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悟显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分为四种念佛

2023-06-27 佛学常识

平常都劝大家要念佛,希望大家能去看看毛惕园居士编写的《念佛法要》、《念佛三要》。

《念佛法要》较厚,《念佛三要》是从《念佛法要》里面再提出来的,份量较少。它分成四个部分,里面有讲念佛的方法,有祖师的念佛开示及念佛公案的引证,还有经典劝修净土的部分。

念佛应该要怎么念?大家都在念佛,却提不起念佛的心,为什么会提不起念佛的心?就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念佛,念了要做什么。还有就是在念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都没有办法预先知道。所以当在念佛的时候,念久了就会产生很烦乱的感觉。一旦你觉得念佛没有味道,自然就会懈怠、想放弃。

修学净土法门,分为四种念佛。

第一个是实相念佛。

第二个是观想念佛,观想是想念的「想」。

第三是观像念佛。观像就是看佛的形象,也是一种念佛。

第四个就是现在最多人在用的持名念佛,也就是持佛名号。

「实相念佛」,实相无相,必须要理解诸法实相。

这种念佛,不属于有念、不属于无念,也不是念久熟悉了工夫就纯。

实相就在一切法当中。要能够先识得不生不灭的本性,然后守本真心,常住不动,不随境转。想这样修必须觉性很高。并不是说不能使用,而是刚开始学的人还没办法用。如果一开始可以使用实相念佛的话,根器算是相当好的。

听讲经,主要是听讲大乘实相,也就是诸法实相。

向来大家都认为一切法是真实的,不是有生,就是有灭。

佛告诉我们:诸法无生。既不从因缘生,也不从自然生。

「自然生」就是:你认为「从我出生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它自自然然本来就是这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外道。

「因缘生」:是认为诸法是和合的,都是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在一起的。

经典上讲:「诸法无生」。

「无生」不是没有,是讲「既没有生起,也没有灭去」;根本没有出生,也就没有死亡的问题。

「相」是指一切现象。要知道在一切的境缘当中无不都是佛性的德用,根本没有真妄的问题。能常作如是观,就能够做到不随境转。能看透诸法真实相,心不随境界转,乃至能不随自己的起心动念流转。时时都是这境界,就叫「实相念佛」。

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就是学人真懂得这个道理。明心见性不是已经成佛,《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讲:所谓明心见性,在密宗讲是即身成佛,就是识得(契入)自己的不生不灭心,也就是识得佛性。但是在识得后,还要「安住」,就是保,还要销落习气,这样修行才能够有成就。所以,如果知道佛经讲的「实相」是什么,那也就能体会到什么是佛心了,但只这样是还没有成就,千万不要在这里停滞不前。一般修禅者或修其他的宗派者,包括修密也是,总会在这里停滞不前,所以不会有成就。

现在很多密宗学人都说他的上师「即身成佛」,其实即身成佛不是很高层次的境界。印光大师说,这在六即佛里面只是得个「名字位佛」和「理即佛」。

「理即佛」是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大家都有佛性的道理,名字即佛,是他知道佛性是怎么一回事。密宗所说的大上师即身成佛,就是达到这个位次。接下来的修行断证工夫又是另外一回事。

禅宗的祖师大德也是,他明心见性,打开本来,识得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都还只是初入门而已。

包括「教下」所谓的「大开圆解」也是一样,都还要再往上进修,修除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实相念佛」。

再来是「观想念佛」。观想念佛就是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是观极乐世界。一般常用的经典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十六种观想,从日观、水观、琉璃观一直到观极乐世界楼阁、宝树、清净大海众,观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乃至佛接引众生的九品: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的观法。这是十六观。

如果能用,也很好。但必须要对这观门很熟,甚至整部经要熟透才行,而且对极乐世界微细的境界要够熟悉,还要能够「会相归性」,不能认为只有「相」。所谓「会相归性」就是:譬如看到琉璃时,一般人只会想:「这是琉璃」。可是无法想到它的表法,是代表我们心是内外映彻,本来清净,彻照十方。所以叫琉璃地。这就是所谓「会相归性」。乃至极乐世界不离心外,全由心成。这就是观想。

一般的观想,在书上只讲到,把极乐世界的现象观出来而已,但是还有一个重点是要做到「会相归性」,不能只着在相上。你要懂得它的「表法」,也就是它所代表的意思。这是所谓的「观想念佛」。

那「观像」呢?那就是单看一尊阿弥陀佛的像。你能这样用功也很好,你有时间,能长时间看佛像。像我们礼佛,就是属于「观像念佛」。但是这佛像要能够印入在你的心中,这像要一直存在才行,如对目前。但是一样地,还是要「会相归性」,要知道它的表法。要知道我心跟佛完全融通无碍,自己的心行要与佛完全一样。所以大家对于经教还是要懂。这是「观像念佛」。

一般的书上只讲到把佛像拿来看就可以了。但是真要修行,还是得把它讲得透彻一点,不然只有那尊佛像历历在前,看别人都是妖魔鬼怪,看这个是我的仇人,看那个也是我的敌人,看这个是我喜欢的,看那个是我不喜欢的。或喜欢的里面还要分喜欢多少,讨厌里面还要分等级,虽在念佛,心中还是有很多烦恼。所以就不是真正的观像念佛。所以不是嘴巴讲而已,要心里真正有这工夫。

再来是讲「持名念佛」。也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方式是依什么原理提倡的呢?譬如我们称一个人的名字,这名字就代表他这个人,就知道他的行为大概是什么样子。所以叫「以名昭德」。像我们称念阿弥陀佛,我们就知道他在因地是法藏比丘,然后发四十八愿,成就极乐世界,接引众生。所以用这四个字就涵盖了他的四十八愿,涵盖了他因地修持的功德在里面。

一般的持名只是教你摄心念佛,但是我们更要去了解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这才是「持名念佛」。

在现代,我们特别提倡持名。因为「实相念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一下子就达到。而「观想念佛」又因为众生心念太粗,而境界微细,「境细心粗」,大多数人没有办法体会到那些境界。但不是说在座的诸位不能使用。这个要讲清楚,不然万一有人是这个根器,那就把你导错了。

这些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自古也都有人用这些方式修行而成就。只是祖师大德讲:末法大多数人做不到。我照祖师大德说的去讲:「境细心粗,妙观难成」,所以极乐世界的像你怎么观都观不出来。

「观像念佛」呢?「相有则在,相去则无。」当「像」现前的时候,你的心就有佛,离开像的时候,你就无佛。

现代人要工作,不可能拿着佛像一直看,是处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没办法做到。如果可以的话,那也没有问题。或是你记忆影像的能力很好,看几眼就能够全部印入于心,时时现前,那也欢迎你使用。

但今天我要提倡的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最方便,里面又分几种型态:出声念、默念、金刚持,「金刚持」就是嘴巴念,但是没有声音有嘴形,没有声音。念的速度,大家自己调整。平时佛号还可以配合你的动作、配合呼吸、步伐,是满适合现代人用功。这样佛号就不容易间断。

念佛的方法有这么多种,都能成就,这是净土宗。现在外面只讲「持名」可以成就。其实话不能这么说,因为祖师大德既然讲四种方法,那这四种方法必然都是佛说的,必然都是可行的。只是现在大部分的人适合这样的修持方式。

那什么样的因缘,让你想要念佛?一般人念佛就是:「我有念佛就好」。嘴上说:「我一切不管。心里面一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不停」,但是,等一下境界来的时候,这事也要管一下,那事也要管一下,把佛法全部忘光光。

有的人说:「我只要老实念佛就好。」其他的像五戒十善他也不要了,经典他也不要看,《无量寿经》也不肯读了,认为杀盗淫妄都可以做,他这样也想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四十八愿他只要第十八愿,他说:「我只要念佛,就能成就。」我老实告诉你们,这样的念佛人绝对不能成就。

这念佛法门里面没有一丝毫可以让你苟且的。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国无不善」!「国无不善」这一愿就把你这个论点全部推翻了。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不是只有第十八愿接引众生往生极乐,还有「国无不善愿」;你在这里习气带这么重,又要喝酒、吃肉、唱歌、跳舞、造业,财、色、名、食、睡统统都要,临终还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永离痛苦。那你造罪业都不用受果报啊?

即使佛慈悲接你到那里,你跟极乐世界大众还是不和。

极乐世界是国无不善,乃至畜生、饿鬼、地狱,坏的名字、恶道的名称他那里都没有。

你到极乐世界,跟他们说,娑婆世界的人会生病,他会说:「什么叫生病?」他没有听过。你说:「有地狱。」他会说:「什么是地狱?」他没有看过,因为佛有国无不善愿。

到那里的都是善男子、善女人。

所以像五戒、十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三福、六和、三学、六度,这些统统要去做,要具足,然后要发出离心来修行。不是像很多人念佛,他嘴巴不善也不改,心里面瞋心也不放下,我执我见也不想舍离,就想用念一句佛号,混到极乐世界去。

告诉你,阿弥陀佛不会接引你的。因为你习气一直带着,嘴上有佛,心中无佛。我们讲净土的带业往生,是所谓「只带旧业,不带现行」,什么叫「带旧业」?就是说:你伏它,它没有全断,像石头压草,但是它不起现行。绝不是你现在一直造作贪瞋痴、杀盗淫、一直动念,像这样的状态下念佛怎么能往生;这佛号根本就不纯,所谓「此心已与佛相背,安得慈尊愿力加」。

以上先给大家一个正确观念,当然一句佛号绝对可以让你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你的心行要是不善,那就需要再加油。你们不要想「我只念佛,这样就好了。」因为极乐世界「国无不善」。虽然佛大开方便之门,但是,所谓「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离。」就像黄锡勋医师,他原本也没有念佛,他只是做好事,他生活在美国一个黑人比较多的地区。他关心他的病患,不是只有关心他的病,还照顾他的家,帮助他上进,做到百分之百。他从来没有学佛,有一天他自己得癌症,他说晚上他梦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海会大众帮他开欢迎会,这是他学佛之后讲的。好人做到这个样子,连佛都说:「来,欢迎你加入我们。」他之前虽没有念佛,但他可不像那些人,念一句佛号就想生去极乐。他是真真实实的善人,所以极乐世界大众就欢迎他。他当医师,知道癌症临终会很痛苦。他问佛:「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痛苦?」佛跟他说:「不会,你临终就像睡着一样。」因为后来他太太遇到有学佛的同修,拿《无量寿经》给他看,他才知道经中所说,跟他作梦的境界都一样,他还跟阿弥陀佛讲过话。

这公案你们都可以去看,这是真实的事件。

念佛是要教你彻底转变你的心行。所以当我们在起心动念、打妄想,心有很多不善的时候,自己就要赶快念佛。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一生的心念,都是这样浮动。经典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众生起心动念就是罪,因为你心一动,就与佛性相背,因为佛性是不生不灭。要将念佛当作自己的命根一样抓牢,不要放舍,不要稍有一念的懈怠。

我不在乎大家是念几千声或几万声,重点在于你念佛的工夫,纯不纯?要字句分明,耳应口,念清楚、听明白,不要囫囵吞枣、随便叫喊。当念「阿、弥、陀、佛」时,每一字、句都要确认自己是听进去的,是没有妄想的。最好平常要有定课,定课是帮助我们精进,在每一天都能够用功。再来就是散课,散课就是随时随地都在念佛。念四个字或六个字都可以,也可以配合拜佛,拜佛就是观像;读经,就是观想念佛;若能深解其义趣,会相归性就是实相念佛。所以这四种念佛方式是通的。能深解其义,不着相、不循名相,在经文当中,能够体会到什么是不生不灭的真心,这就是「实相念佛」。

所以,念佛不是只持名就好;除了持名,你心念要转变。就像李炳南老居士要往生以前,他的学生说:「老师,我们打佛七,请求老师住世。」李老居士就回他们一句:「念佛不转心,没有用。」嘴巴念佛,心里贪瞋痴、杀盗淫,都在起心动念,我见、我慢、我思、我爱、,统统都不是真念佛。当这些烦恼起来的时候,要赶快提起佛号;依佛号,不要随顺烦恼;烦恼爱怎么起,随便它,不要管它,要知道,那个不是你;念佛的这个,才是你的本心。

持名念佛,暗合道妙,直念本心,这是我们以后讲净土会再讲到的,道理比较深,但是很直接。念佛心就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原是一片,不必刻意打成片。所以有人说,念佛要参「念佛的是谁」,其实不用参是谁。何必拐圈子向外求?念者即是佛。但不念就不是,不念,你心就背于佛,所以念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讲这个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念佛的重要性。你一念离佛,心就掉到娑婆里面去了。娑婆就是「堪忍」,原是妄想、无明所成,是尘沙烦恼、见思烦恼所成。所以你一定要安住在佛号这边,不要去安住在你所罣碍的事、罣碍的人上面。然后要微细地觉察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对于戒律要懂、要学。学戒律不是看有没有持犯,它是佛弟子要遵守的大方向、大原则,从当中体会自性本具的「不杀生、不妄语、不两舌、不邪淫、不饮酒」五戒,乃至十善。

那「戒」跟「善」差在哪里?差在出离心。只要你肯发愿断三界轮回心,十善也变十戒。所以佛法修持是互通的,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就是对治多瞋,没有慈悲心、没有怜悯心;悲可以悲愍众生,放下自私;喜不是自己欢喜,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舍是什么?最简单的,我们要舍离自己的烦恼习气,舍离贪瞋痴,舍离无明、尘沙、见思,舍掉以后就真的是舍无量心。什么叫舍无量?因为烦恼舍去了,真心无量,真心就开显了。这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统统是在利益众生,没有为自己。

所以,念佛不只是念佛而已。有人说生气时,越念佛瞋心越重。为什么?就是对道理与经教不了解,还有,就是不知道该依止哪一边。因为众生很习惯依习气,很习惯一念瞋心上来,他就随顺瞋心。你要把它导正,所谓「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你本来跟你的烦恼习气很熟,你现在要开始跟它疏远,知道那是恶友,要疏远;与善友,要亲近。本来跟善友不熟的,现在要想办法跟它熟。要跟佛号亲近,跟经典亲近,所以我常教人不要看报纸、不要看网络;凡是与你工作无关的,不用想刻意去了解,要赶快找时间让自己心清净,来用功、来修行、来念佛。

大家念佛的道力都还不够,没有决定心。要肯放下自己的烦恼。我说「放下娑婆世界」,其实就是「放下自己的烦恼」,因为娑婆世界是业感所成。「舍离娑婆,欣乐净土」,实际上就是舍离自己的业,舍离自己的烦恼习气,然后到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就是自性清净的异名,也就是另外一个名称,所谓「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即使是普贤菩萨,他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他要求生净土。为什么?因为即使是一品无明也是苦。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他愿意求生,来圆成佛道。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为什么普贤菩萨要求生净土,因为到极乐世界,一生成佛。《阿弥陀经》就讲「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普贤菩萨一品生相无明未破,他要不要求生?要!所以经中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样十大愿王才圆满。十大愿王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这十个。这些愿到极乐世界就圆满了。极乐世界就是我们本来清净的样子。娑婆世界就是你起心动念、造作之后染着的样子。

所以念佛必须要有道心,要有精进力,要有这样的决定心,不是随随便便说说的。你要知道这佛号的重要性,要知道它的可贵处。

有一首偈说:「莫讶一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一称佛号超十地」,为什么呢?十地仍落阶级,仍在动念。一称佛号,与佛直接相应,感应道交,即心是佛,更无心外佛可得,所以一称超十地。这是很高的境界。

我们现在称念,是不是超十地?也超,只是自己不觉知,不知理超十地。

「六字」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再加「南无」就是六个字。

「括三乘」是指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乘,这三乘佛法。它是佛法中的总持、总纲领,也可以算是陀罗尼。

为什么总持呢?因为所有的佛法,就是要使众生达到觉悟,或是显现我们的觉性,「无量觉」就是我们的本觉。

你称这句「阿弥陀佛」佛号,「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所以你称佛名,就是「无量觉」。什么是「无量觉」呢?我们的自性(本性)是无量觉。从无一丝毫的迷惑,虽在迷,包括现在,虽然是凡夫,但也不曾遗失,说到究竟你从来也不曾迷。

那不曾迷,为什么现在变这样子?就是因为不识得本心。不识得自己的心与佛完全一样。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时,他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可是我们却总看到一切众生皆具烦恼习气、贪瞋痴,总想哪一个又得罪我了,哪一个跟我比较好、比较不好,这个就是凡夫心。

懂佛法道理后,透过念这句佛号,发心把自己的业障习气消除,发愿求生西方极乐,终究达到圆满菩提。

原标题:四种念佛

转自微信公众号:大乘定香精舍

念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与四种无作妙德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与四种无作妙德

一心念佛,大难不死 一心念佛,大难不死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彻悟禅师: 净土至极省要,至极径捷,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彻悟禅师: 净土至极省要,至极径捷,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往生咒的常识 往生咒的常识

道证法师:“人在大难之中,要发大愿,念佛,才能突破。“ 道证法师:“人在大难之中,要发大愿,念佛,才能突破。“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为什么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为什么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东林寺为什么特别强调计数念佛,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东林寺为什么特别强调计数念佛,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生命 寂静法师:生命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大安法师:《念佛圆通章》念佛见佛 大安法师:《念佛圆通章》念佛见佛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药师法门治愈关节炎 药师法门治愈关节炎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对慈宗即弥勒法门的认识 对慈宗即弥勒法门的认识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