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福净业之发菩提心

2023-03-21 自我

导读

世尊曾开示,三福净业乃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净业的正因啊,所以应该要先修学。什么是三福净业?三福净业: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今针对三福净业的其中一项加以说明。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先为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小和尚的菩提心

以前,有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其座下有一小沙弥,一日,两人一起入城游玩观赏,阿罗汉并叫小沙弥背负衣钵在后面跟着。在路上,这位小沙弥思惟着:应该行何种道,才能免除世间种种的苦呢?佛常赞叹菩萨道很殊胜,我今天应该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这时,阿罗汉知道小沙弥心之所念,便告诉小沙弥:将衣钵拿过来,你走在前面。不久,小沙弥又思惟: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辛勤劳苦,不惜自己的生命,众生要头就给头,要眼睛就给眼睛,这种难事不是我所能办得到,还不如早一点取证罗汉道离苦得乐。阿罗汉知道小沙弥心之所念,便告诉小沙弥:衣钵换你背,你在后面跟着。这样子来来回回共三次。

到了目的地,小沙弥心有所疑,便叉手向阿罗汉请示:为什么会有三进三出的现象出现?阿罗汉回答:你在菩萨道有三次的精进,我不如你,所以三次推你在前行;你在菩萨道有三次退失,反而不如我,所以三次推你在后面跟着。

因为一个人能够发菩提心真的很殊胜,其功德远远超过度满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人成为阿罗汉的所有功德。这个例子可以证明,能够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发菩提心以及能够如实行菩萨道,真的很不容易,更是非常的难能可贵!

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叫亲见自性弥陀,这才是真发菩提心。

发过第一个层次菩提心,就开始学念佛,念佛除了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外,也可求莲品高升;不要满足于下品往生,而要求上品往生。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无量无数劫,菩提心难得,若能一心求,究竟无上道。设于念念中,供养无数佛,不知是方便,彼犹非供养。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无量劫受苦,决定求菩提。

这是说明想要求菩提心现前,非常的困难。要经无数劫,无三心二意、不散乱心、真发一心去求,最后一定可以究竟无上道。所谓无上道即菩提。菩提---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又称之为真如、智慧。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都是同一个真如,它不变异、不生灭、不来去,所以说它是究竟的。世出世间一切圣者的所求所证,无非是这个自性弥陀,所以称之为无上道。

若有人修观想,修到念念相续,且每一个念中都可供养无量无数十方诸佛,尽管有如此功德、如此功夫,但如果不知这样修行仍只是一种方便,则这样供养就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果我们听闻有菩提心可求、有礼究念佛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获得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究竟的菩提心。我们知道此法可以出生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一切佛都从此法而生。我们如果能听闻此法,即使无量数劫受尽很多辛苦折磨,我们还是要求此菩提。

菩提既然如此好,什么叫菩提呢?《大宝积经》卷第廿七有段解释为:觉无我、无有众生、无命、无人,丈夫体性是名菩提,就字面上解释,是觉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没有众生存在,也没有生命,也没有人,这个称之为丈夫体性,这就叫菩提。一般人听了会害怕,本来活得好好地,学佛也学得快快乐乐地,现在要发菩提心,证菩提,结果这个菩提居然没有我,那么是谁来修菩提?没有众生,我又去度什么众生?命也没有,人也没有,一切都空,那该修什么?何不拿刀抹脖子解决算了!

实际上,真实的意思是:菩提我们称为觉,觉的本体,称为真如,又称自性弥陀,这自性弥陀、真如、菩提或涅盘,它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却非虚空;虽然毕竟空,却非如虚空一无所有,这才是真实的有。因它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永远不能毁坏;因它无形无相,众生不知,以为会说话、能思惟的才是我,而落入常见,以为死了是身体死了,来生换个身体再来,无非搬个家而已,但这个是神识,人死了,神识也跟着消灭,另外还有个真如在,因误会不知,以能知能觉的生灭心当做永不生灭的心,而变成常见。唯物论的人则说,人死后什么都没了,就如刀子和锋利一样:刀之所以锋利是因刀子存在;刀子坏了,锋利就不存在了;所以误以为色身死了,人心就也坏了、没了,这叫断见。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真如无形无相,所以生命不是真实的我,而是一个假相,既然生命是假的,当证入真如时,这真如本身哪有个人在?所以说无命、无人。证到这个境界称为大丈夫体性。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驯,远之则怨。这只是指一般女子。但佛法中所说的丈夫,则不是自表相上看。表相上的男人中有很多是女人,女人中则有很多是男人。例如:有人现男人相,但心中歪歪曲曲不干脆,这就是男人女人;有人现女人相,但心很直爽干脆,这叫女人男人。而丈夫体性是说没有世间纠葛,证得真如,亲见自性弥陀,永离男女二相,能够开始断除世间烦恼,这就叫丈夫体性。所以悟道的人都是丈夫体性;悟了的人虽然色身是女人,我们也称之为丈夫,所以我们不称之为师姐,而叫师兄,原因在此。

菩提又可简称为觉,这个觉从真如而来,真如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最开始的根本,也是最后的皈依处。它从来没有变异,自无量无数生之前,到无量无数生之后,始终都是这个菩提。我们发心要成就这个境界,要证入这个境界,就称之为发菩提心。

生命根源的实相就是菩提,觉就是菩提,所以《大宝积经》又说:如实觉知如是诸法,是名菩提。我们从以上解释中就知道,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要求见自性弥陀。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净业学人家里面能不能供‘唵嘛呢叭咪吽’的条幅? 净业学人家里面能不能供‘唵嘛呢叭咪吽’的条幅?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地藏王菩萨最初发菩提心的动机 地藏王菩萨最初发菩提心的动机

印光大师:我们为什么总是不能老实专修净业? 印光大师:我们为什么总是不能老实专修净业?

无论凡圣都应该发菩提心,都应慈悲助益他人 无论凡圣都应该发菩提心,都应慈悲助益他人

第40集 三福净业 正光老师主讲 第40集 三福净业 正光老师主讲

第18集 发菩提心(二) 正纬老师主讲 第18集 发菩提心(二) 正纬老师主讲

第17集 发菩提心(一) 正纬老师主讲 第17集 发菩提心(一) 正纬老师主讲

印光大师:净业行持

修净业当知的八件事

关于发菩提心 关于发菩提心

真正发菩提心与密宗的假发菩提心 真正发菩提心与密宗的假发菩提心

菩萨--发菩提心,是修学佛法的第一尊贵大事 菩萨--发菩提心,是修学佛法的第一尊贵大事

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 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下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下集)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日常运用--发菩提心的真实义[二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日常运用--发菩提心的真实义[二

从今日起争取成为净业世界的一员 从今日起争取成为净业世界的一员

佛教因果: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佛教因果: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

如何修三福净业? 如何修三福净业?

三福净业之修十善业 三福净业之修十善业

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福净业之受持三皈 三福净业之受持三皈

三福净业之深信因果 三福净业之深信因果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38.闭关专修净业的功课如何做?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38.闭关专修净业的功课如何做?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往生净土要不要发菩提心 往生净土要不要发菩提心

雾霾——净业行人的欣厌剂 雾霾——净业行人的欣厌剂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在家的净业修行人,应把握哪种心态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 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