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慈悲以身饲虎 命终生天劝慰父母

2015-05-18 佛教故事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圆照法师译白。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到了乞食的时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钵盂,只带着阿难进城乞食。当时有一个老母,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肆意偷盗,结果被物主抓住,于是将其扭送到国王那里。依据法律审定,他们被判处死罪,随即交付给旃陀罗带到刑场。远远望见世尊,母子三人一齐向佛磕头哀求,老母说道:“恳请天尊度济苦难,救救我儿子的性命。”诚心恳切,极为可怜。如来慈悯,立即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饶其性命。国王听从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们。他们脱离这次危难后,对佛感恩戴德,无比欢喜激动。随即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合掌说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们的性命。恳请天尊慈悯我们,允许进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答应,说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他们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坚固。接着佛又宣说佛法,使他们的障垢彻底消除,证得阿罗汉果。母亲听法后,证得阿那含果。

当时阿难亲眼目睹此事,感叹前所未有,称赞如来种种德行,又感慨地询问道:“他们母子三人往昔有什么善根,能够值遇世尊,免除重罪,获得涅槃的安乐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寻常的利益,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佛告诉阿难:“这三个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过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救活他们三人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佛告诉阿难:“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诃罗檀那的大国王,统领五千小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摩诃富那宁,次子名叫摩诃提婆,小儿子名叫摩诃萨埵。这个小儿子从小行为慈善,犹如赤子一般怜爱一切生命。有一次大王和大臣们、夫人、太子出外游玩,国王有些疲倦,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三个王子一起到林间玩耍,他们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两只虎仔喂乳,母虎因饥饿逼迫,又打算吃掉两只虎仔。小王子对两位兄长说:‘现在这只母老虎极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刚给新生的虎仔喂过奶,我观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两位兄长答道:‘正如你说的那样。’小弟又问兄长:‘这只老虎现在还可以吃什么呢?’两兄长回答说:‘倘若能得到刚杀的温热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问道:‘现在是否有人能做这件事,拯救它们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两兄长答道:‘这是件很难办的事。’这时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无数次抛弃身体,但都是白白地丧失身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嗔恚,有的是因为愚痴,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这个身体为何不能舍弃呢?’打定主意,又同两兄长向前走,没走多远,对他们说:‘两位兄长且先走一步,我有点个人的事要办,随后就来。’说完这话,他赶紧从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点,把自己的身体卧放到饿虎面前,而饿虎却虚弱得不能张嘴进食。这时太子便取来锋利的树枝刺破身体流出鲜血,饿虎舔了以后,口才能张开,随即吃太子身上的肉。两位兄长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回来,便根据他刚才的迹象进行推测,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断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饿虎了。二人追到岸边,只见摩诃萨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经将他吃掉,血肉满地。二人见此情景扑倒在地,气绝而昏了过去,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醒后又哭泣不止,悲痛气绝,死去活来。王后在睡梦中见到三只鸽子一起在林野间戏耍,突然最小的鸽子被老鹰捉住了,醒来后非常害怕,向国王说道:‘我听谚语说:鸽子象征子孙。现在梦见失去小鸽子,我最疼爱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处寻觅,过了不久,两个儿子已经回来,父母问道:‘我们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哪里?’两个孩子哽噎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出声道:‘他被老虎吃掉了。’父母听到这个噩耗,顿时仆倒在地,昏死过去,失去知觉,很久才苏醒过来。大王马上和二儿、夫人、宫女等奔至小儿死难的地方,这时饿虎已将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乱于地。母亲捧着他的头,父亲抓着他的手,哀号昏厥,死去活来……如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摩诃萨埵命终后转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么善行感受这种报应呢?’于是用天眼洞察世间,周遍观察五趣,看见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间,父母悲伤怀念,痛苦不已。他担心父母因迷惑无知而过度哀哭,可能会丧失生命,自忖我现在应当前去开劝他们。于是就从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话语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道:‘希望告诉我们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随即答道:‘我就是摩诃萨埵王子,我因为舍身救饿虎,已转生兜率天了。大王应当知晓:存在的法归于空无,生必有死,做恶堕入地狱,行善生于天界,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如今何必沉溺在忧愁烦恼海中,而不觉悟勤修众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怜爱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牺牲。可我们却因想念你而昏绝心碎,痛苦无比。你怎么能这样来修大慈大悲呢?’此时天人又用种种善妙辞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宝盒子,将骨骸装到里面,埋葬后在上面建塔。天人这才离去,国王和眷属们也返回王宫。”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并非别人,正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当时的王后,就是我现在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大太子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的小太子摩诃萨埵也不是别人,就是我自身啊!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她这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济他们处于危急难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现在我成就佛果,同样解救他们的危难,并使其永远摆脱生死大苦。”

当时阿难和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安法师: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护持慈悲心更重要 大安法师: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护持慈悲心更重要

124 为什么我父母会因处理叔叔贩卖鸦片的官司而破产 124 为什么我父母会因处理叔叔贩卖鸦片的官司而破产

善导大师:一钵饭,佛都不能消受,父母能消受 善导大师:一钵饭,佛都不能消受,父母能消受

宣化上人:菩萨是最注重孝道,孝顺父母、孝顺佛 宣化上人:菩萨是最注重孝道,孝顺父母、孝顺佛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经过世的父母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经过世的父母

鸡飞狗跳辅导作业的日子即将过去,还是做个佛系父母吧 鸡飞狗跳辅导作业的日子即将过去,还是做个佛系父母吧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惟贤法师答:佛家的慈悲有何特点? 惟贤法师答:佛家的慈悲有何特点?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海涛法师:从深信因果到迈向慈悲 海涛法师:从深信因果到迈向慈悲

智行法师:感恩慈悲 智行法师:感恩慈悲

福从哪里来,从孝养父母开始 福从哪里来,从孝养父母开始

陈燕珠: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菩提罗迦玛拉王子 培养善德珍爱自己 陈燕珠: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菩提罗迦玛拉王子 培养善德珍爱自己

杀生恶报案例之,希望能对天下所有父母有所警醒! 杀生恶报案例之,希望能对天下所有父母有所警醒!

黄柏霖:平常就要帮父母培养念佛的种子 黄柏霖:平常就要帮父母培养念佛的种子

黄柏霖:四种慈悲 黄柏霖:四种慈悲

邪淫之罪堪比滔天,是佛法慈悲救了我! 邪淫之罪堪比滔天,是佛法慈悲救了我!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净土法门法语:父母不信佛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父母不信佛怎么办?

富翁慈悲买鳖放生,小人无耻出卖恩公 富翁慈悲买鳖放生,小人无耻出卖恩公

宣化上人:父母让你做这件事,就是强迫你往死路上走 宣化上人:父母让你做这件事,就是强迫你往死路上走

本源法师:地藏菩萨为何把不孝“父母”列为第一重罪? 本源法师:地藏菩萨为何把不孝“父母”列为第一重罪?

农历七月十五,这样做可以利益七世父母 农历七月十五,这样做可以利益七世父母

宣化上人:孝顺父母就有这种感应──孝感动天 宣化上人:孝顺父母就有这种感应──孝感动天

老人道、父母道、夫妻道、丈夫道、妻子道、婆媳道 老人道、父母道、夫妻道、丈夫道、妻子道、婆媳道

出言以善,慈悲待人 出言以善,慈悲待人

邪淫害命 父母痛惜 邪淫害命 父母痛惜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顶撞父母导致婚姻不顺!会漏的功德和火烧功德林 顶撞父母导致婚姻不顺!会漏的功德和火烧功德林

父母的手需要我们 父母的手需要我们

衍慈法师:慈悲、智慧与慈善 衍慈法师:慈悲、智慧与慈善

星云大师:努力让自己做个慈悲的人 星云大师:努力让自己做个慈悲的人

真圆法师答:父母都过世了,想供养俩位照片,可在夫家供吗 真圆法师答:父母都过世了,想供养俩位照片,可在夫家供吗

善导大师: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善导大师: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济群法师: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济群法师: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达真堪布:慈悲慧眼遥视我 达真堪布:慈悲慧眼遥视我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我的父母在哪里? 我的父母在哪里?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慈悲的细节:吸一滴血要丢一条命吗? 慈悲的细节:吸一滴血要丢一条命吗?

寂静法师:父母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判 寂静法师:父母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判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这些与佛教结缘的皇帝,佛缘颇深并且终生信佛,觉得是佛带来幸运 这些与佛教结缘的皇帝,佛缘颇深并且终生信佛,觉得是佛带来幸运

真正慈悲的放生是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刻不容缓的 真正慈悲的放生是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刻不容缓的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弟弟早逝又连父母双亡,此痛何消?何以为孝? 弟弟早逝又连父母双亡,此痛何消?何以为孝?

蟑螂越杀越多怎么办?我找到了慈悲这味除蟑的灵丹妙药 蟑螂越杀越多怎么办?我找到了慈悲这味除蟑的灵丹妙药

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轻声说:好弟子呀,你别哭,你应该喜悦! 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轻声说:好弟子呀,你别哭,你应该喜悦!

有智慧的慈悲 有智慧的慈悲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邪淫害命 父母痛惜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邪淫害命 父母痛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本来父母”在哪里?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本来父母”在哪里?

含泪记录父母临终往事,解密丧事中民俗迷信与佛门孝道的迥异 含泪记录父母临终往事,解密丧事中民俗迷信与佛门孝道的迥异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慈悲的力量,兼谈真慈悲丶滥慈悲丶假慈悲 慈悲的力量,兼谈真慈悲丶滥慈悲丶假慈悲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

宽运法师:慈悲道场 庄严佛事(水陆法会开示) 宽运法师:慈悲道场 庄严佛事(水陆法会开示)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王子与仙人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王子与仙人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留下的最珍贵的咒语,您一定要终生牢记! 释迦牟尼佛留下的最珍贵的咒语,您一定要终生牢记!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不要把父母当成保姆,不要把上师当成垃圾桶 不要把父母当成保姆,不要把上师当成垃圾桶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禅师与信徒的故事:说与不说都是慈悲 禅师与信徒的故事:说与不说都是慈悲

佛教短故事:编草席的王子 佛教短故事:编草席的王子

内心是否真慈悲,看日常生活中的放生护生 内心是否真慈悲,看日常生活中的放生护生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慈悲待痴弟 化灾为平安 慈悲待痴弟 化灾为平安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请为你的父母骄傲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请为你的父母骄傲

星云法师:慈悲的驯服场 星云法师:慈悲的驯服场

拥有天地间最高尚慈悲心肠的鹿王 拥有天地间最高尚慈悲心肠的鹿王

父母恩,重如山

用慈悲之心育才何愁不枝繁叶茂 用慈悲之心育才何愁不枝繁叶茂

慈悲心和智慧

让人们受益终生的五句话

达真堪布:发不出慈悲心?你没有正确的方法 达真堪布:发不出慈悲心?你没有正确的方法

达真堪布:你的慈悲可能是假的 达真堪布:你的慈悲可能是假的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宗萨钦哲仁波切:好的上师像父母,让你建立起最好的习惯! 宗萨钦哲仁波切:好的上师像父母,让你建立起最好的习惯!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护国王子出家缘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护国王子出家缘的故事

把慈悲心体现在生活中

达真堪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结果都是菩提心 达真堪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结果都是菩提心

吃素可以常养慈悲心 吃素可以常养慈悲心

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对动物慈悲

慈悲的驯服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