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要跟大家谈的题目是解脱就是看破与放下吗?
为什么特别谈这个题目呢?因为根据我跟许多的朋友交谈的经验里面,往往大家对于佛教的印象就是看破与放下。当然就是说更极端的,也许在许多年以前,比较极端的看法,就是往往一个人在世间里面碰到了没有办法克服的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选择抛弃所有的一切,出家去了,这个叫作遁入空门。这个遁入空门的人,往往也都是号称自己看破了一切,所以就不再管这些世间的事情。那近年来这种观念,当然由于一般的社会大众对于佛法知见的提升,越来越提升了,大家也知道像那样子逃避的方式并不是佛教的精神;实际上,从佛教各个团体积极地在社会上行善的这些事迹来看,其实佛教是非常的、非常的积极,并且不会逃避责任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大家不再认为信佛就好像是要遁入空门这样逃避责任,可是仍然有许多人会觉得,学佛以后学的就是要如何看破、如何放下;并且,我们也的确在许多的场合会听到,许多人在宣说佛理的时候,往往也都说到要看破、要放下。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要跟大家来谈一谈:看破跟放下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解脱?
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看破,又什么是放下。
一般来说,当大家提到看破这个事情的时候,往往提到的就是说,叫我们不要被我们眼前所接触到的这些境界所迷惑。比方说,当我们看到眼前的,摆在眼前的钱财来说,或许我们因为钱财现在前,所以我们会觉得说,它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要去拥有,因为我们想要去拥有,所以我们就挖空心思去追逐它;看破的意思当然就是说,告诉大家这些钱财是身外之物,它是无常的,并且你获得了钱财之后,也不保证你就一定能够安安稳稳地、快快乐乐地过日子;所以告诉大家就是说,眼前的这些东西,并不是如我们想像的真实的情景,值得我们这样去追求。更进一步地,也许有人就会说,如果我们从所谓的无常的道理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仔细地想想看,世间有哪一件的事情能够永恒地存在呢?那我们细细地思维之后,会发现没有哪一件事情可以永恒地存在。那这样子既然不是可以永恒地存在的话,那就表示,不管是怎么样的牢牢地抓在手心里,终究有一天也得要无常败坏的;所以既然是这样子的话,眼前的这些境界,我们现在身心所感受到的这些境界来讲,因为它们都是无常,它们都是会变迁,都是会坏灭的,终究是会坏灭的。所以如果从这个道理来看,它们都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所以就如同是变幻出来的场景一样,只是暂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暂时示现成有的这个实在的状况,但其实它是无常的,是会坏灭的。所以,这样子的状况,如果我们能够体会这样子的无常坏灭的状况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对眼前的境界执以为实,所以要叫我们要看破的是现象的幻景。
那放下又是放下什么呢?当然就是在我们看破的现象的幻景之后,就是叫我们要放下的,就是对于由这些现前的境界所引生的,关于名利、关于物欲的这些种种的追逐的烦恼;由于这些名利而来的贪得无厌,我们还会听到说,希望我们能够放下。
所以意思就是说,讲看破跟放下,其实一般来说,都是从无常、不能恒常存在的观点,来希望大家能够不要太执着于眼前的这些境界,不要作眼前境界的奴才,这样子的话才能够自由自在,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关于看破与放下的观点。当然就是说,我们刚才给大家举的例子,看破,是从世间万物现象界无常来给大家举例,当然有一些人会用其他的方式来解释关于境界的真实与否;那这个我们今天没有时间,我们就只能先以刚才的方式,来跟大家讲所谓的有这一派的讲究看破与放下的说法。
那我们来看看,这种看破与放下,如果就它的这个所谓的使我们不再作境界的奴才,让我们在境界里面能够活得洒脱自在这个层面来讲,请大家想一想:那这个境界,跟我们所一般习以为常的老庄的境界又有何不一样呢?在老庄里面我们可以说,如果比较前进一点,我们就以庄子的《逍遥游》来看。那什么意思叫逍呢?逍指的就是在时间中自由移动。那遥呢?就是在空间中能够自由移动。所以,庄子的《逍遥游》,其实就是不受时间的限制,而能够在时空中逍遥自在地自由移动、自由旅行。这个旅行的这个状况,很显然地,如果我们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子自在地在里面移动的话,跟我们从刚才讲的不受环境的限制、不作环境的奴才,而能够在环境中能够洒脱自在,其实他的解脱的这个状况是非常非常相似的。所以,我们回头来看看:像这类型的所谓的在时空环境中能够维持自由自在洒脱的心,像这样子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解脱呢?我们从几个方向来看。
首先,我们来想想看,这里举的是稍微极端一点的例子。我们常常脑海里面想像到所谓的自由自在,我们通常想像到,第一个能够想像到的对象,就是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其次,我们或许也会看到水中的鱼儿可以很自在地在水里面游来游去,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文学家在描述自由自在洒脱的状况的时候,往往都会比拟作天上飞翔的鸟儿跟水中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儿。可是,我们这里就不妨我们花点心思想想看,当鸟儿在天空中自在地飞翔的时候,那这个时候看起来它的确不受限制,看起来的确是很自在的飞翔;问题是:这只鸟有没有解脱呢?有没有任何的解脱功德受用呢?那更别谈是在水里游泳的鱼儿,看起来是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泳,可是我们要问:这样子不受水性的限制,在里面自由自在的游泳,又与解脱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说,光是说在环境里面能够自由自在地、洒脱地不受环境的限制,这个似乎不应该是解脱判断的标准。所以,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来看,要判断是否真正的解脱来看的话,我们还是要回归 佛陀所教给我们的解脱道,甚至我们可以用佛菩提道来判断,那这样子才能够知道说他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解脱;而不是仅仅单由字面上说到不受环境的左右能够自由自在,心得自由自在就便是真正的解脱,我们不能直接从文字上就下判断。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果从解脱道,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判断这件事情。我们说解脱道它的精神,就是要让大家认清楚烦恼的根源,让大家知道如何真正地能够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地解脱烦恼;所以我们上次曾经说过,我们说解脱道判断的准则有两个,一个是以断我见我执为核心的四圣谛的法义,第二个准则就是用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用这两个准则来判断。今天我们就不妨先用其中一个准则来判断看看。
比方说我们以断我见、我执为核心的四圣谛这个准则来看看,我们来看看:不受无常环境的这些影响而能够在环境中心得自由自在,这件事情有没有符合断我见、我执呢?这里面是大有疑问的。因为所谓的心得自由自在这件事情,当一个人在我见跟我执具足的时候,他的表现出来的表相,仍然可以表现出一派的洒脱自在的状况。这个关键就在于说我见我执到底是什么含意,所以我们才会跟各位强调说,我们在学佛教的真义,学解脱道的时候,对于我见跟我执的内涵一定要弄得非常地清楚。因为就如同我们刚才讲的,哪怕是我见跟我执俱在,根本就没有办法解脱烦恼,也根本出不了三界的人,他可能在我们面前的表现仍然是一派的洒脱跟自在。
我们第二个来看,就是说如果我们尝试用三法印来作判断的话,那我们就要问问看:所表现出来的洒脱跟自在,有没有符合诸行无常的原则?有没有符合诸法无我的原则?有没有符合涅槃寂静的原则?前后两个原则如果先暂时放下,我们如果光用诸法无我这件事情来作准则来看的话,各位可以看到,如果在环境中洒脱自在的话,这个我到底在还是不在呢?真正的无我,是彻底地否定一切我们在世间生活所能够体会到、所运用到的一切的妄心的状况,那些状况都应该是划归在我的范畴里面;所以,哪怕是我们表现得洒脱自在,可是在洒脱自在、自由自在之中,其实这个我还是活灵活现的在里面装神弄鬼。就如同我们刚才给各位举的例子,天空飞的鸟跟水中游的鱼,这个鸟跟鱼由于它们是傍生,如果它们没有接触过佛教的道理的话,那么以它们现在当成是鸟跟鱼的状况来讲的话,那极有可能在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跟游泳的时候,它们自己本身的我见跟我执是一丝都没有减少的。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也要再次地提醒大家:表相看起来的洒脱自在并不等于真正的解脱。所以要看他的解脱与否,都还是要看我见跟我执到底断了多少。要知道他断了多少的话,就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对我见跟我执的内涵要能够弄得清楚。
再来我们说,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说,它跟佛菩提道到底有没有任何相符的地方呢?因为有一些人在说这些看破与放下的时候,往往所使用的名相文字都是使用大乘佛法,都是使用佛菩提道的名相跟文字;所以,当我们要用这个解脱道,比方说我们要用四圣谛、我见、我执,或者是用三法印这些事情去判断的时候,往往你会得到的回覆就是说:我们谈的是大乘解脱的境界。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一点,我们要从佛菩提道的眼光来看看:看破与放下,是不是就代表着真正的解脱呢?
首先,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佛菩提道它里面所蕴含的教义。佛菩提道的根本就在于菩提这两个字,我们上次跟大家说过,菩提谈的就是《心经》上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很显然地,因为祂具备了这些特性----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祂具备了这些特性,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任何一种的心识状况,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清净本心。所以,各位菩萨也许会听到,有人说有不同的意识的名称,包含细的意识、极细的意识、微细的意识,但是不管是多么细的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意识;那意识的本质就是在我们面对境界所予以分别,而这个绝对不符合我们所谈的菩提这两个字。所以我们说,佛菩提道很重要的就是要符合菩提这两个字。
然后,我们现在来看看:看破与放下,到底有没有符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我们来看看,如果纯粹以所表现出来的洒脱跟自在来看,我们说当一个人对周围的环境能够觉察周围的环境是这么样地无所限制,以至于说他的心可以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时候,请问大家:这个心有没有觉察环境呢?这个心当然是有觉察环境呢,如果不能够觉察环境的话,怎么说得出这个心是在环境中自由自在、无所限制呢?所以,既然这个心是因为有觉察到环境才能说得出自由自在的话,那表示,这个心觉察分辨环境的能力是完全显现的,而这个分辨环境的能力就是我们谈的意识的基本功能。也就是,不管您说的是细意识、极细意识,乃至于最最最最微细的意识,只要祂是意识,祂必定是具有意识基本上分辨环境、分辨境界的能力。所以像这样子,以这样子标准来看的话,我们就应该要有合理的怀疑,当我们所谓的在环境中感觉很洒脱、很自在、不受环境限制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境其实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就是意识在呈现的。
这个意识是不是清净本心呢?当然不是啊!因为正如《心经》上面讲的,《心经》上面讲的本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我们的意识却会随着境界进行种种的分辨。所以在里面有没有生灭呢?有。有没有增减呢?有。只是我们自以为,我们会自以为说,只要不受眼前的这些环境的限制,不要追逐于名利,我们就会自以为这样子的意识心是完全清净的意识心。其实不然,这个所谓的意识心于现在的世间法不染着的状况,这个里面的清净,是完全不同于我们讲清净本心的清净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如果我们用佛菩提道来判断的话,其实在看破与放下光是讲这样子的概念的时候,其实它并没有办法符合所谓的菩提、所讲的真心祂的意义的。
那么我们再来跟各位看看,佛菩提道的另外一个判断的准则是,要以亲证真如佛性为基础,以这个作基础,然后我们地地的修行,地地的增上,开发本心的一切功能最后成佛;关于这件事情来讲,我们说当我们只是在看破与放下的时候,我们既然都只是停留在看破与放下,我们又如何去开发本心的一切的功能?我们又如何能够成佛呢?这也难怪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主张看破与放下的话,恐怕我们所能得到的,也不过就是在这一世里面,在世间法上看起来表相上的逍遥自在而已,根本跟成佛、离成佛还远的,非常非常远。
第三个,我们刚才也有提到,佛菩提道是完全函盖解脱道的,所以,在这里也顺便跟各位观众说,如果您尝试着要用解脱道去判断眼前这位大师说的事情是不是符合解脱道,如果您得到的回覆是我们所解释的、我们所仰赖的道理是大乘的,我们不是单用解脱道去看的时候,这个时候您也应该有合理的怀疑,因为如果真正的佛菩提道是函盖了解脱道的。所以,如果是一个对于佛教教义有充分掌握的说法者,他必然也能够用解脱道的相应的道理来给您满意的答覆;他不会在这个名相上面,把大乘佛法的名相搬出来,然后没有办法直接回覆您所提的解脱道的问题,然后就告诉您这个是在解脱道;而不是像小乘佛法那样的狭隘。如果您听到这样的说法的话,那我会直接建议您,对这个说法就要有合理的怀疑。再次叮咛大家,就是一个真正对佛教教义有很好掌握的说法者,当他面对解脱境界的疑问的时候,一定可以用解脱道完整的描述,不会再用大乘佛法的名相来规避问题。
以上就简单的告诉大家,光是表相上的看破、放下、洒脱、自在,虽然在世间法上已经可以使我们过得不错,如果能做到这样也毕竟是世间法里面的贤圣,可是这个还不是佛教讲的真正的解脱。希望大家在这一点上面能够分辨清楚。
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3-03-14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