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位非常博学多闻的学者,在八十多岁时,慨叹宇宙之间有无穷尽的道理,尽管他以数十年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仍然觉得所学不周;而最遗憾的是他还不能透彻生命的奥秘。他说了一句话:「如果能有来生,我只求三个愿望──一是年轻,二是健康,三是贫穷。」
年轻与健康是人人企求的,为什么这位学者还求贫穷呢?当然有他的道理。求年轻是希望拥有更多的时间。人的身体和精神总是受到岁月的磨损而衰弱,人过了中年以后,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体力弱、脑力差。年轻时有着无穷的希望及冲劲,也有长久的时间来完成心愿,所以,人到了年老时才知道年轻的宝贵,总希望自己年轻一点,能够有较长久的人生。
第二项是健康。一个人即使年轻,如果身体不健康,则智慧、脑力也无法充足。人一定要善加调节日常生活,不论是睡眠或食量都要有适度的调节,有好的身体就有饱满的精神,才可以发挥人生的智慧效用。佛陀说:「诸苦患中,病苦为最。」病比老更痛苦、比死更难过,所以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接着,他所求的就是贫穷。这一点使我们感到非常困惑,每个人都要求事事如意、生活富有,为什么这位学者却要求贫穷呢?原来富有的人生容易使人丧失斗志。有很多成功的学者、伟大的人物,都是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产生斗志而有所成就的。例如释迦牟尼佛,他虽然生活在富有的环境中,但是为了完成道业、透彻宇宙的道理,他毅然舍弃荣华富贵的享受,自愿择取常人无法忍受的贫穷──苦行生活。
德雷莎修女的三戒律
不只是这位学者,就是其他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也有同样的情形。譬如近代的德雷莎修女,她可谓是天主教的光荣,我个人也非常敬仰。她只是一位修女,为什么能够得到国际人士的称赞、敬重?那是因为她真正守持天主教的三条教戒──贞洁、奉献与守贫。贞洁方面,她也一样舍弃了小家庭,出家走入修道院,保持身心的贞洁,这就是他们的规戒。
其次是奉献。我常说,真正的修行人是没有自我的,佛陀就是为了众生而修行、为众生而成佛;德雷莎修女也是为人类而奉献,她把心献给天主、人民,并且走入最艰苦、最困顿的地方,在贫病饥饿的处所,献出她的心力,救济那些穷苦的众生,这就是救贫。
三者守贫,因为身边一无所有,所以她的心一无挂碍。没有事业的牵绊,没有物质的累积,我们的心灵自然没有挂碍。这就是圣者所持有的规戒,也是学者所追求的境界。
看到他们如此致力于入世的志业,我们更应以出世者的精神,坚强而超脱,抱持着只要有一口气存在,就贡献一分力量;一天能够行动,就做一天志业的信念,绝对不可有逃避的心态,要生活在贫而乐道的境况中。孔子称赞颜渊,就是因为他能够安贫乐道。
所以,有智慧的人并不要求财富,也不求享受。他勇于接受各种磨练的环境,因为有磨练的环境才能升华人格。铁块一旦丢入洪炉里,就会被熔化,但光在洪炉里烧熔,仍然无法成器,必须再经过几番锤炼,才能够造就各式各样的器具。所以要成就精纯的人生,除了接受一番磨练,还要再经过无数次的挫折打击,才能真正完成历练的过程。
我们要好好把握现在,利用环境、时间及健康的条件,除了自性的启发之外,还要赶紧发挥我们的良能,以无牵挂、无污染的感情,奉献给人类一分爱心。
更新于:2023-02-13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