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集 文殊师利问疾品(三) 正翰老师

2023-12-29 入不二法门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题目是《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的〈文殊师利问疾品〉。

经文是这个样子,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维摩诘所说》卷2):菩萨行六波罗蜜,依六度而到彼岸;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菩萨能普遍的了知众生的心与心数法。那么什么是心、心数法呢?心就是众生心,众生所了知的心,众生的心总是会想这一个、想那一个,一天到晚念念不忘,总是放不下事情,这就是一般人所了解的心,这就是众生心。众生所知道的心,就是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乃至能思、能想的心;还有更微细的众生心,比如说,不起语言文字的了知,入定时不触五尘的了知,这些都是众生心;还有修行者才能知道的众生心,比如念念生灭或者刹那刹那变易,或者时现时断的心行,这些都是众生心。

心数法就是心的所有法,它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所以称为心所。说明心有什么样的体性以及功能差别,这就是心数法。这些都是二乘圣人无法了知的。二乘圣人,他所知的众生心与心数法,是只知道六个识以及六识的心数法而已,他对于意根以及意根的心数法就已经不很了解了,何况是更深的心与心数法?所以在二乘圣人的智慧上,他知道眼识以及眼识的心数法,知道眼等六识心与心数法,这是十智具足的大阿罗汉才能知晓的,才能知道的;但意根的部分,却只能知道一点点,至于第八识如来藏心以及如来藏的心数法,就完全无法了知。

这个如来藏心不同于众生心,这是《维摩诘经》当中所说的: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维摩诘所说》卷1)这个所说的是真实心。知是菩提是说真如能完全了知一切有情众生的心行欲念,然后起极为微妙的运作;这种运作,不是一般的众生,或是尚未悟得真心如来藏的人,所能了知的,所以借用道家的一句话说,这叫作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来藏心不是能知能觉的心,但能够了知众生能知能觉的心的一切心行,而且能够配合运作无间,所以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

维摩诘大士说这一句话以后,恐怕众生会误会这个能知能觉的心就是真如,所以紧接著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真如虽然能了知众生的心行,但祂不见色、不闻声、不嗅香,不尝味、不受触,乃至不知六入诸法,祂对六入、六尘不能体会,这个不会六入的心才是菩提心。即使极少数大阿罗汉能有所知,但是也都是后来听闻佛说大乘经典的时候,记持一小部分,都不是亲证,所以不能够像菩萨一样为人来广说;所以说,他不是遍知的,除非后来回入大乘而悟入。

因此菩萨和阿罗汉不一样,菩萨对于八识心王一一心的作用及体性都要了知。不但如此,对于八个识各有什么样的心数法,也就是心所有法,它们其中的同与异也都要了知。所以菩萨行六波罗蜜的目的,固然是要到达解脱的彼岸,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却能够普遍地了知一切众生的八识心王,对于八识心王要能一一现前地观察以及体验,而且还要现前观察八识心王各有哪些不同的心数法。所以,能够这样遍知众生的心与心数法,而生生世世行于六波罗蜜,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接下来的经文是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维摩诘所说》卷2):六通就是五神通再加上漏尽通。但菩萨所修的道和二乘圣人所修的道是截然不同的。慧解脱的阿罗汉只要具足四禅八定的时候,就能同时证得灭尽定;或者说:凡夫已具足了四禅八定的时候,只要断了我见就可以证灭尽定。但是二乘人急于修得诸漏永尽,然后急于求证无余涅槃,最后灰身泯智,但这对众生没有利益。而菩萨道不同,菩萨初地满心就可以断尽我执而成就慧解脱的漏尽通,但是他们都不想要断尽思惑,故意留惑润生,也就是留著最后一分的思惑润未来世生,否则舍报后一定会入无余涅槃。

所以,初地满心的时候不是不能证漏尽通,他可以取证慧解脱果,但是故意不取证,因为他的目标不在解脱分段生死上面。所有的菩萨们都把解脱果的取证,当作佛菩提道的副产品声闻乘解脱果的果证,本来就不是他所想要的最终目的地,那只是佛菩提果中附带产生的副产品。所以菩萨继续进修到三地满心的时候,已经得到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了,这个时候随时随地可以取证灭尽定,随时可以提前舍报然后来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他懒得入灭尽定,也不想去取证三明六通的俱解脱果。因为他觉得入灭尽定中无所事事,没有意义,既不能自利也不能利他,所以他继续在无生法忍上面来进修,继续在习气种子的断除上面来努力。所以,三地满心是可以漏尽,可以六通具足的,他不是没有能力得,但是因为他没有涅槃贪。

所以,菩萨又继续进修到六地满心,这个时候不得不取证灭尽定了,可是他取证了灭尽定,还是故意再起一分思惑,还是没有漏尽通。阿罗汉们不能够想象这样的境界:断了我见又具足了四禅八定怎么不取证灭尽定呢?怎么可能证了灭尽定以后,竟然不断尽思惑而没有漏尽通呢?这不可能啊!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那菩萨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行六通呢?从七地满心开始,七地满心前故意不尽诸漏。到了七地满心时念念入灭尽定,这个境界是阿罗汉说不可能的,但是菩萨就是这样。

阿罗汉们无法想象怎么念念入灭尽定呢?阿罗汉是入了灭尽定的时候,诸法都不再现前,这个七地满心的菩萨却念念在灭尽定当中,却无妨诸法照样现前,阿罗汉真的是无法想象。这个时候菩萨有漏尽通了没有?还是没有!还是故意留著一分的思惑。到了后来入了八地的入地心,才终于把最后一分的思惑断除了,才算有了漏尽通。所以菩萨到了八地之后才具足行于六通,七地满心之前都不具足漏尽通,可是由于大悲愿而不断尽诸漏,反而留惑润生,也就是继续在三界当中自度度他。初地满心时就已经可以断尽诸漏,三地满心已经可以具足六通,却都故意不尽诸漏而拥有漏尽通的这个功德,故意留著一分思惑而具足六通的功德;这样生生世世在人间自度度他,这才是菩萨行。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面的经文,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著生于梵世,是菩萨行(《维摩诘所说》卷2):菩萨修禅定得初禅不退,进修四无量心,当慈无量心具足圆满的时候,舍报后就有资格去初禅天当大梵天。可是菩萨修得慈无量心以后,他根本不想生到梵天去,他对大梵天王的位子完全没有兴趣。菩萨知道如果他贪求梵天王的果报,那他的佛菩提道修行就会障碍连连;因为菩萨知道娑婆世界有百亿大梵天,每一个大梵天王都在提防他,因为害怕梵天王的地位被夺走,因此菩萨修福德的时候都会来障碍。如果这个时候菩萨的心里完全没有想到要这些名位,那么这些百亿的梵天王对你是完全放心的,他们帮你都来不及了,怎么会障碍你呢?

乃至证得二禅以后,他可以加修悲无量心,悲无量心圆满了就有资格去当二禅天的天王,菩萨也不会想要这样。乃至第四禅时再加修舍无量心,舍无量心成就了,就可以当四禅天的天王,那他也不想要这样子,菩萨对于这种名位是没有兴趣的。诸地菩萨如果到了人间,想要当国王,想要当总统,福德绝对够,绝对能够胜任。但是不论你怎样地鼓励他,他都没兴趣,这就是菩萨行:有能力获得三界中的可爱异熟果报,但是菩萨们不想要。所以菩萨三地满心前已经证得四无量心,但是绝不会贪著生于色界天中来取得诸天天主的宝座,有这样的心念,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接下来的经文是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维摩诘所说》卷2):禅定三昧与解脱三昧是两个法。先从禅定三昧的果报来谈,外道们如果证得禅定,舍报时禅定的境界现前了,他看见了会欢喜,因为喜欢所以生到色界天去;也就是说,舍报之后会看见初禅天的境界,是这么样的清净,这么样的殊胜,假使没有警觉靠过去想要了解,那就会被吸引而生到禅定天去了。

在色界天中想要听闻佛法是不容易的,因为色界天只有在五不还天之顶的色究竟天宫才有佛法,下四天则都是声闻法中的三果人所受生之处;可是色究竟天你去不了,因为得要有种智才能往生那里:得要有初地以上证量以及福德,你才能够去到那里。所以在中阴的境界看见了禅定天的境界时不要向往,应该在心中记住:我还要在人间继续学佛,我不要去色界天。那么要记住:将来舍报的时候不要进入那一种境界去。如果证得禅定以后舍报,色界天的这种境界相就会现前,那个时候不要贪著,就不会随禅受生;随禅受生时,就会难行菩萨行了,道业的进展将会很缓慢。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下解脱三昧。解脱三昧的禅思境界就是说,你已经断了我见,或者说进一步断了一分、二分、三分的我执,这是解脱三昧。得解脱三昧的人死后也会生到天界去,譬如说证得初果的人,七次的人天往返而受生之后,就能够出三界,那表示他在人间断我见的解脱三昧,会使他生到欲界天去;即使进断一分我执而成为二果人,也还是会生在欲界天当中,因为他只是薄贪瞋痴,尚未断尽贪瞋痴,那么心境仍然在欲界的境界当中。如果是三果人,生到五不还天的下四天里面,那还是在色界天当中,仍然是随禅受生。但是菩萨证得禅定及解脱三昧之后,却都不乐于随禅受生,也就是都不会生到色界天去,而是世世继续在人间辛苦地受生,然后继续地来利益众生,而快速地来增长道业,这样子才是菩萨行。

因为时间上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边结束。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陈大惠老师解读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顶果钦哲法王:为了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必须依赖一位真正的老师!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2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9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6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10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9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8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6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4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3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2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5集 藏密错将妄心当真心 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3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三)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2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二)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1集 藏密的三昧耶戒是伪戒(一)游正光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20集 他派对宗喀巴的批评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9集 《广论》止观非世尊说的止观 余正伟老师

今天见到两位环保界杰出人物:郭耕老师和珍妮·古道尔 今天见到两位环保界杰出人物:郭耕老师和珍妮·古道尔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7集 中观应成派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16集 见五蕴空与中观 余正伟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5集 喇嘛教密宗的修色身庄严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100集 佛教中没有密咒乘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8集 阿赖耶识才是结生相续识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7集 六道轮回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6集 中阴身之正说 林正仁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5集 死亡之过程——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4集 结生相续识——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2集 十二因缘之因——如来藏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 第091集 观行、观想 刘正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