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2024-05-16 佛典故事

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佛陀于菩提树下得道证果后,于罗阅祇国弘法教化,后来又前往舍卫国度化众生,深得波斯匿王与百官的敬仰。当时,国内有位大商主,名叫波利,带领五百位商人出海寻宝,正当船只行驶于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海神突然现身于众人之前。海神双手捧水,问波利:「海水与我手中之水比较,何者为多?」波利回答:「当然是您手中的水多,虽然大海浩瀚无边,难以计量,却不能拯救饥渴的人;相反的,捧在掌中的水虽少,却能帮助饥渴的人活命,如此植福培福,生生世世受福无尽。」

海神听了波利的回答,觉得很有道理,连声赞叹,不仅取下身上所配戴的八种香饰和璎珞送给波利,还准备了金、银、琉璃等七种珍宝,让他们带回去。在海神的神通助力下,波利一行人平安抵达陆地,并且快乐地踏上回国之路。

波利回到舍卫国,想到这么稀有珍贵的香璎,绝不是自己这种平民百姓所适合配戴的,于是前往皇宫将这些宝物献给波斯匿王。国王得到这些珍奇宝物,非常欢喜,马上派人去请诸位夫人出来,并且言明将把香璎赏赐给当中最美丽的一位。

消息布达后,宫中的每一位夫人无不极尽全力将自己装扮得美艳动人,希望自己会是雀屏中选的幸运者。这时,后宫佳丽依序来到国王面前,国王看了看,独缺末利夫人一人,于是问道:「末利夫人怎么没有来?」侍者回答:「今天是十五日,夫人正在持守八关斋戒,因为身着素服,没有装扮,所以没有来。」国王听了很不高兴,派侍者转告末利夫人:「难道你今天持斋受戒,就可违抗国王之命不出来吗?」就这样传达了三次王命后,末利夫人终于出现于众人之前,质朴的衣着中未添任何装饰,素净的面容上没有一丝脂粉,全身散发耀眼光采,比平常更加庄严。

国王见了非常惊讶,心存敬意地问道:「是什么样的修为,让你看起来如此与众不同?」夫人回答:「我想到自己累劫以来少修福德,所以今世得为女人,情深业重,秽垢堆积如山。况且,人命短促,若不精勤修行,稍有不慎,便会堕入三涂恶道。所以至诚发心每月持守斋戒,割舍世间种种贪爱,遵从佛陀教法,希望世世皆能蒙受法益,增长福德。」国王听了非常欢喜,决定将香璎送给末利夫人。夫人告诉国王:「今日我持守斋戒,不适合佩戴香璎,请国王将它送给别人吧!」国王说:「我本意要将这些珍贵的宝物送给最美丽的夫人,而你就是后宫中最端严者。尤其你奉行佛陀戒法,道心圣洁,令人敬爱,倘若你谦虚不受,我该如何是好呢?」夫人回答:「国王不用担心,如果可以,希望国王能够与我前往佛陀的精舍,将香璎供养佛陀,并且聆听佛陀的开示,如此生生世世都能受福无尽。」于是,国王立刻派人准备车驾,与夫人前往拜谒佛陀。

波斯匿王一行人来到精舍,向佛陀至诚顶礼,并且谦卑地站立于为他准备的座位旁。国王捧着宝物向佛陀禀白:「这些香饰璎珞是海神送给商人波利的珍贵宝物,波利又将它献给我。所有后宫夫人看了无不想要,唯独末利夫人因为奉持斋戒,心不存贪念,所以辞谢了这些礼物。在末利夫人的建议下,我们今日特地前来将宝物供养世尊,希望世尊慈悲纳受。」波斯匿王接着又说:「请问世尊,弟子以如此的诚心护持夫人斋戒,并且真心信仰佛道,不知有无福德呢?」感于国王的诚恳,世尊接受了香璎,并且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多作宝华,结步摇绮,

广积德香,所生转好;

琦草芳华,不逆风熏,

近道敷开,德人逼香;

栴檀多香,青莲芳花,

虽曰是真,不如戒香;

华香气微,不可谓真,

持戒之香,到天殊胜;

戒具成就,行无放逸,

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斋戒的福德广大长久,能够使人得到好的名声与大众的敬爱。即使有人将遍满天下十六大国的珍宝,拿来布施修福,所得的福报,也不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守斋戒的功德。与末利夫人的福德相比,须弥山不过如一粒豆子罢了!所以斋戒是福慧双修之法,可以解脱烦恼,证得涅盘,不是世间福报可以比拟。」国王、夫人及群臣听了佛陀的开示,法喜充满,决心遵照佛陀的教导,奉行正法。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省思

只有华丽辞藻而没有内容的文章不会感人,如同一具刻绘完美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无法令人动容。所以,有智慧的人,了解行步人间不可随波逐流,只求讨好他人,而应尊重自己的佛性,并时时庄严自己的心性。

严持斋戒是庄严心性的方便入门,因为少欲惜福不浪费物资,故能增长福报;因为摄心慕道不为境动,故能增长功德。所以斋戒是福慧双修之法,理事兼备而易行,学人当奉行之。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明真法师:论修心以持戒为本 明真法师:论修心以持戒为本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韦提希夫人替末法众生请法 韦提希夫人替末法众生请法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第029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下) 第029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下)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

当心不受念头影响,当下即唤醒纯然的醒觉 当心不受念头影响,当下即唤醒纯然的醒觉

念佛三昧宝王论|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念佛三昧宝王论|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达真堪布:什么是身受心不受? 达真堪布:什么是身受心不受?

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能带业往生不就可以不受恶报吗? 能带业往生不就可以不受恶报吗?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七、夫人生天 国王得道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七、夫人生天 国王得道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三回 拜摩耶夫人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三回 拜摩耶夫人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念头不受控制要怎么办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貌美妻子遭人谗谄忠诚念佛持戒得鬼神救护 貌美妻子遭人谗谄忠诚念佛持戒得鬼神救护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一节 报佛恩,太夫人独资建寺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一节 报佛恩,太夫人独资建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六节 祝夫人请 活佛应供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六节 祝夫人请 活佛应供

佛教故事:摩耶夫人:摩耶夫人 二 佛教故事:摩耶夫人:摩耶夫人 二

持戒问答集 持戒问答集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佛教名词:【持戒】_什么是持戒_持戒是什么意思 佛教名词:【持戒】_什么是持戒_持戒是什么意思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持戒之人,心念会非常清净! 持戒之人,心念会非常清净!

受戒之人得天神护佑鬼神不敢侵犯与持戒升天 受戒之人得天神护佑鬼神不敢侵犯与持戒升天

以持戒为基础,修定修善及供养三宝 以持戒为基础,修定修善及供养三宝

持戒的四个类别中,您在哪个位置? 持戒的四个类别中,您在哪个位置?

如何在受戒以后顺利持戒? 如何在受戒以后顺利持戒?

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

因今生持戒念佛的功德转七世猪胎为极乐菩萨 因今生持戒念佛的功德转七世猪胎为极乐菩萨

道证法师:真正有愿求生西方之人,一定会持戒 道证法师:真正有愿求生西方之人,一定会持戒

道源法师: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道源法师: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佛学修行:明朗法师:为什么说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伦尽分? 佛学修行:明朗法师:为什么说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伦尽分?

佛学修行:法广法师:自律的人也要受戒持戒吗? 佛学修行:法广法师:自律的人也要受戒持戒吗?

佛陀的十大弟子 - 优婆离尊者-持戒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优婆离尊者-持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