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由有阿赖耶识心体故有涅槃
涅槃唯名无实,依第八识心体自身之法性而立其名,由是可证阿赖耶识心体为常住法,有经为证,《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一云:【尔时世尊赞胜思惟大梵天言:“善哉善哉!梵天!善哉梵天!若有欲说诸法正性,应当如汝之所说也。”说是法时,二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如来复告大梵天言:“梵天!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何以故?如来虽说生死,实无有人往来生死;虽说涅槃,实无有人得涅槃者。若有得入如此法门,当知是人非生死相,非涅槃相。”尔时会中五百比丘,即从坐起而作是言:“若无世间、无涅槃者,我等便为空修梵行。为何义故,修行正道诸禅三昧三摩跋提?”尔时网明菩萨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若有于法而起生见、起灭见者,世尊!彼人不过生死,则于其人,佛不出世。世尊!若有决定见涅槃者,彼人亦不度生死,亦不得涅槃。何以故?世尊言:‘涅槃者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一切我想、一切发、一切戏故。世尊!是诸比丘已于如来正法出家,而今堕在外道邪见,于涅槃乐中求决定相。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世尊!若人于诸法寂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为增上慢邪见外道。世尊!正行道者,于寂灭法不作生相,不作灭相,无得无果。”尔时网明菩萨法王子问胜思惟大梵天言:“是五百比丘从此众座而起去者,云何而为作诸方便,引导其心入此法门,令得信解离恶邪见?”梵天言:“善男子!纵令使去至恒河沙诸佛国土,不能得出如此法门。譬如痴人畏于虚空,舍空而走,在所至处不离虚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虽复远去,不出空相,不出无相相,不出无愿相。又譬如人求索虚空,东西驰走言:‘我欲得空,我欲得空。’于空中行,而不见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欲求涅槃,行涅槃中而不得涅槃。何以故?言涅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但有名字,不可得取;涅槃亦尔,但有名字而不可得。”尔时五百比丘闻说是已,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得神通已而作是言:“世尊!若人乃于诸法毕竟寂灭相中求涅槃者,则于其人,佛不出世。世尊!我等今者非凡夫,非学非无学,非阿罗汉;不在世间,不在涅槃。何以故?以离一切动、一切我想、一切发、一切戏故,名为诸佛出世。”】
二乘菩提中说,诸阿罗汉证得涅槃,故出三界生死苦;然而此般若经文中却说,涅槃是不可得、不可证的,何以故而作是言?而违二乘菩提诸经所说?此谓涅槃者实依第八识心体不出生色身七识心…等,灭尽一切法而独存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时,离六尘觉观之境界,而以如是出离分段生死之“无境界”境界而立其名,故无余涅槃其实是依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不再出现于三界中而立其名故。既然如是,焉有无余涅槃境界之可证?无余涅槃中灭尽十八界我故,无余涅槃只是依第八识不再出生十八界法而立名故,无余涅槃只是显示第八识不再出生十八界法的无境界的境界相故。
复次,亦因众生在三界流转生死时,其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虽然不断出生七识心王及诸贪瞋痴等法种,是故流转生死无量;但是菩萨却在如是生死流转过程的现象中,亲见自心如来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恒住于永离六尘、绝对寂静的不生不灭境界中;恒离六尘则是绝对寂静,体恒常住而无生灭即是涅槃,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非诸不回心之大阿罗汉所能证知。而此二乘涅槃及菩萨所证之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则皆同是依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自性而安立其名,唯是显示第八识心体之自住境界,并非别有涅槃之境界可知可证也,是故涅槃唯是假名安立,是故涅槃非是实体法,亦非是实有境界,由是缘故佛于此经中说:“所言涅槃者只是名字,而无其体,亦无其境。”是故涅槃纯依第八识心体而立其名,是故涅槃不可得;若不能知此者,名为未悟般若别相智之人。
云何涅槃非依七识心王而立其名?谓依七识心王则不得立名故。何以故?无余涅槃者,谓七识心王永灭、色身五根永灭、六尘永灭,唯有第八识阿赖耶改名异熟识独存,故依异熟识心体独存之无境界境界而立无余涅槃之名,是为二乘涅槃。既如是,定性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已,永远灭尽十八界法,已无阿罗汉存在,已无能够觉知法尘境界之觉知心存在,则此无余涅槃,尚有何人证得?岂有阿罗汉能证得?故依世俗谛,方便说言阿罗汉已证涅槃、已入无余涅槃;若依第一义谛言之,则四果罗汉其实未知未证无余涅槃,无余涅槃中唯是异熟识独存而永无十八界法故。若无余涅槃中,实无阿罗汉之十八界法中之任何一界者,如何有阿罗汉可证无余涅槃?而阿罗汉之第八异熟识心体,复是离见闻觉知性、离思量性之心体,根本不觉知自己,根本无证自证分,不能返观自己之存在与否,根本不能觉知无余涅槃中之无境界境界,如何能有阿罗汉觉知自己住在无余涅槃境界中?如何能有阿罗汉住在无余涅槃境界中?
复次,无余涅槃境界中,既无十八界法,迥无六尘,阿罗汉之第八异熟识心体复无见闻觉知性及思量性,又如何能有阿罗汉觉知自己住于无余涅槃境界中?故于第一义谛智慧究竟境界,说阿罗汉不证无余涅槃。复次,定性声闻缘觉圣者,不知不证第八识心体,云何能知无余涅槃之中是何境界?而定性声缘舍弃十八界之自我以后,亦无觉知心存在,又如何能知无余涅槃境界?若言定性声闻缘觉已证异熟识心体者,则声缘二圣不应未通般若,应当悉皆已知般若经典之真实义;若通般若经典之真实义者,应当说为已入菩萨定位,不应更退入定性二乘种性中;亦不应在闻佛宣说般若经时,茫然不知其义也。若阿罗汉已解般若正义,若已入菩萨定位,云何尚不能信受法华妙义?致有五千声闻(声闻法中之阿罗汉与凡夫)退席等事?故说定性二乘声缘圣人证得涅槃者,乃是方便说,乃是依世俗谛之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而方便言说者,非依第一义谛而言者。
依第一义谛而言时,则谓明心位之菩萨摩诃萨们,都是已经实证无余涅槃境界者;谓诸菩萨明心之时,已能现观如来藏阿赖耶或异熟识所住之“无境界”境界,之“无所得”境界,只需试观:“除去十八界法之自己以后,唯有如来藏异熟识独存时,其中是何境界?”即转依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之清净自性而现观之,而思惟观察之,即可了知无余涅槃中之境界相──无境界之境界。如是菩萨摩诃萨于未入无余涅槃以前,于未灭尽十八界以前,即已如实了知无余涅槃之“无境界”境界,方是真实亲证无余涅槃者;二乘声缘圣人虽然舍寿后能入无余涅槃,但是永远都是不能证得无余涅槃境界的,因为进入无余涅槃前的阿罗汉尚未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是故无法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相,正进入无余涅槃时亦不能知;进入无余涅槃后的阿罗汉,则因已经灭尽十八界而不能了知涅槃中的境界故。
菩萨虽已证实无余涅槃之境界相内容,然因必须进修成佛之道,故须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之,以润未来世生,故不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是故初地满心位时,虽有能力断除最后一分思惑,而在舍寿后取证无余涅槃,但却故意留惑润生,不证无余涅槃。由是现观故,初地菩萨说法深妙,非诸未悟第八识心体所在之二乘圣人所能知之、所能揣测,是故若闻初地菩萨宣说涅槃时,彼诸二乘圣人往往瞠目结舌,不知所云,更何况能学其言语?
由是故知,无余涅槃实依第八识心体之自住境界而立其名,涅槃无体,以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断尽见思二惑种子而立其名。既然涅槃非是断灭法,而涅槃复是依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以立其名,当知阿赖耶识心体绝非生灭法也。然而杨、蔡、莲等人未能深入法义而贯通之,不知别立另一第九识心体以后必将产生无量过失,以致大胆否定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别立另一能生第八识心体之如来藏或真如心体,别立“上于阿赖耶识”之如来藏、真如心体,以为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性,坐实了第九识的体性;则有无量众过,难以一一具言。如是之人,尚且不能安忍于第七住位之无生法,已失去七住菩萨之无生智忍,云何可能会有七住菩萨之无生智?云何而能实有初地之无生法忍证量?而于始离同修会之时自言已证?而于后来改口倡言“未来半年、一年中能证初地真如”,意谓半年、一年内能成初地菩萨,皆是慢心无智者所出之大妄语也!
亦如《密严经》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唯有阿赖耶识心体能出离三界世间而继续存在,其余七识心王皆不能出离三界世间而继续存在,此谓阿含部诸经中处处
佛说“灭十八界法而成无余涅槃、而成无我”故;七识心王中最为伶俐之意根,无始劫来恒审思量而不曾暂断片刻之意根,尚且不能出离三界六尘万法而出离三界境界独存,更何况六识与六尘等法,焉能出离三界六尘境界而独存?故知离念灵知心是绝无可能出离三界境界独存的;是故唯有第八异熟识──阿赖耶识心体──方能独存于三界境界外,方能免除分段生死。由是缘故,说涅槃实依第八识阿赖耶心体而立其名,若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者,则涅槃即成断灭法,试问杨、蔡、莲等人:汝等能接受涅槃是断灭法吗?能接受“涅槃是独立于心体之外的独立法体”吗?若不能接受,则应当接受“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坏”的圣教。亦因是故,《密严经》中说:【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故杨、蔡、莲等人妄谤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乃是无根诽谤如来藏法,乃是诽谤佛法涅槃正理之恶行,谤阿赖耶识为生灭法已,必令佛法支离破碎而不可证故。故知阿赖耶识心体绝非生灭法。
又如《入楞伽经》化品第十五 佛云:【“复次大慧!依如来藏,故有世间、‘涅槃’、苦乐之因;而诸凡夫不觉不知,而堕于空,虚妄颠倒。”】若无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则无世间,万法悉是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故;若无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则无苦乐,万法中之苦乐受,悉是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之内相分故;若无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则无涅槃,涅槃依阿赖耶识心体而立其名故,有余无余涅槃悉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之“无境界、无所得”境界故;由是缘故,佛说阿赖耶识心体是世间因、是苦乐因,亦是涅槃因。而诸凡夫不觉不知,故堕于空无断灭,误认为断灭空无即是涅槃,即成虚妄颠倒邪见,同于印顺法师之邪见一般无二。故涅槃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灭除烦恼现行之后改名异熟识,灭尽十八界法后,已无世间我、众生我,如是第八识独存境界,即是无余涅槃,故不可离于阿赖耶识心体而别有涅槃可证也!今者杨、蔡、莲等人不知如是正理,未能作此观行,已成佛所说之“不知阿赖耶识心体是涅槃因”之“诸凡夫”也,即是 佛所指斥“而诸凡夫不觉不知,而堕于空,虚妄颠倒”之凡夫也。
如来藏广有多名,故不可如杨、蔡、莲等人不知不觉,唯依自己之妄想,便强行加以分割为二法、三法、多法;然后再依割裂后之妄想法,排斥正法根本之阿赖耶识心体,谤阿赖耶识心体不是涅槃本际,譬如法莲师在其所造《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邪书中如是妄说:“世尊未说第八阿赖耶识是涅槃本际”,又妄说:“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又妄说:“真如、实际、法性不是阿赖耶识心体,这才是涅槃本际”,此等说法皆属妄想者所说,何以故?
佛说如来藏、实际、真如……等,皆是阿赖耶识心体之异名故。有经文为证,《大乘入楞伽经》:【佛云:“真如、空、实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皆(是阿赖耶识心体之)异名。”】此经专说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又如《大乘入楞伽经》
佛云:【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蕴中无有人,无我无众生,生唯是识生,灭亦唯识灭。】可见法界、空、实际、涅槃、如来藏、意生身、法性、真如…等名,其实皆是阿赖耶识心体之异名;既然如是,当知涅槃之实际,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之异熟识心体也,仍然是原来之阿赖耶识心体也。
复次,经文中既说“生唯是识生,灭亦唯识灭”,已经道尽万法唯识之唯识性也。既然五蕴…等世出世间万法之出生,皆唯识生──唯是第八阿赖耶识所含藏之无漏有为法所出生;五蕴万法等之灭坏,也是唯识灭──因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种子缘故而灭坏,当知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即是一切法界之实相;如是现观者即是亲证唯识性相之菩萨,由是可证阿赖耶识是实相心体;若是实相心体,焉有可能是生灭心?焉有可能不是无余涅槃之实际?难道无余涅槃是另一实相心体?难道一切法界之实相是另一心体?是否要创造新说而言“法界实相心体有二”?是否想创造新说而言“无余涅槃是另一个第九识心体”?由此可知,杨、蔡、莲等人若不是寡闻少慧,就是从来不读经藏;若曾读经藏而又不是文字障,就一定是故意颠倒正理;若不是读不懂经典论典,就是故意曲解经文佛意、故意曲解论文诸菩萨意;若不是读不懂经文,就是故意颠倒正理之是非,藉此一否定正觉同修会正法之手段,以达成自己之私心。
除此以外,对于如是浅显明说的经文,不应该视而不见;若是故意视而不见,那就是居心叵测,成为司马昭之心了!这是身为比丘身的法莲师、身为沙弥身的悟观师(紫莲心海),所不应该作的谤法大恶业,也是身为彼等诸人导首的杨先生、蔡先生二人所不应该作的事、业,因为这是谤法、毁佛的大恶业,也是以邪见取代正见的大恶业,也是耽误众生修证正法的大恶业,也是牵累众生随同自己谤法的大恶业,是害人害己的大恶业,是否应该及早补救?是否应该及早思索如何消除大恶业之无量世纯苦正报及无量余报?
第二节 由涅槃在因中本有,证明阿赖耶识是常住法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云:【佛言:“梵天!云何是法,一切世间之所难信?”梵天言:“世尊!世间贪著谛,而是法无如是。此法非实、非妄语。世间贪著法,而是法无法、无非法。世间贪著涅槃,而是法无生死、无涅槃。世间贪著善法,而是法无善、无非善。世间贪著乐,而是法无苦、无乐。世间贪著佛出世,而是法无佛出世,亦无涅槃。虽有说法,而是法非可说相;虽赞叹僧,而僧即是无为;是故此法一切世间之所难信。世尊!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难可得信;如是,烦恼中有菩提(由有阿赖耶识心体故),菩提中有烦恼(由阿赖耶识心体中含藏烦恼种子与无明故),是亦难信。何以故?如来得是虚妄烦恼之性无法可证,有所说法而不可见,虽有所知而无分别,虽证涅槃而无所知(由涅槃体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故),虽修诸行而不作二相,虽有证法而无所得,虽灭诸障而无所灭。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信解如是法义,当知是人得脱诸见,当知是人供养诸佛,以曾亲近无量诸佛故;当知是人得善人护,以为一切诸善知识所护念故;当知是人信大妙法,以妙善根得增上故;当知是人善得法财大妙宝藏,以能守护佛法藏故;当知是人随顺作业,以能善作所作法故;当知是人种姓尊贵,以得生于如来家故;……当知是人为能度者,以是人能度未度故;当知是人为能解者,以是人能解未解故。”】
语译如下:《《佛言:“梵天!为什么说,这个法是一切世间众生都难以信受?”梵天答言:“世尊!世间众生贪著世间法上之正理,而这个法没有这种世间正理的贪著。这个法并非实有,亦非妄语。世间人贪著正法与非法等一切法,而这个法没有正法、也没有非法可说。世间人贪著有涅槃可证,而这个法中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世间人贪著善法,而这个妙法中没有善法、也没有不善法。世间人贪著快乐之法,而这个妙法中没有苦、也没有乐。世间人贪著有佛出世,而这个妙法中没有佛出世,也没有佛涅槃。在这个妙法中虽然示现有说法之表相,但是这个妙法却不是可说之言语表相;虽然赞叹僧宝,然而僧宝即是无为,是故无僧可赞叹;由以上缘故,所以这个妙法是一切世间人所难以信受者。世尊!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难可令世间人信受;同样的道理,烦恼中有菩提,菩提中有烦恼,这个妙法也是很难以令人信受的。何以故?因为如来所证的这种虚妄烦恼之自性,其实并没有一法可证;虽然有所说法,然而却不可见;虽然有所证知,却是无分别智;虽然证得涅槃,然而却无能知无余涅槃者;虽修种种菩萨行,而不作生与死二相、烦恼与菩提二相;虽然是有所证之法,但是却无所得;虽然灭掉了二障,但是却也无所灭。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中,有人能信受及理解我所说的这些法义,应当知道这个人已能脱离世间种种见解,当知这个人即是已经供养诸佛的人,因为这个人必定在无量世以来曾经亲近过无量诸佛的缘故,才能证知这个妙法;也应当知道这个人已经获得善人的护持,因为这个人已经被诸善知识所护念的缘故;当知此人信受大妙法,因为他以妙善根而增上的缘故,才能证解这个妙法;当知此人善得法财大妙宝藏,因为他能守护佛的法藏故;当知此人能随顺于所应作之善业,因为他能够善知所应作之种种法行故;当知此人种姓尊贵,因为他得能出生在如来家中故;……当知此人为已能得度之人,因为此人能度尚未得度之人故;当知此人为能够证解这个妙法者,因为此人能证解世人所未解之妙法故。”》》
为何此经文中说,烦恼中有菩提?又说菩提中有烦恼?此理极难令人信受,是故印顺法师及其徒众多不肯信,每言:“既是处于烦恼中,即是未断烦恼者,如何是已证菩提?如何而言烦恼中有菩提?既是已证菩提,当知即是已断烦恼者,如何可言菩提中而有烦恼?”是故不信如来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乃至昭慧法师昔年在香港演讲时,亦对此妙义提出质疑,刊载于《弘誓月刊》中。凡此皆由妄以断除见惑思惑烦恼之二乘菩提,而妄解大乘菩提如来藏般若正理,复又不能正知正见二乘菩提正理,故有如是虚妄质疑及诸说法。
二乘法中,以断见惑及思惑,名为证得菩提;然而在大乘法中,则以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而现观其真如法性,作为证得菩提。正当证得如来藏心体时,现见一切众生之如来藏心体中含藏著思惑烦恼,尚未断除,是故仍在三界六道中流转,轮回生死而不断绝;然其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却是从来自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生不死之涅槃境界中,常住于本觉境界中,远离无明与明两边,远离生与死两边,远离生与灭两边,即是菩提,故说烦恼中有菩提。亦见证悟后之自己,虽然已证大乘菩提,然而却犹可见自己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中,依然含藏著思惑及烦恼障种子习气未断,犹未是无余涅槃境界,故见自己证悟菩提后,如来藏中仍有烦恼种子,故说菩提之中有烦恼;亦从共相中亲见凡夫众生之如来藏常住于本觉之中,即是菩提正觉之体,而仍不妨凡夫之七识心仍有见惑、思惑常存不断,故说菩提之中有烦恼。如是妙义,非诸二乘圣人可知,故二乘四果圣人虽不名凡夫,仍名愚人;如是妙理,更非诸多凡夫所能知之,是故凡夫既名为凡,更兼为愚。
如是,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既然悉以阿赖耶识如来藏为体,而言“证涅槃者无所知”,当知无余涅槃实际境界中,无有七识心王存在,亦无六尘存在,唯是阿赖耶识心体改名异熟识而独自常存,故知阿赖耶识心体乃是常住法,绝非杨、蔡、莲等人所谤之生灭法也,除非彼等同意无余涅槃是断灭法。由此故知,杨、蔡、莲等人误会经论意旨之后,妄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妄谤阿赖耶识心体别从另一施设之如来藏、真如心体中出生者,乃是谤法之说;乃是将本来正真之法,代以想象之法,正是从根本法上加以破坏之坏法者;如今却反而无根诽谤弘扬正法者为坏法者,无根诽谤亲证正法者为大妄语,岂非心行颠倒之人?如是文字障极为严重、误会经论真义极为严重之人,如是以想象而不可证之妄想法取代可知可证之正法者,能弘扬什么正法?能证什么正法?能带领众生走向正法之路?皆不可能也!若能带令众生平安混过一生而不谤正法、不坏正法,已是万幸!还能带领众生亲证初地之法?还能带领众人安住于第七住位中?岂有可能?必定求不可得也!
第三节 由无人证得涅槃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云:【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是文殊师利法王子,能作佛事大饶益众生,令无量众生入于涅槃。”佛言:“善男子!汝亦饶益无量众生令入涅槃。”文殊师利问言:“梵天!汝谓众生有数量耶?”答言:“不也!”问言:“梵天!颇有众生如来说不?又颇有众生有众生体不?”答言:“无也!”问言:“梵天!于汝意云何?汝谓如来有生有灭耶?”答言:“不也。”问言:“梵天!若如是者,何等众生如来令入于涅槃耶?”梵天答言:“以何等法性,文殊师利法王子如是说法?如是无世间,无涅槃。”文殊师利言:“梵天!如是如是!如来不见世间,不见涅槃。梵天!如来所化声闻弟子,彼人亦不见世间,不见涅槃。梵天!所言涅槃唯是言说,然无有人行于世间,亦无有人行于涅槃。”梵天问言:“诸有所说诤讼言语,如此言语说何等法?”答言:“梵天!是戏论耳,不说众生;梵天!若有戏论,然则常无我慢。以是义故,于无物中而戏论也。以知无实有戏论故,不见戏论;若不见戏论,彼人不行世间;若不行世间则不异见,以不异见故说涅槃。”梵天问言:“文殊师利!所言入涅槃者,以何等对治而说涅槃?”答言:“梵天!入涅槃者,彼此因缘不相和合,不起无明,不起世间行。若不起行,是则不生;若不生者,即名涅槃。”】
语译如下:《《尔时胜思惟梵天向 佛禀白说:“世尊!这位文殊师利法王子,能造作佛法事业而大大的饶益众生,令无量众生入于涅槃。”佛言:“善男子!你也一样的饶益众生,令入涅槃。”文殊师利菩萨又问梵天说:“梵天!你认为众生有数量吗?”梵天答道:“没有数量。”文殊菩萨又问道:“梵天!是否真的有众生是如来所说的众生吗?此外,是否有一个众生五阴实有常住不灭的众生体呢?”梵天答道:“没有啊!”文殊菩萨又问道:“梵天!在你的看法来说,你认为如来有生有灭吗?”梵天答道:“不是这样的。”文殊又问道:“梵天!如果是这样的话,是有什么众生如来度他们入于涅槃呢?”梵天答道:“是以什么法性,您文殊师利法王子这么说呢?正是如您所说的一样,没有世间可说,也没有涅槃可说。”文殊师利菩萨说:“梵天!正好如你所说的这样,如来不见有世间,也不见有涅槃。梵天!如来所度化的声闻弟子,那些被度化的人们都不见有世间、不见有涅槃。梵天!佛所说的涅槃,纯粹只是言说,然而终究没有任何人在世间行来去止,亦没有任何人入于无余涅槃中而起心行。”梵天问道:“所有的言说,都只是诤讼言语罢了,如此的言说,究竟又是说什么法呢?”文殊菩萨答道:“梵天!这都只是戏论罢了,不是真的在说众生;梵天!如果有这种戏论,然而心中常无我慢;由于这个道理的缘故,于无物中而作此戏论也。因为知道万法并非实有的道理而后作此戏论的缘故,所以说不见有此戏论;如果于说法戏论中而不见有此戏论的话,那么这个说法的人并不是行在世间法中的人;如果不行于世间法中,则于涅槃没有异见;因为于涅槃与如来藏没有异见的缘故,所以为众生宣说涅槃。”梵天问言:“文殊师利!您所说的入涅槃,是以什么对治上的法相而说涅槃?”文殊菩萨答道:“梵天!所谓入涅槃的意思,是说彼因此缘不相和合,不起无明,不起世间行。如果不起世间行,那就是无生;如果无生,就叫做涅槃。”》》
今观文殊菩萨当著 佛前明说:“所言涅槃唯是言说,然无有人行于世间,亦无有人行于涅槃。”可知涅槃唯是依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而假名施设,根本就没有人能入无余涅槃境界中安住,唯是灭却十八界的五蕴我、众生我以后,唯有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独存时,假名施设为无余涅槃。涅槃境界中,无人无我,无六尘相,故名寂静。复次,行于世间者,唯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岂有世人行于世间?世人皆从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行亦唯是阿赖耶识心体行,住亦唯是阿赖耶识心体住,从来本无世间众生行走于世间造作诸法;灭却众生我,灭却世间我,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独存之无境界境界,即是无余涅槃,岂有众生住在无余涅槃界中?故说“无人行于涅槃”。由是故知,涅槃实依阿赖耶识心体独存境界而说;若无阿赖耶识心体独存,则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已,即成断灭。然而佛于四阿含诸经中说:无余涅槃非是断灭境界,有实际恒存不坏;又于大乘经中说: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永远不灭;又说阿赖耶识同于涅槃,故知涅槃境界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独存之无境界境界。既如是,当知阿赖耶识心体绝对不是生灭法,因为涅槃常住而不生灭,而涅槃则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而立名故。杨、蔡、莲等人随于平实修学多年之后,竟然不知如是正理,真可谓愚痴至极之人也!如是愚痴无智之人,云何可以大胆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云何可以诽谤阿赖耶识心体是从他法中所出生者?不应正理!
复次,如此段经文中,文殊菩萨说“不起无明则不起世间行,不起世间行即是不生,不生即是涅槃。”今观阿赖耶识心体从来不与无明相应,悟后亦不与明相应;唯有七识心王方与无明相应,唯有七识心王悟后方与明相应;唯有七识心王方起世间行,唯有七识心王方是有生之法,皆从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故。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是不起无明者,是不起世间行者,是本来不生者;不生者即是涅槃,由是故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涅槃,涅槃即是阿赖耶识心体之异名。如今杨、蔡、莲等人却敢大胆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谤为生灭法;请问:“阿赖耶识心体从何法出生?有何教证与理证?依阿赖耶识心体而立名之涅槃是否为生灭法?”颇能公开对大众举证否?颇能符合佛所说“阿赖耶识本来而有”之说法否?颇能符合 佛所说“无余涅槃非断灭”之说法否?举证时颇能符合 佛所说法否?当知必定不敢对大众公开正答,只能偏答或顾左右而言他也!更不敢落实于文字上也!
第四节 由无余涅槃中之清净法界证实阿赖耶识是常住法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摄决择分中有余依及无余依二地”云:【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槃界当般涅槃?”答:“于一切相不复思惟,唯正思惟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于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木*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
语译如下:《《问:“诸阿罗汉住于有余依涅槃界中,是住于何等心,而说他于无余依涅槃界中将会般涅槃?”答:“于一切六尘相、身根相、器世间相等一切相都不再思惟执取了,只有正思惟真正无一切相的法界,渐渐的转进而入灭尽定、而灭掉七转识、六尘等法相;接著则是异熟识舍掉了所依止的色身与器世间,由于异熟识已经没有了‘色身、七转识与器世间’的执取性的缘故,所以异熟识于舍报后就不再出生色身与七转识了,只剩下清净无为的离垢染的真实法界存在,这就是无余涅槃。在这个清净无为法界中般涅槃以后,不再堕入五趣众生数中,这就是无余涅槃。”》》
所以无余涅槃法界中,唯有第八异熟识存在,名为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此异熟识即是原来之阿赖耶识心体,断除了见惑与思惑之后所改名者,仍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不是杨、蔡、莲等人所说的“另有一个能出生阿赖耶识的如来藏”,因为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诸菩萨之一切论中也如是说,唯除未悟之凡夫菩萨(譬如古天竺之安慧、月称、寂天、阿底峡…等人)所造妄论。由如是正理,故知阿赖耶识必是不生不灭之法性;杨、蔡、莲等人何可妄谤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如今大胆否定正法之后,已经成就无根诽谤根本正法之最重罪,欲如何收拾残局?欲如何善了谤法重罪?难也!难也!
若杨、莲等人改口复言:“此‘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非是第八异熟识。”则成第九识,则又堕于八九识并存之种种过失中,难逃平实之文预破。何以故?过失无量故,唯有心体方可是无余涅槃境中之本际故,若非心体,则无可能成为无余涅槃界之实际故。若言灭掉阿赖耶识心体以后,另有一个不生灭心是无余涅槃法界,而不是原来的阿赖耶识所改名的异熟识心体者,焉得说为同是第八识?第八阿赖耶识既已灭失,而仍别有一心独存,焉可狡辩非是第九识心体?既是第九识心体,复堕“八九识并存之无量过失”中,理不得成!故说杨、蔡、莲等人主张“阿赖耶识从如来藏、真如中出生,是生灭法”者,进退两难,是自掘坟墓以埋自身,葬送自己之法身慧命,是愚痴无智之说法也!
又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如来寿量品第二云:【…五者证得真实无差别相平等法身故,名为涅槃;六者,了知生死及以涅槃无二性故,名为涅槃。七者……】如前所举教证,得知法身即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故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时,即是亲证涅槃者。如前所述正理,唯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才是生死与涅槃无二之体性,除阿赖耶识心体以外,别无他法可以是生死与涅槃无二之法故;因此而依阿赖耶识心体施设涅槃境界,故知阿赖耶识心体绝非杨、蔡、莲等人所诽谤的生灭法。
又如《说无垢称经(维摩诘经别译)》菩萨品第四:【“所以者何?非一切有情不般涅槃;佛说真如为般涅槃,以佛观见一切有情本性寂静即涅槃相,故说真如为般涅槃。”】语译如下:《《“为什么这样说呢?并非一切有情都不证得般涅槃;因为佛说真如即是般涅槃,因为 佛观见一切有情本性寂静,这就是般涅槃相,所以说真如就是般涅槃。”》》
真如既是阿赖耶识心体自性所显示之法相,而真如就是涅槃,则已证实此事:阿赖耶识心体即无余涅槃之法体,则知阿赖耶识心体是不生不灭之法。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者不增,盘者不减;涅者不来,盘者不去;涅者不断,盘者不常;离于两边,即是涅槃;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方能符合如来涅槃法性。而此涅槃,既依阿赖耶识心体方便立名,而此阿赖耶识心体从来皆是真实如如之体性,故能独存于无余涅槃境界中,令无余涅槃不堕断灭空。既然如是,杨、蔡、莲等人如何可说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岂非无根诽谤正法?正是谤法毁佛者。有智之人岂愿随同彼等共造谤法恶业?岂愿支持如斯谤法毁 佛之人而陷来世之自己堕于地狱道中?
第五节 由还灭门证实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
依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故有还灭门,亦可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云:【若略说阿赖耶识由四种相建立流转,由一种相建立还灭。云何四相建立流转?当知建立所缘转故,建立相应转故,建立互为缘性转故,建立识等俱转转故。云何一相建立还灭?谓由建立杂染转故,及由建立彼还灭故。……】由有阿赖耶识心体故,方有器世间、有根身、内外六尘相分之出现,也才有七转识出现,然后由七转识在三界六尘境界中起遍计性,因此而流转生死。若于依他起性之种种法相,都无遍计所执性,则灭流转相,则出离分段生死;遍计所执相实由依他起相上之不如理作意,误认依他起相诸法为真实常住法,故执蕴我、处我、界我为真实法,导致我见我执不断,是故流转生死。然而遍计所执相之意根及依他起相之离念灵知心等,皆由圆成实相之阿赖耶识心体出生,若无阿赖耶识心体之具足圆满成就世出世间法之圆成实相,则不可能有世间法之依他起相及遍计所执相,亦不可能有阿赖耶识性所显之真如法性,是故当知由有阿赖耶识心体方能建立流转相。若无阿赖耶识心体,尚不能有众生之蕴我、处我、界我等依他起相,何况能有遍计执相?更何况能有真如之显示?则当永无生死流转相,何况能有诸圣之依于生死流转相而证得还灭门出离生死?若有诸圣成就还灭门而出生死者,当知必有阿赖耶识心体存在。诸圣成就还灭门功德而出生死之后,若非断灭者,当知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而独存于无余涅槃界中;既有阿赖耶识心体独存于无余涅槃界中不灭,故令无余涅槃界不成断灭空者,当知阿赖耶识心体非是生灭法也。
若是由有阿赖耶识心体,方能成就流转门及还灭门者,当知流转及还灭,皆因阿赖耶识心体而有,阿赖耶识心体能圆满成就流转门世间法故,亦能圆满成就出世间法之还灭门故;既如是,则知法界万法悉皆依于阿赖耶识心体而有,则知阿赖耶识心体乃是实相心体;实相心体必非生灭法,若是生灭法,尚不能独自现起,尚须依于他法方能现起,何况能生他法?由阿赖耶识心体能出生流转门之现象,亦能显示还灭门之果证,故知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由此显示阿赖耶识心体具足生显万法之真实性故,故说阿赖耶识心体必定是常住法;由其确属常住法故,说为不生灭心。杨、蔡、莲等人不知此理,谤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成就谤法重罪,岂是有智之人?
若无阿赖耶识心体之不生灭常住性,与种子生灭流注性,则无众生蕴处界我之流转可得;若无流转可得,即无还灭可得,必成断灭见。由于还灭之后,非是断灭,故于四阿含诸经中,佛说涅槃不是断灭,而是中道。若还灭之修证完成,进入无余涅槃时,阿赖耶识心体(异熟识)亦如杨、蔡、莲等人所说之成为坏灭者,则无余涅槃即成断灭,二乘法即成戏论。然二乘法从教证与理证上来说,绝非断灭,无余涅槃中实有阿赖耶识改名后之异熟识心体常住不灭故,由此可证阿赖耶识心体非是断灭法。
又如同论卷五十一, 弥勒尊佛开示云:【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一切粗重永远离故,唯有命缘暂时得住;由有此故,契经中言:“尔时但受身边际受、命边际受。”广说乃至“即于现法一切所受究竟灭尽。”如是建立杂染根本故,趣入通达修习作意故,建立转依故,当知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
语译如下:《《此外,‘阿赖耶识断灭相’的意思是说,由于这个第八识真正断灭的缘故,所以舍掉了能取与所取,阿赖耶识心体虽住──虽然还在──却犹如变化过了一般,已经不同于以前了(所以改名为异熟识,并未断灭)。为什么如此呢?因为未来世的“后有苦因”已经断灭了的缘故,所以就舍弃了未来世的后有──能取的七转识──对于现行法中的一切“烦恼因”已经永断的缘故;便舍弃了现行法中一切杂染所依的所取的六尘相分,因为一切粗重的烦恼已经永远舍离的缘故;这时候的阿罗汉只剩下过去世所造的命根之缘,而使得命根暂时安住不坏;由于有这个阿赖耶识心体的阿陀那性的缘故,契经中说:“这个时候只受最后身的‘身边际受’,以及受最后的‘命根边际受’。”广说乃至“当时就已经对于现行法中的一切所受再生因究竟灭尽了。”就是这样来建立杂染根本的缘故,趣入通达位的修习作意的缘故,建立转依正理的缘故,当知这就是建立阿赖耶识心体的杂染还灭相。》》所以,所谓“阿赖耶识断灭相”的意思,不是杨、蔡、莲等人所误会了的“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而是说心体常住,但是祂的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阿赖耶性是可灭的;当佛弟子经由断除我见与我执的修行过程之后,把阿赖耶识心体的阿赖耶性修灭了,就称为阿赖耶识灭,但是灭了阿赖耶性以后心体仍在,只是改个名称叫做异熟识,还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这个第八识心体原有的阿赖耶性可以断灭的现象,就叫做“阿赖耶识断灭相”。所以,不是杨、蔡、莲等人依文解义所误会的“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是可灭的。”
《密严经》中 佛亦开示说,观行还灭之境界即是如来藏,故知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不灭法。有经文为证:【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槃界,亦名法界。】语译如下:《《佛说:“金刚藏!如来是常住法,恒住而且不变易,这是修习念佛观行成就者的境界,这境界中的主体就是观行者所亲证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体犹如虚空一般,是不可能被坏灭的;由于不可坏灭的缘故所以名为涅槃法界,又因为万法从祂而生所以名为法界。”》》
如是,此段经文中说,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无余涅槃之法界,又名法界而总摄一切法,即已明示:阿赖耶识心体不是生灭法。除非有人硬要诽谤无余涅槃境界是断灭境界。如今杨、蔡、莲等人若要强言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则无余涅槃即成断灭境界,即成谤法毁佛之大邪见、大恶业。是故,若无如来藏在灭尽“十八界我”之后独存,则无余涅槃即成断灭法,而诸经皆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诸证悟菩萨之正论中亦皆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故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涅槃,同于涅槃;《密严经》所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故,《楞伽经》中佛说如来藏名阿赖耶识故。今由此段经文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涅槃境界故,由此证实:阿赖耶识心体不是生灭法,而且是万法之根本,是常住法,是三乘菩提之根本。
更新于:2023-01-02 12:19