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除对三界法的一切贪爱--《瑜伽师地论》所说六种不净观的所缘法

2023-06-01 修断我见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单元是五停心观之所缘法,这是有关《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奢摩他,也就是修止的部分。宗喀巴这本《广论》的卷14到卷16这3卷都是在谈奢摩他,而卷17到本书最后的卷24,这占了全书分量三分之一的8卷,则都是在谈毘钵舍那,也就是观。

我们今天所要谈的章节是: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事?这本来是属于毘钵舍那的范畴,但是宗喀巴却把这个属于毘钵舍那的法放到奢摩他法来说;而又另外建立以双身法为本质的毘钵舍那法,把它放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最后,一共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分量,但是这个部分的内容却和真正的毘钵舍那正修无关,而只是盗用了佛法中的空性般若观修的名相来套用在外道的邪淫法上面,以欺骗善良无知的佛弟子。所以宗喀巴对于佛法中真正的奢摩他与毘钵舍那,也就是止与观,以及禅定与般若禅的分际,是不懂的、无知的,也是定慧不分的愚人;因此,他所说的内容和正法经论所说差异很大,正是牛头对马嘴,完全逗不拢。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讨《广论》所说止观的种种问题。

《广论》的354页引用了 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的论文,来解释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事而说道:

颉隶伐多问经云:颉隶伐多!若有苾刍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若唯有贪行,应于不净缘安住其心;若唯有瞋行,应于慈愍;若唯痴行,应于缘性缘起;若唯有慢行,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又云:若唯有寻思行,应于阿那阿波那念安住其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声闻地〉云:此中若是贪瞋痴慢及寻思行补特伽罗,彼于最初,唯应先修净行所缘而净诸行,其后乃能证得住心。(《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补特伽罗的意思就是众生或是数取趣,这是因为凡夫众生总是不断地在五趣六道中轮转生死的缘故。

《广论》所引用的这段《颉隶伐多问经》的开示,是 世尊对于具有贪、瞋、痴、慢以及寻思行等五种烦恼过失的众生,教导他们要修学净行所缘的观行,而使得这些烦恼众生的心能够清净、安住下来的五种观行方法,在佛法中一般称之为五停心观,这也是修声闻乘的行者在最初入道时所修五种对治烦恼的观行方法。但宗喀巴却把这五种属于毘钵舍那(观行)的修法,放在奢摩他(修止)的部分来谈,这真是会让学人感到错乱而无法正确地来修学止观。

五停心观中第一个提到的是不净观,这是欲贪深重的有情所应该修学的对治方法,尤其是在男女欲的部分。依一般欲界的凡夫有情来看,饮食男女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哪有什么不对呢?但是,对于想要出离三界的修行人来看,男女色欲却是生死流转的根本,也是修学解脱的首要障碍。例如 佛陀在《楞严经》中有为阿难开示说: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一切世界的六道众生,如果他的心能够不贪淫的话,那么也就能够不再继续生死流转。而且修学三昧本来就是为了要出离三界尘劳,但是如果淫心不净除的话,那是不可能出离而得解脱的;纵使累积了许多的佛法智慧,甚至也能发起禅定,但是如果不断除淫心淫行的话,将来必定会落入魔道之中的。以后阿难你教导世人时,应该要告诉他们:如果想要修学三昧正定的话,一定要先断除贪淫心,这是诸佛世尊教导众生令其身心清净的第一种清明教诲。

世尊的这段开示就是在告诉我们:修行的第一步,一定是要净除贪淫而让心安止下来,这样才能继续在佛道上进修。但是宗喀巴这里虽然也举经文说要观察不净所缘而来安住其心,就能够清净贪行,然而他不但不因此就清净贪淫之行,反而自己要大贪;同时也教导追随者跟著他要大贪,不但要大家贪著污秽不净的色身,更要贪著欲界下劣不净的淫乐。譬如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卷20中说:【佛说若无微尘合集之蕴,则无二根交合不能流注诸界,若界不能流注,则应慧智不能了证自境。】宗喀巴这段文句的意思是说:密宗佛说,如果没有四大微尘聚合而成的色身,则没有男女二根的交合;没有男女二根的交合,那么男行者的精液和女行者的淫液这两界就不能流注;若男女淫液这两界不能流注,那么意识的观察慧就不能观行交合中的乐空不二境界。

像宗喀巴这种赞叹淫欲的荒谬说法,根本就不可能是佛陀所说的,而是假藏传佛教四大派的天竺祖师所编造的大日如来所说;如果世间真的有佛号大日如来的话,也绝不会说出这种污秽不净的邪法。把欲界人间男女二根交合的欲界粗重法,拿来跟佛法智慧乱扯关系,只能说这些喇嘛教祖师们的创造力真是惊人啊!我们遍寻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除了天竺密宗祖师在千余年前,吸收了印度教性力思想而编造的密续伪经之外,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如宗喀巴所说的双身法理论的经文,反而是全面在破斥双身法之淫乐境界的。

但是宗喀巴却认为对于不清净的色身要贪,对于欲界最粗重的男女爱欲更要贪,不但不可以断离这种欲界最粗重烦恼的淫乐贪,而且还应该要每天都追求全身遍满淫乐的强力感觉,他说要这样才能具足成就喇嘛教止观的修行。但是如果我们依宗喀巴所说的来修止观的话,不但不能够对治贪行的烦恼,反而是在不断地加重男女欲贪行烦恼的染污,这还真是名符其实的大贪啊!所以,喇嘛教行者永远都不可能实证超越欲界的未到地定,更何况是发起色界定的初禅呢?更别提说要出离三界火宅了。

因此,宗喀巴虽然在文字上引用了 弥勒菩萨的根本论,但是他在行持上却是违反根本论的开示而行,真是个心口不一的人。因为他只是想要以引用根本论文字的手段,来提升他所说谬论的可信度,来诱使一般学人误信他的说法而不生起怀疑。而且宗喀巴说,要缘乐空不二的境界,但是佛法中所说的乐,是远离蕴处界无常法的寂灭涅槃之乐,这是本不生灭的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乐我净之乐;而宗喀巴所说的密教之乐却是欲界男女交合的欲爱之乐,但这是生灭无常之乐,也是会让人堕入三恶道长劫受苦的饮鸩止渴之乐,更是背离佛道、轮转生死的愚痴之乐。如果我们顺著这种乐空而修的话,就不可能戒贪,就必定会如同假藏传佛教的喇嘛们一样,经常住于苦恼、烦恼、淫欲贪系缚、五取蕴速坏等等的不净法中;所以,他所说的止观都是会让众生下堕三恶道的错误邪见,而不是清净的佛教正法。

《瑜伽师地论》卷26中,佛陀所说的:若唯有贪行,应于不净缘安住其心。意思是说:如果一位修观行的比丘,他只有贪欲行还断不了的话,那么他就应该缘于不净所缘来观察思惟其过失,这样就能逐渐发起正确的智慧抉择,舍离对不净所缘的贪著,进而修持清净离欲之行,这样很快就能够把杂染躁动的心给安住下来了。这并不是宗喀巴说的要缘于不清净的淫贪而修大贪,宗喀巴的说法很明显的是断章取义、背离清净佛道的。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26并且开示说:【云何不净所缘?谓略说有六种不净: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劣不净,四、观待不净,五、烦恼不净,六、速坏不净。】弥勒菩萨这段论文的意思是在说:什么是不净观的所缘法呢?不净观的所缘法一共有六种:第一种的朽秽不净所缘,主要是指众生的色身部分,可依内、外两个层面来作观察:第一个依内的部分,指的是自己身体的内部和外部,共有身毛须发、指甲牙齿、皮肉筋骨、五脏六腑、血汗屎尿等等的三十六物,都是充满了污秽不净,而且生命短促,大多很快就老朽死亡了,没有什么好贪著的;除了依内来对自身作观察以外,另外还有一个依外层面的观察,这是指观察自身以外的其他有情。譬如说,在古代时,当一些有情死了之后,很容易地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尸体很快就开始产生青瘀膨胀、脓烂变坏,血涂虫噉、骨锁分散等等,可怕而且恶心、恶臭的现象;因为学人可以依自己或是其他有情的色身,观察到这些色身污秽以及腐败不净的状况,因而产生厌离感,这就称为是朽秽不净所缘。凡是原本对自己或是其他众生的色身贪爱不舍的人,经由缘于朽秽不净的过失来观察之后,大多就可以断除对自他色身的贪爱了。

第二种的苦恼不净所缘是说:依于苦受触为缘,会使得身、心出生不平等的觉受,这会让众生感觉到世间的种种苦恼,缘于这些苦恼不净来作观察,会使得众生逐渐放下对世间的贪染之心,因此称为苦恼不净所缘。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接触的时候,身心就会产生种种的觉受;受有分色身的苦受、乐受以及不苦不乐等三受,或是再加上心理上的喜受、忧受等而合为五受。如果是自己喜爱的境界,或是让自己的身心感到舒适的觉受,这就叫作喜受或乐受;反过来说,如果是缘于自己不喜欢的境界,或是使自己的身心感到压迫、痛苦的违逆觉受,就会感受到种种不同的苦恼而难以安住,当修学者缘于这些忧受或是苦受来作观察时,就会产生厌离之心,而净除原来对世间法的贪著心,因此而称为苦恼不净所缘。

第三种的下劣不净所缘是说:相对于三界中的色界、无色界等上两界来说,欲界是三界中最为下劣之界。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欲界的五趣六道中,有饮食及男女欲等粗重的贪爱,这相对于以禅悦为食、也没有男女欲的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人来说,可以说是极为下劣、污秽的事了。这种下劣污秽的事只有欲界才有,除了欲界以外,上两界的色界以及无色界都是没有这些下劣法的;而且,也没有比欲界这些男女贪爱更下劣的境界了,所以就缘于欲界的饮食、男女等下劣不净法来作观察,就会逐渐厌离对这些下劣不净法的贪爱,这就称为是下劣不净所缘。所以说,绝大部分的世间或是出世间的清净修行人,都一定是以远离这种下劣不净的欲界贪爱作为首要目标的;只有藏密喇嘛教人,却把欲界最粗重的男女欲爱认定是最高层次的无上瑜伽,因此不断地强化贪爱而绝对不肯舍弃。所以才说:贪爱男女双修的藏密喇嘛教人,他们的身心必定都是下劣不净的,而且也都不愿意舍离这些下劣不净的染污法的。

第四种的观待不净所缘则是说:有一个地方本来算是清净的,但是如果和其他更为殊胜清净的地方相比的话,那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清净的了。譬如说,相对于粗重杂染的欲界来说,以禅悦为食的色界天算是清净之处,但是相对于更为殊胜清净的无色界天来说的话,那么连色界天也都不能说是清净的了;同样地,相对于有情的五阴都灭尽的无余涅槃来说,乃至是三界顶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也都不能算是清净处了,这就叫作观待不净所缘,也是应该要舍离的,这样才能出离三界,安处于寂灭涅槃之中。这个观待不净所缘的道理,就是要让修学者了解:不应该得少为足,而应该不断地向上修进;所以,不但要证得色界禅定而远离欲界的粗重,还应该要更进一步修证无色界的四空定来远离对色界的贪爱;之后还得要继续出离无色界,证得无余涅槃,才能真正解脱于三界生死;甚至是要达到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样才是修行的最终目标。

接下来,第五个烦恼不净所缘则是说:我们应该要缘于三界世间中的见惑、思惑,包括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以及二十种的大、中、小随烦恼等等的过失来作观察;而且无论是烦恼的现行,还是随眠种子,都称为是烦恼不净,都是应该要断除的。藏密喇嘛教把因缘生灭的意识认为是结生相续识,所以说他们是落于常见的外道;藏密中无论修证有多高的祖师,也同样都是连佛法中最基础的意识我见都断除不了的,他们更是执著欲界粗重的男女欲不肯放舍,所以就连欲界的思惑也都不曾断除;那么在欲界之上的色界以及无色界的微细烦恼,当然更是不可能断除分毫的,所以这些喇嘛教人必定都是具足烦恼不净的。

六种不净所缘的最后一个是速坏不净所缘,速坏不净是在说:色受想行识等五取蕴是无常变坏、不恒久的,也是不可保信的,它的体性是随著因缘而迅速变坏的,所以称为速坏不净。五取蕴的取就是指烦恼,因为一般凡夫的五蕴都是因为烦恼造业而有的,而且还会不断地生出烦恼、造作业行,而继续取得未来世的五蕴身,不断地生死流转而无法安住于寂静涅槃之中,所以叫作取蕴。五取蕴的体性是无常无恒、刹那变坏的,即使一世之中都是世界首富,而且健健康康,有幸能够活到120岁的高寿,也终究无法免除一死,他的所有财富也都是带不到未来世去享用的,所以说五取蕴是不可保信的;而且越是幸福快乐的日子感觉过得越快,人生百年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说是速坏不净。

弥勒菩萨所开示的这六种不净所缘的观行,如果我们依自己所现起的烦恼,选择正确的对治法来修学的话,就能够很快地清净我们的内外身心,而把对于三界贪著欲爱的污染心给净除;也就是要以这六种不净所缘,来观察世间境界以及自身的烦恼,这样才能破除贪染心。根本论的卷26中还说到:贪行不但有对自身的五欲贪,对他身的淫欲贪,还有对外在境界的贪爱,此外还有色界贪以及萨迦耶我贪,加起来一共有五种;为了要断除这五种的贪爱,使得它们永远不再现行的缘故,所以 佛陀才建立了这六种的不净所缘。我们如果能够向内观察到自己色身的三十六种物全都是朽秽不净的话,就能远离对自己色身的贪爱,并且远离种种的欲贪,而使身心得到清净;而如果能够依于对他人色身的朽秽不净所缘,来观察思惟其过失的话,那么贪爱他人美色、形体仪态、肌肤妙触以及交合的淫欲、淫贪之心,自然也就得以清净了。

但是藏密喇嘛教的无上瑜伽、持戒清净,实际上却是依三昧耶戒而每天都与女信徒合修双身法,贪著男女间的种种美色及妙触,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误以为这个三昧耶戒是佛教中所说的持戒清净。如果说对欲界其他种种的境界有欲贪,则可以藉由苦恼不净所缘以及下劣不净所缘来净除欲贪;也就是说,观察这些欲界境界常让我们生起种种的苦受、忧受,而且这个欲界欲是最下劣的,是共于畜生的,能够作这样的观察的话,那么对所有欲界境界的欲贪之心都会因此得到清净了。

接下来,由于观察观待不净所缘,会发现虽然色界的境界超越了欲界,但是对于无色界来说,色界境界也仍然是不够殊胜的,所以对色界的贪行,也会因此而清净、除遣了。最后由于观察烦恼不净所缘以及速坏不净所缘这两种法,而明了三界我都是具足烦恼又无常败坏之法,能如是观察的话,就能把萨迦耶我见也灭掉了,那就最少能得到预入圣流的须陀洹果。而这六种的不净所缘法,就叫作贪行的净行所缘。经由这六种不净所缘的修学,就能够断除对三界法的一切贪爱,使得身口意行都变得清净而得以出离三界,安处于寂灭涅槃的解脱境界中,这样才是修学解脱的正确道路。

但是,宗喀巴却是和 弥勒菩萨的教导背道而驰,他违背了以不净观来远离三界贪爱的正确修法,反而教导众生要大贪不但要大家贪著污秽不净的色身,更要贪著欲界下劣不净的淫乐,更要大家都缘于双身法而修不净行;他所教导的邪见与邪行,使他自己以及随学之人都沉溺于六种不净法中,无法脱离天魔的掌控,永远都留在欲界中沉沦生死,而无法得到清净解脱。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看清楚宗喀巴这种不善的心念以及作为啊!以上就是对于贪行粗重的有情,应该要缘于不净观来修学对治的说明。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六种有益人体的菇类 六种有益人体的菇类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业处篇 第六节、确定所缘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业处篇 第六节、确定所缘

观想修持莲花生大士,就能够获得一切的功德,并且得到一切的成就! 观想修持莲花生大士,就能够获得一切的功德,并且得到一切的成就!

这六种养颜素食,让你焕颜一新!! 这六种养颜素食,让你焕颜一新!!

行善切勿犯邪淫,否则一切光明福报全部减退! 行善切勿犯邪淫,否则一切光明福报全部减退!

行善切勿犯邪淫,否则一切光明福报全部减退 行善切勿犯邪淫,否则一切光明福报全部减退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达真堪布:很遗憾,你感知的一切都是错觉 达真堪布:很遗憾,你感知的一切都是错觉

行一切善,舍一切恶 行一切善,舍一切恶

一切流摄守因经 一切流摄守因经

六种食物帮助你延年益寿 六种食物帮助你延年益寿

六种最有益的菌类 香菇提高免疫力 六种最有益的菌类 香菇提高免疫力

达真堪布: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圆满则一切圆满 达真堪布: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圆满则一切圆满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切皆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切皆空

大年初一,念诵这些经咒,一切都吉祥顺利! 大年初一,念诵这些经咒,一切都吉祥顺利!

新春新气象,让我一切重新开始吧 新春新气象,让我一切重新开始吧

别怨家人阻碍你学佛,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别怨家人阻碍你学佛,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第86集 既然一切皆空,学习还有必要吗? 第86集 既然一切皆空,学习还有必要吗?

地藏菩萨能灭众生一切重罪 地藏菩萨能灭众生一切重罪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地藏菩萨的分身遍一切处 地藏菩萨的分身遍一切处

第49集 即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第49集 即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有六种祸患会致钱财消散通往恶道 有六种祸患会致钱财消散通往恶道

陈大惠:做到这八个字,你一切都会顺 陈大惠:做到这八个字,你一切都会顺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若能作不净观,欲火当下冰消瓦解 若能作不净观,欲火当下冰消瓦解

宽运法师: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 宽运法师: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

你一切的安全,佛菩萨都能保护 你一切的安全,佛菩萨都能保护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六种妇科常见病最易发生癌变 六种妇科常见病最易发生癌变

念诵地藏菩萨名号能离一切障缘 念诵地藏菩萨名号能离一切障缘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拥有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拥有

第080集 佛说一切诸法平等、非男非女  正元老师 第080集 佛说一切诸法平等、非男非女 正元老师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