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短文里,我想用较轻松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点心得,而不想引用太多深涩的教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美丽笑容。希望我们天天都能微笑,并从微笑证入法性,从证入法性转依其清净无我性,从此步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行好的修学里程碑之开端,迈向成佛之道。
谈到美丽的笑容,大家应该是既亲切而不陌生的。人类对于情绪的表达有许多种方式,而微笑是人际互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许多的微笑方式之中,我们姑且将其分成两类:一种叫「应酬式的微笑」,另外一种叫「真正的微笑」。这两种微笑都为人生增添了不少美丽的色彩,也润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两种微笑的「启动之钥」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形成这两种微笑的过程也不尽相同。而这其中,末那与意识各于不同过程扮演不同的关键角色,造就了人类生动的微笑文化。没有这两位主角的参与,人生就逊色许多,甚至于可以说根本就不会有人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应酬式的微笑」,这是心理学家所归纳出来人类脸上七百种表情的其中一种。这种表情提供我们一套有利的社交工具,这种「应酬式的微笑」表情如果作得好,可以完全隐藏我们内心的感觉而不被识破。但是,这种微笑所产生的肌肉收缩,是由意识的脑发出启动讯息,令相关的肌肉收缩。而「真正的微笑」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它是由潜意识(末那)所直接传送出来而自动产生的。这种自然产生的微笑又叫作「杜胥内微笑」( Duchenne Smile ),因为杜胥内这位法国解剖学家第一次发现了这个自然微笑的神经回路与「应酬式的微笑」的神经回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们所控制的脸部的肌肉,当然也是不同的。
事实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达官贵人或是官夫人剪彩时的笑容,当镁光灯一停,往往笑容同时归于沉寂,一点痕迹也没有。这种笑容我们在百货公司电梯小姐的脸上,或是飞机空服员的脸上也不难发现,这就是俗称的「职业的笑容」。甚至于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常会运用到这种笑容来为自己装饰或解围,所以称它为「应酬式的微笑」,这种微笑往往短暂而浅薄,它主要牵动的肌肉是嘴角以及四周脸颊的肌肉。而一个由潜意识(末那)所启动的「杜胥内微笑」会收缩眼眶旁边许多小小的肌肉,这就是所谓的「喜上眉梢」,譬如热恋中的男女,常常「喜形于色」而不自觉,正是这个道理;这种「真正的微笑」会维持久一点才消失,而且是很平均的、慢慢的消失。这两种笑容的差异其实比表面上看到的还要深沉,它们由不同的脸部肌肉所控制,所以是由完全不同的神经回路在控制着。
由此可知,意识的脑虽然可以提供很大范围的表情供我们选择,但是跟由潜意识(末那)所启动的「真正的微笑」的笑容不一样,因为有些脸部肌肉是不能由意识控制的,也就是唯识所说的「与意识不相应」的,所以由意识的脑所启动的「应酬式的微笑」无法指挥到这些肌肉。而许多爱美的女性,因为担心开怀大笑以后,肌肉收缩过度,产生象征老化的鱼尾纹,所以在开怀大笑时不自主的用手指压住这些的眼尾肌肉,就是因为它不听意识使唤,所以必需用手指压住它。而在意识尚未劝服潜意识(末那)解除「真正的微笑」的状况之前,收缩的眼尾肌肉是不可能回复的,就算潜意识(末那)愿意解除「真正的微笑」的状况,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归于沈寂。这与意识的脑所启动的「应酬式的微笑」所指挥的收放自如的脸部肌肉是截然不同的。而当一般人看到情人或很有吸引力的偶像时,眼睛的瞳孔会自然放大,也是潜意识(末那)的杰作,这道理与「真正的微笑」是相同的。
事实上,这当中尚有许多难可了知的微细运作无法细说,一方面是由于末学的证量尚浅,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泄漏佛说密意,故略而不说,尚祈读者见谅。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透过意识心五别境 (欲、胜解、念、定、慧) 所处理的微笑讯息,与透过潜意识(末那)五遍行 (触、作意、受、想、思) 所处理的微笑讯息是大大不同的。透过五别境的意识心所处理的微笑讯息是人类所发展出来的特有文化,它是人类为了获得一个较佳的生存环境所演化出来的。透过这种微笑,人们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扮演适当的角色,并依此微笑为工具以遂行其某些人际互动的目的。基本上,它是用比量为其处理微笑讯息的主轴,也就是说当意识了别到所处的情境需要靠微笑来协助其完成人际互动时,它会透过比量回溯过去相关经验,然后综合分析,最后找出一张最适合的脸谱来勾勒出所需要的微笑表情,然后将讯息交给末那,由末那作最后决定,并由如来藏配合运作,就完成了我们的「应酬式的微笑」。
而透过潜意识(末那)五遍行所处理的微笑的讯息,这种会心一笑的情绪表达,不只存在人类的社会,在某些动物脸上也可以发现,只是他们所牵动的微笑肌肉与人类不尽相同,甚至于根本不同于人类的笑容,但其表情所表达的情绪与人类类似,只是没有人类丰富而已。这种微笑是由于意根末那触到苦、乐、忧、喜、舍之「乐贪」的法尘时,由五遍行之思心所直接传来的讯息,它的讯息是非常直接的,它是内心深沉情绪的直接投射,其微笑的反应也是非常直接而不会凝滞,故其笑容往往是非常自然而灿烂的,所以其所牵动的肌肉是深沉而持久的。基本上,它是用现量为其处理微笑讯息的主轴,也就是当意根末那由警心作意开始,剎那之间完成了触、受、想、思之作业流程,然后由思心所直接决定,并由如来藏配合运作,就完成了我们的「杜胥内微笑」。这个决定过程,意识根本来不及参与作了别,所以根本无法如在「应酬式的微笑」中当末那识的参谋以决定微笑的脸谱。所以当这种「杜胥内微笑」产生的时候,我们常常是不自觉的,纵然我们的意识最后能够觉察到,也属后知后觉,若想令其停止,也必须比令「应酬式的微笑」停止来得耗时许多,由此也可以看见意根末那憨直的顽强程度。
如上所述,「应酬式的微笑」是用比量为其处理微笑讯息的主轴,「杜胥内微笑」是用现量为其处理微笑讯息的主轴,这是在说明不同行为的产生,比量与现量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并不是说比量与现量在这两种的微笑方式中是一刀切为两半的。事实上,意根与意识这两个难兄难弟几乎是分不开的,也就是所谓的「如芦交束,缠绕不已。」也正因为如此,在修行的过程中意根与意识是互相扶持的。所以「应酬式的微笑」虽然是社交的微笑,不是全然发至内心的微笑,是意识伪装的,但它仍然有助于人际互动的润滑,当我们经常微笑,意根的思心所是会改变的,到最后我们的微笑不但会变成「真正的微笑」,它也会是一个慈悲的微笑,也会是一个智慧的微笑,这是透过意识的「别境慧」所转化而来的。我们应该善用意根的特性来修行,从所谓的「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观之,意根所相应的十八个心所法里,有十二个是烦恼相随,而五遍行是中性的,它随烦恼之有无而转易,而意识的别境慧则是令其转易的主要关键,而意根也唯独与意识五别境里的慧心所相应。
由此可知,当思心所流露出来的意行是染污的、是有漏的,甚至于进而发展成身行或口行时,意识这个参谋长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让染污的贪、嗔、痴等烦恼攻城略地,还是让清净的戒、定、慧固守城池,意识这个参谋长是关键的角色。意识若与染污末那相应,则与意根狼狈为奸,一发不可收拾。意识若能回光反照,劝服意根,则意根尚能偃兵息鼓不至于发展成身、口恶行,只是「境风吹识浪」难免余波荡漾,然倒也未尝不是美事一桩。而萧老师所倡之无相念佛,正是直接擒服意根这只猿猴的金箍咒,当无相念佛得力时,也就是意识的慧心所转易意根的思心所念佛成功的时候,此时的思心所是时时与佛相应的,是与无漏慧相应的,故其所流露出来的身行或口行,当然容易与清净的无漏法相应。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微笑生动、有趣的事例还很多,就等着大家去发现。对一个有心修学「唯心识观」的人来说,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并不只是在于证悟阿赖耶识;而是在于证悟阿赖耶识后,透过现实生活的行、住、坐、卧现观八识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证解「唯识性」后之「唯识相」之观行过程。并由此现观,反观如来藏之清净无我性,双证阿赖耶识染净二性和合,生灭与不生灭二性和合,并转依其清净无我性、本来性、自在性,随缘修除性障,修除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染污法种,如是方名学佛,而也唯有如此方是禅宗之真正的禅观。由此可知,证悟如来藏阿赖耶识,对于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历程来说,只是一个起步,何足称奇!但祂却又是修学一切佛法的基础,是步入相见道的唯一基础,故五祖弘忍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也是在说明这个道理。所以从学佛的基础来看证悟阿赖耶识这件事,却又是弥足珍贵。
更新于: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