施,可是祂没有了知自己在布施,没有了知对方接受布施,也没有了知布施这回事,这样才能叫作无住布施。能知道布施、受施以及自己正在布施的这个意识,要转依于不知道这个布施事相的如来藏,才能够叫作无住相布施。当真正的菩萨明心开悟,悟得万法的根源、生命的本源真如心如来藏,了解生命是从哪里来的,了解了布施之中其实没有一个人在布施,也没有一个对方在接受布施,也没有布施这回事,实证三轮体空;进而也使被度的众生,同样实证三轮体空。这样的菩萨,他发觉:所谓的布施,其实就是在人生大梦中来作布施,而主角其实是背后的如来藏。表面上看来,两个人在那边完成布施这回事,一个作布施者、另一个作受施者,由布施者拿着财物送给受施者;可是这个布施其实都是假的,真正在布施与受施的是谁呢?是操控那两尊傀儡的如来藏。一般的所谓学佛人,都只看到这个假人在布施给那个假人,那个假人很穷困,而这个假人很慷慨。就赞叹这个假人说:您未来世的福德无量无边啊!一定是大富的善人。可是若要论真的谁才是大富善人呢?是在操控布施傀儡的那个人。傀儡是谁?就是众生的五阴。众生的五阴都只是傀儡,真正的布施者、受施者,其实是你身上的那个如来藏!菩萨能够这样三轮体空无住相的去布施的时候,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将是无量无边啊!因为如来藏无分别的布施当中,却同时能有意识知道布施者、受施者以及布施这回事,就会知道布施这件事的因,全都在如来藏心中作出来的,不曾外于如来藏;这个布施的种子,绝对不会落失于自己如来藏心以外,永远不会遗失啊!而无住相布施所获得的未来世果报,也是毕竟不失。

为什么未来世果报无量无边?因为明心开悟亲证如来藏的菩萨已经是实证般若的菩萨摩诃萨,这样的证量,从大乘别教来说是贤位菩萨,从通教来讲更已经是圣人,转依所证如来藏心真实平等地不住相布施,果报当然无量无边。再者,明心开悟的菩萨摩诃萨虽然住于般若波罗蜜多,但是就如同《大般若经》所说的:于布施波罗蜜多非住非不住。这意思是说,一定还是不能违背布施波罗蜜多,但是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不可以违背真如;也就是说,行布施波罗蜜多的时候,必须要伴随着三轮体空的真如实相智慧。修布施波罗蜜多的时候如此,那么修持戒波罗蜜多、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同样是非住非不住。如果完全住于真如,那就会罢废一切的事业,该作的事、该造的净业、善业都不造了,这样一切罢废了以后,道业就不能成就,所以就告诉他:不能住于真如,就叫作非住。可是如果告诉他非住以后,他偏于三界有诸法,反而落在世间法里面去追逐,那就要告诉他:非不住;所以当他落到三界有的那一边了,那就要常常告诉他:你还是要转依真如。转依真如的时候,在人间的种种善业、净业就不会作得很过火,可以适得其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只有从实际理地真如心如来藏自身的立场,才可以说没有布施、没有受施者、也没有布施者,没有这三者然后这样说三轮体空,才是三轮体空的真实义。但是未证悟之前,还不能转依如来藏来现观菩萨六度万行当下的三轮体空,仍须要依 佛世尊的教导:一心清净,不分别物多、物少、物的好、物的不好,也不去分别田是否殊胜,更不要去较量功德的果报。这样子来修清净的布施,以累积般若见道的福德资粮。这样也可以说,将来让自己能够更早日成就真正的三轮体空。

今天有关三轮体空这个问题 ,就为大家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更新于: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