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数继续增加,士大夫也纷纷逃禅,在这样一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名僧高士,破山海明禅师便是其中之一。
破山海明禅师(15971666),本是名门之后,生逢乱世,立志出家,一生历经磨难,先后参访多人,最后在密云圆悟处受法,后回蜀弘法,历尽艰险,灵活传教,创立了双桂禅派。
这一禅系在我国西南地区繁衍分化,三百多年来,延续不断,名僧辈出,住持川、滇、黔地区各大寺庙,成为明以后西南地区最有影响的禅派,长期与江南禅宗分庭抗礼。
参学方法是禅僧达到开悟的途径、采取的方法,可说是参禅的法门、要旨。在参学方法方面,破山海明禅师提出了不少主张,主要有:下功夫、三心、三善、参学行关系、以参生死为要、参话头、疑悟关系、自参与拜师关系等。以下依次加以阐述。
下功夫
参学首先是要下功夫。破山将人之顽性喻为牛,而下功夫就是牧牛。吾人之顽性,牛也,加以鞭绳,工夫也。如是牧之,久则顽而自化,为淳也。(本文所用引文皆来自《破山禅师语录》,后文不再标注)下功夫讲究实在,下真功夫。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成功。做工夫,如急水滩头撑篙相似,撑得一篙,退却十篙。拼命舍死撑去,撑得无可用力处,拨转船头,处处皆岸也。勉之。
破山强调功夫的渐修,如磨镜法相似,去了一层,又有一层,粗中有细,细中有微,微中有密,直待垢尽明现,到那无下手处一段光明,埋没不得。此是真受用,真快活,亦不必着着问人者是也。
下功夫是一步一步来,一步一个境界。学道如登万仞山,行一步是一步境界。毕竟要亡身舍命,一直到顶,万万不得至时,莫生恐怖退屈,自有到顶时也。
三心、三善
破山认为学道者要有三种心:信心、精进心、远大坚固志心。他说:
学道贵乎明心见性,则为究竟处也。然而做工夫,必须先发三种心,一者信心,信自心是佛故;二者精进心,遇境不退故;三者,发远大坚固志心,毕竟克果故。如是具此三心,期生死不相干之地,了鬼神觑不破之机,必此而得也。就中素所信所疑,或念佛、或诵经,日有定课,此是渐入之门。及以念佛,至一心不乱,净念相继为则也。参诵有经义不明,语关未透处,是话头,是巴鼻,不可终日因循,即在行住坐卧,茶里饭里,无容间断,把作一件最要紧事做。以恒心为主,不出一动一静,忽地里触发,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始信佛祖不欺人也。
信心即信自心是佛,不假外求,这是最重要的。破山说:信乃入道之渐,疑乃悟道之因,不疑则不悟;信乃道之本,不信不能入。
精进心,即上面所讲下功夫,光有信心不行,信心只是一种信仰,而要真正得道还要实修,精进心便是要人去实际修行,不断地努力上进。
远大坚固志心实际上就是坚定的意志力,学道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后才能成功。
三心外又有三善。
第一,才上蒲团,眼当平视,休去歇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则身安道隆也。即佛曰初善。
第二,行住坐卧,惟一话头,顿在面前,如澄潭秋月,触波澜而不散,然后发大疑情也。即佛曰中善。
第三,从举起处承当,言句下顿了,如掷剑挥空,勿论及之不及,贵承当不贵推托也。即佛曰后善。
三善实际上是修行的三个阶段,初善是开始,中善是高潮,后善是结束、开悟。
参学行关系
参即参悟;学即学习,这里指对经典的研读,向老师的请教;行即实践、实行。参、学、行是参学过程的三个方面,怎么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破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参和学各有用处,互相补充。他说:出家志在参学,参不透则学,学不透则参,此两者,亦不可偏废。若独学而不参,只益见闻;若独参而不学,愈益我慢。
又说或学或参,执此两事,学不圆参,参不透学,不可以志退屈,毕竟此事,为贤为圣,非虚语也。参学二门,志在恒远。茶里饭里,一动一静,参不透便学,学不圆便参,毕竟有个倒断也。
参、学相结合,并能一直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得到开悟。对于学与行,破山批评了当时的参禅者学、行不应的毛病,认为要学以致用,边学边行才行,他说:古之学者,行解相应,行事实,出言吐语,无不实也。今之学者,行说不一,行在一边,说在一边,故于此道,隔绝如山,与水不相交涉,水胜山崩,山胜水泄。
以参生死为要
破山认为参生死为参学的关键。相宇曾居士索法语,老僧信笔书数语,以佳其志。尽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大,谓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况无人代得;此速,谓入息虽存,出息难保,尚莫能知。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发足操方,远尘离俗,所图何事?惟要痛念生死,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若识生之来处,死处亦会,则不枉千山万水,草鞋行脚。步步踏实地,不疑佛,不疑祖,自已亦不疑,看透生死才可参禅。
晚参,示众云: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生死苟切,头头自是平贴。如闻报贼来相似,各各胸次中,忽起惊疑怖惧,使之于逃,动之于窜。毕竟到那千里万里无殃之地,不自平贴,而自平贴矣。是以参禅之法,与此不别,急于生死关头,讨个活路。自然出言吐气,定国安邦。
生死是参禅的一道关口,过得了这一关才可得道。学道人志须远大,一切时中,只将个怖生死底心,刻刻在念,看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不拘岁月,以彻为度。然所彻者,不是别有个物在。不疑生,不疑死,如此则法法头头,无不是子放身舍命处也。
更新于:2023-11-23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