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集 何谓人间佛教?(上)

2024-02-03 学佛释疑三

张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单元,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何谓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这个议题,已经深深影响近百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尤其是数十年来,台湾许多鼎鼎有名的道场和团体,都在大力倡导人间佛教思想。但是究竟什么是人间佛教呢?这些团体所主张的人间佛教思想,真的是佛陀的本怀吗?学佛的目的,难道只是在布施行善,为众生作种种世俗的服务吗?

在探讨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维基百科》是如何为人间佛教下定义的。根据《维基百科》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人间佛教是近代佛教运动的一种。民国初年开始因应儒家伦理、基督教慈善、科学思潮的一种佛教运动,有其时代性的阶段功能。人间佛教是从太虚大师在民国初年倡导的人生佛教中思考现状而作出的思想推进,后来由某某法师等近代法师,加以推广弘传。也就是说:从民国初年开始,为了顺应中国儒家固有伦理文化的发展,以及受西方基督教慈善事业,乃至科学思潮的影响,兴起了一股新的佛教运动,这种新的佛教运动,有它的时代背景和阶段性的功能存在。这其中最着名的是民初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以及后继的某某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

然而某某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和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异性。太虚大师所说的人生佛教,所主张的人成即佛成,虽然有其缺点,但是大体上仍然是延续着佛陀所弘传的法义正道而修。太虚大师个人是否有般若的证悟,我们暂且不去论它;但是他的人生佛教思想,大体来说,是符合佛陀所说的,是由人身之无量世修行,亲证解脱果和般若慧,并进求唯识一切种智增上慧学,修集无量福德,最后终得成就究竟佛果,这样的修学次第,大致上是符合佛意的。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并不否定佛在《阿含经》中,所说之十方世界诸佛净土和种种地狱;并不否定阿含诸经中,佛所说之十八界法以及如来藏涅槃本际;并不否定阿含诸经中,佛所说之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并不否定阿含诸经中,佛所说之菩萨道,承认第二及第三转法轮诸经是佛所亲说,承认第三转法轮诸经是成佛所必须修证之一切种智。唯是主张生生世世,以人身在人间修行乃至成佛。因此说,太虚大师所主张的人生佛教,大致上是符合佛所说的意旨。

但是某某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则是从根本上否定佛在阿含诸经中所说之正确解脱道,令四阿含诸经所说之解脱道成为空想、令四阿含诸经所说之无余涅槃成为断灭空、令四阿含诸经所说之三乘正法皆成断灭之法、令般若诸经所说第一义谛之般若慧成为性空唯名的戏论。这一位法师所说的人间佛教,是以承袭自邪淫的假藏传佛教黄教的应成派中观邪见,作为唯一正确之知见。所以否定四阿含诸经中佛所说之第八识如来藏;否定四阿含诸经所说,十八界法之第七识意根。

这一位法师在否定了四阿含诸经所说之第八识如来藏以后,知道自己已堕于断灭见之中,知道如此否定的结果,必定会使得佛所说之无余涅槃成为断灭之法。但又唯恐他人责其是断灭法,所以又自行建立了佛所不承认的常住而不可知、不可证之意识细心,来取代佛所说无余涅槃之本际,取代佛所说联系三世因果的主体识第八识如来藏。

然而佛所说常住不坏之第八识如来藏无余涅槃本际之如来藏,是确实可以亲证之法,一切有情本自有之。二十多年来,正觉同修会已经有数百位同修,都同样亲证这个常住不坏的第八识,绝对不是如某某法师所说,仅是唯名无体之名相而已。某某法师由于否定涅槃本际如来藏的缘故,使三乘佛法之法界实相全部变成戏论,全部成为无实体法之断灭法、虚相法。

某某法师又否定了四阿含诸经所说之十方世界种种佛国净土,不承认有西方极乐世界,说是太阳神崇拜之转化;不承认有东方琉璃光如来的不动世界,说是日月崇拜之转化。言外之意,则是同于一神教之不肯承认十方虚空有无量世界,则已否定了十方世界有诸佛净土;否定了十方世界有圆满报身佛常住弘法,完全违背原始佛教四阿含诸经中佛之所说。如此一来,就是将原始佛教四阿含经典,佛所说的佛教之广大圆满境界加以推翻,将佛教局限在这个娑婆世界,地球之一隅,也使得三乘经典中所说之十方诸佛神变境界,成为虚妄不实之说。

各位菩萨!这位法师又继承假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之否定第三转法轮唯识诸经的邪想,不承认第三转法轮是佛所亲说。然而第三转法轮之唯识系列诸经乃是一切种智,更是初地菩萨进修至佛地所必修之增上慧学;假使菩萨在悟后不继续进修第三转法轮之唯识种智,就永远无法成佛。而这一位法师在近百册的着作之中,所阐述的人间佛教思想,事实上和佛所说成佛之正理,是完全相悖离的。佛子们若是具有法眼,一定可以证明,我们的说法绝对是事实,而毫无栽赃偏颇之处呢!

总的来说:这位法师所弘传的人间佛教思想,都是因为不肯真修实证所导致的邪思谬想,也都是以应成派中观邪见为中心而作学术研究所产生的邪思,其实是破坏佛教正法最严重的行为,是将佛教浅化及学术化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将佛教浅化及学术化的推广者和实行者。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完全悖离了原始佛教佛所说的成佛正理,完全否定了佛在三乘诸经中所说的正法,和太虚大师所说的人生佛教完全相反,怎么可以说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和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是一样的呢?根本就是两回事嘛!

《维基百科》又将人间佛教思想的意涵,归纳成以下六个特点。第一:人间性。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几乎都在人间度过,他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而非一个虚拟的神灵。所以佛教应该要更贴近人的需求。第二:生活性。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他在经典中明白的告诉人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做人处事,佛法不只是出世间法,尤其大乘佛教更是注重自利利他,帮助他人的佛教。第三:利他性。佛教强调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佛教是讲求救度众生的,所以不仅要自利,更要利他。所以佛教徒也常常行慈善事业,就是一种利他思想的表现。第四:喜乐性。在佛教的思想中,释迦牟尼佛长久以来即发愿要使一切的众生离苦得乐。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永久的快乐。所以佛教当然也要让所有的人们得到快乐,远离痛苦。第五:时代性。释迦牟尼佛出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但是到现在他所说过的教法,仍然存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仍然正确而清楚的指引着人们。所以佛法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以不同的方式契合人们,与人们相对应。第六:普济性。佛陀一生都希望能救度一切的众生,不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佛教徒或是非佛教徒,他是没有例外而普及的对待一切众生。

以上《维基百科》对人间佛教思想所整理出来的六个特性,包括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和普济性。从这六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人间佛教是人本的,是以人间的利乐悲行为中心的;不需要实证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只要以意识思惟、理解佛法就够了。因为人间的利乐悲行,都是意识境界,不需要有超过意识所知境界的实证,这样才符合人本的、人间的利乐悲行,也就是凡夫人类菩萨行的成佛之道。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有了依照某某法师思想,而将佛教人间化的实行者。

某某佛教团体,他们专门以救济贫困、建立医院、推动环境保护、安慰众生所受之苦难等世俗事,作为佛法之修行;将从事世间布施行善等法,以之作为菩萨道之正修。譬如其住持,就常常告诉徒众们说:行世间种种善事,就是在修六度万行,即是菩萨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就是佛法的修行。这样的说法,会让众生误以为教导众生行善就是佛教,误认为行各种世间善事,就是佛法之正修,就是在行菩萨道。因此这个佛教团体,已经成为世俗化以后,行世间善法之表相佛教,和正统佛教修行法道之解脱道和佛菩提道是完全脱节,也是完全无关的。

除了以上所说之佛教团体以外,以实践人间佛教闻名的道场,还有某某山的某某法师。某某法师初出家时,因为景仰太虚大师,想学习太虚大师革新佛教的理念,因而发愿:在有生之年,愿尽一己之力复兴中国佛教。因此从1948年来台之后,便以许多贴近当时人们的喜爱或者潮流的方法,例如以电视、广播、佛教歌咏队等方式来传播佛法。这位法师认为: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在丧葬的时候,才想到要用佛教的仪礼;甚至人们学佛的目的,只是为了祈求死后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由于佛教徒忽视人间生活,不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之中,导致佛教消极沦落。因此这位法师立愿要提倡、弘扬人间佛教,他认为佛教一定要走向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艺文化、专业化、制度化,甚至走向国际化、未来化。唯有这样,佛教才能深入家庭和社会,才能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生需要的佛教,如此佛教才会有前途。

各位菩萨!以上这位法师所说的人间佛教主张,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主张都是世俗法,和佛教以修证三乘菩提的本质无关。讲白了,其实就是在经营世间企业,只是这个企业冠上佛教名义而已。也就是借着佛教名义,经营相关的世间种种事业和活动,专门在教相上用心,即使是偶尔在书籍和电视节目之中,谈禅说法、说迷说悟,也同样都是在意识心的境界上转来转去,根本都是言不及义。这样的法教,怎可说是正统的佛陀教法呢?

在台湾以实践人间佛教思想闻名的道场,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佛教团体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个佛教团体,他们的共识是: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奉献我们自己,成就社会大众,回归佛陀本怀,推动世界净化,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基于这样的理念,这个团体设有僧伽大学、佛教学院、佛教研究所等教育场所。并且推动所谓的全面教育,包括结婚、胎教、幼儿、青少年、老年人,以及临终关怀的生死教育等等。然而这样的弘法内涵,和佛教以三乘菩提的修证作为行门的本质,却是完全的不相干。就是因为有三乘菩提的修证行门,才能成其为佛教。如果佛教所说的菩提道和外道的行善之法一样,都是同于外道,落在意识境界之中,那就不能成其为佛教了!

各位菩萨!综合以上所说,这些佛教团体的弘法理念,全都是以人间的利乐悲行为主轴,这样的人间佛教理念,是把佛教完全给浅化和世俗化了,对于佛法旨趣的解脱道和佛菩提道的实证,完全没能触及。假使世俗化的趋势不能消除,那么佛教学人就会以为,建筑寺院、推动教育、作佛学研究,乃至行世间善法等,即是佛法的正修行。如此一来,佛教也就等同于世俗行善之法,佛菩提道之胜妙本质,也将荡然无存啊!然而佛陀所说人间佛教的正理又是什么呢?下一集我们将继续为您说明。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在享乐人间之美的时候,想过把更美的东西留住吗? 在享乐人间之美的时候,想过把更美的东西留住吗?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曾一只脚踩进鬼门关的我,依靠《大悲咒》又返回人间 曾一只脚踩进鬼门关的我,依靠《大悲咒》又返回人间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