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恳切的慈悲心与六和合

2015-01-16 佛学入门

一、和合

和合,就是团结。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教徒团结起来,组成有纪律有精神的僧团,共同卫护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佛子、在家菩萨,都一心一意地向三宝上着眼,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这就叫做和合。因此和合的意义,在我们佛教中很重要。换句话说,佛教的生命存在与否,取决于我们全体僧伽和合如何。

因为,僧伽是住持佛教的;和合又是住持僧伽的(梵语僧伽,意译‘和合众’)。没有和合,就没有僧伽;没有僧伽,就没有佛教。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这和合要怎样做才能成功呢?当然,不是空口说话就可能成功的;也不是单凭个人的理想可能成功的。要想和合成功,我们全体僧伽,必须认识自已的立场。我们是代表伟大佛教的人,全部佛教的责任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当怎样的和合,才能负得起这个伟大的责任啊?!一个人是这样想,多数人是这样想,乃至全体僧伽都是这样想,这和合就成功了。

再一方面,我们在各人的意识上,还要有一种至诚恳切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就是和合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彼此能互相推让,互相容纳,才可以讲和合。所以,我说和合须建筑在慈悲心之上。现在有一部份僧伽,明白了自已的立场,终日谈和合,终日想和合,而终日不能和合;或虽有暂时的和合,而不能彻底的和合,就是因慈悲心太薄的原故。因此,我们现在的僧伽要想和合成功,主要的条件,还是在至诚恳切的慈悲心。希望在会的大德们,对于此点特别注意,注意!

二、六和合

依据经论上说,和合共有六种:

1、身和:就是说在身业上,彼此能和合无乖,可以共住。如下座对于上座,要礼拜问讯,服劳让道,推座承事等恭敬身业;上座对下座,也有慈祥爱护等种种身业;上座对上座,上座对中座,也各有谦让身业。这样,上中下座的身业,均做到如法亲近,不相乖反。这是身和。(凡具戒十九年以上为上座,九年以上为中座,九年以下为下座。)

2、口和:就是在语业上,彼此互相融洽,没有争执。如称赞有德,远离恶语,规劝过失,学问互相学习,犯罪互相忏悔都是。

3、意和:就是在意业上,彼此能谦和成事,消除我慢,不固执己见来违逆众心,使众心和悦同住,叫做意和。现在的僧伽,因意见不和而生起的是非,不知有多少。上下的意见不和,所以清众与班首闹,执事与和尚闹,维那与纠察闹;学教的意见不和,所以此派与彼派闹,此宗与彼宗闹。这么一来,佛教的是非就多了,佛教本身也就有生命危险了,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吧!

4、戒和:就是对于世尊所制的净戒,彼此能依法受持,同修同学。所谓依法受持,主要有两点:

一是不杂。就是不要渗杂自已的意见。戒经是那样,就是那样,好好的如法遵行就是了。

二是不冗。就是不要离开戒律范围之外,更增加种种的仪式。因为诸佛的净戒,唯佛能制,一切菩萨二乘,都不能增减,何况凡夫。所以这冗的毛病必须极力改除。有了不杂不冗的条件,然后能如法布萨,如法羯磨,如法安居,大伙都一心一意地安住净戒海中,就叫戒和。

5、见和:见有三种:

⑴正见:是对倒见说的。世俗的人,对于诸法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而妄想种种的分别。诸法本来无常,而妄执为常;本来是苦,而妄执为乐;本来无我,而妄执为我。颠倒是非,不称法体,所以叫倒见。与此相反,便是正见。

⑵真见:是对妄见而说的。世间一切山河等等,都有如梦如幻,无有真实。愚人不知,妄认为真,所以是妄见,离此妄见,了达诸法皆空之理。叫做真见。即合诸法真理之见。

⑶净见:是对染污说的。我们随起一见,若不参杂贪嗔痴等烦恼,而与一切诸清净法相应,叫做净见。

这三种见,是我们学佛法的人应当切实了解的!其他的事情,有时还可以随顺世间,唯有此见,不可随顺。因为世间的见,都是不正的,我们大家如果都能安住正见,而不被世间一切邪见所诱,就是见和。

6、利和:凡有利益的事情,能如法共分,乃至粒米同餐,毫不自私。就是利和。

以上六和,是戒律中的戒律。戒律不可少,六和更不可少。戒律好比木工的规矩;六和好比胶漆。有了规矩,固然可以做成家具;能再加上胶和漆,就更光洁可观,坚固耐用了。同样的道理,有了戒律,固然可以成立僧团;能再加上六和,则僧伽的作用愈大,僧伽的团结愈密了。

所以在世界潮流直转的今日,能海最希望诸位大德提倡戒律,更希望全体僧伽完成六和!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宣化上人:至诚念诵大悲咒消灭YIN欲火除邪心 宣化上人:至诚念诵大悲咒消灭YIN欲火除邪心

大安法师: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护持慈悲心更重要 大安法师: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护持慈悲心更重要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惟贤法师答:佛家的慈悲有何特点? 惟贤法师答:佛家的慈悲有何特点?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海涛法师:从深信因果到迈向慈悲 海涛法师:从深信因果到迈向慈悲

智行法师:感恩慈悲 智行法师:感恩慈悲

黄柏霖:四种慈悲 黄柏霖:四种慈悲

邪淫之罪堪比滔天,是佛法慈悲救了我! 邪淫之罪堪比滔天,是佛法慈悲救了我!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富翁慈悲买鳖放生,小人无耻出卖恩公 富翁慈悲买鳖放生,小人无耻出卖恩公

至诚念佛预知时至口出三昧真火自化生西 至诚念佛预知时至口出三昧真火自化生西

出言以善,慈悲待人 出言以善,慈悲待人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衍慈法师:慈悲、智慧与慈善 衍慈法师:慈悲、智慧与慈善

星云大师:努力让自己做个慈悲的人 星云大师:努力让自己做个慈悲的人

济群法师: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济群法师: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达真堪布:慈悲慧眼遥视我 达真堪布:慈悲慧眼遥视我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造了五无间罪,十恶罪,谤法罪,欲至诚忏悔就念这两个佛号 造了五无间罪,十恶罪,谤法罪,欲至诚忏悔就念这两个佛号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慈悲的细节:吸一滴血要丢一条命吗? 慈悲的细节:吸一滴血要丢一条命吗?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真正慈悲的放生是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刻不容缓的 真正慈悲的放生是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刻不容缓的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蟑螂越杀越多怎么办?我找到了慈悲这味除蟑的灵丹妙药 蟑螂越杀越多怎么办?我找到了慈悲这味除蟑的灵丹妙药

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轻声说:好弟子呀,你别哭,你应该喜悦! 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轻声说:好弟子呀,你别哭,你应该喜悦!

有智慧的慈悲 有智慧的慈悲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慈悲的力量,兼谈真慈悲丶滥慈悲丶假慈悲 慈悲的力量,兼谈真慈悲丶滥慈悲丶假慈悲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

宽运法师:慈悲道场 庄严佛事(水陆法会开示) 宽运法师:慈悲道场 庄严佛事(水陆法会开示)

念佛至诚恳切的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念佛至诚恳切的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禅师与信徒的故事:说与不说都是慈悲 禅师与信徒的故事:说与不说都是慈悲

内心是否真慈悲,看日常生活中的放生护生 内心是否真慈悲,看日常生活中的放生护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临终助念宜恳切念佛,切不可屡屡探之 临终助念宜恳切念佛,切不可屡屡探之

慈悲待痴弟 化灾为平安 慈悲待痴弟 化灾为平安

星云法师:慈悲的驯服场 星云法师:慈悲的驯服场

拥有天地间最高尚慈悲心肠的鹿王 拥有天地间最高尚慈悲心肠的鹿王

用慈悲之心育才何愁不枝繁叶茂 用慈悲之心育才何愁不枝繁叶茂

慈悲心和智慧

达真堪布:发不出慈悲心?你没有正确的方法 达真堪布:发不出慈悲心?你没有正确的方法

达真堪布:你的慈悲可能是假的 达真堪布:你的慈悲可能是假的

把慈悲心体现在生活中

达真堪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结果都是菩提心 达真堪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结果都是菩提心

吃素可以常养慈悲心 吃素可以常养慈悲心

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对动物慈悲

慈悲的驯服场

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慈悲与愿力,所以我们努力念佛就一定能够往生 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慈悲与愿力,所以我们努力念佛就一定能够往生

佛教圣众因缘集 一、至诚感应 信女得道 佛教圣众因缘集 一、至诚感应 信女得道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放生感悟:放生与慈悲并存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放生感悟:放生与慈悲并存

达真堪布:如何对不喜欢的人发慈悲心 达真堪布:如何对不喜欢的人发慈悲心

时时存着一颗善良与慈悲的心

无论凡圣都应该发菩提心,都应慈悲助益他人 无论凡圣都应该发菩提心,都应慈悲助益他人

星云法师:慈悲是福 星云法师:慈悲是福

做人的佛法: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做人的佛法: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是真慈悲还是假修行?一只小老鼠让我出局了 是真慈悲还是假修行?一只小老鼠让我出局了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在修行生活中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在修行生活中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宣化上人:恳切至诚念佛光明遍照三千 宣化上人:恳切至诚念佛光明遍照三千

印光大师论至诚恭敬 印光大师论至诚恭敬

不敬经书招疾,普贤慈悲除病 不敬经书招疾,普贤慈悲除病

漂浮尸体的慈悲 漂浮尸体的慈悲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静波法师:慈悲与平等 静波法师:慈悲与平等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孩子的慈悲心:妈妈,鱼痛 不要杀生 孩子的慈悲心:妈妈,鱼痛 不要杀生

慈悲心与恶风水

素食可以改变你的气质、培养慈悲心 素食可以改变你的气质、培养慈悲心

生发慈悲心的引导 生发慈悲心的引导

慈悲心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中 慈悲心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中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九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九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

揭秘慈悲心是最灵验感应的原因! 揭秘慈悲心是最灵验感应的原因!

素食:长养慈悲之心 素食:长养慈悲之心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0.漂浮尸体的慈悲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0.漂浮尸体的慈悲

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吕颂贤:一素就是十几年 只因一颗慈悲的心 吕颂贤:一素就是十几年 只因一颗慈悲的心

李连杰:素食修行人 一切众生皆应慈悲 李连杰:素食修行人 一切众生皆应慈悲

宽运法师:慈悲心使人弃恶从善 宽运法师:慈悲心使人弃恶从善

宽运法师:像对待子女一样慈悲众生 宽运法师:像对待子女一样慈悲众生

一代国君梁武帝的素食心 断酒肉无量慈悲 一代国君梁武帝的素食心 断酒肉无量慈悲

海涛法师:请师父慈悲开示供僧和点灯的功德都有哪些? 海涛法师:请师父慈悲开示供僧和点灯的功德都有哪些?

至诚念佛的感应 至诚念佛的感应

大安法师: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大安法师: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素食是最慈悲的饮食 素食是最慈悲的饮食

心若至诚,念佛则灵:一位居士经历的三个念佛感应 心若至诚,念佛则灵:一位居士经历的三个念佛感应

读弘一大师削发前给妻子的信:爱,就是慈悲 读弘一大师削发前给妻子的信:爱,就是慈悲

地藏菩萨感应录:有感地藏慈悲力 事业顺利求良缘 地藏菩萨感应录:有感地藏慈悲力 事业顺利求良缘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拥有天地间最高尚慈悲心肠的鹿王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拥有天地间最高尚慈悲心肠的鹿王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