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2024-01-01 大安法师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贤,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代佛弘化,做如来使,也欲令所有的众生都来修行净土法门。所以,特别以智慧选择《阿弥陀经》列为丛林的日课内容。我们晚课都要念《阿弥陀经》,不仅是净土的道场念《阿弥陀经》,就是一切宗门教下的所有的寺院都要念《阿弥陀经》,可见它就是万善导归的一个总持法门了。

净土有三经,为什么只把《阿弥陀经》列为日课?是由于《阿弥陀经》的文句简略,只有一千八百多字,如果念得快,十分钟左右就能念完。文句简略,但是义理却丰富,言约而义丰,这是符合古代中国人的阅读文化心理的。古人的用字非常简洁,但它的义理的空间非常丰富。

这一点,我们现在由于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已经是丧失得太多了。看现代人写得啰啰嗦嗦、拖泥带水,说了一大篇,还不知道他说什么。我们的文字一定要训练简洁,不能啰啰嗦嗦、重重复复,让人家都看不下去。所以,拿文章过来,你得要再三地去修改的,拿给别人看,不是随便拿出来的。有时候各个部门会写些东西到我这来,我真的是要改很多,改得我都有点头痛了。简洁一点,开门见山,辞达而已矣。所以一个好的文字要语言简约,但是义理丰富。

《阿弥陀经》就有这个特点言约而义丰,而且在修行方法上,又非常的简单、简易。这也是法门高妙的一个特点,不能搞得太复杂。现在有人很颠倒,认为复杂的东西才是高级的,他一定要搞很多次第,搞很多加行,搞很多名堂,搞很多花样,他觉得这个好;说很简单的东西,他觉得这很低级,很不怎么地。其实,能做到简易,是他最高的智慧的结晶,最慈悲的一种呈现。

所以,净土法门是行法简易,但是效果又非常的快速,又非常的圆满。那弘扬佛法的这些菩萨大士,他才有眼光认识真东西。认识真有价值的东西,这需要有眼光的。所以,宏法大士就对《阿弥陀经》很重视,或者注解,或者制疏,或者称扬赞叹,或者不断地来讲这部经。所以,自古及今这些注疏赞叹的,那是不胜枚举了。

在《阿弥陀经》的注疏里面,这里就列出了三种。在多不胜数的注疏里面,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是在所有的注解当中分量最多的,可以说,他引述之广博,都可以称为净土宗的小百科全书了。它广大,注解的框架也是以华严十玄门来展开的。并且它广大而又精微,精微就是有销归自性的诠释。广大精微,实际上这个判断首先来自于蕅益大师,他在《弥陀要解》就谈到莲池大师《疏钞》的广大精微的特点。

第二种就是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印光大师对这个《要解》在很多的文钞里面大加赞叹,是直捷要妙者,前面还加了一个形容词极,推到极处的直捷,而将《阿弥陀经》的心要、法要、奇妙之处和盘托出的,是没有超过蕅益大师《要解》的。印光大师甚至说,就是古佛再来对《阿弥陀经》做个注解,都不能超过这个《要解》。那是万古不刊之定论。

第三种是谈幽溪传灯法师,就是《圆中钞》。蕅益大师在《要解》的序里面,对这《圆中钞》,他评价是高深洪博,义理非常高远、深邃、洪大、渊博。为什么?他是用天台的教理去诠释的。

所以在《要解》当中,幽溪师伯,蕅益大师称幽溪传灯大师为师伯。那是什么辈分呢?幽溪传灯法师的师父是百松真觉;百松真觉把法传给传灯,这是第二世;第三世就应该是正字辈。它的传法系是真传正受百松真觉是一世;第二世传,传字辈,传灯;第三字辈是正,正字辈。原来蕅益大师叫蕅益正旭,第三世。站在他第三世,他对第二世的传灯法师就称为师伯。

所以对这两个注疏,蕅益大师都是赞叹的。莲池大师《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的《圆中钞》高深洪博,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这两部注疏都是值得赞叹,都很好。但既然很好,蕅益大师为什么还要作《要解》呢?他就谈道,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再述《要解》。这两部注疏如日月中天,很不错,但是由于这两部注疏文句都很多,义理展开得也很繁复,诠释微言大义,边涯莫测,没有相当的宗门教下的义理基础,都看不懂。

所以,就使得初机开始修学净土法门的,或者水平比较浅陋的,读这两本,不一定能读得进去,不一定能理解。不能理解,深信切愿就很难建立。蕅益大师有鉴于此,就再述这个《要解》。再述《要解》,说不敢与二翁竞异,也不必与二翁强同。这就像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都是看到了庐山的真正的境界。所以,他这《要解》就是针对初机浅识,帮他建立信愿来作的。这是谈到蕅益大师著《要解》的一个初衷。

印光大师对幽溪传灯法师作《圆中钞》是怎么评价的呢?他的高深洪博确实有他的天台教义的理论背景,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台宗就天台宗。谛观不二,这个谛就是一境三谛。能观为三观,就是空、假、中,天台从圆教立场就是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所观的就是一境三谛,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

为什么是不二?不管是能观和所观,那都是全性起修的。比如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以现前一念,以一心之三观来观照极乐世界一境之三谛;或者说,以吾三观之一心观照彼三谛之一境。所以这就是不二,就是法尔自然,谛观不二就是天台的法印。

阿弥陀经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经 佛说阿弥陀经 6-4 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经 佛说阿弥陀经 6-4 上

达真堪布:使供品变得殊胜圆满的三种力量 达真堪布:使供品变得殊胜圆满的三种力量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奶酪的营养特点 奶酪的营养特点

周一请吃素:餐桌常备三种“救命菜” 周一请吃素:餐桌常备三种“救命菜”

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对待三种病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对待三种病人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 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板栗的三种食疗功效(图文) 板栗的三种食疗功效(图文)

【佛经诵读】佛说阿弥陀经 【佛经诵读】佛说阿弥陀经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国土有哪三种 国土有哪三种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第070集 轮回与解脱之三种缘起(下) 第070集 轮回与解脱之三种缘起(下)

第069集 轮回与解脱之三种缘起(上) 第069集 轮回与解脱之三种缘起(上)

第048集 三种能变(三)、真实唯识门(一) 第048集 三种能变(三)、真实唯识门(一)

第047集 三种能变(二) 第047集 三种能变(二)

第046集 受学大乘之因缘(二)、种子的意义、三种能变(一) 第046集 受学大乘之因缘(二)、种子的意义、三种能变(一)

修行要发三种心 修行要发三种心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劝持《阿弥陀经》 劝持《阿弥陀经》

修行的三种方法 修行的三种方法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增广文钞|《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

念佛三昧宝王论|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第十三 念佛三昧宝王论|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第十三

三种乐

达真堪布:中脉的四个特点都有什么含义? 达真堪布:中脉的四个特点都有什么含义?

慧律法师:学佛要发三种心

欲求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当发三种心 欲求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当发三种心

达真堪布: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 达真堪布: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

达真堪布:偷盗有哪三种情况?​ 达真堪布:偷盗有哪三种情况?​

星云法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星云法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