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要好,离不开定力的支持

2024-05-29 菩萨正行

好!继续我们就往下看,同样是第八辑第125页剩下的内容,我们把剩下内容念一次:【断身口意恶,故名戒戒;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定戒;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摄根戒。】(《优婆塞戒经》卷7)好!那这一段呢,佛在这一段的经文讲的是说,因为现在讲的是优婆塞戒,所以讲到的优婆塞戒之外呢,顺带也提到了跟戒相关的有遮止力量的一些状况。比方说佛第一个讲说断身口意恶,故名戒戒,这个意思就是说,戒----凡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戒,不管是出家戒,不管是优婆塞戒,乃至于菩萨戒也好,它的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断身口意的恶:不管是身行作了哪些的恶行,口出了哪些的恶言,或者意念上面打了什么样的坏主意。那么这些身口意的恶行,透过戒的力量能够遮止从此不再犯,这个就是叫作戒的意思。所以戒戒,第一个戒就是算是说是一个动词,第二个戒可以把它当名词看,所以是:第一个表示是遮止的意思,第二个是戒条的意思,所以叫作戒戒。那接下来继续看到佛又说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定戒。好!这里面菩萨们在看的时候,如果您有顺着 平实导师所写的讲记仔细去看的话,你会发现 平实导师一开始就强调了根本这两个字,这的确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我们要说的是一般外道修四禅八定大有人在,可是外道修四禅八定,如果没有注意到像佛门里面修除性障这些事情的话,即便是他这个禅定的功夫很好,可是他一旦从坐中修定完了,出定之后在日常生活之间往往会起了许许多多不恰当的身口意行。比方说有一些的人修禅定之后,因为禅定有了一些境界,这些境界当然一般的凡夫众生是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所以当他得到了这些禅定的境界之后,有些人心里面就会生起了傲慢,看不起一般的凡夫众生,认为他们根本就没办法体会这个境界;所以正因为有这些慢心的存在,所以他在行住坐卧中跟众生在互动的时候,有许多的时候都有很多的因缘容易引生他的不好的身口意行出来。所以这种状况就是我们说:外道在修禅定这个状况下,当他出定的时候必然会面对的窘境。可是 平实导师说:如果是根本禅定的话,我们说加上根本这两个字,谈到的就是必须要辅以佛法的正知正见。当然这样子的话一出,大家、菩萨们应该就知道说,如果是佛法的正知正见的话,那即使是出定了,也应该要努力去修除性障。所以这个部分通常后面 佛也有说,这个部分往往又会称作定共戒。为什么是共呢?共就是共同存在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它除了跟佛所说的优婆塞戒,或是菩萨戒这些戒法之外,另外还有定的力量协助这个戒法然后增益大家,能够防止身口意的恶行,所以这样的状况才能叫作定共戒。所以意思就是说,所谓的根本四禅这些事情,谈到根本禅定这件事情,是跟定共戒这个事情,是一体的两面,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佛说根本四禅、四未到禅,就是这个具体的禅定的境界。那你要达到这个禅定的境界之后,你必定都会有禅定的定力会有生起;一旦有了这个定力之后,当你出了禅定的等至位的时候,在其他的时候,比方说在平常的行住坐卧的时候,如果你在等持位之中的话,你就能够靠这个定力,可以在你的行住坐卧之间发挥了遮止第一时间的起心动念。这个样子讲起来,我们不妨想想看,举一个例子来让大家想想看,比方说我们常常碰到很多的事情会起瞋的时候,一般凡夫众生往往是很生气、很生气,到最后这个气呢?气回过头来伤了自己的时候才会检讨说:为什么我要生这么大的气?可是修行人对于这些瞋行的断除,应该是渐次深入去断除的;那要渐次深入去断除,其中有一项得力之处,就是要有基础的定力。也就是说,你在具有相当的定力之后,在这个定力的作用之下,你在面对境界的第一刻、第一个刹那,不容易迷失了自己;你会碰到境界的时候,心不会在第一个刹那就被境界转去了,然后你接下来才有第二个刹那,按照正念、正见,这些平常的功行,然后在第二刹那把这些足以导致瞋念的这些因素,一一地把它化开。所以对于修行人来讲的话,定力这件事情确实它对于我们守戒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助力,所以我们才会说,修解脱道的这个行人来讲,除了要了解解脱道的这些观行义理之外,一定还要锻炼基础的定力。  

这些基础的定力如果按照 佛现在所开示的这个状况的话,我们说从根本四禅、四未到禅,四未到禅就是我们说四禅、三禅、二禅、初禅这个四个禅定的境界,凡是未到这四个禅定的时候,那个境界叫作未到禅。比方说初禅有初禅的未到地定,初禅到二禅之前有二禅的未到地定,二禅到三禅之前也有一个三禅的未到地定,三禅到四禅之前也有四禅的未到地定,也就是每一个禅定,当还没有到那个禅定之前,中间会有一个过渡的定境,这个叫作未到地定。按照 佛的开示:根本四禅,然后加上四未到禅,这个定境就是定义了我们所谓的定共戒的内涵。所以如果我们是解脱道的行者的话,我们从这里把这个条件放到最宽松来看的话,那就表示我们如果要修解脱道要得力的话,最起码应该要期许自己要有初禅前的未到地定的定力。有了这个定力之后,才能够构成了定共戒的力量,这个是关于这句话给大家的补充。下面一句话谈到,其实跟前面一句话,它的意思、对于它的境界的界定是相同的。佛谈到说: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这个里面重点还是在根本这两个字,因为这些所谓的无漏,我们讲的无漏基本上就是在佛教里面,谈到了就是不要有这些贪瞋痴,会障碍自己道业的心行。一旦有这些心行的时候,就好像说人家把这个圣水灌注在你身上,结果你因为贪瞋痴这些心行,就一个一个把这些佛菩萨灌注的这些圣水,一个一个都给漏掉了,到最后还是剩下凡夫众生一个。所以我们谈到无漏这件事情的话,一定会跟我们所谓的解脱紧紧地扣在一起来谈。所以说这里面谈到的四禅、初禅未到这个事情,其实如果谈到根本的话,那也是一样,要跟我们在解脱道里面谈到的正知正见,要能够互相的呼应,才叫作根本的四禅。乃至于说根本的初禅未到这些境界,那么这些境界既然是跟根本的知见相应的时候,那么你透过这些禅定的力量,除了说遮止了我们要作恶的身口意行的状况遮止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透过这样禅定力量的熏习,可以让你更清楚的观见心识的流转的过程,以致于说你在于无漏的修习的这个部分来讲,可以增益你的解脱的功德,并且是相当程度的加强解脱的功德。所以这个部分来讲,我们也把根本四禅一直到初禅未到的这个部分,把它叫作无漏戒。接下来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这个无作戒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谈到在后世它所发挥的影响力。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广化法师:出家以持戒为本 广化法师:出家以持戒为本

宁为持戒而死,不为犯戒而活 宁为持戒而死,不为犯戒而活

宣化上人: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 宣化上人: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

明海法师:做错事还要支持自己吗? 明海法师:做错事还要支持自己吗?

达照法师:修禅定不停地提高定力 达照法师:修禅定不停地提高定力

虚云法师:持戒的功德和犯戒的过失_持戒的功德与犯戒的过失 虚云法师:持戒的功德和犯戒的过失_持戒的功德与犯戒的过失

达真堪布:受戒、持戒以后,心有没有变柔软 达真堪布:受戒、持戒以后,心有没有变柔软

这比你念一大堆咒要好太多了,我对此深信不疑!(宗萨仁波切) 这比你念一大堆咒要好太多了,我对此深信不疑!(宗萨仁波切)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九十四节 持戒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九十四节 持戒

明真法师:论修心以持戒为本 明真法师:论修心以持戒为本

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第029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下) 第029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下)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母亲的支持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母亲的支持

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

念佛三昧宝王论|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念佛三昧宝王论|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让自己人缘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让自己人缘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禅定就是定力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禅定就是定力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老人高血压离不开这五大“食疗方”(图文) 老人高血压离不开这五大“食疗方”(图文)

貌美妻子遭人谗谄忠诚念佛持戒得鬼神救护 貌美妻子遭人谗谄忠诚念佛持戒得鬼神救护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持戒问答集 持戒问答集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佛教名词:【持戒】_什么是持戒_持戒是什么意思 佛教名词:【持戒】_什么是持戒_持戒是什么意思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持戒之人,心念会非常清净! 持戒之人,心念会非常清净!

受戒之人得天神护佑鬼神不敢侵犯与持戒升天 受戒之人得天神护佑鬼神不敢侵犯与持戒升天

千万别去试自己的定力,远离诱惑! 千万别去试自己的定力,远离诱惑!

以持戒为基础,修定修善及供养三宝 以持戒为基础,修定修善及供养三宝

持戒的四个类别中,您在哪个位置? 持戒的四个类别中,您在哪个位置?

如何在受戒以后顺利持戒? 如何在受戒以后顺利持戒?

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佛教名词:定力_定力是什么意思_如何增强定力 佛教名词:定力_定力是什么意思_如何增强定力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

因今生持戒念佛的功德转七世猪胎为极乐菩萨 因今生持戒念佛的功德转七世猪胎为极乐菩萨

佛化家庭:明朗法师:想去寺院做义工,但是家人不支持怎么办 佛化家庭:明朗法师:想去寺院做义工,但是家人不支持怎么办

定力与神通的关系--禅定通外道 定力与神通的关系--禅定通外道

道证法师:真正有愿求生西方之人,一定会持戒 道证法师:真正有愿求生西方之人,一定会持戒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定力、定相、定境的差別 定力、定相、定境的差別

定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好处! 定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好处!

众生无量世以来都曾修习过定力 众生无量世以来都曾修习过定力

佛学修行:明朗法师:为什么说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伦尽分? 佛学修行:明朗法师:为什么说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伦尽分?

佛学修行:法广法师:自律的人也要受戒持戒吗? 佛学修行:法广法师:自律的人也要受戒持戒吗?

我的学佛点滴——如何获得家人支持 我的学佛点滴——如何获得家人支持

佛陀的十大弟子 - 优婆离尊者-持戒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优婆离尊者-持戒第一

如果失去了日常的修行,就不会有定力可言了 如果失去了日常的修行,就不会有定力可言了

这样修行,几万劫都不能成就!(持戒、发心很重要) 这样修行,几万劫都不能成就!(持戒、发心很重要)

佛教因果:持戒的利益有哪些? 佛教因果:持戒的利益有哪些?

支持素食  为爱发声 支持素食 为爱发声

济群法师: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济群法师: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定力的重要性 定力的重要性

修行只靠说大话没有用,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修行只靠说大话没有用,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消除性障可使定力增上 消除性障可使定力增上

六斋日持戒清净,获利如佛

持戒即是做事

持戒破除四种「障」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观行与定力 观行与定力

看话头的功夫一定要有动中的定力为基础 看话头的功夫一定要有动中的定力为基础

欲证真如应具备的福德、定力、正见及四加行! 欲证真如应具备的福德、定力、正见及四加行!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持戒修福保人身 持戒修福保人身

三种持戒之人

持戒修定生智慧 持戒修定生智慧

修练我们的定力 修练我们的定力

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 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

有定力不怕魔 有定力不怕魔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一定要持戒 一定要持戒

持戒清净如满月 持戒清净如满月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 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

第034集 持戒生天 第034集 持戒生天

第026集 持戒-兄戒行贞净不犯淫乱 第026集 持戒-兄戒行贞净不犯淫乱

第024集 持戒_贫人守戒修善免难得福 第024集 持戒_贫人守戒修善免难得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