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菩提书院
这期带班学到七支供的礼敬支与供养支,大家陷入对“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迷茫中,有些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起修。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考理路。
一、整体观
首先七支行愿是以菩提心为基础,直接临摹佛菩萨的品质,是立足于果地的修行。通过观想,临摹佛菩萨的境界,让我执与烦恼无处遁形,以此来瓦解凡夫心,成就智慧与慈悲。
那我们来看看七支行愿在整个道次第所处的位置,七支供处于“略示修法”之六加行中第五加行集资净障,六加行的重点是生起至诚的皈依之心及调整修学中的发心,其中七支供主要阐述积累资粮及忏悔业障对于修行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七支行愿是集资净障的最好方法。
二、用好修学辅助材料
不得不再次唠叨一下目前最新版《道次第》辅助材料的缘起,这是厦门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师兄发心,重新整理汇编,在原有辅助材料的基础上,又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并且每次修改都是经过导师认定才最终成文,这期间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是无法想象的,听说这位师兄生了几场大病。在我们眼前呈现的唾手可得的修学材料,是凝聚了导师的智慧,师兄的辛苦付出,我们应当生起感恩之心,珍惜之心。我最有感触的是思维导图,以前自己在学修《道次第》的时候,会在整理法师开示脉络上花费很多时间,而且难免会有遗漏的地方。现在有了思维导图,可以简单归纳整理导师开示的脉络,之后和思维导图对照,这样很快能找到修学中习惯性忽略的内容,可以把相对多的时间用在对法义的思维与观修上。
那么辅助材料到底如何结合自己的修学才能更有效呢?跟师兄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1.学前思考的问题,就像是菩提大道上每个站点的路标,告诉这段路程的方向,这样本期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清晰,不会跑偏。那么修习法义之前要思维这个问题我是如何认识的?一定要很清晰地把这个问题想清楚,而不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哼哼哈哈”,草草了之。有时凡夫心是很狡猾的,当你的认知不清晰时,很容易在修学过后,把佛法的正见混入先前的认识中,慢慢地模糊不清,结果就是学了、忘了、不了了之。
比如说本期法义的问题“集资净障对于我修法有何必要性?具体要怎么做?”先前的认知:集资净障很早就有过接触,知道学佛要积累资粮,消除业障,至于是否真的必要,其实内心没有很强的感受,除非遇到麻烦了。那怎么做呢?身边也有很多声音,多去放生、参加法会、多做佛事。自己的认识就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当我们把自己以前固有的认知内心清晰化之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修学当期的法义。了解导师是如何开示的?和自己固有的认识偏差在哪里?其实这也是思想碰撞的一个过程,碰撞的越激烈,越是能让你对法产生探索的意愿。如果只是对学前思考的问题“瞄一眼”,那么很容易陷入知识性的学习当中,很难认识到自己的认识与佛法正见之间的偏差,也就难以产生思想的碰撞了。
2.思维导图,我是在恭听或是阅读导师开示之后,梳理本期法义脉络时用的,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把导师开示整个脉络梳理得很清晰。本期法义导师讲了哪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是通过哪些点来阐述支撑的,这样能从整体上把导师开示的脉络梳理得更加清晰,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思维修习,新版辅助材料修习题编写得很细,由若干大问题组成,每道大题又分为若干小题。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思维修习的大问题涵盖当期法义的所有重点,而且是有次第地引导大家思维,并逐步形成定解的。而大题下面的小题,是对大题的展开和深入,让你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深入。思维修习的大问题到底是如何引导大家一步步契入佛法正见的呢?例如积资净障对于修学有何必要性?如果认识不到积资净障的必要性,那后面七支行愿的修行就显得动力不足。如何认识到积资净障的必要性呢?从外在障道违缘、助道顺缘去观察认识,从自身的修行经历去体会,从身边师兄的修行状况去体会,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很真切,容易产生感觉。之后也要观察,为什么会这有这么多的障缘?其根本在哪里?当进一步思维,会发现引发业障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内心,一切外在结果的显现都来源于心的造作。只有从根本上把心忏悔清净了,把念头安住在善所缘境,才能真正成就助道顺缘。
4.心行检验
心行检验是与学前思考遥相呼应的,把修习本期法义之后应该导向的认识与心行清晰地告诉我们,并指明了心行应该抵达的站点在哪里,也是和自己目前心行状态的一个对照和检验。当没有树立正确的心行时,就要反思BUG究竟在哪里?找到症结所在,这就是修行提升的空间。
三、把握重点难点
在班级共修时大家对如何从有限到无限感到不知所措,观想不起来,不知如何观想。如何观想从有限走向无限正是本次法义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我们座上如何观想呢?首先,礼敬支与供养支的对象是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通过对佛菩萨的礼敬与供养,强化佛菩萨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生起虔诚的恭敬心;其次是通过观想,从礼敬一尊佛到礼敬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时间和空间上打破由无明建立起来的我执,当我们把礼敬和供应的对象放到无限上的时候,其实内心的我执是没有了着力点。就像一把剑射向了虚空,要去体会虚空的感觉,而不是执着在箭上。导师在开示中曾说,普贤行愿的观修立足的见地非常高,是临摹佛菩萨的境界,通过理解来接受是很难的,需要建立在信的基础上,通过信来接受。那具体落实到当下的修行中,应该如何操作呢?我的理解是我们试着去按照导师开示的观想方法去观修,先试一试,只有实践了之后才能把书本上的法义转化为自己的体会,无论体会停留在哪个层次,都是一种转化,一种自家心田里流淌出来的东西。其实导师早就给我们实施了方便法门,每天的皈依共修仪轨里面就有七支行愿的观修,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打扫好自己的心灵环境,做好前行,以一种清净的心,在导师的指引下随文入观,逐步打开心量,快速积累成佛的资粮。
选择三级修学 开启生命觉醒
智谕法师:修学佛法要求解脱味
善导大师:信愿法师:《观经》注疏者甚多,为何采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修学?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追求已婚爱人结局吞枪 引发维特效应自杀潮 却是教人求生之路
梦参老和尚: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
大乘修学的基础_22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净土法门法语:要怎样修学,佛菩萨才会住世?
黄柏霖:修学随喜功德,放下嫉妒障碍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一句话导致车祸送命之反思:撒谎发假誓引发的恶果
仁俊法师:如何修学菩萨道
济群法师:从禅宗式微看修学基本
鉴别思考的事情是否有业障的方法
菠萝蛋白酶可引发重度过敏
追问及思考:在无量光明与风中残烛之间选择
从《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引发的学佛感悟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大悲咒的修学方法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贪之源——超市小塑料袋引发的思考
不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有惭愧心精进心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如梦如幻的修学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假名媛事件”引发的追问:幸福靠什么获得?
第108集 修学“密宗观想”不得解脱 郭正昌老师
第039集 修学三士道的下士道可以让我们往生善趣与解脱生死吗?
第027集 修学佛法当随真善知识 何谓真善知识?何谓恶知识?(下)
第026集 修学佛法当随真善知识 何谓真善知识?何谓恶知识?(上)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净土宗修学法要
修学大乘禅的目标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密意」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明证法师:基础佛法修学的次第与方法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药师法门修学要点
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索达吉堪布:皈依十几年了,但修学境界好像没有进步,近几年生活也越发艰难,该怎么办?
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过程中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制作视频产生烦恼,引发了我的思考
索达吉堪布:有家庭的人,为了修学佛法,是否应该放弃伴侣
劝请修学念佛圆通法门
念佛的方法和修学过程(一、二)
引发人性中的贪婪
索达吉堪布:“情”不自已,引发许多犯罪,怎样调整自己的心?
佛教故事:法音集:修学佛法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懂得换个角度思考
菩萨--发菩提心,是修学佛法的第一尊贵大事
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修学!
有机食品热的冷思考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修学八大人觉
煎蛋炸鸡引发妇科恶疾?
达真堪布:有的师兄要退出修学,怎么办
灵山居士:我这么糟糕的人有资格修学佛法吗?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
菩萨在住位应如何修学布施行?
学会换位思考
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
菩萨在住位所应修学的戒行与忍辱行
佛与人生:修学佛法戒除邪淫的历程
佛与人生:修学佛法后的感受:为人处世更有智慧
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
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菩萨如何修学禅定?
佛学常识:悟显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分为四种念佛
佛学修行:在家学佛如何入门_初学佛者应如何修学_皈依需要什么条件
什么是“三三昧”?修学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
修学佛法如琴弦
佛学入门须知: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_佛教初入门的指南书单
高端专访 | 领导力专家关于科学饮食的思考与选择
关怀动物而吃素的插画家 作品促进他人思考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
一位十年植物性饮食的领导力专家关于科学饮食的思考与选择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与指南书单
修学佛法遇到挫折,不应自轻
关于佛教世俗化倾向的思考
修学佛法的四种过程
乳腺癌是吃肉和喝牛奶引发的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学佛者对爱情家庭婚姻的思考
思考
一滴水的思考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