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集 福行罪行之空与不空 正国老师

2024-01-01 入不二法门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福行、罪行之空与不空这个题目,这是在修学上大家都非常关切的议题。今天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在说明三种行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三种行之空与不空。我们先来看在《维摩诘所说经》卷2中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段开示里面,显示了许多重要的法义,底下我们就来作一些基本的探讨。首先介绍三种行,第一个是福行,福行就是能够令众生累积福德的善业;譬如说十善业福行基本上就是能够利乐众生的善行,将来这个福行就能够感生人天可爱异熟果报。菩萨在行福业的时候,必须要有智慧抉择,我们来看,在《瑜伽师地论》卷39中的开示:

于彼众生唯令安乐,不作利益;或复于彼不作安乐,不作利益,便不施与。于彼众生定作利益,不定安乐;或复于彼定作利益,定作安乐,即便施与。

也就是说对众生是否有真正利益,才是菩萨布施的最重要考虑,如果有利于众生这一世、或者未来世的三乘菩提修行,这当然是对于众生有真正的利益;相对的,对于众生是否有安乐,并不是最优先的考虑。譬如说让众生离开生活资财的不足,虽然菩萨布施能够让他生活无缺,但是如果因此而产生贪著或者放逸的话,这样对众生就没有真正的利益,这样就不应该施与。所以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要善加抉择,菩萨行福业也应当区分应施与不应施。

还有福田跟毒田,譬如在《菩萨善戒经》卷4中有这样的开示:

若知是魔及魔眷属则不应施;若有为魔所迷乱者,来求索时亦不应施。是名内不施。

这里面是开示说:菩萨应当注意作内财布施的对象,不是都要有求必应的。相同的道理,对于破坏正法弘传,譬如说毁谤正法或者在传播邪见,譬如说六识论或者在传播像似正法、或者教导别人非戒取戒、或者障碍正法的弘传,这些对象都不应当施与,以免我们成就破法的共业,因为破法的业力极大,所以我们必须要非常留意,而且我们也必须要信受因果,必须要相信说地狱是真实存在的,地狱不是圣人教化方便而施设的;同时菩萨修福也要先了解,修福的目的是在利乐众生、是在累积菩萨道的道粮,而不是要求有漏的人天果报,因此菩萨布施如果他的出发点、他的根本不同,果报就会不同。所以布施应当与智慧相应而修福,而不是要与无明相应。另外一方面因为菩萨能够广结善缘,因此虽然精进利益众生,相对的也不要怕被人家种福田,譬如说我们如果接受别人供佛水果的结缘,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只要自己去种更多的福田就可以,因为这个是摄受佛土的一种;但是被种福田的目的,并不是在贪求别人的布施,而目的是在结善缘。

三行里面的第二个就是罪行,罪行就是能够令自、他受损的恶业。譬如说十恶业、或者菩萨的十重戒等等,基本上就是能够损害自他的恶行,将来就能够感生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譬如堕入三恶道、或者即使生在人趣之中他会跟盲聋瘖哑等等相应。如同前面所说,菩萨在自利利他的时候,需要有智慧来作抉择,如果把毒田当作福田来种,那就变成在造作恶业,这真的是天下最冤枉的事情,因为发了善心遇到恶缘,那就得到这个恶果,真的是非常可惜的。在这恶业里面尤其需要留意跟邪见以及毁谤三宝有关的业,因为这些业它的传播非常快速,而且影响的层面也非常广大,譬如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4中的开示: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十压油轮罪,等彼一淫坊;置彼十淫坊,等一酒坊罪;置十酒坊罪,等彼一屠坊;置彼十屠坊,罪等王等一。】

在上述所引经教中最后所说王等一,就是在这部经的经文前面有开示说:国王或者刹帝力等,如果有毁坏三宝之罪,这个罪是非常严重的,也就说毁坏三宝的罪是远大于开设屠坊,开设屠坊的罪又远大于开设酒坊,开设酒坊的罪又远大于开设淫坊,淫坊又远大于压油轮的罪,那压油轮为什么会有罪呢?因为古天竺制油的方法会杀害昆虫,所以它是有罪的。所以这里我们就要特别去留意说:罪行它的严重程度是有差异的。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因缘法中造作恶业通常不会马上受报,尚可以透过忏悔、或者补偿的方式来转变业种;这是因为造作罪行或者非福行之后,它所产生的种子尚需要经过灌溉滋润的阶段,所以说忏悔本身它是影响将来受报的关键因素之一。譬如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2中的开示:

无明为缘,先于诸有,造作增长种种福行、或非福行、或不动行,引发摄受种种生身种子差别。于此有中若爱未断,由此爱故能令行等转成其有。

这个意思就是说:跟无明相应而造作了福行或者非福行之后,它所引生的业种以及名言种子,后续如果能够继续得到贪爱执取的滋润就会成为有支,有支就是说:它是被滋润成熟的后有种子;进入有支就能够引生生、老、死等等的生死轮转。所以经教中开示:由此爱故能令行等转成其有。所以说在造作恶业之后,如果继续欢喜地造作而没有悔改之心,那就会滋润恶业种子令其势力强盛,就会成为有支而即将受报。所以如果不慎造作恶业之后,就不要再去灌溉滋润这些恶业种子,应该作的是反向去利乐以及补偿众生,这样才能够转变恶业种子。因此在《大般涅槃经》卷31中开示说: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

也就是说多数的业都是可以透过忏悔、修行与补偿来转变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悔箭入心,反而是应该采用正面的对治方式,这样子将来就能够重业轻受。对于修行人来说,能够远离罪行以及烦恼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去对治烦恼以及种种染污的业行,那他的功德、福德就会有严重的漏失,这将造成在修学上的障碍。在十二因缘法中造作罪行的道理,把它概略分为惑、业、苦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因惑造业、因业受苦。这个惑就是烦恼的意思,这个烦恼可以概略分为无明跟贪爱这两大类,所以说如果能够去对治无明或者贪爱执取,就能够逐渐远离不善的恶业。

三行里面的第三个称为不动行,不动行指的就是修学四禅八定,这个会与将来出生在色界跟无色界能够相应。菩萨修学禅定,他主要是当成工具而不是目的,他并不是要往生上二界,而是在菩萨道修学到某个位阶的时候所必须要配合修学的。所以在《法华经讲义》第十六辑中,平实导师有这样开示:

因为禅定的功夫可以作为你的工具,来帮助你更快完成另一件工具;你没有各种工具就很难完成佛道,禅定就是有这个作用。(《法华经讲义》第十六辑,正智出版社,页238。)

所以说有定力才能够让智慧的力量展现出来,所以定力也是修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譬如说断我见,是需要配合未到地定的定力。

在上述所引《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开示有提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这个就是说,三行都是相待的二法;譬如说福行,它就会有施者跟受施者这两个法,那罪行同样有造恶业者还有受害者这两个法,不动行它一定会有意识住于定境这两个法;所以说三行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相待的二法。这个是一般修学者的了解,而菩萨在悟后所见无论是福行、罪行或者不动行,它的体性都是空,并且可以同时依照二乘或者大乘法的道理来作现观;这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说,第一个是能施者的五阴、以及受施者的五阴,包括所施物,这三者都是无常生灭无我、无实体之法,也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福行是空。同样的造作恶业者的五阴、受害者的五阴、以及这件恶事本身,也都是无常生灭无我之法,所以说罪行的体性也是空。不动行也是一样,它的体性也是空,因为是跟生灭性的意识相应之法。

第二点我们如果从如来藏的角度来看,因为如来藏不了别六尘诸法,所以当然不会有施者、受者跟施物,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福行的体性是空,同样的,罪行跟不动行它的体性也是空。

第三个是从如来藏都不领受三行中的苦与乐的境界以及果报来说,三行的体性也是空。所以说了知三行体性是空,就可以让修学者能够渐渐离开世间法的执著,就能够逐渐跟无作性相应,也能够逐渐朝向非择灭无为的体性前进,因此心地能够自然慢慢地转变清净。因此上述所引《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开示说: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

这里所说的空就是菩萨在悟后能够同时从几个角度来现观,就是从如来藏不了别诸法的这个角度、或者如来藏不领受诸受的角度、或者从三行是缘生性空的角度来作不同的观察,这里我们要留意的就是三行实性即是空,不是说三行的因果不存在。我们来看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罪行,平实导师的开示:

虽然是空,它却会障碍你的道业,因为修道是意识的事,恶行的造作也是意识的事。如来藏虽然不领受恶行的果报,所以叫作空,可是如来藏在未来缘熟时,会把恶行的种子显现出来,让造恶行的人去领受。(《维摩诘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页174。)

这是要非常留意的,才不会落入谤无因果的严重邪见;因此菩萨转依了如来藏的清净体性,所以能够真实了知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的真实道理,而且也知道因缘果报是昭昭不爽的。菩萨亲证如来藏之后,能够得到真实的转依,因为真实转依无作无为性的如来藏,所以在经教中开示说:于此三行而不起,当然这个是从如来藏的无作性跟不缘六尘诸法的体性而说,菩萨亲证后入了不二法门就能够作这样的现观。这里也需要再留意就是说三行不起是从转依如来藏的角度来说,不是说真的不要去作利乐众生的种种福业,如果是这样就违背了菩萨戒三聚净戒中的摄众生戒。譬如说,在《菩萨善戒经》卷4中的开示:

复次,菩萨不求果报故不行布施,菩萨尔时应思惟言:一切诸法无常无定,若常定者则不须施。何以故?无因果故。以无常故则有因果,今若不施,云何当得菩提道果?是故菩萨则能破坏不求果心而行惠施。

也就是说虽然菩萨布施能够转依如来藏、能够作到三轮体空,这个是依如来藏的自住境界或者转依来说;菩萨虽然不执著布施的果报,并不是说不要去布施。因为菩萨要证得更增上的菩提道果,以及能够利乐更广大的众生,是需要累积更多的福德来支撑,所以是一定要行六度,尤其是菩萨道六度之首布施度,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布施度能够引生后面的五度。

这里所开示的以无常故,则有因果,是说如果要利益众生就一定要去行布施,布施它的体性是无常性,需要依靠种种因缘才能够成就;因为是无常性,所以说布施才会有因果,有布施众生才能够得救。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说,既然是一切法空,那布施也是空,就不需要去布施了,绝对不能这样说。

因此于此三行而不起是在理上说的,千万不要误解入不二法的菩萨是不行善业的,反而证悟之后的菩萨是更具菩萨性来利乐众生的。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三行实性即是空,让我们可以正确地看待三行所引生的福性、跟罪性等等。第一个是福性是因缘所生,也就是说布施以及利乐众生的时候,我们应该远离对于福性的执著,能够朝向三轮体空而前进,这样子就能够由布施单纯的福德而伴随著解脱功德,以及令福德功德更加的增广。另外菩萨也要了解说:不只是要有世间福德,也要有护持正法的福德,菩萨应当作的包括要发起菩提心,要能够修学正法、以及依教奉行,也要能够自利利他,这样子才是对佛世尊的最上供养。

第二个罪性它也不是真实不坏,因为罪行是依生灭变异的虚妄觉知心配合虚妄想而造作出来的,所以当然没有真实体性;既然没有真实体性就可以透过忏悔、补偿等方式来转变,所以悟后的菩萨能够转依无罪性的如来藏,而积极行菩萨道。也因为菩萨的智慧、以及真实转依的关系,能够彻底转变心行、能够得到真实忏悔跟转变业种;这也就是实相忏的道理,能够真实地发露忏悔,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菩萨的目标是要利乐众生,本来就不应该造作恶业。

第三个不动行,不动行因为它引生的果报也不是究竟的。因为如果出生在色界、无色界,如果他没有断我见的话,还是不能出三界轮回。所以说修行者是应该追求三乘菩提的见道;而不动行这一些禅定的修学,基本上也只是工具,不是主要的修学目标。而从这个不动行的道理,我们必须要了知如来藏在一切六尘境界中随缘而如如不动我们就要转依这个清净的体性,菩萨在五浊恶世中利乐众生,才能够不染著六尘境界。

因此从上述的讨论我们就了解说:有如来藏的正知见就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法义、就可以连贯经教中不同角度的开示,而不会落入谤法的后果。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增上的智慧、能够利益更多的众生,同时自己的福德功德,也能够更加增长广大。

从今天对于三行的空与不空的讨论,让我们知道如何正确地看待三行,也就是三行虽然是由其生灭的体性、或者转依如来藏的角度而说是空,可是因果却是昭昭不爽而不空的;因此菩萨应该以正确的作意来行菩萨的正行。而菩萨修行慢慢深入之后,在福德因缘具足的时候,便能够转入内门修学,可以入不二法门,这个时候他对于三行的看法,又因为实证与智慧的提升这些关系而会有所不同。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今天见到两位环保界杰出人物:郭耕老师和珍妮·古道尔 今天见到两位环保界杰出人物:郭耕老师和珍妮·古道尔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